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创新动态演化战略信息监测平台研究_协同创新论文

面向协同创新动态演进的战略信息监控平台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动态论文,平台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按照“2011计划”的目标,国内一批高校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联合国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建立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1]。

       与通常两个主体之间的合作研发不同,协同创新联盟参与者数量较多,它是多法人主体之间的合作。例如,由东华大学牵头设立的纺织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其合作单位包括西南大学、江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协同创新联盟往往是围绕多个关键研究领域开展协同研究,每个研究领域是由组群创新项目组成;随着创新项目类型和数量的增多,项目所涉及的范围愈加宽广,协调管理工作愈加复杂[2]。相关研究表明,在创新的实践中,创新联盟的协调难度随着参与者数量的增多而呈指数级增加[3-4]。

       协同创新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动态性,创新联盟体的协调与控制极富挑战性,它不同于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也不同于基于市场的交易管理以及业务双边关系的管理[5],有必要对协同创新的战略管理进行深入系统研究。

       2 创新项目的风险预控与组合管理研究

       与一般技术创新相比,协同创新往往涉及大量不同种类的技术,创新项目的多样性、动态性和相互融合性使得协同创新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协同创新的背景下,不同以往研发项目孤立和分散式的传统管理方式,应将组群创新项目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也就是组合管理模式,其关键工作流程包括:

       ·确立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

       ·监控所有创新项目的进展态势;

       ·分析创新项目的风险演变趋势,分析其短期性与长期性、分散性与集中性演变特征;

       ·在时间节点上,对所有创新项目的战略价值、进展态势和创新风险进行动态评估;

       ·依据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对创新项目实施相关决策:加速、暂停以及终止;

       ·构建协同创新的组合管理显示板,基于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动态确定最优项目组合。

       全面监控和分析创新项目的进展态势是项目组合管理的前提。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基本可分为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技术开发三个层次[6],这三个层次研究工作具有递延式逻辑驱动关系。为使协同创新管理者更有效把控创新项目的进展态势,实施超前控制,有必要建立各个创新项目的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技术开发三个层次的进展显示板。

       协同创新管理者要对每个创新项目的三个层次的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合理布局,大学研究机构更要在基础研究方面做好预研工作。2006年以来,合肥工业大学先后资助了30多个预研项目,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经过一段时间培育,这些项目产生创新的萌芽,为实现协同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徐枞巍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提前部署和预先研究,大学很难在协同创新中有所作为[7]。

       在创新的过程中,互补创新的不确定性、系统整合的不确定性、通过需求测试的不确定性、与已有技术竞争的不确定性、市场与资源不确定性等因素不停地演变。有必要依据协同创新的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技术开发三个层次演化路径图,构建创新风险评估与预控显示板,并建立相关工作流程:

       ·定期识别和评估创新风险类型,明确面临的风险属于哪种类型:技术风险、进度风险还是成本风险?

       ·预测创新风险发生的概率,即创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评估创新风险后果的严重性,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多大比例会受到该风险的影响?

       ·制订缓解创新风险的行动计划,对于识别出的每一个主要风险,应该组建一个小组来负责制订一套正式的风险缓解方案;

       ·构建创新风险演变显示板,在实施缓解风险的行动计划后,创新风险演变趋势是加剧还是减缓?

       同时,应将所有创新风险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运用情景分析法等管理工具,监控创新风险的中长期演变模式,重点关注不同类型风险在某一时域内产生的多重风险叠加效应,多重风险叠加效应往往会产生出人意料的严重后果,如图1所示。

      

       图1 多重创新风险的叠加效应

       如表1所示,创新风险演变显示板可使协同创新管理者全方位地监控创新风险的来源和等级,分析创新风险的长期性与短期性、分散性与集中性等演变特征,从而增强创新风险的预测能力以及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动态调整能力。

