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姚学研究_瑶族论文

20世纪姚学研究_瑶族论文

20世纪的瑶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3)01-0055-013

瑶族有240多万人口,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江西六个省(区)的130多个县。其中居住在广西的有145万人,占60%以上。居住在湖南省的有54万多人,云南省有20万人,广东省有14万多人,贵州有2万多人。在中国境外,还有60多万瑶族散居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等国家。这些国家的瑶族是明清之际从广西、云南迁入东南亚,20世纪70年代又有一部分从东南亚迁到欧美各国,瑶族是一个国际民族。中国人对瑶族的了解大既可以追溯到隋代。《后汉书》已有了关于瑶族先民长沙武陵蛮的记载。南朝以后,瑶族先民以“莫徭”之名见于史书,而且有关莫徭的论述越来越多。清代开始出现一些关于瑶族的专门著述,涉及瑶族的人口分布、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经济生活、社会组织、战事及政事等,有的学者考证瑶族的源流、迁徙和分布,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实录资料和见解,但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成果出现。直到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民族学的兴起并传入中国,一些中国学者开始运用新的方法对瑶族进行研究,一些西方学者也加入了研究的行列。

一、20世纪上半期的瑶学研究

真正意义上的瑶族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28年7月第3卷第35、36期发表钟敬文的《西南民族起源的神话——盘瓠神话读后》、余永梁的《西南民族起源的神话——盘瓠》。当时有学者以人类学、民族学的科学方法对瑶族进行调查研究工作。1928年5月至7月,中山大学生物系采集队辛树帜、石声汉、任国荣、黄季庄等首次深入广西大瑶山(今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等瑶族村寨采集生物标本,对当地瑶族的歌谣和生活情况作了一般的记录,首次了解了那里生活着的盘瑶、坳瑶、山子瑶、花蓝瑶、茶山瑶五个不同的支系,为后来对瑶族的考察提供了重要线索。调查报告在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四卷42期和第46期、47期合刊《瑶族调查专号》上发表。1928年7月、8月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派颜复礼、商承祚到广西凌云县北部6个瑶族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拍摄了大量照片,记录了当地被称为红头瑶、蓝靛瑶、盘古瑶、长发瑶的生活习俗和语言,1929年出版了《广西凌云瑶人调查报告》。1930年春和1931年3月至5月间,中山大学生物系采集队庞新民、李方桂、姜哲夫等,先后到广东北部曲江县荒洞、乳源县公坑、蓝坑,乐昌县大塘坑(均为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和广西大瑶山的罗香、古陈、罗蒙等村采集标本时,对当地瑶族的社会生产、生活习俗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首次进行了比较研究。综合两次调查,由庞新民写成《两广瑶山调查》,于1935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其内容偏重于衣、食、住、行和婚姻、宗教等。1935年10月,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费孝通、王同惠夫妇在赴英国留学前夕,到广西大瑶山南部对花蓝瑶进行调查,并首次对瑶族进行人体测量。费孝通不幸误陷捕猎陷阱,王同惠在呼救中不幸失足坠崖殉职,费孝通被瑶民救出,在梧州、广州等地治疗期间整理他和王同惠的调查资料,于1936年6月出版了《花蓝瑶社会组织》、《宇宙旬刊》1935-1936年第3卷第8期、第4卷第3期发表了费孝通、王同惠的《为调查研究桂省特种部族人种》。

