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中抱箍技术的应用论文_卜聪聪

探究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中抱箍技术的应用论文_卜聪聪

广西

摘要: 结合作者工作实际,探讨抱箍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首先简单阐述了“抱箍技术”的涵义,其次对路桥施工中抱箍技术工艺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借此能提高抱箍技术的施工水平,仅供参考。

关键词: 道路与桥梁工程;抱箍技术;施工工艺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的基础建设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且已跨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我国的路桥建设技术在该背景之下有了较大的提升,各种各样的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采用“抱箍法”施工桥梁盖梁便是其中一种。在盖梁施工过程中,抱箍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并且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使得整体工程的外在美观性较好,工程实践效果也非常好。深入地研究抱箍技术,可以全面地了解施工中的关键事项,解决当前抱箍技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积极地促进我国路桥工程质量的提升,对国家基建事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1路桥施工中的抱箍技术概述

抱箍技术主要指的是使用钢板等金结来改善盖梁的载荷情况,使其能够直接作用在墩柱结构上,该技术最为关键的是进行摩擦力的传递。盖梁施工中的载荷,主要是通过底模的结构部分传递到支架位置上,所以钢模与支架的强度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并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这也是提升桥梁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方法。

经过深入的研究之后发现,盖梁施工技术目前主要包含墩柱预留孔插钢棒法、满堂支架法、抱箍法三种,前两种技术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第一种技术主要是使用在墩柱下侧的开孔通道中,将钢管插入到结构内部,然后在进行盖梁的建设和施工,这样可以提高结构载荷,通过钢管结构来增加承载能力。由此可见,该技术的施工对于施工现场的环境要求不高,但是施工中必须要进行钻孔施工,这样就会造成建筑结构的外表面存在影响外观的孔洞[1]。

第二种技术在以往工程中比较多见,施工中需要频繁的架设模板架,待支架的搭设完成之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直至桥梁的基本结构已经成型才能将支架拆除。由此可见,该种方式在施工中对于施工设备要求不高,但是还存在较多的劣势,比如工程量巨大、周期长等等,并且对于施工现场的环境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水流湍急的合流中进行施工,难度系数非常高。

而抱箍技术则不存在这些缺陷,无论是外观还是在工程的适应度上,都可以提升其实用效果,因此这种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当前我国的路桥工程中,并且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要想提高抱箍的安全性,就要提高其结构刚度,可以保证在承受一定强度下其形状不会发生较大改变。通常来讲,抱箍技术通常使用的是一对厚度为8mm的半圆形钢板,在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充分的保证钢板和墩柱支架紧密贴合。

2路桥施工中抱箍技术的作用

抱箍技术是近年来路桥工程中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深入分析之后发现,其主要具备了以下几点优势[2]:

其一,抱箍技术适应性非常强。该技术对于施工现场的环境要求不高,任何的环境、地基形式基本都能适应,尤其是在一些山川、河流以及其他一些软土路基中进行施工建设,所以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同时,该技术对于高墩的限制也比较少,可操控性较高、灵活性较强,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环境随时进行调整,所以其适用于大部分工程;

其二,抱箍技术的可操作性强且成本低。该技术施工准备较为简单,不管是材料采购、存储还是调度,都比较方便,施工过程中的消耗也不高,避免了施工过程中不必要浪费现象的发生,经济效益明显。抱箍的组成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大大降低施工人员的作业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反过来又降低了施工成本,并能让工程尽快交付。

其三,抱箍技术可以使桥梁工程的外表更加美观。在桥梁工程中运用抱箍技术,抛开钻孔等施工工艺,能有效防止其结构外部的损坏,并很好地消除其他技术对于工程外观的影响,对于工程的外观表面质量影响较大,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路桥施工中抱箍技术的应用

路桥工程所包含的工程量比较大,运用的技术也非常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方式提高工程质量,这就需要编制施工计划,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准备过程中,施工单位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可以正常使用,此外,还要检查进场材料的质量,为后续施工工作正常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抱箍技术的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准备工作

3.1.1施工材料的准备

在施工前,需要做好材料的准备,该过程在实验数据申报通过以后进行。材料准备过程中,物资部门需要结合施工计划与相关规范进行材料选购,例如,安全网、扣件、脚手板等材料。另外,对于材料还要进行质量检测,材料质量经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方可进行模板拼装,以及进行下一步施工工作。

3.1.2施工技术的准备

进行施工前,需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即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分析,掌握施工工序流程,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对于技术较为复杂的单位/分部工程要组织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作开始时,对于墩桩平面位置、高程进行测量放样。

3.1.3施工现场的准备

正式开展施工工作前,要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保证施工现场、加工场所的整洁、有序,预留出模板、钢筋的堆放空间,另外计划好砼泵车与吊车的放置位置,保证水、电的充足。

3.2制造环节

抱箍制作过程中,加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来确定抱箍的内径,一般内径需要比圆柱直径略大1-2cm,保证内侧平滑性,衔接板的材质需要满足强度要求,同时还应该在抱箍和圆柱之间加入橡胶垫板。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焊接部位要保证焊接饱满、无缺陷。螺栓孔的直径要与螺栓配合紧密,控制公差。

3.3预装环节

抱箍的预装通常是丛桥墩底部开始的,在衔接处垫上橡胶垫,保证平整连接。预装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控制螺栓的扭力,确保拧紧度符合工程要求,一般需要分三次拧紧。首次拧紧是在预装抱箍后开始的;再次拧紧是在预装完成后的3日后进行的;最后一次拧紧是在加压之后进行的。在拧紧开始前,需要保证其质量满足要求才能进行,且不会存在任何质量缺陷。在加压之后,还要防止其存在预压下沉的情况,严格的记录操作位置[3]。

3.4吊装环节

该过程的施工是在预装结束之后立即展开的,并且需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其强度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否则应该立即进行整改。通常的吊装环节都是将整个抱箍直接放在具体的位置上。吊装完成之后随时观察其是否存在下沉情况,并且做好标记,记录下沉距离,便于监测。

3.5荷载环节

该过程通常都是在钢筋、混凝土压力作用下进行的。吊装完成之后,需要在该结构上盖上模板,拧紧螺栓,观察抱箍是否存在下沉的现象,如果存在下沉,应该立即整改,如果不存在下沉,则可以进行钢筋的吊装。钢筋吊装完成后再次检查螺栓的拧紧状态与抱箍的下沉状况,同样需保证无下沉方可进行砼浇筑,如果发现存在下沉现象应立即停止砼浇筑,避免发生安全、质量事故。

3.6拆卸环节

抱箍拆卸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分类别进行。如果是对盖梁模板进行拆卸,通常可以使用吊车来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破坏混凝土结构,提高施工效率。底模的拆卸则比较麻烦,通常需要在钢筋砼结构强度达到一定要求之后才能进行的,大多采用的是悬吊方式进行的,施工人员使用手拉葫芦来进行拆卸施工,然后使用吊车起吊抱箍,将螺栓使用扳手松掉,按照规范的工艺流程进行,提高施工安全和效率。

4结语

路桥工程中运用抱箍技术进行施工,其成本低,易操作,安全可靠,并可以适应多种施工环境,大大提升了工程质量,是一种具备较多优势的现代化施工方法,所以被应用在很多的工程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平理. 抱箍法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6(03)

[2] 许志力.抱箍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 四川水泥. 2015(06)

[3] 高磊,朱伟.抱箍法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展望. 2015(07)

注释: 蒋红、田万涛: 《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 ,2010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第 174 页

论文作者:卜聪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探究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中抱箍技术的应用论文_卜聪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