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农民怎样养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村养老出路在于社会化(山西省吉县科委王彦章)
经调查,目前农村老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劳动强度大,农村的老人是没有“60岁”概念的,只要体力允许就会劳作不息;2、生活质量不高,主要取决于子女的经济能力和“孝心”程度;3、孤独感强,特别是丧偶和无子女老人。不远的未来,在农村普遍一个家庭养活两对老人的时候,农村的养老问题将更加凸现。
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政府应将其提上议事日程,未雨绸缪。我想应分两步走:
对现阶段农村老人的赡养,仍应以子女赡养为主。现在的老人基本上生活在多子女家庭,几个家庭养活一对老人并没有多大问题,况且老人还有土地。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加大对儿女应尽赡养老人义务的教育,从重打击虐待老人事件,加大对孤寡老人的救助。
未来农村老人的赡养,就应建立一套有效的养老保障体系。到那时,一对夫妇养4个老人显然力不从心。养老问题就应社会化,应形成以村委为责任单位的养老主体。养老经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1、子女缴纳;2、村集体收入分解;3、国家财政补充;4、社会募捐,如发行彩票,个人捐赠;5、年轻时购买的养老保险收入;6、老人土地使用权的租赁等等。有了必要的费用支持,就可根据老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为老人提供生活、保健、娱乐等多方位的服务,使农村老年人也能安度晚年,享受现代社会文明的成果。
老龄产业:亿万市场(山西晚报王丽洁)
中国老龄化进程超速,一方面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但同时,也带来新的契机,这个契机,就是老龄产业。2000年,中国城镇退休老人,3654万人,国家为他们支付生活费2099亿元。到2030年,退休老人数量预计达9127万,国家支付给他们的费用将增至73219亿元人民币。最保守的估计,老人们将把其中的20%投入到服务、保健、娱乐之中。这些都属于老龄产业的范畴。何况,统计还只局限于城镇老人,而中国三分之二的老人生活在农村。老龄产业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发展老龄事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社会养老是必然趋势(江西省石城县委宣传部黄洪鑫)
政府应加大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兴建养老机构,尽快建设一大批立足社区,面向老人,小型分散,方便实用,形成网络的老年福利设施和活动场所。
养老机构要强化“四个意识”:强化市场意识,提高参与福利市场竞争的能力;强化福利服务的专业化意识,找准养老机构的准确定位;强化管理意识,提高全行业的社会地位;强化法律意识,学会在市场竞争中保护自己。要明白,服务质量是福利院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
同时,随着社会向老龄化迈进,人们的养老观念需要更新。老人应了解,在福利院,由于大家年纪相近,共同语言较多,在一起谈心、读报、下棋,挺轻松、愉快的。子女没有时间、精力照顾老人,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也是“尽孝”。如此,国家、社会、个人齐心协力,社会养老业的明天将是“一片艳阳天”!
自己积累儿女扶助社会保障(黑龙江省大庆市景龙远望春兰)
现在生产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改善了,农民自己给自己留积累、上保险,为自己筹备养老金已有可能,有关部门应抓住时机在农村大力开展养老保险业务。自己积累,儿女扶助,社会保障,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将大大推动农村的养老事业,使老有所养成为现实。
多方筹资增加养老投入(湖北省汉川市委高帆)
养老金缺乏这是农民养老的关键问题,因此要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相结合的办法筹集农民养老金。国家可以开征养老税,鼓励乡镇企业向养老机构捐款抵交税款;在社会福利彩票收益中列支农民养老专项基金,开设针对农民的养老险种;同时各级政府应从财政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养老院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和对农村“五保户”的“五保”供养制度。
应从三方面着手(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杨伍涯)
“久病床前无孝子,人老无能亲人离。”笔者建议,要解决好农民养老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动员农民参加疾病保险和人寿保险。
二是农村有条件的地方可建农民老年公寓,使老年农民自娱自乐自管;没有条件的地方,农村敬老院可拓宽接收面,除孤寡老人外,采取收取一定养老费的形式,把那些由于子女无暇照顾但又有经济承受能力的老人接收过来。
三是在村组一级引导成立养老监管协会。协会由村里有威望、说话有分量的长辈组成,主要对村里赡养老人的问题做工作。这样可尽量避免子女与父母因赡养问题直接争吵或打官司而造成积怨,使赡养问题能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下得到解决。
“
双管齐下”保养老(江苏省盐都县姜正林)
