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并指出,数学课堂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本文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在中心教研组平时巡视的课堂教学过程谈谈个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课程 标准 合作学习
一、和谐数学课堂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并指出,数学课堂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虽然新课程标准已实施很久,但以笔者在中心教研组平时巡视的课堂教育过程来看,很多的老师对课堂活动的理解还是很肤浅,或者说没有落到实处。下面就结合笔者的学校,谈谈和谐数学课堂的使用来源。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走读学校,生源是划片招生而来,而且相对应的小学很多学生都通过考试或面试去了本区或外区(甚至外地)就读。这样一来,留在本校就读的生源相对比较差,能力参差不齐,再加上没有晚修,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堪忧,光应付作业已经疲于奔命,何况是要布置预习的工作,长期下来,成绩自然无法提升。
二、和谐数学课堂模式:导师引领,师友互助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在两年前开展“导师引领,师友互助”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其他的小组合作模式不同。这里更突出导师的作用,整个班按五人小组分成8个小组,其中成绩最好的前八名为各小组的导师,名为A1,其余四个学生再按成绩分成两层,分别为B1,B2,C1,C2,其中B1,B2的成绩更优于C1,C2。当然同样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座位的安排,八个导师坐在课室的中间,其余的八个小组围着导师就坐,而且每个小组内,B1与C1一起坐,B2与C2一起坐,他们都是面向讲台就坐,不用横着就坐,很多小组合作是横着就坐,俗称“打边炉”,长期以往,学生扭着脖子看黑板,对学生的健康不利,而笔者这种模式则不会产生这种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因为导师是坐在中间,从课堂学习的角度来看,一来方便导师们进行讨论学习;另一方面,方便导师们下去各小组组织开展讨论活动。从学习分层的角度来看,因为导师集中就坐,也方便了老师布置更具思考性的题目给导师们。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也便于导师们之间的竞争提高。
三、和谐数学课堂模式的使用
和谐数学课堂模式使用应根据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灵活的调整。如果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达成的话,则采取C1讲B1评,C2讲B2评,这时候A1的作用更多的是点评和总结。
但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单靠学生的自主学习难以达到教学效果的话,则采取老师先在导师团讲评,A1负责到各小组进行讲解,B1帮助C1,B2帮助C2的教学策略。
四、和谐数学课堂评价
笔者认为,无论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的评价方案,甚至是整个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案非常关键,没有了评价方案,犹如大海里航船,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方向。从学生层面来看,没有了评价方案的短中长期的刺激作用,一旦新鲜感一过,又会走回原来的老路,长期以往,自然也不会有所改变。
因此,“导师引领,师友互助”的和谐数学课堂模式也不能离开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课堂评价,包括了预习、发言、课堂展示、课堂小测等情况,这部分由每个小组的记分员统计,然后每周交给本班的评价班长进行晋级,级别从最简单的列兵开始,一直到上将、元帅。每周会进行军衔的授予,期间有通知单分发给家长,另外达到一定等级可以换取小礼物,如文具或者免作业卡等等。第二部分为常规评价,这一部分就是学生日常规范,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如出勤、仪表、卫生、出操、班务等等,这一部分的加分由值周班长负责,直接把分数汇总给评价班长。这样两个部分的评价方案,双管齐下,更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方面有利于科任老师教学任务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班主任日常教育行为的开展,长期以往,便能助推整个学校和谐蓬勃发展。
五、效果与反思
经两年的探索使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还是有一定的提高,比如七年级的第一学期期末统测中,优秀率为30.8%,及格率为84.6%,平均分是77.4分;使用“导师引领,师友互助”和谐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后,在八年级的第二学期期末统测中,优秀率为50.6%,及格率为88.8%,平均分是81.1分,成绩的提高还是比较明显,尤其是高分率的提高明显,经过两年的锻炼,八位小导师成长非常迅速,俨然一个个小老师的样子,现在课内绝大部分的题目他们都可以自主探究,在分组讨论中,他们都能带动整个班的学习热情。不过也发现一些问题,就是课堂讨论的度如何把握,打个比方,同一个班的学生层次不一样,各小组也有差异,课堂讨论的进度不一样,就算八个导师,导师的差异还是有的,正因为如此,开展课堂活动就要增加时间。课堂就不一定可以完成原来的教学进度,就算稍微有点难的题目不在课堂上讲,那又用什么时间评讲呢?这一点笔者也在探索中。
参考文献
[1]郭秀娟 传统与课改结合优化数学教学[J].中小学教育,2015,(07)。
[2]王兴梅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教育,2012,(02)。
论文作者:黎鸿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课堂论文; 导师论文; 数学论文; 评价论文; 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和谐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