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友谊碑建在交界处论文

★经典活动案例3

揆诸事实,由于蒋介石无法在意识形态层面整合国民党,即使是在蒋介石成为党内最高领袖之后,亦无法改变国民党的政治文化及其特质,即国民党在根本上不是一个基于意识形态认同聚合的政党,而是一个流于利益之争的弱势政党。

注浆管与后注浆法的注浆管制作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注浆头只在管径90度角内开3排孔,呈梅花形布置。注浆孔采用钻头直径20 cm小型钻机成孔,每根桩周围埋设3根注浆孔,距桩中心1~1.1 m,互成120度夹角,孔深至-54.5 m,钻孔垂直度保证小于1%。成孔后将注浆管放入孔中,注浆头放入孔底,管顶露出地面,注浆管尾节开孔正对桩中心,在注浆管下放完毕后,在注浆管四周用黏土封闭,在管内注满清水,管顶加上堵头封闭,以防堵塞。

红领巾友谊碑建在交界处

江苏省武进县聚梧庄村与丹阳县新庄村相邻,两个村从二十世纪初期就结了冤家,“村战”不断。两村的人一见面就瞪眼,开骂是常事,男女青年相互交往会受到长辈的指责,孩子们也受到了影响,常在交界处“开战”,四代人的怨仇很难化解。

1983年秋,《辅导员》杂志的记者来到夏家塘小学采访少先队工作,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向辅导员们传递了一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从孩子抓起,孩子的精神文明会影响成人。辅导员们很受启发,决定先帮助两村少先队员建立“友谊村小队”,再以他们的团结友爱,影响村民。不久,队员们的活动开始了。

第一步是两村的队员们聚集在一起进行“谈判”,双方都做自我批评,夏家塘小学大队长姜雪琴说:“爷爷、奶奶的怨仇不能再延续到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仗不能再打了!我建议两村少先队员建立‘友谊村小队’。”“谈判”成功后,“友谊村小队”建立,并举行了联欢活动,两村的队员们交换了礼品——聚梧庄村的队员们送出写着“友谊共存”的奖状,新庄村的队员们送来自制的挂轴,上面写着“睦邻相处代代传,友谊之花万年开”。队员们还通过了“友谊村小队”的文明公约。这件事震动了两个村的人。

两村交界处立起了红领巾友谊碑

虽然整体上看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所提高,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调查分析之后我认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我们老一辈没有想到和没能做到的事,红领巾给实现了!”两个村几辈人的怨恨从此一笔勾销,大家还在红领巾友谊碑前种植了冬青树并合影留念。少先队员爱人民的小行动就这样化怨恨为友谊,给大人们做出了榜样,更让两村人友谊长存。

第三步是在1985年的春天,“友谊村小队”在昔日两村交界处的“战场”上建了一座友谊碑。队员们亲手设计了碑的样子,碑名由新庄村的队员李小妹手写,碑的反面有两个村56名队员的签名。队员们凑了近50元的砖头钱,还成立了“HYB”工程指挥部(“HYB”是红领巾、友谊、碑三个词头字拼音的声母),亲自参与红领巾友谊碑的修建。在红领巾友谊碑落成仪式上,九里乡党委送来两个牌匾分赠两村的队员们,上面写着“武(进)丹(阳)毗壤树新碑,两厢友谊生异辉”。

第二步是在签订文明公约的基础上两村的队员们正常交往,一起谈学习,玩游戏,不再打架。1984年年底,两村的队员们举行了联欢活动,跳起集体舞,互相赠送花生、瓜子等。后来,新庄村的队员们还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了聚梧庄村队员们赠送的冬青树,象征着彼此友谊长存。两村队员们开展的友谊活动影响了村民们,青年男女开始通婚,老人们也聚在一起交流致富经验。

◎推荐者感言

一座碑,以红领巾为纽带,连通了积存几代恩怨的两村百姓,打开了几代人的心结;一座碑,化干戈为玉帛,记载了同心协力结情谊的经过,诠释了红领巾的力量,引导着队员们理解“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队礼精神,践行“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社会情感和道德情操。友谊碑不但建在两村交界处,更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这一活动也告诉我们:思想道德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帮助他们在儿时就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长大做有道德的人;孩子的道德可以影响成人,道德影响是相互的,不是单向的;引导队员形成爱人民的好品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第一小学大队辅导员 李雪飞)

〖注:经典活动案例4~6详见《辅导员》杂志3月下刊〗

标签:;  ;  ;  ;  ;  ;  ;  ;  ;  

红领巾友谊碑建在交界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