       创新项目的组合管理显示板是建立在项目进展和风险演变显示板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图中圆的直径大小代表项目战略价值的高低)。协同创新管理者通过分析创新项目的组合管理显示板,识别项目与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评估项目的战略价值、进展情况以及风险状态,并依据协同创新联盟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估算出所能支持的项目类型和数量,筛选出低价值的、不符合战略的、多余的、执行很差的项目来降低创新复杂性,通过对创新项目的再选择、再排序和再优化,来提高协同创新的整体绩效。

       3 协同创新合作网络的变化与控制研究

       美国的工程研究中心(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ERC)是由大学引领的研究型联盟,在近30年的运行经验积累中,形成有效的创新合作网络评价体系,其中关键指标之一是创新合作网络结点的类型与数量,也就是说,创新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会对创新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8]。

       创新合作网络变化的背后主要驱动因素是技术变量。Moore[9]把技术的里程碑式演变分为早期市场期(early market)、鸿沟期(chasm)、保龄球道期(bowling alley)、龙卷风期(tornado)和大道期(main street),创新合作网络的结构需要与技术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动态匹配。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随着各创新项目的不断进展,互补性创新资源的性质及其拥有者主体特征也不停地变化,驱使协同创新的合作网络不断发生迁移,创新管理者应动态预测未来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以使协同创新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

       对于协同创新,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技术开发等三种网络间依次产生驱动性变化。当技术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时,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较高,创新联盟体内的合作模式主要位于“光谱”的左端,如图3所示,即松散型合作模式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创新向前推进,进入共性技术的研发阶段,技术的不确定性在逐渐降低,合作网络的层次型结构形态开始展现,由于创新知识的累加效应,早期介入网络的大学研究机构组成网络的稳定核,并和后加入企业进行联结,这时合作模式向“光谱”的右端迁移,由大学和企业构建的共性技术研发网络会持续扩张;随着技术进入工程化开发阶段,那些在共性技术研发阶段开展合作的各企业,将不得不在最终产品市场进行直面的竞争;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开始采取合资模式来构建自身的合作网络,在这个阶段,创新联盟体内的合作模式多处于“光谱”的右端,以合资模式为主的多元化网络开始展现出来,协同创新网络演变特征如图4所示。

       表1 协同创新风险动态演变显示板

      

      

       图2 协同创新项目的组合管理显示板

       由于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协同创新管理者须根据各类创新项目的进展态势主动从旧的合作架构中抽出资源,并有意识地引入新的合作架构,新的合作架构不仅要能够满足未来创新的需求,而且要与当前研发活动不产生冲突,这就需要协同创新管理者同时走网络构建和解构的双重途径[10]。

      

       图3 合作模式的“光谱”序列

      

       图4 协同创新网络演变特征

       为了更有效地分析创新合作网络演变趋势,有必要构建创新合作网络演变显示板,并建立相关工作流程:

       ·建立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技术开发等三种合作网络的递延式逻辑驱动关系;

       ·构建创新合作网络的演变显示板,分析其静态结构以及未来演变趋势;

       ·识别并评估技术演进的成熟度,主动操控合作网络向协同创新战略转换所要求的方向调整;

       ·依据协同创新下的组群创新项目的进展态势,适时地调整短期、中期和长期合作网络的架构,把握好网络架构的转换时机、转换力度和转换速度。

       协同创新管理者对合作网络的控制能力将对创新整体绩效产生重要影响,这种能力的强弱将决定网络演变趋势(多元开放型或封闭型、同质化或异质化)[11],因此,创新合作网络的协调与控制将是协同创新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协同创新合作界面环境的评估与优化研究

       相关研究显示,创新联盟的失败率高达40%~70%,其中重要因素是跨组织的界面管理问题[12]。界面管理是指为完成同一任务,解决界面各方在信息、物质、财务和专业分工等方面的矛盾,实现控制、协作与沟通,提高合作的整体功能,实现合作绩效的最优化[13]。

