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会和政治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工会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德国《社会主义》杂志2004年第6期刊登了一篇由萨尔布吕肯情报研究所所长海因茨·比尔鲍姆教授撰写的题为《工会和政治抉择》的文章,介绍了德国工会的状况、工会和社会民主党的矛盾,并重点指出由于社民党越来越不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德国工会日益与激进的社会运动合作,有成立一个新的左翼组织的趋势。其主要内容如下。
工会和社会运动的合作
2004年5月14日至16日在柏林召开的“前景大会”,主要是由德国五金工会和服务工会两个大工会以及ATTAC(全称是“争取开征托宾税援助公民行动协会”,1998年6月3日由法国《外交世界》月报发起。——编者注)共同举办的。围绕着“选择,另一项政策的前景”这个主题,人们在大量的报告和讨论中提出了各种替代性的政策方案。其内容涉及劳动市场、民主、金融市场、教育、艺术和媒体、战争与和平直至生态和社会政策等各个方面。有2000人参加了大会,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为应对占统治地位的新自由主义需要有另一种政治抉择。
引人注目的是,德国工会和社会运动第一次如此紧密地走到一起并且共同讨论问题。这次大会除许多社会运动的代表外,还有大批左翼工会工作者,这是较长时间以来首次出现的社会运动与工会之间的接近,而且工会是正式以组织名义参加的,德国五金工会和服务工会的主席尤尔根·彼得斯和法兰克·俾西尔斯克的参加可以说明这一点。
工会和社会运动之间的频繁合作在2004年4月3日反对削减社会福利的“欧洲行动日”已经显示出来。在柏林、斯图加特和科隆举行的有50万人参加的群众集会是一个巨大的、超出预料的成功。
除了分析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围绕具体抉择的讨论,工会的中心要求是寻找社会运动和工会在政策上采取联合行动的共同点。虽然这种探索还在进行,但是有几个共同关心的问题已经明确,那就是双方都认识到政府关于2010年前社会福利改革的《2010规划》的严重社会后果,特别是在涉及社会福利方面的公正问题和最低工资、工时以及私有化和公共投资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社会福利和分配的公正性问题。人们还达成以下共识,即这种讨论不仅应在一国范围内,而且应在欧洲和国际范围内进行。
工会和社民党的矛盾
“前景大会”明显反映出德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反对派,这由社会运动和工会力量组成。
一个由工会牵头的反对削减社会福利的反对派正在形成中,这一发展是与工会同政党关系中出现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而社民党的政策对这种相互关系的变化起着关键作用。随着《2010规划》的出台,工会与社民党的关系再度恶化。尽管工会与社民党的联系仍然很紧密并且还没有达到分道扬镳的地步,但是彼此之间的传统分工已经结束了。按照传统的分工,工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企业政策和集体谈判政策上,而社民党则主要从政治上代表工会的要求。按照新自由主义的逻辑,通过《2010规划》削减社会福利是经济高涨的前提。它错误地认为,减轻企业的负担就可以促进经济高涨,而实际上低迷的内需才是经济景气的根本障碍。这次政策转变在社民党内引起了强烈抗议,许多党员特别是传统的工人党员退党,但这并没有促使社民党改弦更张。社民党左翼本来已经很弱,左翼在这场争议中进一步丧失了阵地。虽然党的主席施罗德换为明特费林,但是并没有导致政策的变化。毫无疑问,社民党并不仅仅是由于推行《2010规划》才背离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观,并因此而疏远工会的。这只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以企业为中心逐渐代替以劳动为中心,从而导致私人企业的文化赢得统治地位。
这项必然导致社民党疏远工会的政策并没有实现其许诺的繁荣目标,不论是经济目标还是就业目标,相反的是为进一步削减社会福利和使经济与社会更多地接受市场的摆布创造了条件。保守势力从联邦政府的政策中汲取了动力,基督教民主党人和自由党人以及企业主联合会汇合起来,一起鼓吹进一步削减社会福利,取消集体谈判自主权,限制工会的活动,并进而执行一项比现行政策更有利于企业主和富人的税收政策。
工会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会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加。有人企图在各个领域夺走工会通过多年斗争赢得的成果,这在缩短工时问题上特别明显。虽然五金工会在最近一次的集体谈判中击退了企业主延长工时的要求并且捍卫了每周35小时工作制,但是企业主并未放弃延长工时的要求。对工会的压力是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出现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些变化则是由力图把所有领域都置于市场摆布之下的新自由主义所造成的。资本家对劳资合作以及对以新伙伴关系方式来调解劳资冲突已越来越不感兴趣,而且还推行一项反对工会的政策。工会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争议越来越激烈。这一点在工会政策的核心领域——集体谈判政策和企业政策——中明显反映出来。围绕工时、收入、覆盖式集体合同和投资场所等问题的争议表明,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资本方面转移,工会只是被动地进行防卫性斗争。同时工会还暴露出自身的组织弱点,这一点在会员减少方面突出地表现出来。简言之:工会处于劣势。