从20世纪20年代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与瑶族有关的文章约70篇,其中85%为现状调查,比较重要的文章有:赵元任的《广西瑶歌记音》、潘质彬的《广西瑶族社会概况》、王英夫的《广西瑶人生活现状》、黄季庄的《采集瑶山风俗物品目录》、李旭华的《瑶人风俗考》、陈志良的《广西特种部族歌谣之研究》、《广西蛮瑶的传说》。这一时期发表文章的还有,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周刊》1926年第2卷第17期发表张景良的《八排探瑶纪谈》、中国地理学会1926年出版张景良的《廉州瑶山之旅述略》、《国闻周刊》1927年6月第4卷23期发表觉迷的《苗瑶仡佬奇俗志》、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3集第35、36期合刊发表《瑶民访问记》、第4集第46、47期合刊(1928年)发表任国荣的《瑶山两月视察记》、《科学月刊》1929年第1卷第3期发表陈劳新的《评蔡国著的瑶山两栖报告》、《自然科学》1929年第1卷第4期发表《广西瑶山动植物采集纪略》、1930年第2卷第2期发表《广西瑶山鸟类目录》、1929年还出版发行了石声汉的《广西瑶山鸟类之研究》,《新广西旬报》1929年第3卷第8期发表梅青的《开化苗瑶问题之研究》、《厦门大学周刊》1930年第9卷第3期发表叶国庆的《滇黔粤的苗瑶壮俗语民俗之比较》、《民族学研究月刊》1930年第2辑发表马长寿的《苗瑶之起源神话》、《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0年第1期发表李方桂的《广西凌云瑶语》、第16期发表张坤的《苗瑶语言声调问题》、《建设研究》1930年第2卷第5期发表赖健生的《广西大藤瑶山之瑶民生活》、第3卷第5期发表刘介的《广西民族研究述略》、《东方杂志》1930年第37卷第11号发表刘君煌的《广西瑶人之土地制度》、《说文月刊》1930年第2卷第4期发表陈志良的《盘瓠神话与图腾崇拜》、《燕京学报》1932年第12期发表钱穆的《古山苗疆域考》、《南方杂志》1932年第1卷第2期发表王菜夫的《广西瑶人生活状况》、《复旦大学广西同学会会刊》1933年创刊号发表赖玉的《苗瑶民族源流考》、《女青年》月刊1933年第12卷第9期发表章涤尘的《广西岭祖瑶的劳动妇女生活》、《教育周刊》1933年第49期发表梁上燕的《谈谈苗瑶教育》、乔笙的《龙胜苗瑶侗伶壮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教育》、《广西教育行政月刊》1933年第3卷第6号发表《三江县苗瑶社会状况调查表(一、二、三、四)》、《凤山县苗瑶社会状况调查表》、《都安县、义宁县、河池县、南丹县、灵川县、修仁县、贺县等县苗瑶社会状况调查表》、《教育旬刊》1934年第1卷第7、8期发表《广西苗瑶诸族的分布概况》、《民国日报》1934年4月25、27、28日发表梁上燕的《广西的苗瑶教育问题》、8月17、18、20日发表健芳的《广西苗瑶教育问题的探讨》、《南方杂志》1934年第3卷第3、4期发表消凉的《黔桂交界之苗瑶概况》、《年华》1934年第3期发表佐杨的《桂平的苗瑶》、《新中华》1934年8月第2卷25期发表炽昌的《广西瑶民风俗杂谈》、《民国日报》(南宁)1934年4月28日发表剑青的《苗瑶之来源》、6月21日发表韦玉岗的《本省苗瑶教育的设施问题》、6月25日发表梁上燕的《广西的苗瑶教育问题》(一、二、三)、《民国日报》(南宁)1934年8月17日发表汤剑青的《改进苗瑶之实施步骤》、1935年8月7日发表资蔽的《桂黔边苗瑶见闻录》、《新亚细亚》1934年第8卷第4期发表盛襄子的《湖南之苗瑶》、1935年第9卷第6期发表潘质彬的《广西瑶民社会概况》、第10卷第5期发表盛襄子的《湖南苗瑶问题考述》、《东方杂志》1935年第32卷第10号发表张震道的《广西瑶民的婚姻生活》、《实事新报》1935年2月8日发表《桂闰县界苗瑶之生活》、《申报》1936年9月29日发表唐兆民的《广西大藤山瑶民的经济生活》、《新亚细亚》1936年第12卷第6期发表江应梁的《广东瑶人历史的考察》、《社会研究》1936年第109、114、115、118、119、129期发表费孝通、王同惠的《桂行通讯》,记述了对广西瑶族地区的考察情况,1936年《广西省政府特约研究专刊》发表王同惠的《广西象县东南乡花蓝瑶社会组织》、《逸经》1936年第19期发表黎公耀的《关于瑶壮与客家族问题之讨论》、第24期发表陈隆吉的《‘瑶壮即今之客族’说驳议》、1937年第25期发表憾庐的《客家瑶壮及闽南民族》、《基础教育半月刊》1937年第1卷第4、5期发表唐兆民的《特种教育讲话》、《民俗》1937年复刊号第1卷第3期发表江应梁的《广东瑶人之今昔观》、《半报周刊》1937年第2卷发表吴彦文的《广西苗瑶诸族的分布情况》、《蒙藏日报》1937年第6卷第6期发表剑熙的《西南民族中苗瑶考略》、杨永凡的《广西特种教育一瞥》。与此同时,在金陵大学开设“边疆问题讲座”的徐益棠教授也到大瑶山进行了4个月的调查,写出了有关当地瑶族的经济生活、服饰、房屋、法律、生育及丧葬习俗的调查报告。此外,林惠祥的《中国民族史》也有关于瑶族历史的引述。抗日战争时期,许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关纷纷迁到内地,其中有一部分学校地处瑶族聚居区,部分学者继续进行瑶族研究,其中研究广西瑶族的有刘介(锡蕃)、徐松石、陈志良、雷金流、徐益棠、唐兆民、梁瓯弟等,研究的范围包括瑶族来源、元代对瑶族地区的开发、瑶山土地制度、经济生活、村落、房屋建筑、礼俗、社会组织、民间习惯法、妇女地位、婚姻、宗教、禁忌、丧葬仪式、节日、饮食、教育、语言、歌谣及民间传说等,其中如《金陵学报》第8卷第1、2期(1938年)发表徐益棠的《广西象平间瑶民之生死习俗》、《岭南科学》1939年第18卷第3期发表李智文的《八排瑶之来历及其社会组织与争端》、林敬隅的《瑶族的经济生活》、《广西之特种教育》1939年发表吴彦文的《广西苗瑶种族社会概况一览》、李季琼的《瑶族家中之教育婚嫁与丧葬》、第13期发表翟真的《瑶族文化概况》、《广西建设研究月刊》1939年第1卷第3期发表刘介的《广西特种教育的动向》、《说文月刊》1940年第2卷合订本发表陈志良的《广西特种部族的辅导与音乐》、《东方杂志》1940年6月第11期发表刘君煌的《广西瑶人之土地制度》、《边政公论》1941年第1期发表徐益棠的《广西象平之间瑶民之法律》、《责善半月刊》1941年6、7月第2卷第7、8期发表岑家梧的《盘瓠传说与瑶畲的图腾崇拜》、《建设研究月刊》1941年第4卷第6期发表唐兆民的《瑶民妇女的社会地位》、第5卷第4期发表胡耐安的《粤北之过山瑶》、《旅行杂志》第17卷第1期发表唐兆民的《大藤瑶山瑶胞的服饰》、《说文月刊》第3卷第2期(1941年)发表陈之亮的《车陇瑶之礼俗与传说》(广西特种部族研究资料之一)、《边疆研究论丛》1941年发表徐益棠的《广西象平间瑶民之宗教及其宗教的文献》、《文化》杂志1941年第1卷第2期、第2卷第3期发表唐兆民的《大藤山瑶族名类之探讨》、《说文月刊》1942年2月卷合订本发表陈志良的《广西特种部族的新年》、《中国文化汇刊》1942年第2卷发表徐益棠的《广西象平间瑶民之占卜符咒与禁忌》、《民俗》1943年第2卷第1、2期发表杨成志的《瑶语小纪》、第3、4期合刊发表雷金流的《广西茶山瑶的石牌政制》、《大夏月刊》1943年第19卷第9期发表岑家梧的《论苗瑶的几何纹》、《每月新歌选》1943年5月第1期发表卜斯水的《苗瑶音乐介绍》、《民俗》第18卷第5期(1944年)发表雷金流的《桂西布努瑶的家庭》、《旅行杂志》1944年第18卷第5期发表路伟良的《桂北黔南苗瑶各族的经济生活》、1944年第3卷第2期发表徐益棠的《广西象平间瑶民之村落》、第3卷第4期发表梁瓯弟的《广西的瑶民教育》、1944年第5卷第1期发表雷金流的《桂西布努瑶之婚姻》、《中国农民》1944年第2卷第5期发表楼同茂的《广西瑶山瑶人之社会》、1944年发表徐益棠的《广西象平瑶民之婚姻》、《广西象平间瑶民之饮食》、《妇女月刊》1944年第4卷第4期发表陈世雄的《广西大藤瑶山妇女生活》、《新贵师》1948年第3期发表蒙明儒的《荔波瑶胞的生活》、《广西文献》1948年创刊号发表唐兆民的《板瑶的姓名研究》、《风土杂志》1948年第2卷第2期发表陈志良的《恭城大土瑶的礼俗与传记》、《广西日报》1948年11月19日发表李锡贡的《苗瑶迁徙的传略》、12月7日发表李锡贡的《苗瑶姓氏略历》。《新广西旬报》第2卷13号发表辛树帜的《广西前途和瑶山研究》。此外,抗日战争期间出版的刘锡蕃的《岭表纪蛮》、徐松石的《粤江流域人民史》等虽然不是研究瑶族的专著,但对瑶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都提出了许多观点,并提供了不少资料和有价值的研究线索。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内战等原因,瑶族研究处于停顿状态,这一时期出版了唐兆民的《瑶山散记》和廖炯然的《瑶民概况》,唐兆民曾在广西省教育厅任职,多次进入大瑶山考察,书中对大瑶山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建国前的瑶族研究涉及瑶族族源、历史、语言、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等领域,特别是对广西大瑶山和粤北乳源、连南等地的多次调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建国后开展瑶族研究提供了可贵的线索和可供比较的材料,并奠定了基础。

二、20世纪下半期的瑶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了民族压迫、民族剥削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政策。1951年7月至11月,中央人民政府派中央访问团(中南分团)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中央访问团联络组在进行慰问和宣传的同时,深入瑶族村寨,进行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整理了20多份调查材料,铅印成册,其中涉及瑶族的有:《广西少数民族历史资料提要》、《广西大瑶山一般情况》、《大瑶山瑶族家庭经济与自然屯经济典型调查》、《大瑶山团结公约订立经过》、《防城县山人(瑶族)情况》、《防城县第三区峒中乡民族情况》等。

1956年8月,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倡议下,由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持成立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全国开展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到60年代初调查工作结束,以后由于“左”的思想干扰,对瑶族社会历史的调查研究工作基本上停止下来。这次调查所获得的材料编写和整理成《瑶族简史》、《瑶语简志》、《瑶族社会历史调查》(共8辑),到1985年前后公开出版。

5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瑶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瑶族族源和历史研究

