欧美旅行社一体化对中国同行的影响_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论文

欧美旅行社一体化对中国同行的影响_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论文

欧美旅行社一体化进程对我国同业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同业论文,旅行社论文,进程论文,欧美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作为“旅游业的龙头产业” 的旅行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行业规模已经形成。但与发展相伴而生的是,我国 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暴露出不少问题,对其发展极为不利。针对这一问题,业内人士进 行了深入探索,主张我国旅行社业向欧美国家的旅行社业学习,实行一体化经营,以理 清旅行社行业秩序,扩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欧美旅行社一体化进程

1.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体系的确立

在托马斯·库克1845年创办了第一家专职旅行社后的将近一个世纪里,旅游批发经营 逐步从零售代理中分化出来,旅行社初步实现了批发经营和零售代理之间的垂直分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以“包价旅游”为特色的大众旅游,进一步促进了旅行社行 业垂直分工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旅游批发经营商和旅游零售代理商,又根据市场状 况和企业实力在各自的领域中进行了水平分工,实现了专业化经营。由此形成了全球范 围内,具有一般代表意义的旅行社行业的垂直分工体系和水平分工体系。

2.横向一体化进程

进入六十年代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欧美旅行社开始了横向一体化进程。它主要 分零售旅行代理商之间的一体化和旅游批发经营商之间的一体化,前者主要表现为大型 企业的连锁经营和中小型企业的联合经营,后者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合并。80 年代中期,针对商务旅行市场的迅速兴起,出现了一批“巨型零售旅行代理商”(mega- agency)。这些大规模的旅行社,依靠广泛零售店,压低旅游产品的价格;同时向客户 提供最优的服务、保证通过全面管理来节约客户的费用支出,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公司、 大机构委托商务旅游业务。在80年代末,旅游代理业务已经集中于少数“大旅行社”, 到1989年时,美国7%的大旅行社,代理业务已经占总销售额的28%。

为了与“巨型旅行代理商”或“大旅行社”日益增长的市场力量相抗衡,“小旅行社 ”纷纷走上了横向联合的道路,以获得批量购买的优势,增加市场覆盖面,从而增强对 顾客的吸引力。1989年美国“小旅行社”有38%组成了“度假和休闲旅游联合体”,有1 3%组成了“商务旅行联合体”;而旅游批发经营商也已完成了一体化,1988年时美国前 4位旅游经营商的业务量已经占到整个度假旅游市场中62%的份额。

3.纵向一体化进程

随着专业分工的细化,资产的专用性越强、市场交易费用也越高,通过纵向一体化来 节约交易费用的动机就越强烈了。纵向一体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加强价值链的协同 ,即通过组织内的管理协调,代替市场交易,强化约束力与控制力。纵向一体化有前向 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两种形式。旅游企业对下游企业的兼并或扩展下游企业的职能被称 为“前向一体化”,其主要考虑的是对旅游产品销售网络的控制,通过收购或兼并旅游 客源地的旅游零售商、中间商等形式实现的。英国的汤姆森假日公司兼并伦恩·波利旅 行社,通过“前向一体化”,拥有英国最大的连锁旅行代理店。后向一体化是由下游企 业扩展上游企业职能而进行的一体化,通过收购、兼并旅游饭店、旅游车队、旅游景点 等,拥有或控制旅游产品要素的供应系统,形成旅游产品的供产一体化。如英国的汤姆 森假日公司,通过购进航空公司和饭店企业,确保充足而正常的“吃住行”的供应;宇 宙假日公司与君主航空公司(一家包机公司)进行联合经营等,这种一体化减少了旅行社 服务质量、经营成本受制于旅游供应商的危险,使得交易成本降低。

