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高中学生以“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给论文,高中学生论文,高中物理论文,完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2012年5月20日)的重头节目“全球化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论坛”上,南大校长陈骏教授表示,学生在高二基本分为文、理两大类,“这种培养模式,看似为学生减轻了负担,但实质上学生接受的是不完整的教育”(见《金陵晚报》2012年5月21日A06版)。
对陈骏教授的这番话,笔者非常赞同,也早有同感。笔者在辅导学生与学生交谈时,恰好就谈到这个话题。这个话题的由来是笔者给学生(高一的)讲到一个物理难题时,其中一个学生问道:“小高考”(指江苏省的相当于“会考”的“学业水平测试”)还能考到这么难的题目?笔者回答:当然考不到。这个学生说:我是准备考文科的,这样的题目我就不要做了吧。另一个学生说:我是准备考理科的,大高考(指江苏省的“高考”即“学科能力考试”)还能考到?笔者说比这还难。还有学生没有确定报考文科还是理科,就犹豫不决了。由此话题说到文理分科的问题。对于文理何时分科,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江苏省甚至全国大多数学校目前是高一末高二初就分科了,更有甚者,少数学校在高一的第二学期即高中的第一个寒假过后就分科了。这样提早分科,一些学生看来是好事,考文科的学生不要做物理化学生物难题了,考理科的学生不要苦于背历史政治地理知识了。但笔者给他们说,过早分科也有很大坏处,如果你想学理科,将来可能做技术工作,再将来可能做官甚至大官,像总理那样,对古诗词信手拈来、灵活运用,没有文科的功底是不可能的,再说,你做的事情甚至制定的政策,要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有的学生说,我也不想做大官,也不想学那么多。笔者说,再说如果你考文科,就算你做公务员、记者、律师等,你没有物理知识,不会用摄像机、打印机、照相机、电脑等等,也是不方便的。
过早进行文理分科,“实质上学生接受的是不完整的教育”这句话,一语中的。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一条:逐步淡化高考文理分科。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育在改革,高考,也在改革中变化,高考科目设置随着教科书的变化和高考制度及方案的变化而改变着。但关于高考文理分科问题的大局,几十年来却变化不大。有时文理分科改为不分科,叫“改革”;有时文理不分科改为分科,也叫“改革”;早分科改为晚分科,叫“改革”,晚分科改为早分科,也叫“改革”。这个“改革”,是在绕圈子,是在折腾,折腾十几年,没有跳出“3+X”的“如来佛的手心”。
那么,怎样解决既要“完整的高中教育”,又要减轻学生负担即不要学生做考不到的难题(例如对文科考生的物理难题)呢?我有如下的思考:
第一,推迟文理分科。到高二学期末或者高三学期初再进行文理分科。“文革”以前是至高三下学期之四、五月份才教完新课,然后才分文史类、理工类、医农类等3学科类综合复习两个月便参加高考。那时没有什么复习资料、习题集、练习册,只靠一本教材打天下。而在“文革”后恢复高考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高三开始文理分科的。不知为什么近几年变成高二初甚至高一中就文理分科了。
第二,降低物理教学特别是物理习题的难度。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以教科书为主,不要补充大量的习题,即不要用大量的复习资料。很多学生特别是女生所以弃理而学文,是因为怕学物理,所谓怕物理,不是怕物理书难读,是怕物理题难做。目前教学中有轻视甚至忽视教科书的倾向,更有甚者,基本不用教科书,以复习资料为主,以习题代教学,本末倒置了。高一、高二是进行“完整的高中教育”阶段,到了高三,再集中精力复习迎考(高考)。不能一上高中就针对高考,有的学校提出“高一当做高三抓”的口号,如果是高一像高三那样认真学习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在物理教学中,把新课当复习课上,是不妥当的。以物理而言,笔者认为,文科生如果可以不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3部分,即选修3-3、3-4、3-5,但起码还是要学完电磁学的,即选修3-1和3-2,或者选修1-1。这样就是“完整的高中教育”了。
再谈谈对理科生的教学。怎样才算是“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了呢?以高中物理来说,分为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共5部分,从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结构看,如果高二初分科的话,只学完了教科书的必修1和必修2两本,即只学了力学这一部分,肯定是不完整的教育。
附: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结构
必修1:力学:直线运动、力、牛顿定律;
必修2:力学: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功和能;
选修3-1:电磁学:电场、电路、磁场;
选修3-2:电磁学:电磁感应、交流电、传感器;
选修3-3:热学;
选修3-4: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学、相对论初步;
选修3-5:动量、波粒二象性、原子与原子核。
教科书的编写者是根据课程标准,为了给学生以选择性,写了少量的必修教科书(只有2本)和大量的选修教科书(选修3系列5本,选修2系列3本,选修1系列2本,共9本),只学必修1和必修2是“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吗?显然不是。
所以高考指挥棒发展了一下,把选修3-1和选修3-2改为必考,这样,实际上把电磁学归为必修的内容了。因为必考,你敢不修吗?必考即必修。这样,只能算是 “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还不能算是“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
那么,对于选修,各地的高考又是怎样规定的呢?