关于瑶族族源,解放前已有讨论,主要有源于湖南“五溪蛮”和与居住在江浙赣等省的百越族有关两种观点。解放后随着讨论的深入,则主要有瑶族源自秦汉时的“长沙武陵蛮”及稍后的“五溪蛮”和主张源出古越族中的“山越”或“越摇”以及与越族有密切关系的濮两种观点。此外还有“多元说”,即兼有这两种因素。主要文章有:《光明日报》1956年8月24日发表陈摩人的《粤北瑶族的姓氏与命名特点》、《历史研究》1962年第5期发表周宗贤、李干芬的《关于瑶族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讨论》、《民族团结》1962年第11期发表云峰的《壮族瑶族史上几个问题的探讨》。196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南宁举行壮族、瑶族历史科学讨论会,《广西日报》1962年7月25日发表桂挺宫的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讨论会探讨壮族瑶族历史科学问题》。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62年编辑的《壮瑶族史科学讨论会论文集》发表张介文的《瑶族来源考辨》、苏康甲的《瑶族祖先出于山越考》、姚舜安、范宏贵的《谈谈瑶族的来源问题》,《广西日报》1962年7月12日发表乾元的《广西瑶族的名称》、《民间文学》1965年第1期发表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的《密洛陀〈瑶族创世古歌〉》、《学术研究》1979年第3期发表李默的《粤北瑶族历史的一些资料》、1980年第3期发表《瑶族、布依族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讨论》。1980年1月,再次在南宁举行瑶族历史讨论会,《广西日报》1980年1月29日发表《瑶族历史讨论会在南宁召开,广西太平天国史讨论会在桂平召开》、1980年第4期发表张介文的《关于粤北瑶族的来源问题——对李默同志〈粤北瑶族历史的一些资料〉的一些看法》、韩肇明的《浅论粤北历史中的若干问题——与李默同志商榷》、《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发表韦瑞峰的《关于瑶族历史的若干问题》,《广西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发表李维信的《试论瑶族族源问题》、《学术论坛》1980年第2期发表韩肇明的《试论瑶族族源的几个问题》、《思想战线》1980年第3期发表李干芬的《瑶族族源探讨》、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1辑(1980年)发表龚鹏九的《关于瑶族族源问题》、《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2期发表徐仁瑶、胡起望的《瑶族‘过山榜’析》、《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发表侯绍庄的《‘盘瓠’源流考》、《南宁师院学报》1981年发表韦其麟的《瑶族创世史诗〈密洛陀〉》、《玉林师专学报》1982年发表张介文的《也谈‘蛮’‘越’的划分与瑶族的来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3期发表客观琼的《瑶族与古越族的关系——从〈评皇券牒〉看瑶族早期历史》、《华南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发表李国纬的《洪秀全游历瑶山考》、《广西大学学报》1982年发表李维信的《瑶族历史名词选释》、第2期发表陆桂生的《瑶族史诗〈密洛陀〉初探》、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莎红的《密洛陀》、《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侠漆的《宋代的瑶族和壮族》、《广西民间文学丛刊》1982年第5期发表李文柱的《谈〈盘王歌〉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湖南民族研究》(试刊)1983年第1期发表姚舜安的《瑶族与长沙武陵蛮》、《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3期发表石光树的《从盘瓠神话看苗瑶畲三族的渊源关系》、刘保元的《瑶族古典歌谣集成〈盘王歌〉管探》、《求索》1983年第4期发表李默的《岭南瑶族来源问题的探讨》、《民族研究》1983年第5期发表徐仁瑶的《关于瑶族源于古‘摇民’初探》、第6期发表李默的《明代广东瑶族分布》、《民族语文》1983年第6期发表李永燧的《关于苗瑶族的自称——兼说‘蛮’》、《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蓝芳敏的《试论布努瑶族与苗族的关系》、第4期发表李农妹的《江华的过山瑶与平地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过山榜》编辑组编的《瑶族过山榜选编》、《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发表李维信的《试论瑶族〈过山榜〉》、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南方民族史论集》第2集(1984年6月)发表马长寿的《苗瑶之起源神话》、《南宁晚报》1984年3月13日发表蓝克宽的《盘瑶‘谷牙’的姓氏》、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5辑(1985年)发表黄盛全的《千家峒与盘瑶》、覃茂福的《布努瑶‘密洛陀’女神崇拜的初步考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发表宫哲兵的《瑶族千家峒故地考》、《广西民族研究》1985年第1期发表李本高的《尤人是瑶族的主源初探》、《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第1期发表谢剑的《排瑶命名制度浅释》、1986年第4期发表范宏贵的《瑶族从中国迁入越南浅谈》、张雄的《汉晋以来‘长沙蛮’的族属浅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增刊发表李默的《广东瑶族与百越俚僚的关系》、何光岳的《梅山蛮的来源和迁徙——兼论梅山蛮与百越、瑶、巴的关系》、《河池日报》1986年6月7日发表蒙通顺的《布努瑶族族称及语言》、《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第3期发表姚舜安的《瑶族的历史分布与变迁考》、黄钰的《‘盘王书’初探》、1988年第3期发表李本高的《瑶族漂洋过海析》、1990年第4期发表蔡邨的《‘评皇券牒’探源》、1991年第2期发表黄钰的《瑶族社会分期新探》、吴永章的《元代瑶族概说》、第4期发表黄钰的《盘古、盘瓠、盘王辨识》、李本高的《瑶族‘评皇券牒’中的盘瓠考》、1993年第3期发表黄钰的《瑶族源流新探——瑶苗同源论》,广西民族研究所1985年编印《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唐兆民的《瑶史三则》,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蒙有义的《试论布努瑶与汉族远古神话的异同》、徐杰舜、邓文通的《从瑶族支系问题谈起》、容观琼的《瑶族历史三题》、《重庆师院学报》1985年第2期发表李瑾的《论现代瑶族与古越人之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发表何光岳的《瑶人的来源和迁徙》、《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发表赵家旺的《西江流域瑶族聚居地变迁原因的探讨》、《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发表李默的《宋代广西瑶族分布考略》,《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1辑(1986年)发表李默的《广东瑶族史若干问题探索》、赵家旺的《综谈八排瑶、过山瑶之异同》、练铭志的《略论连南排瑶与汉族的历史关系》、《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增刊发表李默的《广西瑶族与百越族(俚僚)的关系》、1986年第1期发表姚舜安的《布努瑶与铜鼓》、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李默的《广州府古代瑶族分布考》、盘万才的《广东乳源瑶族的分布及来源》、黄钰的《瑶族〈评皇券牒〉初探》、《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4辑(1988年)发表李默的《广东瑶族历史若干问题的再探索》、张介文的《广东瑶族来源考辨》、杨小华的《明代广东汉瑶两族融合小议》、《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发表盘朝月的《瑶族支系及其分布浅谈》、第4期发表伍滔的《浅谈平地瑶与过山瑶之异同》、《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发表乔健、胡起望的《加强瑶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第2期发表饶宗颐的《述宋人所见东汉蜀地绘‘盘古’的壁画》、何光岳的《论盘瓠氏的起源、分布与迁徙——兼议盘瓠与葫芦的关系》、李默的《盘古、盘古庙与瑶人的关系》、赵廷光的《试论盘古和盘瓠与瑶族的关系》、第5期发表彭官章的《盘古并非盘瓠》、第6期发表李本高的《盘古非盘瓠——从瑶族文献中看盘古与盘瓠的区别》、《广西民族研究》1989年第2期发表黄钰的《千家峒初考》、第3期发表宫哲兵的《从〈千家峒〉文献考证瑶族逃离千家峒事件》、《民族论坛》1989年第1期发表天娇的《与‘盘瓠氏苗族始祖论’者商榷》、第2期发表宫哲兵的《瑶族千家峒故地再辨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发表宫哲兵的《关于千家峒牛角的最新发现》、《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发表李默的《瑶族史四题》、《广东民族研究通讯》1990年第1期发表张介文的《广东瑶族来源再辨》、杨豪的《粤境瑶、畲、蛋族探源》、《民族研究》1990年第4期发表苏建灵的《明清文献中瑶、壮民族名称的混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发表张有隽的《中国瑶人文书及其研究》、《民族论坛》1990年第3期发表木子的《从〈评皇券牒〉看瑶族的历史与迁徙》、《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发表谢剑的《连南‘排瑶’族史初探》、《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第8期发表周子言的《关于‘窜三苗于三危’问题的探讨》、《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第1-2期合刊发表李干芬的《汉、瑶、苗民族南来广西的历史情况》、第4期发表李本高的《瑶族〈评皇券牒〉中的盘瓠考》、《民族论坛》1991年第2期发表蔡邨的《近代瑶族生活实录——读瑶族〈查信歌〉》、黄方平的《过山瑶宗谱及其学术价值初探》、《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发表胡阳全的《近十年内瑶族族源研究概述》、《思想战线》1991年第1期发表陈斌的《论明清时期瑶汉民族的融合》、《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3期发表罗汉田的《全国盘瓠文化研讨会综述》、吴善淙、龙治安的《盘瓠正名三题》、《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4期发表谭子美的《‘漫水龙歌’与‘盘瓠崇拜’》、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黄钰的《盘古盘瓠盘王辨识》、刘耀荃的《中国瑶族支系及人口分布》、容观琼的《体现瑶族主体意识的盘瓠传说》、赵砚球的《从族谱看郴州过山瑶人的社会历史生活及其演变》,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瑶学研究》第1辑发表刘保元、杨仁里的《谈〈盘王歌〉最早手抄本》、赵春金的《试论瑶族〈过山榜〉产生的年代》、宫哲兵的《中国盘瑶的千家峒运动》、吴永章的《明代广西瑶族分布简述》、朱雄全的《盘古盘瓠新解》,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瑶学研究》第3辑发表张雄的《从〈评皇券牒〉历史纪年看瑶人的分布和迁徙》、吴永章的《明代广西瑶族的分布和迁徙》、刘保元的《瑶族称谓管探》、盘承和的《富川平地瑶的来源、形成和特征》、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出版赵廷光主编的《瑶族文化研究》发表王权贵的《云南蓝靛瑶的命名法研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6期发表张雄的《略谈瑶人‘过山榜’中‘盘王’祭祀及文化渊源》、《文史知识》1994年第12期发表蔡邨的《瑶族〈过山榜〉何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发表刘保元的《瑶族称谓管探》、《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7辑(1995年)发表李泳集的《结构主义和社会结构分析理论的对话——以盘瓠神话分析为例》、李默、房先清的《连南八排瑶〈房氏年命书〉》、汪廷奎的《试论元代广东的瑶族》、第八辑(1995年)发表杨豪的《粤境瑶、畲探源》、李默的《关于八排瑶族源的探讨——兼评谢剑的〈连南排瑶的社会组织〉》、李智文的《八排瑶之来历及其社会组织与争端》、汪廷奎的《试论宋元的两广瑶族》、《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第4期发表宇晓的《瑶族的汉式姓氏和字辈制度——瑶汉文化涵化的一个横断面》,《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9辑(1996年)发表练铭志的《试论八排瑶与汉文化的关系》、李筱文的《瑶族的分布与迁徙》、《贵州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发表黄波的《荔波瑶麓乡瑶族亲族制度考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发表邓文通的《蓝靛瑶迁徙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瑶学研究》第4辑发表赵家旺的《广东瑶族迁徙趋向分析》、任俊华的《宋理宗缘何只对瑶族发给‘特许状’?——理学开山祖师周登颐与〈评皇券牒〉》、黄钰、黄芳平的《瑶族姓名考释》,《中国文化报》1998年5月4日发表龙松林的《瑶族圣地千家峒在都庞岭》,《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发表刘祥学的《明清时期桂东北地区瑶族及其与其他民族间的相互影响》、《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发表吴永章的《瑶族历史研究中若干重要问题新说》、《广西地方志》1999年发表熊光嵩的《瑶族同胞的圣地——灌阳千家峒》、《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发表宫哲兵的《论都庞岭千家峒是瑶族发祥地之一》、第2期发表宫哲兵的《从县志与碑文考证千家峒在都庞岭——瑶族千家峒故地再考》、第4期发表宫哲兵的《从地图、地名和族谱考证千家峒在都庞岭——瑶族千家峒故地三考》。

