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李新

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李新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内蒙古 巴彦淖尔市 0150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提升学生的基础素质与语言运用能力之外,还需要有机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传统文化品格得到培养,提升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传统文化的融入,使高中语文学习内容得到丰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出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应用

一、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语文教学作为语言文化的载体,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识字、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但是,纵观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实在是令人担忧,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1对古文工具书过度依赖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如对古文言文或诗词名句等的教学中,学生依赖最多的不是教科书,而是诸如“高中文言文学习宝典”“高中语文诗词精解”之类的教辅书。在学习时,学生依靠这些辅导书的帮助,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不是靠已学习过的文言知识来对文章进行细细品读。这样一来,这些文章的学习价值就得不到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1.2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情感上的熏陶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把古人的名人名言、名篇都背诵下来,然后进行一代代的背诵传播就完成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优秀文化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对传统中的精华进行吸收传扬,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予以剔除。而纵观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大多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常见文言文的翻译技巧等知识,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情感上的教育,使学生难以体会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所在。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深入发掘教材资源

在对教材进行研究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教材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在教材中各种经典的传统著作和篇章,都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价值观和文化观。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言文,都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劝学》《师说》中,都向学生传达了古人勤学好问、尊师的美德;《陈情表》则讲述了李密的“孝”,突出了古人的孝道;《出师表》向我们展示了诸葛亮的“忠”。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教育的结合。

2.2开展名篇的拓展教学

教材中涉及的古代经典名著,是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进行教材教学时,学生只能接触到很少一部分内容,再加上平时学生学习和熟读名著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少,学生对名著中所讲述的背景知识等不甚了解。课本教材无非只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些经典内容为切入点,然后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去了解原著内容,熟读原著,并组织学生对名篇、名著进行探讨,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了。

2.3以传统节日为契机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每一个传统节日来说,都有一个美妙传说或历史渊源等,它们反映了本民族的传统习惯和宗教信仰,寄托着整个民族对美好明天的向往和憧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利用这些节日来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节日的渊源,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就中国的传统节日来写文章,抒发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彰显了中华儿女的精神气质。在国际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应用。高中语文课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做好两者的衔接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我在教学中一直注重有关的文化因素,只不过以往是以介绍性为主,近几年,有意识地转变为渗透,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3.1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闪耀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词中文化色彩很浓,我借此使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中国文化,掌握字词。

从造字法入手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特点。汉字是象形文字,但不是只有象形这一种方法,指事、会意,特别是会意这一方法使汉字走向丰富。世界上有许多种古老的象形文字,只有汉字发展得这么丰富,使用得这么久,这是我们先人的智慧。

汉字的另一特点是音义结合。这要归功于“形声”这一造字法,“形声”使汉字进一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走向丰富。

让学生了解初文的变化,增强对汉字的理解。

揭示汉字中的民族审美意识:大羊为美。神“羊”正直断讼,先民奉羊,羊是美味也是奉神首选物,汉字中以“羊”为文的字总是有美好意义:美、羹、羡、祥、羲、善。

叶圣陶先生反对老师在课堂上包讲到底,说有些老师教文言文就逐字逐句讲,教现代文就讲背景,讲大意,讲写作特点……,包讲到底当然不行,但适当讲背景,讲文化常识是必需的。

最典型的是,儒佛道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代都有许多人身上折射出这些思想,我在讲授相关作品时,总是把作品作者放到这一文化背景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颂英雄豪杰,慨功名未就,怅早生华发,叹人生如梦,《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绘仙境,感慨古来万事如仙境转瞬即逝,如东流水一去不返,表示要访名山,寻山水之乐,决不在官场“摧眉折腰”,为什么在一个作品中会有这么复杂、甚至矛盾的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这是因为儒家思想要求文人志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佛道思想中的求仙隐逸、远离浊世,可使穷士既暂时忘却烦恼,又能独善其身。这些文化知识的渗透,使学生不再觉得作品内容不可捉摸,作者思想不可理解。

中学教材中有隐逸色彩内容的作品是很难把握的一类。消极隐逸不是与积极入世相对立么,为什么陶渊明又是高洁的?难道遇逆境就退隐是值得肯定的么?这些问题在学生脑中成了解不开的谜团,于是,文化渗透又可发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作用了。

3.2纠正观念,博采深钻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需纠正观念,一是教材上的,甚至是课外的作品,不是孤立的,而是文化背景上的一颗颗珠子,珠子与背景之间,珠子与珠子之间都是有种种联系的,而且弃去了背景,珠子就不是珠子,而是石粒。二是语文教学不只是教字、词、句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哲学文化、伦理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滋养,且语文知识的教学还得依靠文化的渗透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文化渗透这把刻刀,刻出教材中作品的风貌,刻出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结语

我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欣赏、写作能力、心理精神品质有多么大的作用。它是一股活水、一把钥匙,使我的语文教学血肉丰满、生动有趣,所以我会继续钻研、实践。我想,如果语文老师都能这样做,是语文老师的大幸,是语文教育的大幸,更是学生的大。

参考文献

[1]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2011,(10):68.

[2]武育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11.

[3]王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J].语文教学通讯,2015,(05):44-45

论文作者:李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李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