       就协同创新而言,界面管理的实质,就是构建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界面环境,使得跨界面的交流、协调、合作能够有效进行,使重要的界面关系纳入战略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调和沟通,提高创新绩效。协同创新的合作界面环境是由硬件和软件要素构成,其中硬件要素包括合作协议、信息交流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研究成果归属机制等,而软件要素包括合作文化和人际间信任度等。

       协同创新存在两种层次的合作界面,即协同创新联盟体层次上的合作界面以及各个创新项目层次上的合作界面,这两种合作界面环境由于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而产生差异,如图5所示。

       在我国,协同创新联盟多是通过国家意志引导安排的,各合作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强烈的动机与外部单位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协同创新联盟体层次上的合作界面硬件与软件要素基本处于理想的状态。然而,在以高校为主导的协同创新联盟中,创新项目最终是由高校骨干教师来完成,一般而言,他们都有自己的科研基金项目,研究资金相当充裕,他们更有兴趣和动力从事自己科研基金项目的研究;而在协同创新背景下,研究工作更强调协同,研发成果更强调集体的贡献,研究成果的归属和论文发表的个人排名顺序往往与高校教师偏好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创新项目层次上的合作界面环境与协同创新联盟体层次上的合作界面环境往往存在差异。

      

       图5 委托代理与合作界面环境的关系

       另外,各创新项目的合作界面环境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各创新项目的合作界面环境在创新过程中是不断动态演化的,合作成员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力度、人员激励机制、风险承担机制、冲突解决机制以及知识产权的归属机制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创新项目的合作界面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合作成员往往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对于来自大学的科研成员,他们在协同创新领域中是合作者,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专项申请方面又是直接的竞争者,对于参与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在产业共性技术方面开展合作,而在产品最终市场方面又不得不进行残酷地竞争。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合作成员之间的吸引极和排斥极不断影响着各创新项目合作界面环境的变化趋势。

       因此,为使创新管理者洞察和把握创新进展缓慢、创新绩效差的深层次原因,有必要对创新联盟体和各创新项目的合作界面环境进行定期评估,识别并优化合作界面环境中的短板因素。

       作为协同创新的战略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界面环境的评估与优化也要建立相关工作流程:

       ·建立创新联盟体以及各创新项目的合作界面环境硬件与软件要素的评估体系;

       ·构建协同创新的合作界面环境显示板;

       ·识别合作界面环境中的短板因素,评估短板因素的后果严重性;

       ·制订消除短板因素的行动计划,监控行动计划付诸实践后的短板因素演变趋势。

       对于合作界面环境的优化方法,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Brockhoff等[14]提出界面管理的无等级和等级协调模式,李宝山[15]等提出的等级泛化与模糊处理等整合界面的方法,徐磊[16]提出界面管理的共识性、开放性和约定性等原理。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建立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在创新实践中较好地运用了横向系统的界面管理方法,该中心设立了学术特区,由中心自主设岗、自主选聘、自主考核、自主定酬,采取“流动不调动”方法,推动中心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人员聘用与流动。协同创新管理者要努力把创新联盟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将合作界面最佳管理方法经过提炼、分析和归纳,结合在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建立合作界面最佳实践知识库。

       协同创新的合作界面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评估、分析和优化循环反复的过程,构建合作界面环境显示板,可以使协同创新管理者以可视化的方式识别合作界面的短板因素,通过学习和运用最佳实践知识,确立合作界面环境优化的路径图,逐渐消除短板效应,使得合作界面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5 结束语

       协同创新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动态性,协同创新联盟体的协调与控制更富挑战性。协同创新联盟合作协议往往不能动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创新实践中,加强协同创新的战略管理工作对实现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7-18]。

       要使创新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纳入战略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调和沟通,须建立一个可视化战略信息监控平台。本文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进展显示板、风险演变显示板、项目组合管理显示板、合作网络演变显示板以及合作界面环境显示板,在协同创新的战略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今后需要继续结合协同创新的实践活动,使之在理论上更具系统性,在管理实践上更具应用性。

标签:;  ;  ;  ;  ;  

合作创新动态演化战略信息监测平台研究_协同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