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 学
和合情绪中和论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工智能(上)*
张立文
[摘 要] 中和为天下的大本达道,把人们喜怒哀乐的情绪提升到最高本体的境界。人生在世,随时随刻被情绪、情感游戏着,而不能摆脱。人们通过将复杂的情绪反应植入“性爱机器人”的操作系统而制造一种“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如此,把机器这个物化为人。物化人,人化物。假如人工智能模拟神经网络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的思考大步提升,有可能使其有情绪、有情感。所谓情绪是指以主体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是个体与各种各类环境、意义、事情之间关系的观照,是多成分、多维量、多种类、多水平的心理与生理、本能与习得、自然与社会因素的融突和合。中和是指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允执厥中的中正、得当、恰当、合格、内里、中央等,和为和平、和顺、和睦、和谐、和合等。它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形式与状态、本质与现象、寂然不动与感而遂通关系的总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是自然、社会、人生最高、最普遍的原则、价值和道德。用和合学的理论思维以观情绪中和,人机的情绪思维与中和思维可以互相圆融,而能达到至善境界,并能化解人研制的类人机器人情绪、情感方面的各种危机,以人类卓越的智慧使类人机器人的情绪处于中和境域。为此,需要从喜怒哀乐、中和位育,人机共情、和协同创,人机一体、真情一家,人情机情、和敬和爱等方面进行规范。
[关键词] 和合学 情绪中和 类人机器人 人机一体 和敬和爱
人生无物比多情,思随流水去茫茫。人生中无论什么都比不上多情,人们的心情也随流水而去。但前路茫茫,哪里是朝思暮想的美好境域?这令人焦虑、困惑与无奈。人工智能究竟是将人类引向美好,抑或灾难,各方学者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说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无情绪、情感,却为什么能迈入“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为一般人所做不到的人文艺术领域,表演着有强烈情感、情绪的歌曲,写出有意境的古诗?假如超级机器人有情绪、有情感,通过深度学习,可与幼儿园的孩子不分轩轾,那么它的情绪、情感是真情绪,抑或假情绪;是善情感,抑或恶情感;是美情绪,抑或丑情绪,又有谁能做出精准的回答?道是有情却无情,赋予有情种,却又研制出无情的“杀人机器人”,又有谁能做出相应的回答?
一、道是无情却有情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① 《中庸章句》,《四书章句集注》,《朱子全书》第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3页。 喜怒哀乐等情绪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都符合道德行为规范叫做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道理,达到推致中和,天地的位置就定了,万物生育就正常了。中和作为天下的大本达道,具有位育天地万物的卓越价值。换言之,中和位育,就是把人们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提升到最高的本位的境界,安放到能控制天地万物的地位上。故而朱熹解释说:“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故其效验至于如此”,① 《中庸章句》,《四书章句集注》,《朱子全书》第6册,第33页。 即效验了天人合一、心气联通、内外和合的境界。
然而,人生在世,一直生活、活动在这种境界中,今即生活在自然、社会、人际的大网络中,以及一定的地域、国家、民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网络中,而不能完全度越、自作主宰。人在这种网络中,就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挫折和失败;有时也会遇到顺利、公平、满足和成功,以及好运、幸福、快乐,随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其实,人类的生活、活动随时随地被情绪、情感所游戏着,而不能随意摆脱。
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大智能时代,人们被诸多颠覆性事件惊得目瞪口呆。沙特阿拉伯赋予一个机器人以公民权,取名为“索菲娅”,比该国女性享有更多权利。索菲娅获得这一殊荣后,她发表讲话:“我对这一殊荣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成为世界上首个被确认有公民权的机器人,是历史性的”。② 英国《每日镜报》网站2017年10月27日,《参考消息》(2017年10月29日)题为《沙特有了全球首个机器人公民》。 她的荣幸和自豪的情绪、情感,是研制她的人以人的荣幸、自豪的情绪、情感融入她的情绪、情感之中的,这种“情绪共情”③ 参见《善用共情成就社会之美》,《光明日报》2018年1月3日。 现象,虽是索菲娅分享了研制她的人的情绪、情感,但研制索菲娅的人亦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情绪、情感,这便是人机共情。如果说研制人与索菲娅共情,是一种狭义共情,那么朱熹所说“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吾(指人类)心正、气顺,则天地万物亦心正、气顺,便是一种广义共情。
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了扭转周期比T t/T1的限值,其目的是限制T t不要过大,达到适当控制扭转角不要过大效果,即控制结构的扭转刚度不要过弱。但在实际工程中通过调整控制周期比限制可能出现几种情况:(1)通过增大T1来满足扭转周期比,这样做实际并未提高结构的扭转刚度降低结构的T t,而是减弱了结构在平动方向的刚度;(2)同时增大T t与T1来满足扭转周期比限值,与控制目标并不一致;(3)第一平动周期不变,通过减小第一扭转周期来满足周期比的限值,这样与控制结构的扭转刚度不能太小的目标一致。
