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环境生态教育渗透实践于初中地理教学中论文_陈爱民

怎样将环境生态教育渗透实践于初中地理教学中论文_陈爱民

陈爱民

(陕西省 汉中市 西乡县隆基中学 723500)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和关注度也在不断加强。作为学校教育,也需对环境生态教育进行渗透实践。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索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如何开展对学生进行环境生态教育,最终达到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关键词:环境保护 生态教育 初中地理

随着全球环境生态恶化的逐步加剧,国际国内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我国也加入了诸如《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干预公海油污染事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防止倾倒废物及其它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保护迁徙野生动物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一系列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国际公约。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保护环境生态的重视程度,但是,国家仅仅是大政方针的制定者,具体的实施者是全国的每一位公民,只有每一位公民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自觉地从自身做起,我们的生态环境才有望得到根本改变。要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思想观念,一代伟人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长远来看,必须紧抓教育。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对孩子的环境生态教育尤为关键。

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环境生态教育?以下是笔者在日常的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首先,使用具体的案例展示和通俗的语言描述,让学生明白环境生态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自觉地认识到环境生态的重要性,才能有意识地对环境生态进行维护和保护。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关环境生态重要性的学习内容很多,几乎每一章节都有所涉及,如巴西热带雨林的作用、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它也是世界污染大国、日本由于环境污染问题而加速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销售基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地矛盾,导致的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问题、我国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长江每年夏秋季节的水患问题、东北湿地青藏高原湿地的减少问题等不胜枚举。但是教材中语言描述多术语化、列举事实多抽象化,因此对学生的内心起不到震撼作用、引不起学生的共鸣,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口语化的语言讲述身边具体的事实,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因而也就会喜欢追随老师进行探讨环保问题。比如我曾经用我家乡附近的一条小河的变化作为案例进行展示,用照片拍出小河上漂浮的动物死尸、各种包装袋、废弃的各种小家具,然后让学生看了图片谈感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说:很恶心。此时我会告诉学生:这条河可是家乡人民的生命之源,记得老师小的时候,大人们在这儿洗衣洗菜淘米,用这条河里的水灌溉两岸数万亩的良田。夏天这儿又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游泳馆,冬天上学路上的学生们会人手摘一串凝固在河边水草上的冰,边走边吮吸着去上学。可是,现在这条小河差不多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河上的垃圾不是他们自己飞进去的,都是生活在小河附近的人们自己造成的。那么同学们更喜欢什么样的小河呢?不言而喻,学生们肯定选择清澈干净的小河。通过这个具体的案例,学生们就会切实意识到保护环境生态的重要性。

其次,用任务驱动学生去收集探究目前破坏环境生态的行为类别。任务驱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从而达到环境生态教育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会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负责归纳课本上的环境生态破坏行为类别,另一组学生负责收集从身边看到的听到的环境生态破坏行为。老师须提前告知学生,任务完成后两个组要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展示的类别多。千万不能忽视学生的潜力,一旦把他们调动起来,他们会给你不断地带来惊喜。第一组学生不仅收集归纳了课本上相关的内容,而且把教辅资料上的相关内容也做了详细的归纳总结;第二组的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说他看到身边有学生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剩饭剩菜、浪费水电;有学生说他身边有人使用过多的洗涤用品、向小溪水里倾倒生活垃圾、焚烧植物秸秆、私自砍伐坡上的树木;还有学生说新闻中报道有人偷猎国家珍稀动物、工厂私自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甚至有学生用手机拍摄了公路上络绎不绝的车辆,解释正是因为现在的私家车越来越多,才导致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学生展示完后,教师点评,然后师生再一起进行横向比较,归纳和总结。这一活动的进行,使学生能够界定自己及身边人们行为举止的环保与否,从而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三,引导学生以活动探究的形式探求有效的改进或保护环境生态的举措。

地理教材中列举的举措很多,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师生可以共同探讨进行分析归纳整合,归纳完毕之后我们会发现,教材上所罗列的举措很全面,但是许多举措是宏观的,比较抽象模糊。比如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工业三废处理后排放、保护珍稀物种……这些举措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来说很少有机会付诸于行动。于是,我重点强调并且引导学生探讨寻找可以身体力行的行为方法。根据之前活动中学生们所展示的一系列破坏环境生态的事例,学生很容易就能寻找到相应的改进方法,比如学生提出:节约粮食、节约水电、不浪费纸张(练习本两面使用)、生活中少用或不用洗涤用品、废旧再利用、讲求低碳生活,出行尽可能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讲究个人及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捕杀或食用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告诫亲朋好友不乱砍乱伐树木……以上这些方法措施非常接地气,每个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可以去实施。老师此时还要告诉学生“众人拾柴火焰高”,回家后给自己的亲人朋友邻居做好宣传工作,力争人人都能为改进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出一份力做一份贡献。

最后,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践,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行动,学生才算真正领略了学习的真谛,教师也才算实施了自己的教育初衷和教育目的。

当然,对学生来说,已经明白了环境保护“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剩下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师可以做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监督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班与班之间也可以相互监督。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清理河道垃圾、到风景区做志愿者……)、生生间,班班间进行长期的卫生评比、举行“我是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生态的具体工作中去,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成就感。

我想,通过以上一系列系统的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应该能够拥有环保意识和自觉自主的环保行为,并能够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到那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我也会因为自己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一份责,出一份力而感到自豪!

参考文献:

[1]王家洲.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优势与价值[J].新课程:综合版,2011(03).

[2]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4):148-149.

[3]徐兆兰.开发地理校本课程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2007(3)

[4]付月潇,刘茗.开发初中校本课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J].课程教材改革,2007,(1)

[5]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6]王雪兰.校本化课程论实施中教材的含义及其选择和运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5)

论文作者:陈爱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怎样将环境生态教育渗透实践于初中地理教学中论文_陈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