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设为此次探究分析的研究组,在同一时间段选择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照组,同时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年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发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的几率显著比研究组低(P<0.05),给予两组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厚率显著比健康的对照组高(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了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年龄等。
【关键词】心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前言
颈动脉粥样硬化容易诱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并会对患者的工作的与生活造成不良影响[1-2]。因此,为了改善患者的病情,必须先对诱发该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明确,从而才能更好地进行防治。本文主要探讨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设为此次探究分析的研究组,并在同一时间段内选择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的平均年龄为53.71±8.60岁,其中年龄>60岁的有20例,年龄≤60岁的有12例,包括15例男性,17例女性;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53.01±7.41岁,其中年龄>60岁的有19例,年龄≤60岁的有13例,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为16例。将两组的一般资料作比较,发现P>0.05,无统计学差异存在。
1.2方法
给予患者颈动脉常规检查,方法: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Voluson S6型)进行检查,并对仪器的探头位置及频率作适当调整,同时暴露患者颈部并对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等进行扫描,随后通过图像结果对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血流的速度、斑块形态等进行观察。另外,分别对患者的血压、血脂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详细记录下相关数据。
1.3危险因素及判定标准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了年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血脂情况等。颈动脉的判定标准:如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小于1.0mm,则为正常;如厚度大于等于1.0mm,则为增厚;如厚度大于等于1.5mm,同时有凸出迹象,则为表示斑块形成。另外,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则可判定为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4. 1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总胆固醇≥6.22 mmol/L 或甘油三酯≥2. 26 mmol/L,则可判定血脂异常。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0mmol/L,则可判定为糖尿病。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所得的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来表示,并用卡方值 进行检验,若检验后P值结果小于0.05,则说明有显著性差异存在。
2.结果
2.1两组相关危险因素的比较
对照组发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的几率显著比研究组低,且P<0.05;其中研究组的年龄显著比对照组高,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表1 危险因素的具体比较情况(n/%)
2.2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厚率的比较
给予两组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厚率为78.13%,健康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厚率为37.50%高,两组比较,研究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厚率显著比对照组高,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3.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史较为漫长,且容易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3]。有研究显示,脂质代谢的异常可能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尤以高脂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典型诱发因素。通常情况下,当患者出现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及血压水平升高的症状时,则容易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中,高密度脂蛋白不仅可以输送胆固醇,还有助于胆固醇的代谢;如该脂蛋白的水平受到影响并导致胆固醇的代谢发生异常后,便会大大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几率[4]。研究还显示,大多数疾病患者的血脂、血压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2.1与2.2可知,对照组发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的几率显著比研究组低,且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由此可见,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年龄等均是诱发该疾病发作的高危因素。此外,本文给予两组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研究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厚率(78.13%)显著比健康的对照组(37.50%)高(P<0.05);这说明了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的高危因素与心血管的一系列危险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了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年龄等。
参考文献:
[1]孙雁.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形成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09):624-626.
[2]王龙.脑卒中高危人群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1):1125-1126.
[3]张旗.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负荷评分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11):1062-1063.
[4]卢雪玲.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11):704-705.
论文作者:韩成叶,靳春荣(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颈动脉论文; 因素论文; 粥样论文; 危险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