国外学者对瑶族历史源流问题也进行了研究,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文学部1971年编印的《人文学报》(社会学9)发表松本信广的《盘瓠传说资料考》、竹村卓二的《瑶族的姓和村落——种族史资料解说》、日本《上智史学》第17号(1972年)发表白鸟芳郎的《评皇券牒上所见的盘瓠传说和瑶族的十八神像》、(日本)白鸟芳郎编、东京讲谈社1975年出版的《瑶人文书》上刊登竹村卓二的《瑶族的祖先册——资料解说》、日本《民博通讯》1977年第1号发表竹村卓二的《关于瑶族起源的两个神话》、日本东京讲谈社1978年出版白鸟芳郎的《东南亚山地民族志——瑶族及其相邻各族》中刊有《瑶族的移动路线和种族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78年编译的《民族史译文集》中刊有村松一弥的《关于苗、瑶、壮、彝族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78年编印的《民族史译文集》刊登苏联Р·Ф·伊茨的《苗瑶与蛮的族属关系》、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1979年第3卷第4号刊登竹村卓二的《过山瑶的两个起源神话——种族精神的形成和演进》、《民族译丛》1980年第4期发表(日本)白鸟芳郎的《从〈评皇券牒〉看瑶人的分布与盘瓠传说》、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出版苏联Р·Ф·伊茨《东亚南部民族史》中有《苗瑶民族起源中的蛮》等、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历史研究所1985年编印的《西南民族历史研究集刊》第6期刊登竹村卓二的《反映过山瑶起源与发展的盘瓠神和渡海神话》、《民族译丛》1988年第4期发表(日本)竹村卓二的《瑶族的社会生态学背景与亚种族分支》、第5期发表(日本)松本光太郎的《中国西南地区瑶族的社会适应》、《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发表(法国)雅克·勒莫瓦纳的《盘瓠是否盘古》、《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第3期发表(日本)冢田诚之的《广西壮、瑶族与汉族政治及文化关系的对比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吴永章的《瑶族史》,这是公开出版的第一本瑶族史专著。1993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黄钰、黄方平合著的《国际瑶族概览》一书,全面介绍居住在世界各国瑶族的源流、迁徙及社会生活状况。1980年,根据费孝通的倡议并指导,胡起望、范宏贵对广西大瑶山区的一个村寨进行调查研究,于1983年出版了《盘村瑶族》一书,反映了瑶族一个支系——过山瑶从游耕到定居的状况。199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蒲朝军、过竹主编的《瑶族风土志》,描述了瑶族社会生活及习俗,1992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朱荣等著的《中国白裤瑶》一书,记述了瑶族一个支系白裤瑶的社会生活情况。

