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资兴市中医医院 423401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对胸腰椎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接收的52例胸腰椎骨骨折患者都施行微创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详细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患者的椎管受压过分或一些患者患有神经损伤,这时需对其进行椎弓根减压。结果:对我院52例患者分别进行手术后跟踪观察,持续时间为12个月,发现所有患者都得到了明显的疗效,并未出现骨断裂、内固定松动等不良状况。患者的神经功能相对来说恢复良好,手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有所提升。结论:微创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作为一种治疗胸腰椎骨骨折的主要方法,具备固定、复位精确、并发症少、创伤小等其他方法所不及的优点,因此,可以再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后路椎弓根;胸腰椎骨骨折;临床应用
引言
一般情况下,全国各大医院对于胸腰椎骨骨折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固然,该手术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也的确为很多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从长远来说,这种方法却有着难以克服的硬伤,比如患者手术后所受创伤较大,住院时间较长,手术后并发症可能性高等缺点。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微创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微创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以其明显的优点开始得到业内专家以及患者的认可,为了进一步观察微创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对胸腰椎骨骨折的疗效,笔者以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骨折患者为实验样本进行跟踪调查。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骨折的患者52例,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1岁。患者中有车祸受伤19例,高处坠落受伤16例,重物压伤17例。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X线、CT、MRI常规检查以确定其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有椎体附件骨折。
1.2 方法
进行调查的52例患者是观察组,另外选择我院前段时间已经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的52例患者进行麻醉,方法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处于仰卧位,在两髂和患者胸部垫枕使得其腹部悬空,以病椎骨为中点向两侧作后正中切口,使得伤椎、小关节突、横突、相邻椎板显露出来。横突中轴水平线及上关节突外缘垂线的交点作为腰椎进针点,胸椎为上关节突外缘横突基底内上1/3象限的部位,在可以确定进针点后,保持矢状角为5°和内倾角19°插入4枚定位针。导针方向和深度由C形臂的X线机确定,然后在攻丝后植入合适的椎弓根螺钉。接下来的步骤为:撑开螺钉延长棒,使得植入进去的螺钉复位,这可以办证椎体恢复到正常的高度;旋转螺帽并撤出延长棒;通过C臂X线机观察复位情况,确定正常的话,冲洗并缝合伤口,整个手术过程完成。
1.3 观察指标
本次分析主要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前后的各种影像学参数、VA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观察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用均数±方差(x±s)描述计量资料,手术前检验方法为χ2患者的影像学参数、VAS评分等指标采用t检验。当P<0.05时,说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影像学参数
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进行观察记录,得到如下的表格:
表1 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
3.讨论
3.1微创手术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开放手术在长期随访中发现遗留有腰背部疼痛、僵硬乏力等症状,这可能与腰背部肌肉在术中广泛剥离止点、长时间牵拉和电刀热损伤等造成的术后失神经支配而萎缩纤维化有关。本研究观察组中,各手术切口均约为1.5cm,略大于椎弓根螺钉尾端的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较少。倪文飞等在细胞层面证实了经皮手术对椎旁肌细胞造成的应激反应明显轻于开放手术。
3.2 微创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的适应性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成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椎弓根螺钉系统通过坚强的内固定可以矫正畸形和维持脊柱的三维结构,融合节段最短,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活动范围。胸腰椎骨折手术分为前、后路及长、短节段固定方式,引起椎管狭窄的因素多来自前方,经前路减压较为完全,但后路内固定方式暴露更清晰、内固定更牢靠。椎弓根钉棒属于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性能优越,研究表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经后路进入前方椎体,能通过椎弓根螺钉将矫正力传导至脊柱三柱,力学上属于张力性固定,在三维空间的6个自由度方向矫正畸形及复位骨折,可同时固定前、中、后柱,即使是难以复位的骨折也能达到有效解剖复位。
3.3 微创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准确性
电脑导航技术结合3D-C臂透视设备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三维导航技术可以在术中获得实时的三维影像信息,准确提供椎弓根的情况,以及所需螺钉的直径及长度。另外,置钉及复位后立即行3D扫描,可以获得伤椎椎管内的情况,这为微创治疗有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便利,若经过复位后突入椎管内的骨块仍对脊髓神经有压迫,可考虑小切口通道下或MED下进行减压。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脑导航将在脊柱微创手术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微创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目前已成为胸腰段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与经前路手术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内固定更牢靠、安全性高、暴露清晰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并能达到充分减压及脊柱三柱固定的效果。本组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神经功能、伤椎前缘平均高度均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发生,说明该手术用于胸腰段骨折可取得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洪伟.Sextant微创经皮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
[2]梁军阳.改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微创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D].青岛大学,2009.
[3]项良碧,陈语,刘军,于海龙.两种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脊柱外科杂志,2010,06:352-355.
[4]杜顺杰.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D].河北医科大学,2012.
[5]董顺斌.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及其解剖学基础[D].浙江大学,2007.
[6]武云涛.经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远期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04.
[7]曾逸文.基于传统复位手法的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论文作者:李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螺钉论文; 腰椎论文; 患者论文; 后路论文; 微创论文; 手术论文; 技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