笔者在江苏省,先看江苏省的规定。从高考物理试卷就可以看出:3选2,即从3-3,3-4,3-5三道题中选2题做(大部分省市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也是3选2的),因此各学校对物理教科书也是3选2,因为3-3相对容易些,所以不少学校首选3-3,次选3-4或3-5,只有少数名校选3-4和3-5。无论怎么选,我认为都不能完全是“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
对于广东,是3-4必做,在3-3和3-5中任选一题。对于北京市和天津市是一律不考3-3,只考3-4和3-5,所以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没有选做题。我在一次会议上获悉,北京学生应付大学提前招生考试就难了,因为他们没有学过3-3,而大学提前招生考试是不管3杠几的,所有高中物理内容包括“力热电光原”五部分都会考到。在全国第5届物理特级教师会议(浙江会议)上,北京大学著名物理教授赵凯华老师做的报告题为“熵是一种世界观”,把3-3中新增的内容——“熵”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那么,不学3-3,怎会知道“熵”?
就物理试卷而言,我认为,只有上海物理卷才体现了“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上海物理卷不仅包括了“力热电光原”五部分,而且题目多(33题之多),难易梯度明显,前16题单选题大都很容易,使每一个考生只要是学过物理的都能得到基本分,而多选题明显难度加大,填空题和实验题也不难,计算题也有梯度,前2题容易,最后1题非常难,上海卷既能使一般学生考及格,又能选拔出优秀学生,也能发挥出命题者的水平。而江苏物理卷,题目少而难,让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改学文科。
再看一看一些细节:
课程标准教科书对于以前的大纲教科书的区别,除了理念的区别外,在物理知识的内容上,我认为主要增加了两点,一是逻辑电路和传感器,二是相对论初步。对这两点,江苏省和上海市的高考物理试卷曾有所体现。为了适应新教科书和新高考,各地办起来一些研发和生产传感器的中小企业(企业对改革的敏感比教育强),但江苏省又缩回去了,把高考大纲中规定的“逻辑电路”又删去了,因为高考题中,逻辑电路和传感器往往是“联姻”的,所以高考题中传感器也没有了,一不考,就不学,有些研发和生产传感器的中小企业就面临关门了。还有,关于三相交流电和二极管、半导体等知识,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教科书就有,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了?连三相交流电都一无所知,难道是“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吗?
怎样才能给高中学生以“完整的高中物理教育”呢?