2.瑶族语言文字研究

法国《远东研究院报》1947年到1950年发表欧德里古尔的《苗瑶语历史语言学导论》、《汉藏语系语言学论文选编》发表张谢蒂、张琨著、王辅世译《苗瑶语藏缅语的鼻塞音声母——是扩散的结果呢,还是发生学关系的证据呢?》,《中国语文》1953年第3期发表罗季光的《广西瑶语》、1957年发表胡起望的《盘瓠语的‘巧话’》、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瑶语调查组1958年3月编印《瑶族的语言情况和文字问题》、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编《苗瑶语志》、《东方非洲研究所学报》第24卷(1961年)发表〔英国〕唐纳的《高地瑶语词的语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语言研究所和中国民族语言学术讲座会编的《汉藏语系语言学论文集》发表〔英国〕唐纳、贺嘉善的《瑶语勉方言中的汉语借词的层次》、《中国语文》1961年第10-11期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语言研究所的《汉语在瑶族语言发展中的作用》、1962年第3期发表毛宗武、周祖瑶的《瑶族语言概况》、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1963年6月编印盘承乾、邓方贵、刘保元著《瑶语》、美国康乃尔大学1968年出版〔美国〕隆巴德·珀尔内著《瑶英词典》。《民族语文》1979年第1期发表陈其光的《苗瑶语入声的发展》、1980年第1期发表陈其光的《汉语苗瑶语同源例证》、1981年第1期发表《试说瑶语的‘勉’》、1982年第1期发表《也谈瑶语的‘勉’》,民族出版社1982年4月出版毛宗武、蒙朝吉、关宗泽编著《瑶族语言简志》、广西民族学院《建院三十周年论文集》发表李增贵的《瑶语数词综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发表〔美国〕小赫伯特·C·珀内尔著、李增贵译的《瑶语的数字》、《民族语文》1983年第1期发表陈其光的《苗瑶语前辍》、第2期发表蒙朝吉的《瑶族布努语1至4调的形成和发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发表李增贵的《中外瑶语音比较》、《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第3期发表张济民、徐志淼的《贵州瑶族的语言》、李玉伟的《贵州瑶麓瑶语音位系统》、《民族语文》1983年第6期发表李永燧的《关于苗瑶语的自称——兼说‘蛮’》、1984年第2期发表舒化龙、肖淑琴的《瑶语数词初探》、《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3期发表周祖瑶的《瑶族布努话的量词》、龙耀明的《那溪瑶语与侗语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发表余伟文、巢宗祺的《油岭瑶话概述》、《民族语文》1984年第5期发表陈其光的《古苗瑶语鼻冠闭塞音声母在现代方言中反映形式的类型》、《贵州民族调查》第2期(1984年)发表徐志淼的《荔波瑶族语调查报告》、《罗常培纪念文集》发表王均的《广西龙胜红瑶的优念话》、中央民族学院1984年10月编印、邓方贵、盘承乾、房亚木、刘保元编的《瑶语》,《民族研究集刊》1985年第2期发表〔美国〕赫伯特·C·珀内尔著、李增贵译《泰国瑶语音系》(《瑶英词典》导言)、《民族研究集刊》第1期(1985年)发表李增贵的《〈瑶文方案〉(草案)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民族研究动态》1985年发表毛宗武的《我国苗瑶语族语言研究概况》、《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发表李增贵的《中外瑶语的前切成分》、盘承乾、邓方贵的《瑶语构词中的几个特点》、蒙朝吉的《瑶族布努话连续变调问题初探》、1985年第6期发表卢治常的《瑶族勉话标敏方言的构词变动与构形变调》、《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发表周祖瑶的《瑶族勉语的复辅音PL、KI》、《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发表陈其光的《炯奈话在苗瑶语族中的特殊地位》、1988年第5期发表曹翠云的《汉、苗、瑶族第三人称代词的来源》、1988年第5期发表刘保元的《论瑶族拉珈语的系属》、1988年第6期发表毛振林的《平地瑶话‘见、溪、群’三母的分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李增贵的《试论瑶文的词儿连写问题》、赵春金的《论瑶文对繁荣瑶族文化的作用》、邓方贵的《瑶语标敏话的形名词和形动词》、舒化龙、肖淑琴的《盘瑶语构词法》、郑宗泽的《勉语的全浊声母与阴调》、刘保元的《略论拉珈语与侗语的关系——兼与‘茶山瑶是操侗语的’论者商榷》、赵建伟的《中国瑶语研究述评》、〔美国〕赫伯特·C·珀纳尔的《‘优勉’瑶民间歌谣的韵律结构》、盘承乾的《论瑶语方言》,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盘承乾的《瑶语语音初步比较》、〔日本〕竹村卓二的《瑶语中汉字古音的遗留和声母的对应》、《云南民族语文》1992年第3期发表王远新的《苗瑶语族语言词汇研究综述》、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民族语文研究新探》发表赵春金的《瑶族勉语复辅音的演变》,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中专设《汉语与苗瑶语族的亲属关系》一章,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茶山瑶研究文集》发表徐仁瑶的《茶山瑶语与侗语的比较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舒化龙、肖淑琴的《论瑶文的创新与推行》、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瑶族研究》(第3辑)发表〔越南〕赵有理的《瑶族使用汉字及改造、创制的文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瑶族研究》第3辑发表舒化龙、肖淑琴的《略谈瑶族的语言称谓》、〔泰国〕提拉攀·罗——通堪的《瑶(勉)语对于色彩的称呼》、赵春金的《瑶语与汉语的底层关系》,1994年第5期发表李炳泽的《苗瑶语辅音前辍的音节化和实词化及其变体研究》、《民族语文》1994年第5期发表唐永亮的《瑶族勉语六冲标漫话语音特点和声调实验研究》、1994年第3期发表盘金祥的《泰国瑶族语言文字简介》,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瑶族文化研究》发表盘金祥的《云南瑶族勉话发展变化的特点》、黄权贵的《瑶族的书面语及其文字初探》、《广南那烘村瑶族门话的语音系统》,《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发表李炳译的《从苗瑶语和孟高棉语的关系词说濮人南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瑶学研究》发表〔日本〕田口善久的《勉语边音的来源及演变》。

3.历史上的瑶族农民起义研究

《广西日报》1957年6月21日发表艾末的《瑶族人民在大藤峡的斗争史实》、《民族研究》1959年第7期发表南跃的《1933年桂北瑶民起义》、《文汇报》1961年9月10日发表杨宽的《黄巢起义对瑶族人民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63年编印《一九三三年桂北瑶民起义资料》、《广西大学》1976年第5期发表高金树的《大藤峡农民起义》、《文物》1976年第4期发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的《大藤峡瑶、壮等族农民起义革命遗址和文物》、《学术论坛》1979年第3、4期发表李毓麟的《大藤峡瑶民起义辉煌战果的历史见证——兼对‘浔州卫中千户所百户印’的分析》、《思想解放》1980年第3期发表杨宗銮的《大藤峡瑶族农民起义》、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八寨调查组1981年10月编印《八寨农民起义资料》、《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发表韩肇明的《明代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1年编印《民族研究论文集》刊登徐仁瑶的《一九三三年桂北瑶民起义》、《民族研究》1982年第5期发表唐松球、陆炬烈的《壮、瑶等族人民对右江革命的贡献》、《学术论坛》1982年第2期发表彭大雍的《一九三二——九三三年间的桂北瑶民起义》、《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发表覃延欢的《明代广西大藤峡农民起义及其历史地位初探》、《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发表邢凤麟的《太平天国与瑶族》、《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姚舜安的《赵金龙领导的瑶民起义》、覃茂福的《清末广西的‘红花会’起义》、1984年第1期发表姚舜安的《蓝正樽、雷再浩领导的瑶民起义》、1985年第4期发表高言弘、姚舜安的《明代八寨瑶壮农民起义》、《广西地方史志通讯》1985年第4期发表贺更生的《新宁雷再浩、全州李世德起义》、《广西日报》1985年3月31日发表陈胡雄的《悲壮的‘金秀瑶变’》、《民族研究》1985年第1期发表杨奕青的《关于赵金龙起义几个问题的商榷》、《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4辑(1984年)发表黄钰、盘朝月、盘星明的《略谈一九三三年桂北瑶民起义》、第5辑(1985年)发表玉时阶的《明代罗旁瑶族农民起义》、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集刊》第1期(1986年)发表姚舜安的《宋代瑶民起义》、《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发表程苹等的《论南宋黑风洞瑶族人民起义》、《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发表郭在忠的《支持黄巢义军的桂州‘溪洞蛮’族属小考》、1991年第1期发表莫若云的《论壮瑶人民对百色起义的杰出贡献》、《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5辑(1991年)发表廖石泉的《广东瑶族人民在现代革命斗争中的贡献》、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瑶学研究》第1辑刊载罗树杰的《桂北瑶民起义性质管见》、漓江出版社1993年出版邓有铭、盘福东的《瑶族农民起义史》,对历史上瑶族农民起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4.瑶族社会形态和社会组织研究

