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及合理应用。方法 对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成药不良反应中,女性患者占(56.67%),60岁以上患者占(60.00%),静脉用药发生率为90.00%,粉针剂型发生率为50.00%,联合用药发生率为26.67%。结论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原因与中成药剂型、特殊人群、临床应用不规范、生产工艺不完善等都存在一定的关系。以中医理论为标准,加强中成药制备的工艺流程和重视个体间的差异,都可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合理应用
在临床上,随着中成药的普遍应用,不良反应的发生逐渐增加,不仅浪费资源,还对中成药的安全性评估存在一定的影响,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1]。为研究中成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合理应用,现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34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年龄为(58.23±4.16)岁。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和用药品种、药品药剂、用药方式等进行统计。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43.33%),女性患者34例(56.67%);年龄的总范围为20~73岁,其中20~60岁之间的患者24例(40.00%),60岁以上的患者36例(60.00%)。
2.2 药品情况
2.2.1 药品剂型:导致不良反应的口服用药中片剂4例(6.67%),注射液剂型23例(38.33%),丸剂3例(5.00%),静脉用药中粉针剂型30例(50.00%)。
2.2.2 用药方式:口服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共8例(13.33%),静脉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共54例(90.00%),联合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共16例(26.67%),单类型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共48例(80.00%)。
2.3 药品品种
60例不良反应患者中,共涉及了12种药品,其具体临床表现和发生率情况,请见表1。
表1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和临床表现
3.讨论
3.1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药品的不良反应主要指正规药品在正常使用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或直接出现有害反应[2]。中成药是经中药萃取得到的,在临床使用前是经过多种临床验证的,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并具备质量稳定、剂型固定、药性平和以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目前,临床上的中成药呈直线增长趋势发展,由于临床医生对中成药缺乏认知,导致中成药不良反应逐渐增多[3]。
本组研究中数据显示:(1)所有患者中,女性发生中成药不良反应占大部分比例(56.67%),60岁以上患者占(60.00%)。由此说明,特殊人群与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女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应该与其自身妇科病有关,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应该与其自身免疫力下降、长时间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有关。(2)中成药不良反应中,其静脉用药发生率为90.00%,粉针剂型50.00%。由此说明,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生产工艺、剂型和药材中的有机物质以及植物蛋白进入人体后形成半抗原有着一定关系。(3)中成药不良反应中,联合用药发生率为26.67%,由此说明,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3.2.1 中医主要以辩证法为理念。中成药是经重要加工而成的,在本质上仍是中药,在临床应用中,辩证论治,才能将药效良好的发挥,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4]。如注射双黄连(冻干)由金银花、连翘、黄岑等药材提炼出来的,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治疗轻型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支气管炎等,医生需了解患者是否属于外感风热型,如不是,使用其进行治疗,不仅没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进而发生不良反应。
3.2.2 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老人、孕妇、小儿均属于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危人群,在对其用药时,需多加注意。要进行合理的用药,不得随意加大剂量,不仅不会增加治疗效果还会损伤患者的身体,出现不良反应[5]。如老年人常使用红花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进行活血化瘀,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如大量使用,会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反应,严重可导致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需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3.2.3 加强制备工艺。中成药多为中药的提取物,存在一定的比例的未知成分,大分子杂质进入体内后,不能有效的水解,长时间沉淀、累计,对药物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制备工艺,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中药剂型、特殊人群和生产工艺有关,应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适量用药,重视患者间存在的差异,加强制备工艺,可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春华,李琛.中成药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及合理应用探讨[J].河北中医,2013,35(2):273-274.
[2]刘东明,朱亮亮.中成药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及合理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15-15.
[3]施京敏.中成药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及合理应用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6):52-53,54.
[4]陈丽萍,陈慧娇.浅析口服中成药不良反应与预防[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4):373.
[5]卢瑞.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及原因分析[J].医药前沿,2015(8):46-46,47.
论文作者:胡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中成药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剂型论文; 原因论文; 药品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