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讲述框架结构设计中注意的几个事项。从结构设计总说明、各层布置现浇板、框架梁、框架柱及基础等几方面讲述。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结构布置;现浇板;框架梁;框架柱;基础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结构布置
2.1 现浇板的配筋
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mm,间距尽量用200mm。(一般跨度小于6. 6m 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m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可直接说明为双层双向配筋ΦX@200mm。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 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 50% 连通,较大处附加钢 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一般可将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 装饰性挑沿的稳定。现浇板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 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 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矩。
2.2 框架梁
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架在板上的梁,不必加附加筋。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 1/4柱宽,并宜小于 1/3柱宽。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 La,还应加附加箍筋。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 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 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反梁的板吊 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 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挑梁宜 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梁净高大于500mm时,宜加腰筋,间距 200mm,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 4 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框架梁高取 1/10- 1/15 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边。
2.3 框架柱
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柱断面不宜小于450x450mm,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 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 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 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在绘制施工图时,较大直径的钢筋连接宜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造价相差不大,但机械连接可靠并易于检查。
2.4 雨蓬、阳台、挑檐布置
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 80mm,否则难以施工。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挑板挑出长度大于 2m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留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
2.5 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
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 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洞边加暗梁。
3 基础
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m)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m 时,应建议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 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 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 5~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对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否则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 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4 重点注意或设计原则
(1)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2)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
(3)当采用井字梁时,梁 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
参考文献:
[1]杨全洲.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原则和设计方法[J]. 江西建材,2014,11:12.
[2]黄冬萍.对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分析[J].民营科技,2011(7):268.269.
[3]杨月圆.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探究[J].科技风.2013(02):45.
论文作者:周艳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基础论文; 框架论文; 钢筋论文; 间距论文; 板上论文; 支座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