《史学月刊》1957年第6期发表郑之行的《粤北瑶族的民族社会遗址》、《民史》1980年第6期发表周宗贤的《瑶族石牌制度浅释》、第12期发表周宗贤的《试论瑶族封建社会形成的特点》、《民族学研究》第2辑发表韩肇明、陈克进的《瑶族原始社会残余试析》、《广西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发表高言弘、李维信的《广西瑶族经济的特点》、《西南民族历史研究集刊》1981年第2集发表李维信的《大瑶山的石牌制度》、广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集(1981年)发表玉时阶的《解放前南丹瑶族社会性质初探》、《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1辑(1981年)发表杨宗銮的《桂平木山瑶解放前社会掠影》、第2辑(1982年)发表玉时阶的《瑶族‘油锅’组织的研究》、《思想战线》1982年第3期发表周光大的《瑶族解放前的社会经济形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发表张有隽、邓文通的《十万大山山子瑶农村公社探讨》、《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发表韩肇明的《论瑶族农村公社》、《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2期发表姚舜安的《略论瑶族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发表玉时阶的《唐宋羁縻制度对瑶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4辑(1984年)发表梁友寿的《南丹白裤瑶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探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94册(1984年)发表胡起望的《大瑶山盘瑶的社会组织》、《广西民族研究》1985年第1期发表刘保元的《‘石牌话’探析》,广西民族研究所1985年编印《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黄钰、黄方平的《瑶族农村公社向封建化演变试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发表覃茂福的《瑶族‘密诺’组织初探》、广西民族研究所1985年编印《广西民族问题论文集》发表罗庶长的《白裤瑶社会性质初探》、《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发表范一的《墨江瑶族社会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出版周宗贤的《南方民族论稿》载有《试论瑶族封建社会形成的特点》、《瑶族的石牌制度浅释》,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张有隽的《十万大山瑶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黄方平的《瑶族农村公社向封建社会演变试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5期发表邓文通、徐杰舜的《进入社会主义前瑶族社会经济形态试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玉时阶的《白裤瑶社会》、《中国少数民族》1990年第7期发表李本高的《瑶族社会跨越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成因简论》、《民族论坛》1990年第1期发表潘洪钢的《明清抚瑶土官概说》、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出版《瑶族研究》第3辑发表李本高的《从〈评皇券牒〉探讨瑶族的政治文化制度——峒》、《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发表谢剑的《试论广东连南排瑶传统的地域组织》、《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发表谢剑的《广东连南‘排瑶’聚落模式的初步研究》、《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第1、2期发表吴永章的《元代瑶族概说》、黄钰的《瑶族社会分期新探》、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刊载姚舜安的《大瑶山‘石牌律’的考察与研究》、李默的《略论宋王朝对瑶族的政策》、日本《社会人类学》第2卷第2号发表竹村卓二的《关于瑶族社会组织的二、三特征——以广西花蓝瑶的家庭和婚姻为中心》、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张有隽的《瑶族传统文化变迁论》、1993年出版刘保元的《瑶族文化概论》。《贵州民族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张冠梓的《排瑶村落组织的结构分析》、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瑶学研究》第4辑发表黄梅芬、李美的《瑶族妇女在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5.瑶族民间宗教信仰与神话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3期发表张有隽的《瑶族宗教信仰史略》、《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1辑(1981年)发表张有隽的《试论近代瑶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转化的几种情况》、第2辑(1982年)发表张有隽的《天主教传入十万大山瑶族地区的调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发表姜红兴的《沙瑶男子的度戒》、《广西民族研究》1983年第1期发表黄方平的《过山瑶棉支系还愿祭祖礼仪析异》、第2期发表唐永亮的《人与自然组合的变形——谈桂北瑶族鬼文化》、《学术论坛》1983年第6期发表杨庭硕、姜永兴的《白裤瑶传统信仰寨神剖析》、广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广西地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3集(1984年)发表罩茂福的《瑶族的‘密洛陀’母神崇拜》、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初编》刊登张有隽的《瑶族原始宗教探源》、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集刊》第1集(1985年)发表张有隽的《十万大山山子瑶原始宗教残余》、第2集发表张有隽的《十万大山瑶族的道教信仰》、《广西民间文学丛刊》1985年第12期发表黄书光的《漫谈瑶族造人神话》、高国杨的《过山瑶神话初探》、广西瑶族研究会1986年编印张有隽的《瑶族宗教论集》、《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第3期发表盘承乾的《瑶族宗教仪式及其音乐舞蹈》、玉时阶的《白裤瑶的宗教信仰》、〔法国〕雅克·勒穆依纳的《瑶族的历史和道教》,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许文清的《论连南排瑶的神话故事》、《民族论坛》1989年第2期发表韦英思的《广西瑶族神话〈密洛陀〉的思想价值》、《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发表玉时阶的《瑶族宗教文化剖析》、《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发表赵家旺的《瑶族宗教与道教的‘三清’崇拜》、第3期发表赵家旺的《瑶族度戒与道教斋戒》、《广东民族研究通讯》1990年第1期发表刘春喜的《粤北瑶族宗教信仰的几个问题》、《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发表筱文的《从‘神灵意识’看排瑶的早期信仰》、《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4期发表李天明、陈立浩的《试论盘瓠神话的美学价值》、《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发表陈斌的《瑶族宗教文化特点述略》、《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5辑(1991年)发表麻国庆的《汉文化影响下阳春铁峒排瑶的宗教家族与宗教》、《民族论坛》1991年第1期发表李本高的《试论〈评皇券牒〉中阴阳五行观念及其在瑶族社会中的影响》、《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发表张劲松的《太阳树神话与瑶族长鼓》、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刊载〔法国〕雅克·勒穆瓦纳的《瑶族挂灯度戒仪式中的龟象征》、《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发表吴泽顺的《盘瓠神话的深层结构》、《民族论坛》1992年第1期发表蔡村的《瑶族葫芦传人与盘瓠开族神话浅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发表赵家旺的《瑶族打魂简述》、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茶山瑶研究文集》发表《试论道教文化与茶山瑶民间文化之关系》、《再论道教文化与茶山瑶民间文化之关系》、《三论道教文化与茶山瑶民间文化之关系》、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瑶学研究》第3辑刊载宋恩常的《瑶族道教的特点》、苏德富、曹之鹏、刘玉莲的《四论道教文化与茶山瑶民间文化的关系——茶山瑶的成年礼》、邓文通的《百色蓝靛瑶还盘王愿研究》、黄权贵、李清毅的《瑶族度戒初探》、彭兆荣的《抗拒生命的时空意识——瑶族文化研究札记》、唐金汉、唐玉文的《瑶族砍牛祭习俗初探》、〔法国〕雅克·勒穆瓦纳的《过山瑶的巫术及自我形象的再设》、练铭志、马建钊的《有关排瑶宗教的若干问题》、《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6辑发表〔法国〕雅克·勒穆瓦纳的《瑶族宗教——道教》、《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发表韩兰英、李成志的《瑶族的打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瑶族文化研究》发表李永思、罗文福的《金平瑶族的宗教信仰及伦理道德》、黄权贵的《瑶族度戒意义的历史演变》、《云南蓝靛瑶巫术初探》、白天明的《瑶族男性成人仪式的三个阶段》、《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7辑(1995年)发表朱洪的《从〈平社堂歌〉看瑶族的宗教信仰》、许文清的《粤北排瑶的宗教观念》、李学均的《广东瑶族宗教信仰的多元结构》、李筱文的《排瑶‘送鬼治病’的巫术行为》、《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1期发表彭兼的《瑶族的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发表邓文通的《山子瑶丧葬仪式研究》、第3期发表张有隽的《瑶族宗教信仰的人类学意义》、《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4期发表韦成球的《布努瑶庙规及其演变》、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瑶学研究》第4辑发表黄世杰的《现代化过程中瑶族宗教信仰的变迁与调适》、盘金华的《瑶族育棉支系茅山卦初探》、《民族艺术》1997年第1期发表王超的《广西金秀瑶族师公田园考察综述》、《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发表黄权贵的《蓝靛瑶度戒面具漫谈》、《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发表杨宛鸟的《盘瓠与凤凰崇拜——苗瑶语族‘好五色衣服’的一种解释》。

6.瑶族传统哲学思想与伦理道德研究

《思想战线》1983年第5期发表周宗贤的《瑶族传统道德规范研究》、《三月三》1984年第4期发表谢革兰的《浅谈瑶族原始道德》、《广西地方志通讯》1984年第6期发表覃茂福的《谈瑶俗中的道德教育》、《瑶族研究通讯》第2期(1985年)发表韦成林的《布努瑶的美德简述》、河池地区民族研究学会《民族研究学刊》第1期(1985年)发表覃茂福的《瑶俗中的传统道德教育试探》、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蓝克宽、金瑞荣的《茶山瑶‘做功德’习俗初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6期发表覃茂鹏的《瑶族传统道德教育刍议》、《民族论坛》1988年第3期发表黎琳的《瑶族先民的哲学思想初探》、《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发表岑贤安的《瑶族哲学思想初探》、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刊载李筱文的《瑶族传统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瑶文化研究》发表邓福昌的《西双版纳蓝靛瑶传统道德规范》、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瑶学研究》第4辑发表康志杰的《历史、现实、未来的统一——瑶族诚信道德观剖析》、黄海的《瑶族传统道德的现代化探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发表康志杰的《瑶族的‘信’道德观及其现实意义》。

