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川市新河卫生院 湖北 孝感 4316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中家庭干预模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作用及效果。方法:以本社区卫生院处于康复期的5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组。对照组以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患者的病情,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家庭干预模式。对比2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DAS/WHO各因子评分。结果:观察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DAS/WHO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社区护理中家庭干预模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作用及效果较大。
【关键词】精神病;康复期;家庭干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280-02
重性精神病患者在康复期对自身周围环境已具备了较为准确的认识能力,然而由于长期住院使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1],因此出院后需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本文旨在探讨社区护理中家庭干预模式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作用及效果,见下。
1.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本社区卫生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所有患者符合CCMD-З中关于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且均处于康复期。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患者为一组。
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3:12;年龄范围(18~62)岁,平均年龄(33.26±8.14)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24±1.51)年;住院次数(1~7)次,平均住院次数(3.51±1.26)次。
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4:11;年龄范围(20~61)岁,平均年龄(33.14±8.26)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0±1.23)年;住院次数(1~8)次,平均住院次数(3.25±1.49)次。
两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基线资料无较大差别(P>0.05)。
1.2 方法
两组重性精神病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
对照组以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患者的病情。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家庭干预模式,干预时间为出院后的6个月。家庭干预模式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①建立病例档案:为每位患者建立病例档案,内容包括疾病诊断结果、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以及费用支付情况等,以便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全面性评估。
②家庭随访:按每月两次的频率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服药情况及病情进行了解,鼓励患者正确看待疾病,指导家属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手段。
③家庭教育:将精神病的发病因素、对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减轻患者因对疾病知识认识不足产生的恐惧心理,合理解释患者出现的异常反应,帮助患者找出应激源,告知患者避开致病因素以及合理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告知患者精神病的预防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用药原则以及能够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
④生理护理: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家属需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将患者的用药情况与改善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指导患者适当补充水分、营养,告知患者可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提倡患者锻炼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
⑤心理护理:采用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处理邻里、家庭等社会关系,支持并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
1.3 观察指标
出院六个月后评定2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DAS/WHO因子中的个人生活能力评分、家庭职能评分、工作职能评分以及社会能力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各种能力及职能越低。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 18.0版处理,用(x-±s)表示DAS/WHO中各因子评分,采用t检验。P<0.05表示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别。
2.结果
观察组重性精神病患者出院6个月后DAS/WHO中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DAS/WHO各因子评分对比(x-±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精神病指的是在各种心理学、生物学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人体大脑功能失调,使情感、认知、意志等精神活动发生紊乱[2]。随着社会压力的加重,精神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药物及心理治疗后,病情会逐渐趋于稳定,但在康复期还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巩固与维持治疗。
患者在出院后会面临一系列的家庭及社会问题,会对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会能力等带来考验,同时由于目前社会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力度较低以及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家庭护理干预在康复期的护理中显得十分重要。患者出院后仅对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病情发展情况,无法提高患者的家庭、工作职能以及社会及生活能力。
家庭干预模式在防止精神病患者复发、恢复期社会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家庭干预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干预对象为患者及其家属,护理人员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随访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干预模式[3]。家庭干预模式中包括建立档案、进行家庭随访、实施健康教育、生理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旨在了解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念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重性精神病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个人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家庭及工作职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得,在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应用家庭干预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个人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家庭职能以及工作职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志云,卢海琼.康复期精神病病人家庭护理干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6):143-144.
[2]谭长春.试论家庭护理照顾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效果分析初探[J].今日健康,2014,13(1):114-114.
[3]刘玉香.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6):249-250.
论文作者:刘先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0
标签:患者论文; 家庭论文; 精神病患者论文; 能力论文; 模式论文; 社会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