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企业集团发展的难点与对策_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股份制企业集团发展的难点与对策_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的难点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股份制论文,企业集团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经济的整体优势具有特殊意义。其发展面临的难点包括认识上、体制上以及历史包袱方面的问题。为此,必须深化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中心的配套改革。

组建发展企业集团,强化资产纽带联结,促进国有资产的重组和优化,发挥国有经济的整体优势,是当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对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一、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的重要意义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大跨度、多元化、高层次、全方位的企业法人联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把企业集团同股份制这种企业财产的组织形式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按市场机制实现资产的优化重组,发挥企业群体优势和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在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按股份制构建、完善企业集团,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有利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企业集团的规范化和与国际惯例接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企业集团发展的实践来看,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是必然趋势。当代西方各国的企业集团几乎都是以股份制为基础。控股、入股、持股是集团成为紧密型、半紧密型和松散型组织的约束条件。一般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核心企业即母公司通过投资收购和兼并等方式自然发展起来的。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80年代初在企业之间横向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开始,企业集团是在所有制、行政隶属关系、财政上交渠道“三不变”原则下组建的,由于没有资产纽带联结,还只是一种松散型的联合,难免“十个集团九个空”。后来对企业集团实行“计划单列”和“六统一”管理,对突破“三不变”局限起到一些作用,但仍缺乏资产纽带,离规范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实际运行中也难以操作。近几年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提出,以控股、参股形式发展起来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应运而生,已成为企业集团发展的主要趋势。那些发展快、运行好的企业集团大多都是实行股份制的。国家有关部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明确提出要将维系企业集团的“六统一”关系,发展到母子公司的产权联结纽带上来。股份制企业集团已成为企业集团规范化的方向。

——有利于强化企业集团以资产为主的纽带联结,理顺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由于股份制企业集团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企业都是公司化企业,建立在严格的公司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这就使之成为一种形式定型化,行为准则化,运作规范化的企业联合体。它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一是集团内部纽带联结紧密,凝聚力强。股份制企业集团通过核心企业对成员企业的控股、参股和成员企业之间的互相持股,形成了牢固的资产纽带,在互相持股的基础上建立起正常的人员互派这种特殊的纽带关系,而且以资产纽带为基础,产品、市场、技术、协作等方面的联系纽带也更加稳固、密切,从而使整个企业集团真正成为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命运共同体,更有利于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和功能,增强凝聚力。二是集团内部企业组织结构层次分明,关系规范明了。在集团内部控股公司即母公司是集团的核心层而被控股的子公司或子公司构成集团的紧密层,参股公司构成集团的半紧密层,与核心企业具有固定协作关系,并建立契约关系的企业则构成集团的松散层,母公司与子公司、关联公司不是行政上的上下级隶属关系,而是一种控股、参股的关系,它们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母公司是以“大股东”的身份对子公司实施产权管理。三是集团各成员企业之间权责明确,行为规范。集团的核心企业和其他成员企业均按股权向被控股或参股企业派出自己的代表参加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作为集团核心层的母公司,是通过控股,持股关系去影响和控制子公司、关联公司以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最终达到使整个集团一致行动的效果。四是集团内部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组织领导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集团各成员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应按法律和公司章程,建立起以法人治理为核心的企业领导体制,使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配合,保证公司的各项管理活动能够规范、有序地进行。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股份制企业集团在实践中更便于操作和运行。

——有利于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实行国有资产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上的优化重组。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等问题,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推进国有资产的优化重组,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运作效率。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范围内作用和影响犹存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隶属于各级政府或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在现存的利益格局下,企业的改组联合必然涉及到中央与地方和地方之间、部门之间的利益调整,这就增加了发展集团的艰巨性、复杂性,特别是发展跨地区,跨行业企业集团的阻力更大。

要在目前的利益格局下,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减少阻力和矛盾,保证企业集团的顺利发展,就必须寻找一条切实可行路子。采用股份制构造企业集团是较为理想的模式和较为可行的方法。股份制企业集团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权责的明确性、确定性,就为组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集团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存在、发展的空间。在吸收分属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加入集团时,可在清产核资、界定产权、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实行公司化改造,通过购股、入股、互换股权等方式,达到相互持股,使之成为集团的紧密层或半紧密层。企业原所属的地方或部门作为产权所有者的代表即股东之一,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已有明确规定,即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依法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并以出资额或所持股份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而作为企业法人来讲,则依法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行使独立支配的权利,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受投资者个别人意志的非法干预,投资者也不能随意抽回投资。尽管企业的投资者是多元化的,但并不影响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完整性、统一性、自主性。因此采用股份制构造集团,既照顾了有关方面的既得利益,同时又淡化了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是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企业集团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加速实现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促进经营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扩大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如何发展增大一批能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很强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和火车头,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鉴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的现状,靠企业自身滚动发展上述目前是难以实现的。除了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外,选择有效的发展模式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优化资源配置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就为实现这一要求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式和途径。

