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海南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内蒙古 乌海 016030
摘要:目的 研究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通过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就诊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按照数字分组形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CT检查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诊断,然后分析两组间检查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的分期诊断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检查准确率为85.7%,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为95%,观察组的检查准确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结论 CT和核磁共振检查作为股骨头坏死诊断的两种重要方法,但核磁共振的检查准确率要比CT诊断准确率高,因此采用核磁共振有助于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治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CT;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临床对比
通常在骨关节疾病中股骨头坏死属于常见性疾病,该病大部分是因患者的骨头受损或者内部供血不足所致,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严重者将会导致患者终身残疾。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就目前医疗技术而言,我国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其中CT和核磁共振检查是当前检查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对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就诊并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患者有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7~64岁,平均(24.11±11.42)岁,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分析:髋关节外伤史患者11例,长时间使用激素患者10例,存在酗酒行为患者8例,原因不明的患者13例;对照组42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4~66岁,平均(26.18±9.89)岁,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分析:髋关节外伤史患者10例,长时间使用激素患者12例,存在酗酒行为患者5例,原因不明的患者15例。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下肢疼痛、髋关节疼痛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不同的方式诊断,分别是CT和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待两组患者进行扫描完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手术探查工作,将会成为检查的关键依据,最后将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进行对比。
对照组使用CT进行诊断,使患者在病床上仰卧,选用高分辨率的CT扫描仪对患者股骨位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300 m A/s,层间距和层厚度均控制在10mm。
研究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对患者的股骨进行扫描,使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使用核磁共振仪进行扫描,并在扫描中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状况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诊断结果可显示股骨头坏死患者病情的分期,分别是:I期坏死、Ⅱ期坏死、Ⅲ期坏死、Ⅳ期坏死标准。其中I期坏死主要表现是髋关节出现不间断疼痛,尤其是活动后会更加剧疼痛;Ⅱ期坏死主要表现是在大腿内侧、臀后侧、膝内侧和腹股沟区出现针刺般疼痛或酸痛,并会伴有随时的麻木感,同时活动后会更加严重,稍作休息会出现明显缓解;Ⅲ期坏死主要表现是持续性、剧烈髋关节疼痛,并在站立后疼痛变得更为剧烈;Ⅳ期坏死主要表现为股骨头已有明显的形态、结构变化,伴有塌陷、变平现象,出现功能性的关节障碍。通过对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可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分期诊断结果比较
经过手术探查后,对照组患者中分期诊断结果显示股骨头 I 期坏死患者有21例,股骨头Ⅱ期坏死患者有11例,股骨头Ⅲ期坏死患者有6例,股骨头Ⅳ期坏死患者有4例。观察组的分期诊断结果显示股骨头 I 期坏死患者有17例,股骨头Ⅱ期坏死患者有12例,股骨头Ⅲ期坏死患者有8例,股骨头Ⅳ期坏死患者有5例。观察组股骨头 I 期坏死患者诊断率为 100%,股骨头Ⅱ期坏死患者诊断率为 92%,股骨头Ⅲ期坏死患者诊断率为 91%,股骨头Ⅳ期坏死患者诊断率为 100%。对照组股骨头 I 期坏死患者诊断率为 100%,股骨头Ⅱ期坏死患者诊断率为 92%,股骨头Ⅲ期坏死患者诊断率为 91%,股骨头Ⅳ期坏死患者诊断率为 100%。观察组患者股骨头 I 期诊断准确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在手术探查中84例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均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其中对照组在CT检查后确诊为36例,检查准确率为85.7%,而观察组在核磁共振仪器检查下确诊为40例,检查准确率为95.2%,从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可以得知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图1所示。
讨论
股骨头坏死早期阶段进行诊断确诊,并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提前进行防御治疗,可提高股骨头治愈效果,减少患者的疼痛。而当前在骨关节临床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诊断方法就是CT和核磁共振诊断,根据以上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显示,CT诊断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影响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不是最佳的诊断方法。而核磁共振检查方法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也不易受到电磁波辐射,并且在临床诊断效果中显示检查准确率较高。因此,本次研究充分证明了核磁共振检查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最有效方法,并为该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被广泛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罗梦迪.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对比[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8)
]郭红斌.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08)
]张建伟,梁艳艳.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10)
曹建华,王民方.探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1)
论文作者:崔世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患者论文; 核磁共振论文; 股骨头坏死论文; 股骨头论文; 对照组论文; 率为论文; 准确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