4.国际一体化进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欧美地区的旅行社业正在经历所有制的国际化进程。他们运 用资本的杠杆,推进国际一体化的进程,谋求规模经济的好处,谋求竞争能力与竞争地 位的强化。德国的德国空运公司,于1992年购买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抓住机会在旅 游经营的“横向”上、在英国取得零售立足点的“纵向”上进行扩张。1993年,德国最 大的旅游经营商“国际旅游联盟”,占有了西班牙著名的旅游经营商和代理商“特别快 车旅行公司”3/4以上的股权(还有一小部分股权为荷兰国际旅行社所持有);法国的欧 洲铁路卧车公司(一度拥有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兼并西班牙最大的“代理商联合企业” 厄瓜多尔旅行社,拥有近3/4的股份;西班牙第二大公司梅利亚旅行社,成为意大利股 东的旅游企业。

二、我国旅行社发展状况

我国旅游业走的是一条非常规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对 旅游的不提倡、不支持、不鼓励的三不政策,以及接待外国客人成为一种政治任务的特 定历史现象,使得我国旅游业首先发展的是入境旅游,而不像其他国家的一般规律,首 先发展的是国内旅游。所以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化进程是以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为起点的。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国民经济水平较低,旅游基础薄弱,为满 足国家创汇的需要,入境旅游占主导地位。90年代后,中国公民旅游进入一个前所未有 的发展阶段。1998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 99年,国务院发布新的休假规定,更是推动了国内旅游的发展。2000年,中国公民出境 人数达1047.26万人次,经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的总人数为430.25万人次。

旅行社作为旅游行业最活跃的分子在这一阶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978-1987年是垄断经营阶段。1987年以前,我国只有17家旅行社,主要以外事服务为 主;1988年后旅行社逐步开放,进入竞争加剧阶段。到1996年,一、二、三类旅行社共 6222家,从事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不断壮大;1996年之后的不断调整阶段中,取消原 来三类旅行社的规定,将我国旅行社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到2002年末,全 国共有旅行社11552家,营业收入总额710多亿人民币。旅行社业务每年以两倍于旅游业 的发展速度高速增长。同时,我们注意到我国旅行社行业仍处于无序状态,症结颇多。

1.快速增长与利润率低的矛盾。一方面,旅行社业的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总额都在以 一定的速度快速增长;旅行社的数量也以每年递增上千家的速度扩张;另一方面,恶性 削价竞争,使各环节利润普遍流失,平均利润率只有2%左右;国外旅游业整体利润率可 达6-7%左右。

2.产业集中度低。按贝恩分类法计算,达到30以上才趋于集中。目前中国旅行社业的

CR4值仅为16,属于高度分散,大企业或大集团缺位;万余家旅行社瓜分700多亿元的市 场份额。各国旅行社业发展历程显示,旅行社业的典型特征是“规模经营”;少数大企 业占有绝对市场份额,为数众多的中小旅行社,作为拾遗补缺,从事专业化和特色化服 务。美国大旅行社只占总数的13%,但营业收入却占行业总额的46%;英国四大旅行社占 了市场份额76%。

3.业务雷同,分工体系尚没有形成。中国旅行社业远没有形成有序的分工体系,众多 的旅行社业务雷同,甚至同一旅行社的不同部门的业务也是雷同的;即用相同的产品争 夺相同的用户,没有特色,不能形成细分市场的领导者,需求的多样化无法满足;导致 争夺客源的恶性削价竞争,利润率逐渐下降,整个行业缺乏吸引力。

4.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行社。产业内大型的旅行社尚未在产业价值链上扎基 ,不能真正左右市场。大多数旅行社只是凭借传统优势,活跃于“水平分工”的不同层 面,或从事出入境业务,或从事某省份业务等等。老牌旅行社的发展,面临的是观念和 机制更新问题;新兴旅行社的发展,面临的是资源与规模上的障碍。

三、欧美旅行社一体化进程的启示

旅行社一体化的目的,是通过对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有效的战略决策来实现 规模经济及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旅行社业的一体化进程将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而不 断进行下去,一体化经营正成为旅行社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欧美旅行社业一体化经营的 成功为我国旅行社业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些启示。