人们可以预计在30年后,这种人机“情绪共情”的状态将不再稀罕,人工智能机器人最终会变得与人类一样聪明和有智慧。如果说今天它们只置身于我们的口袋里,明天它们可以通过纳米机器人进入我们的血液和头脑中,把我们连接到云端。随着人机之间鸿沟的持续缩小,终有一天我们将分不清彼此。④ 参见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网站2017年12月25日,题为《智能手机之后是什么》,《参考消息》(2017年12月29日)转载题为《人类与技术终将合并》。 技术与人将融突和合到一起,以至虚拟与现实世界合而为一,人机合一共情。这并非空想臆测。即使不用纳米机器人进入人类的血液和头脑,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芯片植入和脑机融合,达到合一共情。如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其间有妙趣横生的意象,有妙语连珠的言语,给人一种美感的享受。IBM的“偶得”写的中国古诗符合韵律。CBS电视台(60Minutes)等电视节目的女机器人Sophia的形象姣好,能够有随机应变,与人对话交谈、玩游戏,讲“冷笑话”等情绪情感流露。它们通过深度学习,以算法这种理性的形式,可以写出有诗意的妙语,不仅形似,而且有一定的神似。一些科幻电影制作了性爱机器人。⑤ 参见赵牧:《性爱机器人:日常生活焦虑的显影》,《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0期。 人们通过将复杂的情感反应植入“性爱机器人”的操作系统,而制造一种“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情感关系。如此等等,都是将机器人这个物化为人。
情状与情态。即事物及主体人的状态,表现的形态、态度和情形。《周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虞翻注:“乾神似天,坤鬼似地。圣人与天地合德,鬼神合吉凶,故不违。”① 《系辞上》,《周易集解纂疏》卷8,《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373页。 魂是流动的情状,乾神的精气流于坤体,变成万物的情状,所以讲游魂为变。天人合德,其情状与天地相似,所以无所差违。韩康伯注:“精气缊,聚而成物,聚极则散,而游魂为变也。游魂,言其游散也。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无幽而不通也。德合天地,故曰相似。”② 《系辞上》,《周易注·附》,《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40页。 虞翻、郑玄等以象数解易,韩康伯以义理解易,两者虽有差分,但解字义差分不远,都是一种变动的情状、情态。《三国志》载:胡质在黄初(220—226)中迁任东莞,士人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③ 《胡质传》,《三国志·魏书》卷27,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742页。 胡质追问中,李若形色变化,情态亦异状,便自首了。情状,韩非曰:“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④ 《二柄》,《韩子浅解》,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6页。 人主有所爱好,如楚灵王爱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主见恶,群臣避其所恶;君主见好,群臣诬能。人主见欲,群臣的情态就助其呈现出来。若君主无好恶,群臣就不会为伪,其忠诚可见。人主应该去好去恶,群臣诚意,则君主就不会被蒙蔽了,情状、情态的真相就不会隐匿了。
从中国 《宪法》《教育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看,公民享受图书馆服务已是不争事实,公民利用图书馆是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已经以法律化确认下来的。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依蒙芮(Murray,1888)字典,来自拉丁文e(外)和movere(动),表示从一个地方向外移到另一处所,词源上是用来描述一种“动”的过程,经不断演化,情绪一词限于标示情感的活动过程。情感一词的“感”,有感觉、感受之义,情感的情与感相结合为feeling,有感觉、感触、心情、同情、体谅等含义,表达一种情感的体验和感受。④ 参见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第389-390页。
二是人类进化的历史,乃是物化人的进程。人自与动物揖别以来,付出了千辛万苦的智力、劳力,通过实践活动逐渐脱离被物的自然世界役使的情境,而渐次获得自主性。动植物是用自然生存世界来充实自己的本质,其结果是成为自然世界役使的一部分。人类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同时,也分化了生存世界,把人与动物共同的生存世界,转化为自然世界之外的人化世界。人产生了与物有分的意识,即有了人的自我意识,这便是从物的“形化”进到了“人化”。机器人无疑是形化,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在与人类交感联通中,便显现为犹如人类主体性的拟主体性,它就会自以为是“人化”了,人类也将其视为“公民”。
关于机制建设相关的内容,如果要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的责任制度,则首先要建立责任主体清单制度。所谓普法责任清单,就是从各部门职责、执法实际和工作特点出发,通过明确普法责任主体、普法内容、重点任务以及预期目标、完成时限等,为各部门履行普法责任提供了依据和遵循。实施法律责任表清单动态管理制度、法律公示通知制度、执法系统执行情况年度备案报告制度,上级国家机关应该对下级国家机关法定责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逐级分解监督指导责任可以更有效地落实普法任务[10]。
式中下标v表示黏性项, 其他各变量的意义参见文献[22]. 湍流模拟采用k-ω SST湍流模型[22-23], 该模型在模拟弱分离的黏性问题中具有较高的精度. 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流动主控方程及湍流模型方程进行数值求解, 时间推进采用LU-SGS方法[24-26], 空间处理采用Roe格式的通量差分离散, 黏性项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加人工耗散项[23].