尽管存在着各种弱点,工会仍然是社会的反对派,它们筑起了反对削减社会福利和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日益广泛的阵线。但不容忽视的是,工会的态度是矛盾的。它们在《2010规划》问题上是在被动防守和主动反击之间来回摇摆。一部分人主张与政府和社民党对话,而另一部分人则寄希望于议会外的群众对抗力量。
由于社民党的变化而出现了政治真空,而社民党左翼因本身的弱点又无力来填补这个真空,于是工会被迫自己行动。保持和扩大工会的独立自主是必要的,独立自主既不意味着代替政党的位置,也不意味着脱离政治。工会的独立自主更多地意味着独立自主地执行工会自己的政策并以自己的政策构想参与社会大辩论。工会需要革新自己的政策,摆脱目前被动的守势地位。因此,工会制定自己的关于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构想比以往更显得必要。
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框架内不可能实现工会在总体上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目标。工会必须更加重视制定自己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这些政策不会为社会保障制造障碍,而是为经济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其目标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经济发展,在这种经济中,社会的需要、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所有必需品的供应都应成为生产、投资和就业的内容。在这些方面有许多相关的政策建议。应将它们综合起来使之在政策上发挥作用。这之所以是工会的一项任务,是因为它可以使工会在工会的核心领域——集体谈判和企业政策——中又回到进攻态势。目前在五金工会内部讨论的社会分配方案正涉及集体谈判政策和经济、财政政策之间的联系问题。
可能出现一个左翼组织
在这种背景下,不仅一些工会同社会运动的合作加强了,而且在工会中还出现了一种“倡议”行动,这种“倡议”不只是停留在开展社会抗议活动上,而且还在争取成为一种组织。正因为如此,巴伐利亚州的五金工会书记成立了“倡议——劳动与社会公正”运动。该运动把自己定位为对联邦政策的有组织的批判者,特别是对社民党的现行路线提出质疑。它指出,随着《2010规划》的出台,社民党与工会之间再也没有了共同基础。这些巴伐利亚的工会工作者——社民党的老党员——提出警告,如果不改革这条路线,他们就退出社民党。因此,这就出现了成立一个新的左翼政党的前景。虽然这只是一个规模有限的行动,社民党领导层却作出了强烈的反应,以开除出党来威胁他们。同样来自工会阵营的还有“竞选政策的抉择——2006倡议”运动,它具有相似的政治倾向,其出发点也是强烈批判社民党。这两个进行合作的“倡议”运动,不仅共同批判社民党的路线,而且都提出了正在发展着的政治代表的问题。因为既不能指望社民党,也不能指望绿党会在维持目前的政治路线的情况下出台一项不具有新自由主义色彩的政策。
不论是“竞选政策的抉择——2006倡议”运动还是“倡议——劳动与社会公正”运动,它们首先要争取的对象应是对“红绿联盟”深感失望的选民,特别是那些不再与社民党交往,要么离开党,要么不再参加选举活动的人。这些心灰意冷脱离政治的人事实上是不少的。如果将其中可观的一部分人发动起来,那么选举的前景对一个这样的反对派来说是不坏的。但也不要过高估计这些“倡议”运动的影响力,它们的力量还很小,而且基本上局限于地区范围内,它们只是第一次尝试填补由于社民党的变化而出现的政治真空。
正在朝着组建一个新左翼政党方向发展的“倡议”运动的纲领深受工会及其政策的影响,例如强调社会公正,强调经济政策的目标是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其出发点首先是批判联邦政府特别是社民党的政治路线。
工会及整个社会的抗议活动所作出的政治抉择,是以反对削减社会福利和争取社会公正为出发点的。社会反对派中的一部分人不愿只局限于从事议会外的群众活动,而要将这种抗议活动形成一种有组织的、可以在议会中显示出来的政治力量。因而出现了积极筹划组建一个新左翼政党的前景。(2005年1月22日“竞选政策的抉择——2006倡议”运动和“倡议——劳动与社会公正”运动在哥廷根联合成立了“劳动与社会公正——选举替代党”。——编者注)朝着组建一个左翼政党方向发展的“倡议”运动的代表们指出,如果社会抗议活动没有政治团体的支持将一事无成,但如果作为惟一的提出建党倡议的“倡议”运动,如果不融入社会运动并成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则它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社会抉择的运动能否巩固和发展壮大。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立一个新左翼政党奠定基础,并且在取得政治成果的情况下,大大推进社会运动的发展。
译者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