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学术问题的教学处理_绥靖政策论文

论历史学术问题的教学处理_绥靖政策论文

论历史学术问题的教学处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往往很难处理,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不向学生介绍。但如果适当地向学生介绍并讨论一些有针对性的学术问题,有可能会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所以我认为,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和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理解方面的负担)的前提下,向学生介绍并讨论一些学术问题是有好处的。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处理好那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呢?下面就以二战史中的关于绥靖政策的结束时间问题为例,略加说明,以便更好地进行探讨。在实际教学中我分以下四个步骤对之进行加工处理。

第一步:老师介绍有关观点并提出问题。

关于绥靖政策破产的时间有三种观点。(1)1939年3月底英国宣布对将受德国进攻的波兰提供单方面的安全保障,标志着英国基本放弃了绥靖政策。(2)二战爆发宣告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3)1940年春德军进攻法国和张伯伦下台标志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

教材中关于二战史的内容多,因而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占用课堂时间去介绍并讨论这些观点。于是我把上述观点的详细内容印发给学生并提出下列问题:(1 )二战前后绥靖政策有哪些表现?(2)试分析绥靖政策的实质。(3)绥靖政策是何时破产的?(4)关于这个问题的上述观点你同意哪一个?为什么?

第二步: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写小论文。

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老师可以指导他们查找有关书籍和文章,使学生掌握一定资料。然后学生互相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讨论。这种讨论可以由学生自由进行。学生通过讨论会得到自己的观点并初步加以证明。然后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小论文。在写文章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指点,文章写完后,老师要认真阅读,逐个了解学生的观点和论证的思路。

第三步: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这次讨论不同于第二步,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争论。老师可视情况安排好时间和场所,以确保讨论能顺利地完成。这时学生的基本观点已经明确,论证过程也已确定,所以在讨论中要有充分时间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论证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讨论顺利进行,并适当指出学生在论证过程中的失误,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补充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完善自己的小论文。老师从中择优张贴,甚至帮助发表,以激励学生进步。

第四步:老师的评价和阐述。

学生讨论之后,老师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参与精神,分析他们的文章并对其取得的成绩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老师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我先回顾了绥靖政策的表现并分析其含义,主要指出两点:(1 )西方大国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极力避免卷入战争中去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2)西方大国竭力把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祸水引向苏联。 这两点也是绥靖政策的本质。从这两点出发我们可以有以下理解:(1 )只要英法美等西方大国被卷入真正的战争中去(奇怪战争不能算是真正的战争,它可以看成是绥靖政策的一种表现),绥靖政策就破产了。(2 )只要西方大国引祸苏联的战争政策失败,绥靖政策就破产了。按这样的思路得出的观点是:(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引祸苏联政策的失败,也标志着绥靖政策开始破产。(2 )德法战争爆发及法国灭亡,标志着法国绥靖政策的破产。(3 )不列颠之战导致英国全面卷入战争,英国的绥靖政策破产。(4 )美国绥靖政策破产的标志是珍珠港事件。绥靖政策使西方大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以上我们举例说明了处理历史学术问题的教学过程,那么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究竟有什么作用?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首先,恰当处理好一些学术问题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效果。

(1)可以提高和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水平。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接受了一定量的新知识。但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对新知识的了解是很浅显的,属于感性认识的范围,很容易遗忘。而我们通过一些学术问题的介绍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动脑去获得理性知识,比起课堂上接受的感性知识印象要深刻得多。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掌握获得理性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2)可以加强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资料,开动脑筋,互相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些历史学术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定要广泛地阅读、记笔记、思考、讨论、发表意见,从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也养成学生的历史意识。特别是学生不必墨守现成的观点,而是可以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论证自己支持的观点,这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很有利的。

(3)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教育,但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造成思想教育的深度不足。由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对思想教育的内容往往忽略不记、印象不深,从而造成学生不能使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具体问题。通过介绍一些学术问题,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他们亲自参与分析、讨论、评述,自我建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达到中学历史教学的真正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

(4)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局限、课本的不变性以及没完没了的重复练习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上进心。对此老师通过介绍一些趣味性强、难度不大的学术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一些在他们心目中的高水平、大难度问题的处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和对未知世界的挑战心理,这样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开拓们的视野和思路。

(5)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分析老师介绍的观点的过程中,学生必定要一个观点一个观点地理解。理解不好的,学生之间就会互相讨论、请教老师或者查找资料进行解释和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实际已经养成了学生搞不懂就不罢休的意志、探求未知世界的热情、专心致志的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同时由于老师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使师生关系变得更默契、融洽和亲近。

由此可见,只要老师在教学中有选择地恰当地处理好一些学术问题,完全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的伟大任务。

其次,在教学中处理学术问题时要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 )要有利于完成教学的整体目标。(2)要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 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3 )要提供多种观点供学生选择而不是让学生从事历史研究。(4)教师的阐述不能脱离教材, 要与教材的观点保持一致或者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5)要不断变换方式,防止学生产生枯燥感。

另外,在教学中处理学术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 )老师阐述的观点是在有利于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并非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出来的,所以不是定论,不能强求学生与自己的观点保持一致。只要学生论证是正确的,老师都要给予肯定,以此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2 )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要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和材料;学生思考时应观点正确,思想和思路正确;论证要充分,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论述方法要得当,线索应清晰;文章写好后应通读几遍,要不断修改,做到文章通顺、有文彩;等等。(3)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做到随时处理讨论、评价、阐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标签:;  

论历史学术问题的教学处理_绥靖政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