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主体地位难以转变的原因论文_彭启珍

浅谈小学生主体地位难以转变的原因论文_彭启珍

彭启珍(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泸沽小学校 四川 冕宁 615602)

摘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珍视生命成长的价值体现,造就具有灵活性与崇高品质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生主题地位难以转变的原因,树立 “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主体地位;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1-0107-01

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珍视生命成长的价值体现,造就具有灵活性与崇高品质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然而,现实当中,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和探索,在很大程度上还仅仅是一句口号。走近教师,走近课堂,走近学生,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权威,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命令,没有民主,没有发言权,教师把学生摆在客体的位置上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很难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活动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能勉强地、被动地、甚至痛苦地接受知识,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激情,表情木讷,不参与、不合作、不思考、不应答、不来反应,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毫无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的学习体验。师生没有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共振,这样的教学现状,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违背了教育思想,无法实现对未来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还没得到根本的转变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主体性教学,必须首先树立教师“以人为本”的观念,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儿童是教育的主体,具有其自主性和能动性,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在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他们通过自身的学习体验来建构知识,表现为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从传统教学中的听众、看客、甚至是奴隶的角色形象真正变成实际主义的主人,“主演”的角色,充分体验其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成功感,并不断地形成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技能,这是素质教育的呼唤。可是现实之中,由于许多教师不注意教育理念的学习,或者说传统中“教师中心论”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不肯转变思想,不肯主动让位,认为沿用了多年的思想和方法得心应手,因此固守教师“中心”、“主体”,面对改革浪潮,茫然不知所措,无法把思想变为行动。如此,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二、考核评估机制对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影响

长期以来,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估制度不尽完善与合理,一张考卷,一个分数裁判了学校及师生的优劣,在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用什么方法能考出高分,学校就这样抓,教师就这样教,学生自然也就这样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谈到改革,人们怕风险,谈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自然担心学生没有了往日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和灌输,是否学得懂、学得好?担心学生一旦没有教师的搀扶,是否还能大胆地往前走?放手不妥,让位不当,是否会给学生的考试成绩带来影响?在哪所学校、哪位教师敢让多年苦心竖起的旗帜倒下?又敢拿学校及自己的品牌和声誉来开玩笑?因此,面对改革,大家只好谨慎小心,即使再苦再累,也不辞劳苦,只要学生能考出高分,就顾不得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重复机械地做再多的题,更顾不得高分背后学生主动求知、探索、思维、创新等能力及身体心理和健全人格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教师的职业素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影响

首先,一些教师不善于学习,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节拍,僵化守旧,不仅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自己的教学活动,更无法在教育教学中去探索和进步,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其次,一些教师不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不关心和爱护学生,没有心情和学生交流,更有甚者是经常责骂、侮辱、歧视、体罚学生,师生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教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宰,让学生望而生畏,怕而远之。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又怎能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

另外,教师业务能力差,得不到学生的敬佩和信任,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教师的培养和教育,也因为教学水平低,无法设计出新颖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漫长的枯燥无味的学习中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学习中不积极、不主动、麻木不仁。

还有,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信任,不能带领学生创设宽松、和谐、愉悦奋进的课堂学习氛围,有的教师性格内向,过于严肃,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一张表情生硬的面孔,从不把微笑带进课堂,带给学生,让学生没有和蔼可亲之感,还有的教师从来不夸奖学生,看不到学生的长处,经常把“笨”、“傻”、“猪”等伤害学生自尊和自信的语言挂在口头,有的教师对学生犯的错小题大做,大动肝火,还有的教师因个别学生犯错就对全体学生批评责骂,蛮横无理,这些让学生深感课堂气氛紧张、恐惧、压抑而没有理解、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了。

教材的原因。

学生从跨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听课,完成作业,应付考试,教师也必须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所给予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只能让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不辞劳苦,从而导致教师硬压、强灌,学生也不得不无条件的接受,不能问为什么,更不能反抗,其结果是学生的游戏、玩耍时间被剥夺,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受到抑制,小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家长的原因。

家庭的溺爱或简单粗暴的严要求,都有害于孩子独立自主的自我学习,父母的离异,双方互相推诿,更是孩子学习的强大阻力,家长不尊重孩子的生活、自主活动,将大人们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孩子,逼迫他们努力安自己的意识去做,不去细心观察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不与孩子摆谈,不用激励的语言,支一味追求成绩,容不得孩子成绩不好,这无疑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导致学生怕学,厌学,也就不会自主参与学习了。还有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从不关心,整天疲于为生活奔波,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就存在缺陷,给孩子营造的并不是良好的学习氛围,相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的还是负面作用,孩子从家长身上潜移默化所接受的是一些不良的东西,孩子当然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了。

来自学生自己的原因。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让学生养成了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习惯,已经形成了普遍的惰性,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不愿多思考、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只想等着老师将知识“煮好”,喂进他的嘴里,部分学生对老师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敷衍学习任务往往编造谎言,编得看不出什么破绽,哄得家长、教师团团转,分不清好坏,不能正确地对待和认识新鲜事物,不好的东西糊里糊涂地一学就会,认为学习是家长“要我学”,而不是主动地“我要学”,自己就主动放弃了学习的权利。

论文作者:彭启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生主体地位难以转变的原因论文_彭启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