笔者的建议是,改“3+X”为“4+X”,把物理与语数外一起作为必考科目。理由如下:
1.学科本身。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大师有一个观点:物理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理化生等自然科学学科当中,物理是基础,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物理,物理,万物之理,大到天体,小到电子,探究规律,格物致知。
2.应用普遍。家庭生活,要用电视机、空调机、微波炉、电磁炉、电冰箱,出门要坐汽车、电动车、摩托车,没有物理知识,寸步难行,“蜗居”也难。即使你是学文科的,做公务员,也要会用电脑;做记者,也要会用摄像机、照相机,等等,没有物理知识,遇到问题,一筹莫展。
3.教育公平。温家宝在记者会上曾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要尽最大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高考的“3+X”科目设置,语数外三科为必考科目,在江苏省,甚至只有这三科计入总分,从学科来说,不公平,三科中有两科文科(语文、外语),一科理科(数学),文理科为2:1,如果加上物理为必考科目,计入总分,就会文理科2:2,公平了。从性别来说,男女生不公平,因为文科学科,要求记忆的多,理解的少;理科学科,要求理解的多,记忆的少,女生擅长记忆,男生擅长理解,所以在“3+X”高考中,女生占优势,男生吃亏,如果文理科2:2,男女生就公平了。最近几天媒体报道,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高考状元都是女生,就有教育专家表示,此现象与江苏省的高考科目设置有关,因为江苏省只有语数外3科计入总分,3科中有2科(语文外语)女生占优势,与笔者看法不谋而合。而且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名牌大学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学生比例近几年在升高,而农村学生比例在降低,其原因也在于高考科目设置,因为农村学生受条件限制外语水平差,数理化成绩好,不计物理,总分就上不去。
4.满足大学招生的要求。大学招生不仅要招高中学习好的,还要招升入大学后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即招学习有潜能的学生。所谓“潜能”,就是在高中阶段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的学习能力。有的学生很聪明,有悟性,但不是特别用功,这样的学生,往往数理化等理科成绩较好,而一些特别用功的学生,往往文科较好,这样文理科2:2,就会使有“潜能”的学生比较多发挥一些,不至于被埋没。
把物理作为必考科目以后,笔者建议:
1.要降低物理高考题的难度。为什么现在报考文科的考生多,因为他们认为物理难学。物理难学,不是物理教科书难学,而是物理高考题难做。物理作为必考科目后,分数设置可以与数学相同,即由现在的120分改为150分,同时可以有50分的加试分,目前高考物理的最后一题(尤其是江苏省卷),实在是太难了,可以把这样的题变成加试题。前面的题量可以增加,题目难度普遍降低,使绝大多数考生跳一跳可以摘到葡萄,不要叫他们够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美国的SAT考试,物理卷题目很多(75题),就不难,我国台湾的高考物理题,也不难。为什么我们的高考物理这么难呢?非要吓走大批学生不敢学物理吗?无非是表明物理命题者水平高,这个表明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你参加命题,已经说明你水平高了,况且你的水平还可以发挥在科研创新上。
2.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际。我们的物理教学越来越考试化、习题化,不重过程重结论,不重实验重习题,不重概念重练习,不重教科书重复习资料,从练习纠错中理解概念,从考题讲评中学习规律。这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做法。学懂概念,重视实验,理解规律,先学后练,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对于那些无病呻吟的、东拼西凑的、脱离实际的、七拐八拐的所谓物理难题,没有多大意思,空耗学生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而已。
3.物理教学要实现多元化。新的课程标准教科书与以前的教科书的区别之一是实行多元化。这个多元化,不仅体现在一标多版(即一个课程标准,多家出版社编辑出版教科书)上,更体现在一标多套上,多套是多套教科书,即除必修1和必修2外,有1-系列,2-系列和3-系列选修教科书。目前的应用情况是:都用3-系列教科书,包括3-1,3-2两本必选及3-3,3-4,3-5三选二之可选,而1-系列,2-系列教科书,除文科生学业水平测试有选1-1者外,其余几本书是无人问津,有价无市。将来如果实行本科、专科(高职)分开考试,那么,报考高职的学生,就可以学习2-系列教科书了,因为2-系列教科书就是为学工科的考生编写的(1-系列教科书是为学文科的考生编写的,3-系列教科书是为学理科的考生编写的),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学习的多元化。
4.淡化文理分科。除语数外物4科必考以外,还有5科即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是文理科均衡的,因为化生是理科,史政是文科,而地理是介于文理之间的,我建议加上信息技术(即计算机技术)1科,仍为6科选考,可实行6选2,不分文理选科,即既可以选化生(两理)、史政(两文)等,也可以选化史或者史生(一文一理)等,或者可以选化计(计算机)或史计等。这样,理论上有15种选法(6选2),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和师资力量及学校传统优势设置其中的4或5种,但全省可以有15种选法,既淡化了文理分科,又体现了多样性和选择性,也就是提倡了学生发展的个性。
对于“4+X”高考,我们物理教师和物理教育工作者联合起来,广为宣传,大声疾呼,也许有实行的一天。倘能如此,物理教学幸甚,物理教师幸甚,喜欢物理的学生幸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