7.瑶族民间习惯法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2辑(1982年)发表玉时阶的《瑶族‘油锅’组织研究》、《广西民间文学丛刊》1982年第5期发表苏胜兴的《试论石碑话的科学性和文学性》、《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东南文化》1983年第1期发表陈斌的《瑶族神判法述论》、《贵州文物》1983年第2期发表史继忠的《瑶麓三块碑的研究》、《广西民族研究》1985年第1期发表刘保元的《‘石牌话’探析》、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出版周宗贤的《南方民族论稿》发表《瑶族的石牌制度试释》、《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1辑(1986年)发表李筱文的《浅析‘瑶老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李筱文的《浅析连南排瑶的‘瑶老制’》、《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5辑(1991年)发表杨鹤书的《八排瑶‘瑶老制’新议——八排瑶政治制度变迁研究之一》、《西南民族史研究集刊》第2集发表李维信的《大瑶山石牌制度》、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赵家旺的《试论连南八排瑶习惯法》、姚舜安的《大瑶山‘石牌制’考察与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茶山瑶族研究文集》发表《大瑶山石牌制度析》、《石牌制与石牌话》、《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4期发表廖明的《金秀瑶族民族法文化研究》、《民族论坛》1994年第1期发表蔡邨的《金秀瑶族石牌制性质剖析》、《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杨林的《大化风景区各民族习惯法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瑶学研究》第4辑发表玉时阶的《瑶族习惯法及其承传与改造》、杨林的《瑶族习惯法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莫金山的《瑶族石牌考证三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发表玉时阶的《瑶族习惯法研究》。

8.瑶族文化艺术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1辑(1981年)发表李维信的《广西瑶族文化初探》、《民族论坛》1983年第2期发表曾湘等的《湖南大庸出土铜俑与盘瓠文化》、《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发表黄钰的《瑶族乐舞艺术发展探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发表姚舜安的《布努瑶与铜鼓》、1988年第4期发表赵登厚的《试析瑶族传统文化活动的特点》、1988年第6期发表姜永兴的《粤中瑶族文化散论》、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法国〕雅克·勒穆瓦纳的《论瑶族文化及有关问题》、《中山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发表陈启新的《乳源必背瑶族文化变迁因素的研究》、《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5期发表石宗仁的《湖南五溪地区盘瓠文化遗存之研究》、《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发表宋恩常的《汉字在瑶族社会中的传播及其演变》、《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第1-2期合刊发表李筱文的《贺县土瑶与连南排瑶社会文化之比较》、《广东民族研究》1991年第1、2期发表朱洪、李泳集的《东边瑶和西边瑶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4期发表王圣强的《贵州瑶山禾仓的古文化因素》、《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发表赵家旺的《瑶族文化之我见》、《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1期发表徐华龙的《盘瓠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第3期发表周生来的《盘瓠形象对瑶族文化的影响》、1991年第3、4期发表龙海清的《湘西溪州铜柱与盘瓠文化》、《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5辑(1991年)发表李泳集的《西江流域瑶族文化变迁初探》、《中国少数民族》1992年第12期发表罗康隆的《试析西南民族的文化谱系》、《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发表彭兆荣的《瑶族文化表述中的象征符号》、《民族论坛》1992年第2期发表李本高的《瑶族文化心理结构探微》、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蓝克宽的《布努瑶的文化模式与现代生活》、黄方平的《略谈瑶族传统文化中行为意识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张有隽的《瑶族传统文化变迁论》、玉时阶的《瑶族传统观念和现代化》、朱洪、李泳集的《排瑶文化变迁的调适问题》、张劲松的《瑶族文化本位变迁的断想》、胡起望的《瑶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几个问题》、刘保元的《论我国瑶族传统文化的构成》、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瑶族研究》第3辑发表徐静仁的《浅议瑶、侗文化的关系》、盘泰福的《瑶族文化与现代化》、玉时阶的《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文化和现代化》、《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发表俸代瑜的《瑶族文化多元一体特点浅析》、《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6辑(1993年)发表杨鹤书的《八排瑶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发表彭兆荣的《〈评皇券牒〉的母题结构》、《贵州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发表盘淼的《瑶族文化生存发展的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发表彭兆荣的《迁徙性民族叙事范式——瑶族文化研究札记》、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瑶文化研究》发表黄权贵的《盘瓠文化与瑶族文化关系简论》、《云南蓝靛瑶民俗中的百越文化因素探析》、邓元东的《浅谈中美瑶族文化之异同》、刘小春的《从长鼓舞变迁看瑶族文化的多元复合性——兼论瑶族现代化前景》、郭大烈的《云南瑶族文化研究概述》、《民族艺术》1995年第3期发表韩德明的《瑶族长鼓文化现象之我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瑶学研究》第4辑发表赵廷光、刘达成的《瑶学研究与电影〈中国瑶族〉——有关瑶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探讨之一》、邓文通、李秀春的《蓝靛瑶百年文化变迁与思考》、吴永章的《瑶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赵砚球的《茶坪瑶山文化变迁的研究——兼谈民瑶客三籍人文化的融合》、姚舜安的《瑶族铜鼓演奏探析》。

9.瑶族经济研究

《广西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发表高言弘、李维信的《广西瑶族经济特点》、《民族研究》1982年第3期发表单振峰的《瑶族经济发展初探——从调查广西河池地区瑶族聚居的六个公社谈起》、《广西财政研究》1983年第4期发表苏法新的《南丹县瑶寨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广西金融研究》1985年第1期发表中国农业银行金秀县支行的《瑶山农业贷款要立足资源开发》、第2期发表中国农业银行柳州中心支行调研组的《开发大瑶山必须优先发展加工业》、《民族研究集刊》1985年第1期发表卢万兵的《关于瑶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几个问题》、第2期发表玉时阶的《白裤瑶经济钩沉——〈白裤瑶社会〉之一章》、《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发表周华政等的《略论瑶族的游耕》、《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发表张声震的《广西瑶族地区发展民族经济的探讨》、《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4辑(1988年)发表杨鹤书的《粤北瑶区产业结构调整刍议——兼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朱洪、筱文的《瑶族地区劳务输出的新效应——连南部分瑶族青年在广州务工的初步调查》、李筱文的《积极开创民族经济发展的新局面——连南瑶族自治县脱贫致富纪实》、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胡起望的《瑶族游耕略述》、赖才清的《建国以来连南瑶区的社会变化》、《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发表蛮夫的《红河瑶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初探》、《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第4期发表翁乾麟的《广西布努瑶经济生活管窥——兼论经济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5辑(1991年)发表许文清的《瑶族地区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探讨》、施德祥、王芳庭的《论石灰岩瑶区的脱贫致富》、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刘玉莲的《民族学与现代化结合的一个实例——对建设金秀瑶山的初步设想》、黄方平的《略谈瑶族传统文化中行为意识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玉时阶的《瑶族传统观念和现代化》、李本高的《瑶族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探析》、《南方民族史研究论丛》第1辑发表程革的《宋代湖南瑶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6辑(1993年)发表朱洪的《试析初期市场发育与经济和政策的关系——广东省连县瑶安瑶族乡考察》、许文清的《论瑶族地区经济与林业发展问题》、李默的《瑶族种植水稻的探索》、第7辑(1995年)发表林敬隅的《瑶族的经济生活》、第8辑(1995年)发表曾昭璇的《十万大山北坡只强村瑶族立体农业思想》、《华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5期发表额广文的《明代广东地区民族政策的演变与瑶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瑶学研究》发表黄少玲、廖国一的《大扒瑶族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盘万才的《乳源瑶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反贫困斗争》、李筱文的《发展‘三高’农业是瑶族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美国〕毕加辛、毕洁莲的《瑶族社区的扶贫救困与现代化建设——扶贫与发展的关系及民间组织在瑶族社区扶助现代化建设的作用》、韦承林的《贫困瑶区脱贫的思路——以连山瑶区经济为例》、李光明的《河口瑶族自治县瑶山地区脱贫致富之我见》、赵强的《荔浦‘过山瑶’的贫困状况与对策》、袁家勋的《变‘输血型’为‘造血型’——洞井瑶族乡大小河江村科技扶贫的路子》、邓有铭的《金秀瑶山经济腾飞的思考》、廖国一的《桂东北瑶族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盘生县的《瑶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原因及对策》、朱维全的《‘恭城模式’与岭南瑶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谢玉红的《论瑶族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许文清的《瑶族地区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杨仁里的《瑶山如何因地制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盘承新的《瑶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盘文秀的《改革开放是瑶族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周光大的《弘扬瑶族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奉学书的《瑶锦不应随现代化生产而消亡》、廖武仕的《建立和巩固瑶族和兄弟民族的友好关系促进瑶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潘树生的《瑶乡现代化关键在文化》、冯成善的《广西瑶族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唐仁郭、毛云青的《兰田瑶族乡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初步调查研究》、莫纪德的《海洋山过山瑶农业经济探微》、赵留福的《大力发展山区瑶族土特产品生产》、苏胜兴的《发挥山区优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开发八角的启示》、冯荣贵的《浅谈如何加快黄洞瑶族山区经济的发展》、盘兴贵的《用好本地资源,开发瑶乡经济——兴安华江瑶族乡乡镇企业发展初探》、任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瑶山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李筱文的《开发瑶山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汤建智、陈立辉的《建设广西瑶族旅游经济圈的构想——兼论民族旅游在广西旅游大省建设中的地位》。

