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康壮”在农业生产上的突出表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上论文,农业论文,活康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活康壮在烟草病害上的应用
烟草的许多病害从苗床期到大田收获期均能发病,对产量质量影响很大。预防和补救是生产管理措施中的重要一环。使用河南南阳市轻化工贸中心研发的活康壮杀菌剂防治,具有显著的效果。
1.黑胫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烟叶的根茎下部。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先在茎基部发病变黑,向上发展20~33厘米,向下发展使主侧根变黑腐烂,病部有稀疏白毛;遇烈日后,病株上部叶片自下而上枯萎,纵部病茎髓组织变黑褐色,呈笋节状薄片;天气潮湿情况下,中下部叶片会产生有“腰烂”或“膏药”般的病斑。防治方法:烟叶栽后半个月,每亩用活康壮3000倍液,喷洒烟茎基部,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2.花叶病:最显著的症状是花叶,植株矮缩,叶片畸形,叶色不匀,波绿浅绿玉黄绿相间呈镶嵌状花叶。新长出的嫩叶最初表现明脉和退绿,边缘稍上卷,嫩叶长大后,叶面凹凸不平,叶肉厚薄不一,使叶片畸形扭曲。病叶烤晒后颜色不均匀,烟味较差,质量降低。防治方法:培育健康无病的烟苗是保证大田无病的关键。苗床应尽可能远离烤烟室,晒烟场地。整枝、打顶、去杈工作应病健株分别操作减少污染机会。同时应注意防治蚜虫,可用乐果,抗蚜威等喷雾防治。也可与活康壮混合喷洒,做到病虫兼治。若病情严重可将活康壮与病毒A混合喷洒,连续2~3次。
3.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根、茎、叶均可受害。病株最初只有1~2片叶或半边叶白天发生萎蔫,夜间可以恢复正常,故称青枯病。发病后叶片由绿变黄,茎表面产生黑褐色的条斑,最后枯萎而死。病株一侧根变黑腐烂,直到全部根变黑腐烂,挤压维管束组织变色切口处,有乳白色枯液流出。防治方法:避免过早摘心或雨露未干时进田操作。发病期应停止中耕,零星发病可拔除病株烧毁,然后用活康壮3000倍液淋灌茎基部。
4.立枯病:主要侵害茎基部,病斑呈深褐色,并逐渐包围茎部7~10厘米处,使茎凹陷收缩,变得脆硬,容易折断;感病植株矮化,叶片黄褐色并萎蔫,病株根部一般不腐烂。防治方法:病初使用活康壮3000倍液灌根。
5.褐斑病:又称赤黑病。一般由脚叶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叶片上出现深褐色圆形病斑,病斑内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叶片成熟后,病斑周围有宽度不同的淡黄色“晕环”,潮湿时,病斑上生有黑色霉状物,大病斑合并为大块坏死组织,最后破碎。烟叶近成熟时,发病最重,茎部可产生圆形深褐色凹陷病斑。防治方法:雨后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田间病株处理,可用活康壮3000倍液喷洒,每隔10天喷一次。
(236154 皖阜阳市冉庙乡赵寨科技室 赵继堂)
活康壮防治大豆病害效果好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究其原因,大豆病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而且人们往往重视防治大豆虫害而忽视大豆病害,防治不力是造成大豆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活康壮防治大豆病害,显出了特殊的效果。
一、大豆“火龙”病:该病是由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和细菌性斑疹病,细菌性疫病,小斑性叶烧病等造成的。主要造成大豆早期落叶,影响生育,造成减产。症状主要浸染幼苗,叶片,豆荚,以叶片受害为主。幼苗受害,子叶上病斑呈褐色,成株期叶片上病斑初为淡褐色小点,迅速转为暗褐色的多角形小斑,大小为1~2毫米左右,最后形成褐色斑疹状小斑,故称斑疹病。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如有,也很不明显。受害重的,叶片上病斑群生,互相合并,大块组织变褐枯死,似火烧状,故又称叶烧病,荚上病斑初期为圆形小点,褐色,后期由褐色转为黑色的枯斑。
二、大豆紫斑病:大豆紫斑病人们俗称为“急红”。其特征是:浸染幼苗、叶、茎、荚和种子。子叶上的病斑为圆形。褐色或赤褐色、云纹状,重病苗呈畸形而枯死。茎秆上病斑红褐色,长条形或菱形,扩大可使整个茎部变为紫褐色,略具光泽,上有微细的灰褐色霉层。荚上病斑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的较大斑块,灰褐色边缘不清,干后变黑,病荚内层的病斑为不规则形,紫色明显,内浅外深。豆粒斑无一定形状,大小不一,仅限于种皮,不深入内部,颜色的深浅因发病程度,品种和感病时期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大都呈紫色,有的呈青褐色。轻者色浅,在种脐周围形成淡紫色斑块,重者色深而大,甚至整个豆粒变成紫色,并产生龟裂。
三、大豆锈病:该病发生严重,造成减产50~60%,其症状是浸染叶片、叶柄和茎、以叶片受害为主,叶片受害,病斑病为赤褐色的小斑点,散生,扩大后呈圆形或多角形,病叶背面病斑稍隆起,褐色至暗褐色,病斑穿透叶片,破裂后,叶片正反面均散茶褐色粉末,以叶片背面为多。严重时,豆叶变枯焦,提前脱落,秕荚率高,豆粒不饱满,叶柄和茎秆的病斑与叶片相似。
四、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的症状因品种、气候、感病部位和时期,以及病毒株系不同而异,有的病株沿叶脉褪色,现花叶病状,有的病株叶面显著皱缩,沿叶片生成颜色浓淡不一的斑纹,严重时向叶背反卷。病株节间缩短、矮化、豆荚变曲、结粒减少,豆粒小,病种种皮上常有放射状淡褐色斑纹,且发芽率差。
五、大豆细菌性角斑病:浸染叶片、茎、荚,以叶片受害为主。叶片受害,病斑为多角形,水渍状,有粘液,深褐色凹陷。严重时,密集连片,病叶收缩,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与高粱、小麦、谷子、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性能。种子处理,在播种前用一支活康壮加水3千克均匀拌在50千克豆种上,有利于苗齐苗壮,增强抗性。在发病初期喷施活康壮杀菌剂3000~4000倍液,每隔7~10天再喷1次,连喷2次。对防治大豆花叶病害,重要是防治大豆蚜虫, 可在活康壮溶液内加入吡虫啉或抗蚜威杀虫剂混合喷施,达到病虫兼治。在喷施活康壮杀菌剂时,若在同时加入微肥防效更佳。
(236710 皖科辛县王人镇邵庙村曹小庄农技室 曹如玉)
京汉活康壮丰集团南阳市轻化工贸中心
电话:0377—63137315 66088926
手机:13703453137
标签:大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