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先学后教”有效性初步研究论文_ 张昶

农村小学数学“先学后教”有效性初步研究论文_ 张昶

张昶 重庆市黔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409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发展人。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减轻了师生负担,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和推进了素质教育,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本文对农村学生“先学”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可以从“学”的有效保证;“学”问题的设计;“学”的形式;“学”的引导四方面来保证“先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先学 有效 设计 方式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211-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而最终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我们偏远农村或山区,学生底子薄,师资水平有限,教学设备较差,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主要表现在家长不重视,意识淡薄,学生不爱学。现今提倡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遵循“三为主”的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先教后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学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行学前指导,然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为了解决原来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先学后教”的整体功能,保证“先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一、“学”有效的保证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观念,要求教师改变单纯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而“先教后学”的教育思想更是在这一观念的基础上来要求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一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

(1)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的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是服务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的,是以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而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教师对“先学”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实效非常显著,所以逐步的被各个学校教学所采用。但是,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先学后教”的要义,就会使教学出现“短暂新颖”、“新而不实”的无效教学。由此可见,对“先教后学”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3) 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对于农村学生他们接触的外界环境极为有限,能学习的东西极少,但他们往往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必须具备解决的能力。同样的在“先学后教”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或想到一些教师难以预料的难题。教师必须具有应对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来源就是教师自身具备的渊博知识。

二、“学”问题的设计

(1)问题是难点、重点。提出的问题必须是新知中的关键点或难点,与课堂教学具体目标相一致。提出的问题偏离关键点或难点,就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其中可以安排这样一个问题:对小数的末尾有什么要求?也就是 1.60和1.6一样吗?在这里教师设计这个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更深一步认识小数,实现认识小数的教学目标。

(2)问题要难易适中。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正好处于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问题要让学生在探索、研究、解决的任务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心和自信心。要让学生觉得知道一些却又不完全知道,是经过学生独立探究才能实现的目标性问题。

(3)问题层次性。提出的问题必须遵循层次性原则,使学生能从浅层次、低层次、接近学生生活的层次开始,这也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这一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反之,就会使“学”难以进行,达不到学的目的,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方式的多变

“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自编练习、自编解题等等。如果引导好学生的“学”,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看例题学。例题是便捷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善于的利用这些资源,学生能正确利用这些资源,就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3》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根据题目,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题中的“节约”表示什么?

2.线段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3.解法一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4.解法二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5.对比两种解法,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解:设八月用水X吨 二.解:设八月用水X吨,

九月用水(X-1/7X)吨

(1-1/7)X=12 X-1/7X=12

7/6X=12 6/7X=12

X=14 X=14

通过自学例题,学生可在新旧知识的结合运用、已知条件的分析与利用过程中上下步骤的衔接等方面向例题学习,使自己养成更好、更规范的数学学习习惯。

(2)自编自学。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老师可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模仿学习过的题目,在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的前提下,然后学生带着要求自编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但由于农村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老师注意把握好知识目标的难易、全面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

(3)比较、交流学。

比较和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提倡的教学手段,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无统一的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的内容,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鼓励其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学”。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特别是一题多解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比较解题过程,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记录单的内容从而得出谁会获胜,引出百分数。

这是希望小学给出的一份记录单,从这份记录单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那么你认为哪一小组会获胜呢?

希望小学“我与小树共成长”比赛记录单

组别种植棵树(棵)成活棵树(棵)

第一组2521

第二组2018

第三组107

四、“学”过程的引导“学”的过程是先学后教的成功的关键,是学生会学习的重点。在学生“学”时,教师要在其中起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教师要不停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辅导,不干扰学生自学。

(1)合理有序的组织“学”。小学数学教学法的基本道理容易理解,但联系实际去合理地组织一堂数学课就难了。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缺少冷静的思考,有时观点让人不敢苟同。这样就忽略了自学的实质,所以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做个忠实的观众,给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及适中的问题。促使他们学会学习,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与达到“学”的目的。

(2)不辅导,不干扰,发现问题,及时记录。自学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动态,不但要让学生有“学”的空间,而且还要时刻记录学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在后教的过程中补缺。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减轻了师生负担,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后进生的培养;同时将探究性学习、创新教育融入课堂,体现和推进了素质教育,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要想真正发挥先学的功能,在学中所涉及的各个因素都应该慎重思考,使学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谢利民·《教学设计》[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2.

论文作者: 张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数学“先学后教”有效性初步研究论文_ 张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