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研究论文_张 立

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研究论文_张 立

丹阳市建设监理中心有限公司,江苏 丹阳 212300

摘要:监理大纲中规定的工作职责之一是质量控制。为了有效地实现质量控制,有必要在整个质量控制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其实质是从粗放管理模式转变为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

一、建筑施工监理与精细化管理

建筑施工建立的内容非常复杂,包括施工组织建立、施工材料监理、施工测量监理、施工进度监理、施工过程工序监理、施工质量监理、投资成本监理、施工安全监理共计八个方面。而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在监理过程中对工作进行系统性的分工,以达到管理的效果和目的。具体来说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要对所要监理的建筑项目所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划分;二是要将这些工作内容进行序列化、量化和流程化,以便对整个监理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与监控;三是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将管理流程纳入“信息化”轨道,以最为快速、简单的操作,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二、项目监督的主要作用

1、协调解决工程问题

由于施工现场,材料,人员,环境,天气等的变化,建立了项目监理,以确保项目在施工开始前顺利进行。即使是一个完美的施工计划,但仍会有各种问题。这需要其灵活应对各种问题,并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学习。例如,如果材料使用不当,施工人员配置不当,工作效率低,使用材料,严重的条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监理及时解决问题,合理控制成本,合理配置人员,更换材料。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为将来的工作保驾护航。

2、确保项目建设项目的标准化和合法性

作为整个建设项目质量的监督部门,工程监理要求员工在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制定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符合的高标准施工规范,并采用双向合同。在监管文件方面,项目经理应规范和精通建设项目的各种规范和要求,同时按照各种规范监督工作,以达到整体建筑项目规范和合法性。

3、统一业主和施工单位的想法,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主管应有效掌握和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度,了解施工进度,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等,要求项目经理清楚地了解和协调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的之间的利益。因此,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工程法规和相关合同内容进行签订和沟通,以减少两方引起争议已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三、质量控制监督的现状

现行法规规定,监理是从施工开始到建设项目竣工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通常的质量控制往往集中在各种施工方案的审批程序,过程检查和质量评估上。即使在检验的测量过程中,也难以实现对质量的精细控制。并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参数标准进行控制。众所周知,质量控制一直是监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投入质量控制阶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也是最明显的。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监管管理意识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工程监理行业也顺应了井喷的趋势。大量的建筑工程师已经转移到监管行业,导致一些监管公司的质量管理意识薄弱,监管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公司建立并始终具有监督服务,具有扎实的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监督职责,控制质量管理。当然,有些公司只是以盈利为目标,缺乏公司内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质量控制意识和企业发展理念。在实际项目的监督过程中,质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现场公司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对于项目监督,有必要提高质量控制意识,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项目质量。

2、监管行业的无序竞争

建筑行业井喷带来的监理业务无序竞争。多年来,监理行业对市场需求的比例一直严重失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近年来,建筑业市场一直疲软,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这种无序竞争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一些机构的目标是赢得竞标并经常以非常低的价格获得项目。这样的监理公司很难以低价提供优质的管理,支持有效监理服务的成本难以维持,更不用说精细监督所需的专业人员了。缺乏这些技术管理专业人员也是行业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场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问题尚未解决,项目现场管理的控制,特别是质量管理的控制,只能处于严重的疲软状态。

3、监督公司自身的发展并不完善

建筑领域有许多监理公司。有些企业设置周期短,企业内部结构尚未形成规模,管理体制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健全,特别是人员配置。缺乏的监理人才导致一些监理单位在获得监理项目时分包或外部监理人员。但是,太多的外部监理机构必然导致相互制约较弱,缺乏对工作的信任,很难很好地实施监管规范。越来越多的监理公司往往缺乏对主管的培训,特别是对于外部监理机构。相应的管理措施跟不上,监理人员对项目不够熟悉,工作水平较低。此外,公司人员素质和资格的缩水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良好声誉。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监理行业的发展。

四、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动态监管

由于国内的建筑监理制度存在着不完善、监理和施工“各自为营”的问题与弊端,所以从长远来看,如果这一问题不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就无所谓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与落地。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相关人员责任,改变双方“各自为营”的状态。而这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突破:首先,在监理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质量的监察,如每周进行一次基本的监察,每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监察,一旦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与纰漏,就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及时解决;其次,在监察施工之后,可以采用动态的监管模式,即当下最为流行的“评价”(也可以叫做复审),来对建筑施工情况进行评估——这种精细化的、动态的管理模式不仅会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清理、解决,还能间接地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2、严把建材质量,实施成本管控

施工材料对于整个建筑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其中材料不过关,便有可能出现“豆腐渣工程”,而这类情况往往又是监理不到位所引起的。所以监理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同时关注采购方面的出厂证明和合格证明,定期进行抽样检查。对原料的单向成本和总成本进行体系化管理、合理控制,避免滥竽充数、以次充好。

3、注重人员培训,做好技术规范

在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理制度后,就要针对具体的监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针对经验不足及经验传统、落后问题进行科学化的调整。首先,在监理人员的录取和考核上,要从综合视角切入,择其优者。综合素质较好、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刚毕业大学生可以留其培训,作为储备性人才;其次,对于已经选择的监理工作人员要做好培训工作,主要包括案例培训、先进技术培训及“科学规范操作”理念的灌输,促使其对自身的工作产生强烈的敬畏心,建立严谨的工作态度。

当监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达到标准后,监理工作还要对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规范,包括流程、安全管理规定、卫生管理规定、每天施工开始和施工结束后的自我检查等,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施工过程中潜藏各种安全和质量的隐患,避免发生各种始料未及的事故,引发后续的争议和纠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过程中,不论组织结构如何,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会随着企业的逐步重视和监理行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董键,刘殿福,王小萍.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质量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华建设,2018(01):76-77.

[2]孙海荣.房地产项目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127.

论文作者:张 立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6

标签:;  ;  ;  ;  ;  ;  ;  ;  

建设工程监理质量精细化控制研究论文_张 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