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系统现状与供热管理新技术节能运行探讨论文_马文龙,陈浩然

供热系统现状与供热管理新技术节能运行探讨论文_马文龙,陈浩然

郑州市热力总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经济的发展推动下,我国的供热行业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供热系统出现了很多热能源浪费的现象,使得供热系统的供热效率大大降低,也加大了能源的消耗,与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理念是不相符的,因此,从绿色环保方面考虑,为了提高热能源的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污染浪费现象的发生,就需要在当前先进科技的支持下,对供热管理进行改革创新,采用新的节能技术,充分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为我国的供热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文章主要对当前我国的供热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供热管理新技术节能运行方面做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供热系统;现状;供热管理新技术;节能运行

引文

从我国的供热系统管理现状来看,虽然存在着很多的浪费现象,但是相对于先进的管理技术而言,还是具有十分广阔的节能空间的。当前我国的供热系统现状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耗能较高,这对于资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浪费现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也额外的增加了压力,因此,对于其的改善创新就显得十分的有必要。当前供热管理采用了新的节能技术措施,有效的提高了热能源的使用效率,改善了当前供热系统的不良现状,它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以进行推广普及。

1、当前供热系统耗能高的现状分析

1.1供热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分析

首先,锅炉的容量储备系数较高。在当前大部分的供热设备容量选择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就是热负荷值,但是现状却是在采暖的设计中热负荷值偏高是普遍的现象,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估算的指标法过于偏高,这与当前世界环境气候变暖和各种保温材料的应用有很大关系;二是安全容量被人为的加大,从长远安全的角度来讲,即使热负荷值较高,但是在选择设备时还是会按照所给范围的上限值来确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锅炉的储备系数过高。由于很多的锅炉容量比实际的要求要大很多,在运行中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这就造成了设备初投资的增加,也对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次,很多的用电设备储备量较高,并且运行的方式属于非经济式运行。供热系统的工作人员在设计计算供热系统时,对于很多的用电设备像补水泵、风机水泵等都有很严格的型号要求,但是受到现实客观条件的影响,对于设备的选择基本是按照供热系统的实际需求来设计的,会很容易造成辅助设备的电量偏高。

1.2 供热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缺陷

1.2.1锅炉的换热面热阻偏大

在锅炉的受热面中和外部表面上都有很多的水垢和灰垢,而且这些垢物十分的集中,从它们各自的性质来讲,水垢的热阻能力是钢板的40倍,灰垢的热阻能力是钢板的400倍左右,而且水垢的1mm厚度增加,就会使燃料浪费1%―3%,而造成的热量损失会直接的增加4%―6%,从这一层面来讲,在锅炉的换热面和外部表面结构增大的状态下,会使其对热量的阻挡能力加大,从而造成了热效率的降低。

1.2.2煤种品质较差

在锅炉的设计考虑上,有限考虑的是二类烟煤,这与其在我国的分布和储量有很大关系,不同地区的烟煤煤质也是不一样的,从实际的应用效果来看,最佳的烟煤类型是挥发分大于20%、灰分小于35%、直径在3mm以下的细煤小于30%,并且实际的供热热值范围是在4200―5000大卡之间的,符合这些要求的就是最佳的烟煤选择。但在实际的锅炉用煤中,所使用的烟煤品质并不是这个标准。

1.2.3燃烧状况不是很完美

任何的供热锅炉都不是各方面很完美的,都普遍存在着煤层厚度与炉排转速配备不合理、配风比例不合理的现象,而且锅炉内部的炉膛温度也偏低,有很多的空气含量,这些都是会造成供热系统热量损失的,不利于热效率的提高。

2、供热管理新技术节能运行的效果分析

2.1对供热系统的科学设计

2.1.1设备方面

要根据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热负荷实际,在锅炉和换热机组的选择上有合理的确定,不能只是单纯的看重锅炉的容量;如果是那种负荷波动较为频繁的场合就需要优先的选用适应能力强的类型,这样可以减少不适配现象的出现。另外,也要考虑到供热燃烧所用到的烟煤品种,尽可能的使两者和谐一致。

2.1.2烟煤的供给方面

采用分层给煤技术是当前较为主流的方式,它可以使煤层分散,确保了空气的流通是均匀性的,有效避免了断火现象的出现,降低了锅炉的炉渣含碳量和炉排漏煤量,提高了烟煤的燃烧效率,保证了供热的高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实行微机自动化控制技术