1.旅行社业必须追求规模经济。从美国旅行社业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可以看出,旅行社 这个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这是由该行业本身的客源特点所决定的,旅游者或旅 行者高度分散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因此旅行社必须通过一个能为自己所掌控的营销 网络在同一时间内吸引尽可能多的客流。而一旦掌握了较大的客源,旅行社就具有了与 上游服务供应商进行讨价还价的能力,可以凭借其谈判优势获得比竞争对手更优惠的价 格。反过来,价格上的优势又进一步增强了其积聚顾客的能力,从而在这一良性的循环 中体现出规模经济的优越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旅行社行业必须形成垂直分工体系。我国旅行社业由于多年形成的 水平分工,造成了种种弊端。一方面,企业内按照客源地分成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从 外联到接待、从产品踩线到组团,一票到底,作了很多的重复性劳动。这不仅导致了组 织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形成了一个个的利益小主体。另一方面,近几年一些大型旅 行社虽然进行了些兼并,但是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定位,彼此之间基本上按“水平分 工”进行运作,没能形成协同效应。充其量只是在经营规模上简单叠加,没有形成对未 来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群体。按“大旅行社成为旅游批发商,中型旅行社着重专业化经 营,小旅行社成为旅游代理商”的分工模式,构建旅行社业的垂直分工体系,可以促进 旅游价值链各环节的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旅行社的个体优势,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提 高了整体的经济效率。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旅游发达国家,旅行社行业的分工基本上是 由旅行社主导,形成以垂直分工为主的分工体系;即使是日本JTB这样的综合旅行社, 也是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的结合体。

3.大旅行社一定要以自己为龙头,推动一体化进程,掌控旅游价值链。在进行垂直分 工的同时要认识到,仅成为一个成功的旅行社还不足以对抗跨国旅游集团的攻势,必须 要跳出旅行社这个节点,站在整个旅游价值链的高度来认识未来的竞争。从世界旅游社 业一体化的趋势来看,未来成功的国际旅行社已经很难用传统的分类方法来将其区分为 旅游批发经营商、零售代理商或者是旅游服务供应商。同其他行业的一体化进程相同, 未来旅行社业的竞争将不是旅行社之间点对点的竞争,而是各个旅行社所掌控的旅游价 值链之间线与线的竞争。

大型旅行社应该充分意识到未来竞争的发展趋势和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要以自己 为龙头,充分发挥自己在资本运作方面积累的经验和优势,灵活运用股权参与、战略联 盟、契约合作等方式,通过实现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和国际一体化,整合旅游价值 链上游的地接资源与下游的营销资源,构建出一条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价值链。只有通过 这样的布局和抢位,我们的旅行社才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源,与外资旅行社进行对等 合作,共谋发展。

4.旅行社业应加速行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为各类旅行社的公平竞争创造有利的环境。 目前,我国在旅行社行业管理方面已经采用了许多管理制度,如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制度、注册资本制度、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旅行社业务年检制度、旅行社经理资格 考试制度和导游员资格考试制度等,但由于有些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以及在执法和监督 的质量与力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旅行社行业管理效绩较差。因此需要加快旅游 立法,提高行业管理的权威和效率,加强旅游行业协会的功能,建立健全相应的中央、 地方的旅游协调委员会和各类行业协调组织,强化旅行社行业协调管理能力。

5.旅行社业必须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建立连锁化、网络化的市场营销 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预订系统的扩张曾一度被看作是旅行社业发展的障碍和 威胁,但美国旅行社业并未消极抵制或回避,而是主动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旅游产品及目 的地信息,通过Email确认和接受旅游者的预订,拓展了业务,增强了旅行社的影响力 和市场覆盖面。随着旅游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和经营上的巨大优势,成为旅行社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旅行社业在利 用信息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全国10000多家旅行社中,已经建立完善信 息系统的旅行社不足5%,大多数旅行社尚处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起步阶段。因此,我国旅 行社应当积极参与国家“金旅工程”的建设,主动引入信息技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 开展网上促销、预订和销售业务,适应国际旅游需求的新特征和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形 成我国旅行社业新的国际竞争力。

标签:;  ;  

欧美旅行社一体化对中国同行的影响_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