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技术问题探究论文_陈玉红,张进钰

地下防水工程技术问题探究论文_陈玉红,张进钰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0

摘要: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的重视和关注,在技术人员的探究和实践下,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突破,这对于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来说是具有极大进步意义的。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是由设计水平的高低、材料合格率和施工技术共同决定的。建筑工程地下防水工程能否经得起质量的考验,关系着国计民生,工程质量不容忽视。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水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防水施工全流程的技术探究,以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 地下防水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愈发紧张,面对不断涌现的高层建筑,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也更受重视,因此研究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占据了建筑工程中的较为的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地下工程的功能和使用寿命受,这不仅关乎着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通过采取有效的技术控制措施来提升建筑物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难题。

1、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1.1防水材料使用不当

防水材料的选用是影响防水效果的主要因素,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不合格、不耐风化、使用年限短的防水材料会出现在施工现场,现场对材料的使用又缺乏有效的管控,从而导致地下工程渗水。

1.2混凝土厚度不够

地下工程保护层的混凝土厚度的实际施工情况不符合设计规范,导致地下水通过顶板板外侧面很薄的保护层进入顶板钢筋周围,钢筋腐蚀使砼有缝隙,从而引发地下工程出现渗水、漏水现象。

1.3混凝土配制不合理

施工现场在进行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由于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施工技术不足或者混凝土本身的质量问题,没有按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配比,造成水灰比偏大,混凝土收缩增大,从而引发混凝表面裂缝,影响实际强度和密实度,造成渗漏。

1.4地下工程细部结构设计不到位

在设计方面对防水问题考虑不周,对变形缝、施工缝、后浇缝、穿墙管等细部结构的设计不细致或不合理,造成渗漏形象。

1.5混凝土围护结构处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围护结构没能利用地下堵漏混凝土,只处理了柔性地下堵漏层,从而造成渗漏。

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2.1防水材料的准备

在防水施工准备中,材料的选择是重要的一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现在材料品种繁多、形态不一,性能各异,价格高低悬殊;施工方式各具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求选定的材料必须适应工程要求,工程地质水文结构类型,施工李节,当地气候,建筑使用功能以及特殊部位等,对防水材料都有具体要求,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购买优质的防水材料,以消除质量与安全隐患。对原材料和施工设备质量进行严格把控,按照检测标准对其进行严格检测,若发现以次充好,应及时对材料进行更换或退场处理。建筑物地下防水施工必须由专业的防水队伍进行,没有上岗证书不得进行。

2.2桩头施工技术要点

桩头施工过程中,应将垫层与桩头清扫干净、无杂物,并进行基层验收。一般应先在垫层上抹砂浆找平,找平层在桩头周围应留出约300mm的位置,以后抹防水砂浆。接着用铁丝将裁好的膨胀止水条绑扎在桩头受力钢筋根部,距混凝土面约30mm。垫层与桩头干燥程度达到要求后,桩头根部(即与垫层接触部位)嵌填粘结力强、耐酸碱、耐久性好的密封材料,其截面呈三角,高、宽均为20mm为宜,形成密封圈。在结晶型防水涂料渗透水泥基施工过程中,应按规定的配合比准确计量,充分搅并拌均匀,如拌不均匀,不仅涂布困难,而目会使没有搅样均匀的额粒杂质残留在涂层中,成为渗漏的隐。在涂料涂刷施工过程中应该选用硬毛刷均匀涂刷在基层表面,并且要多遍涂刷,涂层厚度不应大于0.8mm。确保涂膜防水层的厚度是涂膜防水最主要的技术要求。过薄,会降低地下室外墙防水整体防水效果,缩短防水层耐用年限;过厚将在一定意义上造成浪费。为此,每遍涂膜厚度以0.4~0.5mm为宜,涂料用量约1-1.2ka/㎡,不宜一遍过厚,施工中严格控制加水量,以免涂料流淌致使立面厚度不易达到设计厚度,同时导数阴阳角堆积过厚,产生裂造成的起皮、龟裂现象,造成渗漏。

2.3重视细部节点部位的防水施工

细部节点主要包括后浇带、变形缝、阳阴角、穿墙、楼板的管根或洞口等,它是防水工程中的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其数量众多,且施工起来比较困难,如果防水收头没有封闭,很容易会引起渗漏的发生。根据以往工程的经验,很多渗漏的原因都是节点部位的防水出了问题,而越这样,节点部位的防水施工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底板和侧墙不是同时浇筑的,因此如何做好防水卷材的保护和搭接是该部位防水施工的重点。因此,可采用砌筑永久性保护墙(胎模)的方式,先空铺施工防水卷材附加层,然后在附加层上在做一层防水卷材,两层防水卷材之间用满枯法。在结构底板标高的位置先甩出卷材接茬的长度,一般不小于30mm,并采取覆盖土或虚砌3皮砖的方式对防水卷材进行保护。底板施工完毕后,将甩茬的防水卷材表面清理干净,再与上部卷材进行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

2.4外墙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首先按照设计要求把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清理干净,要求无起皮、起砂现象。刷冷底子油一道。接着对阴阳角、转角、墙体的水平、竖向施工缝、伸缩缝、后浇带两侧的竖缝及管道根部进行加强处理,方法是按细部形状将卷材剪好,形状合适后,再将卷材的底面铺贴在基层上,附加层必须贴实,粘贴牢固,无空鼓。附加层的上下或左右延伸必须达到500mm,(处理部位每侧不少于250mm)。检查全合格后再铺贴面层卷材。铺贴前先量好铺贴的长度,裁好卷材,将裁好的卷材置于铺贴始端,对准基础上已弹好的粉线滚展卷材。由一人站在卷材左面将卷材拉起,另一人手持喷灯站在卷材右面方向烘烤卷材,待卷材底面呈融状即进行铺贴。将端卷材铺牢压实。底部300mm的卷材先不粘贴。卷材的搭接处用喷灯加热烘烤,直至边掛挤出沥青,在卷材还未冷却前,用抹子把边封好,以防翘边开裂。

3、卷材防水层与地下防水构造施工技术要点

卷材防水层与地下防水构造施工技术要点利用满粘法处理基层底板和歪曲卷材,利用多道设防方法进行细部构造防水施工是技术处理的基本思路。底板基础导墙的防水处理上,通常采用外防内贮法,卷材甩茬后,选用一皮砖对护墙进行压实。外墙的防水处理上,一般使用外防外贴法,使用厚度为100mm的聚苯板作为防水保护层。后浇带的防水处理上,常使用超前止水方法,采用长1200mm、宽1200mm、高60mm的钢筋混凝土盖板进行封闭处理。卷材搭接缝的防水处理上,务必利用高温喷枪予以加热处理,再将其压实到边缘且挤出部分沥青后将其粘牢。外墙水平施工缝的防水处理上,采用缓膨型橡胶止水条加以处理。变形缝的防水处理上,主要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等,确保实现防水性能。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地下结构比较隐僻,防水施工难度比较大,应该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指导施工,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使地下防渗透技术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向武.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技术的应用分析団江西建材,2015(19).

[1]黎少松.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建筑安全,2015(8).

论文作者:陈玉红,张进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地下防水工程技术问题探究论文_陈玉红,张进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