锅炉燃烧供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态化过程,常常为因为煤质、水质等的因素出现很多的故障,采用微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锅炉燃烧的自动化控制,对很多的细节问题可以有效的预防。

2.1.4管道保温直埋技术

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的减少成本费用的投入,并且它的施工程序较为简单,输送的热量十分高效,不会出现热量损失,可以对保温层破裂、损坏现象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2.1.5 合理调整循环水泵的运行台数

我国的水泵在使用时存在着功率过大,消耗能量较高等不合理的现象,一般表现在为了节约电能,使用的水泵台数过少,导致了传输过程中的水的运行速度过低,这个过程中直接降低了水的温度,最终致使整个供热的效果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要改善的第三个技术上的问题,就是要适当的增加水泵的运行数量。

2.1.6 提高燃烧效率及运行的稳定性

除了设备和材料上的,还应该在操作环节上重视资源的节约,原煤的燃烧率和燃烧程度可以说直接决定着供应的热量,和供热的效率,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提高原煤的燃烧率,将每一个单位的原煤都尽量的最大程度燃烧,得到理想的热量,这样才能提高整个供热系统的供热效率。

2.2做好新技术节能的管理工作

2.2.1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

在供热系统的管理上首先要通过各种培训途径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与此同时,把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包括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运行管理制度等方面,按照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对供热状况制成合理的曲线表示、炉渣含碳量表示等。

2.2.2供热运行方式的合理确定

在对大量的供热系统研究后,可以采用分阶段流量和温度供给的模式,使各个供热设备的运行都是经济运行状态,这样可以确保锅炉和换热机组有高负荷率和高效率的运行状态,提高了供热的效率。

2.2.3适当调整锅炉运行模式

锅炉运行状况十分良好很大程度上与负荷状况有关系,可以对煤层的厚度和炉排转速进行适当的调整,保持配风的合理,并根据锅炉内部炉膛的过量空气系数和排烟温度等,在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支持下,对供热系统的燃烧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依据实际不断的调整,以保证供热设备的性能最大化发挥。

2.3重视检修技术的运用

2.3.1保证锅炉的受热面是十分清洁的状态

锅炉的水冷壁、省煤器以及受热面的灰垢等等都是影响供热的重要因素,而且在上述分析中可知,它们的热阻能力很高,因此,就需要对锅炉的受热面进行不断的清洁维护,可以采用专业的试剂和设备进行清洁,这样可以通过供热效率和设备的适应期限。

2.3.2热工仪表处于正常状态

它是整个运行系统是否良好的重要反映工具,它的温度正常对工作人员的系统检查工作开展是极为有利的。

2.3.3控制好供热系统的散热

对供热的管道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改造,定期的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泄漏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增强管道的保温性能

2.3.4 提高操作技术,加强技术管理

首先,提高燃烧效率及运行的稳定性。调整运行,使燃料量的调节与负荷的变化相适应;当燃料与燃烧设备不相适应时,除了改变燃料的品种外,常将燃料加以处理;在小型锅炉的内表面砖砌部位均匀涂抹高温红外涂料也可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其次,保持受热面清洁,提高传热效率。加强水质管理,避免受热面水侧结垢,若已结垢应定期化学清洗,受热面结焦或结渣时要及时清除,加强吹灰。最后,合理调整循环水泵的运行台数。目前国内供热系统,包括一次水系统和二次水系统都普遍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实际运行的供水温度比设计供水温度低10℃~20℃,循环水量增加20%~50%。此种运行状态使循环水泵电耗急剧增加、管网输送能力严重下降、换热站内热交换设备数量增加。因此,应该在供热系统中增加控制手段,合理调节循环泵的运行台数,以解决了水力工况失调,将供水温度提高到设计温度或接近设计温度,以提高热系统的输送效率

3、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居室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暖通供热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也必须日趋完善。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宗旨之下,热力公司要积极采取各种节能措施、技术和工艺来节能降耗,严格把关,促进我国暖通供热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进而保证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相信随着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创新,节能技术会不断更新和进步,并将更大程度地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光义.供热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措施的研究[J].区域供热,2013,(01):12-26+38.

[2]刘淑静.供热系统现状与供热管理新技术节能运行探讨[J].硅谷,2014,(15):152+145.

[3]方来华,吴宗之,魏利军,康荣学.针对供热系统的安全节能自控系统设计与开发[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2):21-25.

论文作者:马文龙,陈浩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供热系统现状与供热管理新技术节能运行探讨论文_马文龙,陈浩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