10.瑶族人口研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专辑发表魏民望、执光的《广西龙胜苗、瑶族少年儿童体质调查报告》、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廖宝均的《从人口结构分析广东省连南瑶族的社会变迁》、《广西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发表董友涛的《大瑶山瑶族人口初探》、陈明芳的《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地区人口调查》、《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4期发表谢剑的《近百年来广东连南排瑶人口的变化及其意义》、《民族论坛》1991年第3期发表韦芳的《瑶族儿童少年身体形态生长发育现状——1989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儿童少年体质检测结果分析》、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刘耀荃的《中国瑶族支系及人口分布》、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茶山瑶研究文集》发表刘玉莲的《‘两种生产的理论’给我的启迪——略论茶山、花蓝、坳瑶的生育问题》、《西北人口》1994年第3期发表陈印陶、徐庆凤的《广东连南瑶族育龄夫妇男扎为主的原因及启示》、《贵州民族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研见的《从狩猎业到定居农业——瑶麓瑶族社会转型中婚姻与人口问题探析》、《广西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发表蓝启功的《大石山区民族生育观念的探讨——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调查》。

11.瑶族教育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2辑(1982年)发表罗庶长的《南丹瑶寨民族教育的调查》、《广西教育》1982年第3期发表丁玉的《从瑶族地区教育情况谈发展瑶族教育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张有隽的《论瑶族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发表郑铁巨的《白云乡瑶族教育现状调查》、《广西民族研究》1983年第2期发表石景斌的《关于都安布努瑶聚居石山地区农村教育的问题》、1985年第1期发表钟年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瑶族教育情况调查》、1986年第3期发表区民委等的《南丹里湖、八圩瑶族乡民族教育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盘伟岸的《发展边远瑶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刻不容缓》、黄保文的《发展瑶族教育培养瑶族人才之我见》、《民族教育》1989年第1、2期合刊发表黄万星的《瑶族地区中小学辍学问题及对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茶山瑶研究文集》发表莫秉荣、刘玉莲的《金秀瑶山教育发展史略》、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出版《瑶学研究》第4辑发表李彦福的《要特别注重对瑶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赵金明的《瑶民需要四化,四化需要教育》、奉大春的《建立适应瑶族特点的办学格局》。

12.瑶族风俗习惯研究

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学研究》第7辑发表玉时阶的《从瑶族的婚俗看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发表韩肇明的《瑶族原始社会婚姻遗俗研究》、《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席克定的《荔波县瑶麓瑶族的岩洞葬》、《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3辑发表黄茂贤的《瑶族‘招郎上门’习俗初探》、《广西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发表玉时阶、张一民、何英德的《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公社岩洞葬调查及初步探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发表刘玉莲的《茶山瑶服饰探略》、《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3辑(1983年)发表黄成贤的《瑶族‘招郎上门’习俗初探》、第4辑(1984年)发表黄培祺的《桂平县瑶族结婚‘合同’说明的问题》、《学术论坛》1984年第2期发表玉时阶的《瑶族历史上的悬棺葬习俗——兼与石钟健教授商榷》、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集刊》第1期(1985年)发表邓文通的《十万大山山子瑶的家庭与婚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发表玉时阶的《广西南丹县白裤瑶丧葬制度研究》、《广西民族研究》1985年第1期发表黄方平的《瑶族原始婚姻的发展变革》、1986年第2期发表李贵思等的《云南瑶族丧葬礼仪述略》、《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发表姜永兴的《赶山烧畲的真实写照——白裤瑶丧葬剖析》、《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1辑(1986年)发表马建钊的《论八排瑶的丧俗》,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姚舜安的《巴马瑶族长寿之谜》、《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6期发表黄海的《贵州瑶族婚姻习俗改革简论》、《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第3期发表刘世彬的《瑶麓瑶族婚规碑管窥》、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茶山瑶研究文集》发表刘玉莲的《茶山瑶服饰探略》、《文史知识》1992年第1期发表盘福东的《瑶族服饰花纹图案琐谈》、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瑶族研究论文集》发表李干芬的《瑶族居住特点的历史探讨》、蓝克宽的《布努瑶的文化模式与现代生活》,《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发表蓝正祥的《布努瑶的人生礼仪》、第3期发表唐桂军的《从瑶族的图腾看瑶族的审美意识》、1993年第4期发表卢敏飞的《广西瑶族丧葬习俗》、俸代瑜的《瑶族文化多元一体特点浅析》,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瑶族研究》第1辑刊载磨长靖、陶桔红的《金秀茶山瑶的民居特点》、徐杰舜、唐树程的《金秀三个支系瑶族生育观试析》、第3辑刊载黄方平的《勉瑶支系姓与亚姓习俗文化剖析》、唐金汉、唐玉文的《瑶族砍牛祭习俗初探》,《贵州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发表石景斌的《广西都安布努瑶婚俗浅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瑶文化研究》发表曾跃明、熊丽芬的《文山蓝靛瑶婚俗》、盘金亮、李富庄的《金平红头瑶婚俗——兼谈婚姻形式的改革》、〔法国〕雅克·勒穆瓦纳的《孟腊与泰、老、勉瑶婚姻中的‘本命’地位》,《广西民族研究》1994年第1期发表盘福东的《略论苗瑶族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第4期发表黄方平的《瑶族传统节日文化》、1995年第1期发表玉时阶的《瑶族葬式述议》、第2期发表蓝仕明的《白裤瑶婚姻家庭研究》、《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8辑(1995年)发表许文清的《排瑶玩坡风俗探微》、首创新的《扶灵瑶的婚俗文化》、刘耀荃的《连南排瑶婚俗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李筱文的《瑶族传统服饰风格论》、第9辑(1996年)发表马建钊的《龙门蓝田瑶不落夫家婚俗述论》,《广西民族研究》1996年第3期发表黄钰、黄方平的《瑶族原始记事法管窥》。《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发表范冕的《金平傣族、瑶族的民居建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1期发表邓文通的《广西蓝靛瑶传统科技中的天文历法》。

13.瑶族体质形态研究

1964年6月,复旦大学人类学教研组师生在大瑶山对527人进行了调查(男277人,女250人)。1982年吴融酉、夏元敏发表了《瑶族体质形态的初步研究》,指出瑶族的体质特点是“肤色浅棕色,眼色暗褐色,发黑色,发形平直,个别波发,平头形,男性阔面型,女性超阔面形,面部较扁平,眉毛发育男性中等,女性稀少,眼外角高于内角,蒙古褶中等显著,男性中鼻型,近于阔鼻型,女性阔鼻型,鼻梁大都为平直,鼻孔最大径斜位居多,有13%左右的横位,凸唇,唇厚中等,身材较矮”。应该“属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而在某些方面具有南亚类型成分”。

14.瑶族医药研究

瑶族人民长期居住山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发展中医草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广西大瑶山等瑶族地区的瑶医瑶药远近闻名。《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发表胡起望的《瑶医简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发表潘赞群的《瑶族的药浴》、《广西医学》第7卷第3期(1985年)发表罗金裕的《广西瑶族医药调查研究》等,论述了在华南一带城镇中行医卖药的瑶医历史、主要的治病方法及若干颇具疗效的民间验方。

本文承蒙张有隽教授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有关瑶族的各类文章、著作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选录研究性成果,并根据笔者个人的认识进行归类和尽可能按照出版、发表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对介绍性、描述性成果和文学类成果一般不列入内。由于掌握的材料有限,一些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可能有遗漏,恳请读者提出意见,以便修改补充。

标签:;  ;  ;  ;  ;  ;  

20世纪姚学研究_瑶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