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与施工管理论文_杨桂玲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与施工管理论文_杨桂玲

(菏泽市东鱼河流域工程管理处,山东,菏泽,274000)

【摘 要】受制于施工整体环境、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危害性裂痕,给混凝土布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体建设质量。本文就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危害性裂痕呈现的缘由进行探讨,论述了危害性裂缝的的防备和管理要点,提出了针对混凝土危害性裂痕的防控措施,旨在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一.实现对混凝土结构危害性裂缝防控的意义

水利工程施工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受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因此无论是在前期的设计规划还是在后期的施工中都需要明确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通过强化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施工技术控制,可以进一步明确人工、材料、设备的管理职责,能够将公路施工、原材料采购、设备使用管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保证了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达到对施工时间缩短和提升施工质量等目标。同时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控制产生的经济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这是因为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提升水利工程设计规划质量以及施工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周期,提升施工效率,提高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经济效益,降低其他无关因素对于施工的影响,因此科学有效地开展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控制,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易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因素

2.1“人为”的因素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说,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能力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有效控制“人”的因素对于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强化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提升工程全体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以及自我管理意识。强化竞争机制、奖惩机制建设,全面发掘出“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

2.2“机械设备”的因素

随着建筑工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机械设备的可操作性、整体质量、对于施工环境的适应程度等“机械设备”的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机械设备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是间接的,因此在前期的规划设计以及方案制定中,在工程资金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自动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实用可靠、易操作的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中,技术人员应该定期对于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以及维护保养,从而保证机械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3“材料”的因素

材料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如果材料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那么水利工程建设就会存在较大质量问题,相关建设标准可能就满足不了需求。当前很多工程事故的发生都与材料质量不过关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对于市政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其具有材料种类少,单一材料用量大的特点,如果不能够有效控制材料的质量,那么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

2.4“方法”的因素

工程施工的“方法”是指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流程、工艺技术、项目组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等工程项目涉及到的技术、管理环节。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施工项目进度、质量、投资等工程目的能够达到预期计划,因此在方案的制定中,应该综合考虑技术、施工、管理、工艺流程等所有环节,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尽量保证施工方案满足切实可行、经济合理、工艺流程科学有效、组织管理高效、施工简单易行等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中注重施工环节的控制,将质量控制最为核心,严格执行制定的施工组织计划,强化标准以及规范建设。

三.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预防控制及施工管理策略

3.1预防措施

3.1.1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成分

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不同的结构对于成分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对于混凝土的原料质量及原料级配应该按照相关标准,从而使得混合料能够满足实际施工需要。对于混凝土中的粗集料宜采用破碎砾石、矿渣等原料,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而且原料的供应商必须是有正规生产资格的采石场以及矿企,能够控制原料的颗粒大小、粗骨料和细骨料的配料比以及颗粒直径比;对于混凝土中的细集料可采用自然沙砾、人工砂及石块粉末,这样就可以提高细骨料与粗骨料能够较好地进行匀和,降低细骨料与粗骨料之间的空隙大小。可以采用矿粉、水泥、石灰粉等粉末状物质作为混凝土混合料的填充料,不但实现了废物利用,也提高了混凝土配比质量。

3.1.2加强原材料的取样试验管理

取样试样是水利工程试验检测的核心环节之一,这就要求质检人员要具备娴熟的检测技术,能够采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混凝土结构中的水泥为例,要就水泥的生产日期、产地、厂家等进行详细的检测,要求检测样本超过水泥总量的千分之一,抽取的样点应该超过30个。如果抽样的水泥总量不低于1000吨,那么就需要采取分批测量的方式进行检测,在测试中严格规范水泥取样试样操作,从而有效保证检测的精准度。很多建筑材料对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较为敏感,如果环境温度、湿度与建筑材料的理想检测标准相差较大,那么就会给检测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3.1.3强化施工全过程的有效管理

根据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技术规定,就混凝土的材料的选择、浇筑、质量管理以及后期的养护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定,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明确混凝土混合物和成型后的性能指标以及验收方法;施工方案中要预留施工缝的位置,在混凝土基本成型之后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浮浆以及松动的碎石,清理完成之后使用水进行冲洗作业,采用高标号的水泥泥浆均匀填抹混凝土表面,用混凝土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密 实;加强对于混凝土振捣的质量控制,依据现有的施工图纸以及混凝土成型规范,加强对于振捣作业人员的技术指导,避免因为振捣方式不达标造成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3.1.4加强水基养护

对于混凝土施工来说,加强水基养护对于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成型前,施工人员要将模板内的杂物及时清理出去,保持模具的整理、清洁,并且保持模具为湿润状态。同时在浇筑成型后,为了避免混凝土因为水分蒸发而产生破裂,就需要每隔6小时对混凝土进行浇水,从而保证养护的质量。同时对于重要的混凝土结构成型之后要在其表面涂上泥水浆层,利用泥水浆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从而避免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水分提前散失,保证混凝土均匀成型。

3.2已经产生裂缝的修补措施

3.2.1表面覆盖方法

当前处理混凝土裂缝常用的一种方法是表面覆盖方法,具体是利用某些填充材料在产生裂缝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形成保护膜。该方法对用于细小裂缝的处理,具有填充性能好的特点。同时按照涂抹方法可以将表面覆盖方法分为全部涂覆和涂覆裂缝两种。

3.2.2注入法

注入法是指借助外力将混凝土泥浆注入裂缝中,形成对裂缝的填充。按照注入方式可以将注入法分为压力灌注与真空注入。压力灌注法多适用于较深较细的裂缝,采用的材料为水泥、水溶聚氨酯等;真空注入多适用于表面存在较多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其具体操作是利用注射设备产生的真空压力将填充材料压入裂缝中。

四.结语

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离不开混凝土施工,因此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降低混凝土中的危害性裂缝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施工中要严把材料质量关与技术工艺关,认真分析可能导致混凝土成型中裂缝出现的原因,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寻找出适宜的处理方法。同时在处理中要综合考虑其他技术指标的要求,以一种系统科学的处理方式降低混凝土中的裂缝,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磊.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 陕西水利 ,2013,(6):101-102.

[2]庞波.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质量控制[J]. 黑龙江科学,2014,5(4):115.

论文作者:杨桂玲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控制与施工管理论文_杨桂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