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不良行为”预示智力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智力论文,不良行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号1:吃手指 孩子刚出生两三个月,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吃手”,有的孩子到了两三岁还在吃手。 注意:周岁内的小孩子吃手与长大后还在吃手的意义迥然。研究表明,前者是小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信号,意味着他已进入手指功能分化和手眼协调准备阶段,意义重大,爸爸妈妈切忌乱加干预,以免扼杀他的这一“雅趣”。 带过孩子的爸爸妈妈都知道,初生的孩子只会双手握拳,胡乱挥舞,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全,还不能指挥将小手放入嘴中。到了两三个月大时,孩子就会逐步学会两个动作:一个是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看;另一个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此时,吸吮手指既是玩耍也是学习。 程序一般是这样的:起初将整个手放到嘴里,接着是吮吸两三个手指,最后发展到只吮吸一个手指。能够灵巧地吮吸某一个手指,表明小孩子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吮吸手指的动作看似简单,却可促使其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并为5个月左右学会准确抓握玩具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一时段的孩子主要是通过嘴来了解外界的,手在他眼里也是外界的东西,所以孩子总爱将手塞进嘴里进行吮吸感知。 另外,小孩子吮吸手指时总是很安静的,不哭也不闹,孩子这样做其实也是以吮吸手指来稳定自身的情绪,也就是说吃手对其心理发育也有一定的作用。 小孩子吃手的应对要点: 1.宝爸宝妈不要太担忧孩子吃手的问题,更不能强行制止孩子吃手,只需保持孩子小手的清洁卫生以及小嘴周围的清洁干燥即可。 2.如果孩子吃手过于频繁,爸妈可以经常对其小手进行抚摩、摆动,以转移其吮吸手指的注意力;如果孩子能够把玩玩具了,就可以把玩具放入孩子手中,逗引孩子摇动、摆弄玩具,用玩具将其小手占领,使孩子无暇去吮吸手指。 3.随着动作的迅速发展,孩子逐步学会自由坐、爬、站等活动,手指的动作也愈加精细,到能独自摆弄玩具的时候,吮吸手指的现象自然会大大减少。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仍然频繁吮吸手指,则可视为一种不良行为,应耐心寻找原因并纠正之。 信号2:说谎 可能没有哪位宝爸宝妈会认为孩子说谎是件好事情,可加拿大科学家却告诉我们:学会说谎是孩子智力成长中的重要步骤,撒谎的孩子在智力上比不会撒谎的孩子要高。因为撒谎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想象与创作的过程,它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加拿大科学家为此测试了1200多名2岁至16岁的孩子,发现一般孩子从2岁多就会开始说谎,如2岁时20%的孩子说谎;3岁时达到50%;4岁时接近90%;12岁时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16岁时说谎人数又回落到70%。 孩童时代撒过谎并不代表今后会成为骗子,因为这时的谎话主要是由于他们无法分清想象和现实造成的,爸爸妈妈不必过分紧张,适时予以引导与教育,大多说谎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正如英国弗里曼教授所说:如果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抵制说谎行为,他们就会逐渐戒除这种习惯,一般到8岁以后基本不会再有说谎现象,即使偶尔说谎,也会以善意谎言为主。 信号3:恶作剧 假如孩子在你的钢琴键上撒下糕点,或将一只毛毛虫放到你的枕头上——面对此种恶作剧行为,你会怎样?苦笑?斥责……德国汉堡一位叫做卡尔松的儿童心理学家却告诉我们:孩子会这样说明他智商较高。卡尔松的观察资料显示,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较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 卡尔松的解释是:恶作剧行为并非从天而降,要设计出一个有新奇感的方案需要动脑筋,而且动脑筋的强度相当高,决不逊于做家庭作业,甚至超过做家庭作业,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无疑是一次催化。同时,恶作剧可增强儿童的独立性。因为这种行为的特点就是孩子以此来超越爸爸妈妈为其所规范的界限,而独立性的形成恰恰需要这种超越,否则,依赖性难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所以说,孩子适当地搞恶作剧对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至少表明他开始动脑筋了。一个恶作剧行为的成功,无疑是其创造力的一次爆发,盲目地斥责甚至惩罚会扼杀孩子的动脑积极性,妨碍智力的发展。正确之举是顺其自然,加以诱导,将其动脑的积极性引导到更有益的活动上来。 信号4:争吵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与其他小伙伴一起活动,活动过程中会因玩具或其他问题而发生争执甚至吵闹,这种情况多发生在3岁以上的孩子中,因为此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社会性甚弱,不了解他人和自己有不一样的需要和感觉,不懂得体谅别人或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事情,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在不能如愿的情况下,争执吵架的行为便发生了。 科学家认为,争吵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语言斗争,需要使用最流畅最简练也最有逻辑性的语言驳斥对方以便取胜,要求争吵者具备有较高的运用语言能力和驾驭语言的技巧。同时,争吵过程中人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高潮,可促使其逐步学会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等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思考的敏捷性和逻辑性,有益于大脑的发育与语言的发展。所以,争吵可给孩子提供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和训练机会:在争吵中完善、发展发音器官,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改进语言形式,增强表达能力。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喜欢争吵的孩子,大多智商较高。 面对孩子的争吵,宝爸宝妈应该注意这两项基本原则: 1.不要强行限制或随意惩罚,不可一见孩子争吵就将其打断,以免扼杀他们的宝宝学习与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 2.加以正确的引导,给孩子争吵立规,不得使用侮辱、咒骂等语言,内容上应该选择有意义的论题,并努力挖掘深度和开拓广度,摒弃那些无聊的争吵,这样会更有益于孩子的心智全面健康发展。 信号5:模仿 看见妈妈喝水,孩子也想去拿水杯;看到爸爸吸烟,孩子也想尝一口……这就是孩子的模仿行为,其实,这种模仿行为从出生不久就开始出现了。模仿行为在科学家眼里,既是孩子的一种本能反应,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重要作用。 模仿行为对孩子的益处: 1.模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利于智力发育。就拿孩子的语言发展来说吧,就是从模仿大人开始的,如2~4个月的孩子模仿发单音,5~9个月的孩子能够模仿发双音和多音,1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模仿成人语言,包括语音语调等等。 2.模仿有利于孩子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如饭前便后洗手、睡前脱衣、起床时穿衣扣扣子、戴帽子、吃完食物后擦嘴等生活基本技能。 3.模仿有利于孩子理解他人的情感,懂得善解人意,还可增进孩子与爸爸妈妈的交流。因为孩子最初的模仿都是源于爸爸妈妈的语言和行为,模仿可以说是一种基本的亲子交流方式。 爸爸妈妈怎么办? 1.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都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建立起正面的模仿形象,如文明用语、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等。因为孩子没有辨识能力,难以区分模仿的内容与形式,而是不论优劣行为照单全收。 2.电视可谓是孩子又一个重要的模仿对象,所以爸爸妈妈应给孩子选择适合的健康电视节目,如打斗、凶杀、恐怖等不健康画面应尽量避开。五种“坏行为”预示着智力的成长_亲子成长论文
五种“坏行为”预示着智力的成长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