股份企业集团能够加快资金集中和资产重组,为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创造物质条件。过去受条块分割的影响,投资分散,重复建设,造成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单一、效益低下,出现了资金短缺与资产浪费并存的状况。选择具有优势的大中型企业为核心,通过股份制改造,形成由一批子公司、孙公司、关联公司组成的庞大的集团,以较少的投入盘活存量,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新的生产力。还可集中一定的资金和财力,与其他企业合资,创办新的企业,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实现经营的多元化、国际化。另一方面股份制企业集团可以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改组联合或进行新的投资是以实现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这就必然会推动资产向那些回报率高、效益好、具有发展前途和发展优势的产业和企业流动,在加快集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资产的优化组合和最佳配置。

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还有利于扩大国有经济的影响力。这是因为作为集团核心层的母公司,在对紧密层企业实行控股时,虽然从理论上讲必须达到半数以上的股权,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多个投资者(股东)并存,有时无需掌握到半数以上股权,就可达到事实上的控股。此外,核心企业由于在产品、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对参股企业(半紧密层)和协作企业(松散层)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股份制企业集团能以有限的国有资产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扩大国有经济的辐射范围,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二、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的难点及问题

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势在必行。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问题。

1.认识上的误区。近来,随着国家提出重点抓好500—1000 家国有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企业集团发展又掀起了一股热潮。但有的组建集团并非为扩大规模经济,而仅为提高“规格”,扩大知名度。有的只是为了挤进国家500—1000家重点企业,争取优惠政策, 虽然挂着集团的牌子,实际掺杂水份。有的纯粹是“翻牌公司”。

2.体制上的制约。一是在企业管理体制上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互相封闭,产生诸候经济,阻碍了国有资产自由、合理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滞后。企业产权主体虚置或缺位,实行股份制改造必然受到影响。三是有关配套改革措施的不同步,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3.企业历史包袱的限制。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的债务重,资产负债率过高,各种税费负担偏重,技术设备老化,以及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难消化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的问题,使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严重影响到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

三、发展股份制企业集团的对策探讨

股份制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支持和有关改革措施的配套。

1.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加快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适应把国有企业塑造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要求,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真正把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把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产营运——企业经营三个层次构造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经营的主体和运行机制,用产权联结关系取代行政隶属关系。一方面改变政府行政部门按行政隶属关系直接管理企业的状况,落实企业依法享有的法人财产权和各项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使国有资产监管和产权主体到位,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与此相适应,必须改变、调整按企业隶属关系进行利益分配的机制。

2.建立健全产权自由、合理流动的机制,培育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市场来实行资源优化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产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权不能流动,企业无法形成联合、兼并、嫁接、拍卖等产权流动机制,造成了国有资产结构僵化,运转不灵,效益低下。因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立产权流动、重组的机制和交易市场,推动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向优势产业和企业流动,使闲置资产得以充分利用,低效资产实现高效运营,从整体上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

3.积极推进其他各项配套改革,为股份制企业集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一是建立和完善以养老、失业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二是要加快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三是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

4.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债务过重的问题。对国家“拨改贷”后造成的资产负债率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实行“贷改投”转增企业的国家资本金;对兼并企业“拨改贷”形成的债务,可采取停息挂帐;对其他相关企业的债务,可将债权转换为股权。

5.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增强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和政策、法规导向,促进企业改组联合,使资产向优势行业和企业流动,组建一批以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为龙头,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工(业)、科(技)、商(业)、贸(易)为一体,以资产为纽带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

6.加强调查研究,统筹规划,强化宏观管理指导。在对产业结构、企业组织、产品结构、资产结构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现状组织系统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支持的、鼓励发展的、需要调整的行业和企业,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分类指导,搞好试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切忌不讲实际效果,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

标签:;  ;  ;  ;  ;  ;  

股份制企业集团发展的难点与对策_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