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7250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穴位贴敷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护理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护理质量,并进一步保证医院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给予全部患者穴位贴敷治疗,并采取综合护理的措施,观察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本次研究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中,有65例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消失,排尿次数日间≤7次,夜间≤1次,尿量≥200mL,尿流动力学检查正常,对本次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有11例症状好转,排尿次数减少及每次尿量增加,尿流动力学检查波幅较前好转,疗效感到满意;有4例症状无改善或反复发作,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无改善,疗效不满意。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并且能够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膀胱过度活动症;护理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是主要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等尿道膀胱功能障碍,发病率大约16%,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研究认为,M受体拮抗剂对缓解膀胱过度活动症有一定疗效,但因药物副反应及费用较高,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盆底肌肉理疗是通过盆底功能训练及电刺激的方式,激活部分盆底组织筋膜中的末梢神经组织,对抗尿急感觉,延迟排尿。本研究选取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来针对穴位贴敷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年龄15岁-72岁,平均41.3岁;病程0.3a-9a,平均1.7a。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储尿期症状,以尿急症状为特征,常伴有尿频、夜尿多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尿流率测定正常,无残余尿。②排除标准:患膀胧出口梗阻(BOO)、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逼尿肌收缩力受损、膀胧结石、泌尿系感染排除,并患者药物禁忌证者排除[1]。
1.2 方法
1.2.1 穴位贴敷治疗方法
遵医嘱,给予全部患者穴位贴敷治疗,具体包括:每天进行神阙及关元穴位贴敷(神阙穴在肚脐中,关元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每次贴敷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贴敷≥8-12小时,连续贴敷一周,并行观察其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效果[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护理方法
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积极主动地跟患者进行沟通,及时地疏导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程度,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健康检查: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并且将各种数据做好记载和统计,一旦发现患者的指标异常,就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各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③宣传教育: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宣传和教育,让患者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尽量照顾患者的情绪,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对患者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让患者能够安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④环境护理:对医院的各种设施进行完善,设计一些更加人性化的设施,便于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中的活动,满足患者的需求[3]。
1.3 疗效指标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消失,排尿次数日间≤7次,夜间≤1次,尿量≥200mL,尿流动力学检查正常,疗效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好转:症状好转,排尿次数减少及每次尿量增加,尿流动力学检查波幅较前好转,疗效感到满意;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反复发作,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无改善,疗效不满意[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中,有65例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消失,排尿次数日间≤7次,夜间≤1次,尿量≥200mL,尿流动力学检查正常,对本次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有11例症状好转,排尿次数减少及每次尿量增加,尿流动力学检查波幅较前好转,疗效感到满意;有4例症状无改善或反复发作,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无改善,疗效不满意[5]。
3.讨论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因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之一。国际尿控协会(ICS)将OAB定义为尿急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UI),通常有尿频和夜尿增多,而无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确切病变者[6]。中医的穴位贴敷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炎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辅助提肛运动治疗效果显著。所以次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看出,在80例泌尿外科患者中,有65例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消失,排尿次数日间≤7次,夜间≤1次,尿量≥200mL,尿流动力学检查正常,对本次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有11例症状好转,排尿次数减少及每次尿量增加,尿流动力学检查波幅较前好转,疗效感到满意;有4例症状无改善或反复发作,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无改善,疗效不满意。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法,并且能够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土珍,孙秋华. 行为疗法在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应用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2,01:90-92.
[2]胡晓华,彭煜,朱文静,周桂平,李翔. 补肾通淋方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分析[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02:78-79.
[3]葛静玲,范玲. 物理与药物疗法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对照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07:584-586.
[4]刘绍明,李娜,张岳阳,张修举,息金波,赵盟杰,于文晓,周广军,李潇,张凯松. 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老年女性膀胱颈梗阻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2015,12:1235-1238.
[5]张珂炜. 中药靶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6,14:90-91.
[6]吴萍,钱丽敏,茅丽珍. 间歇导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15,13:62-63.
论文作者:喻芬,易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膀胱论文; 患者论文; 穴位论文; 疗效论文; 症状论文; 力学论文; 泌尿外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