一是要在农村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要将尊老爱老问题与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户”、“十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评活动结合起来,使人们懂得“没有老,哪有小,小养老,推不了”的浅显道理,从而将农村养老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是要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而逐步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正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必然趋势。这样既培养人们的节俭意识,用现在的钱储蓄将来的开支,又缓解了子女养老的压力,使大家都能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老龄社会的到来。
“绿色养老”好(江西省于都县委康育生)
时下,江西省于都县兴起一股“绿色养老”风,笔者不禁为之拍掌叫好。
所谓“绿色养老”,就是充分发挥乡村组的集体力量,种上一片林果,有了收获则归老人所有。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由乡村两级把村里的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等“四荒”地统一开垦、规划,种上适合当地种植的青梅、脐橙、板栗等,再统一划拨给村里的贫困老人家。这种做法既有效地减轻了年轻夫妇赡养老人的经济压力,又切实解决了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问题,农村老人精心管理果园,其乐无穷。
早打算早准备(湖北省潜江市徐中兵)
作为父母,要对自身的养老问题提早重视,做到早打算、早准备。家庭的各项支出要统筹考虑,每年尽可能地拿出一部分作为养老基金,以防万一。
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江苏省东台市城南村周长越)
一些地方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民今后养老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所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是农民在年轻、有劳动能力时,每年从个人经济收入中提取一小部分,定期定额投到民政部门或保险公司,以作为养老基金。在经济发达的乡村,可由集体和农民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养老保险金。这样,农民年老后,就可从所投保的单位领取到一定数额的生活费,从而既减轻了儿女们的经济负担,又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另外,此举还有两点好处:一,平时拿一点,积少成多,不伤神,能承担。二、承办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民政部门或保险公司,均系国家指定单位,正规,信誉度高,所以农民在此投保,没有任何风险,而且还能享受诸多优惠。可见,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广大农民是大有好处的,理当积极响应、参与。
建立农民养老保障机制(江西省九江市统计局夏银初)
一是建立农民养老保障机制,采取国家扶持,社会统筹,农民投保的方式,筹集农民养老基金。财政每年按一定比例安排资金用做农民养老基金,通过社会捐赠等办法筹措资金用于补充农民养老基金,同时引导和鼓励农民投保(但必须自愿)。农民丧失劳动能力而无生活来源时可按最低生活水平保障线领取养老金。
二是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事实证明,集体经济壮大了才会有财力物力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现有的农村社会敬老福利事业比例落后,多数乡村为零,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送一份养老保险礼(江西省遂川县汤湖乡方世宏)
在农村,很多家庭年轻人成家后都外出打工挣钱了,父母在家耕田种地。打工的青年人有钱,应当把打工挣的钱为自己父母或夫妻双方父母都投养老保险,把孝心用在养老保险上。我乡有些青年农民都为家里的老年人投了养老保险。也有的利用向老人祝寿送一份养老保险礼,这一类是为岳父母办的较多。用投保尽孝心,是比较实惠的办法。父母到了60岁之后,逐步失去劳动能力,就能每月领取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减轻生活上的负担,也减轻了家中养老的压力。
经常开展孝敬老人教育(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乡成人学校李朝国)
近些年,不少地方虐待老人打骂老人的现象越来越多,虐待老人的人员中不仅有城乡居民,而且也有党员干部、工人和教师。究其原因,是基层长期无人组织进行孝敬老人的教育,造成孝子孝媳无人表彰,虐待老人的无人批评。
俗话说:“好儿不如好媳妇。”现在内当家占大多数。儿子孝敬老人,儿媳不让也不行。要想解决虐待老人这个问题,基层党委和妇联要经常组织妇女认真学习《婚姻法》,对她们进行孝敬老人传统美德教育,并开展好媳妇、好婆媳、好夫妻的评选表彰活动;还要组织先进孝子孝媳巡回乡村演讲,介绍孝敬赡养老人的经验,让大伙儿都能正确对待老人,有个荣辱观。
好的表扬,坏的批评,对打骂老人的要绳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孝敬老人,使我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得到发扬光大。
对不孝子女采取三种措施(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李柏昭)
对老人有子女,子女不养老的,应该采取三种措施:一是村干部上门做工作,给子女讲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赡养老人也是法律规定的,提高子女对赡养老人的认识,使子女主动赡养老人;二是村里向不赡养老人的子女收赡养费和医疗费,或者养老保险金,然后把这笔钱转交给老人,使老人生活得到保障;三是农村老人要转变老子不告子女的思想观念,将不赡养自己的子女告上法庭,由法院依法裁决,赡养费和医疗费由法院执行,可以一年执行一次,也可以三至五年执行一次。
联系电话:010-8581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