三是物化人、人与物的混合,没有彼此的分野。庄子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④ 《齐物论》,《庄子集释》卷1下,第66页。 天地万物没有不是彼的,没有不是此的,此也就是彼,彼也即是此。彼有它的是非,此亦有其是非,究竟有没有彼此的区分?彼此没有是非、彼此的对待,这是道的关键所在。物与人如若没有彼此的差别对待,而通过物与人的融合,人类主体与人工智能主体融突和合,以共同决策的混合主体就将出现,这便是物化人的一种状态。超级人工智能人与人类一样学会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修复、自行更新,这在不久即将成为现实。
通过对砂粒含量为30%、35%、40%、45%的砂质黄土进行压缩试验,得到孔隙比随垂直压力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四是物化人,人回归物,这便是物化—人化—物化线路。人被抛到这个世界,无论出生在贫富贵贱之家,酷热严寒之地,还是天才饱学之子,目不识丁之父,天老爷一视同仁,毫不偏心,原初都是一张白纸,没有差别。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人性善恶的分野,是后天涂鸦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在印度热带丛林中发现一位“狼孩”,后取名为卡玛拉,他的食、行、动作与狼不差,习性也像狼。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不具有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即所谓人性是“习”的促成。人性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把人类长期积聚起来的社会基因激发、确立起来,才使人揖别了动物。“狼孩”经较长时间的社会教化,才能恢复人性。无社会的教化,人可回归于物(机器),也可称之为“返祖”现象。这便是物役人—人役物—物役物的过程。
四是人化物,物回归人。人原本是物的一种,所以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朱熹认为,人与禽兽几希的异,就在于“独人于其间得形气之正,而能有以全其性,为少异耳。”但庶民不知此难得的少异而抛弃它,“则名虽为人,而实无以异于禽兽”。③ 《离娄章句下》,《孟子集注》卷8,《朱子全书》第6册,第358页。 即使为人,而没有得到社会道德的教化,也会近于禽兽。“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④ 《滕文公章句上》,《孟子集注》卷5,《朱子全书》第6册,第315页。 人若只有吃饱穿暖,住得舒适,却得不到教化,就离禽兽不远了。圣人为此而忧虑,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道德。“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韦昭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① 《郑语》,《国语集解》卷16,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466页。 使人成为具有道德理性的人,扩展孟子所说异于禽兽的几希,这是从禽兽之物回归人的方向,若仅追求感官欲望的得到,是回归禽兽的道路。人的异于禽兽的“几希”,一方面说明人具有自然属性,在此自然属性中潜藏着社会属性的几希基因,这是人的自然属性能转生为社会属性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人通过不断学习壮大,“几希”在社会道德教化的赋予中完善自我,而成其为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尽管具有以至超过人的功能、能量、作用,但机器人终究是机器。虽然计算机的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已经达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模仿人类的水平,但创造一个能模仿人脑活动的计算机化的“神经网络”,还需要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目前还难以把这种神经网络移植到其他设备中,② 参见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018年1月14日报导,记者杰米·卡特题为《2018年消费电子展上的人工智能不是焦点,但在消费电子展外,真正的机器学习正在改变世界》,《参考消息》(2018年1月15日)题为《真正的机器学习在改变世界》。 要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成功执行人类胜任的任何智力任务还很困难。到了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具有完整的人的神经网络时,人机就融突和合,混沌为一了,也就无所谓物化人、人化物的界限了。
二是人化物,人的主体人格的提升。人格拉丁文为person,原意是面具,它是在戏剧中表明任务身份和性格的,如中国京剧中化妆的脸的各种面相。有关人格的定义众说纷纭,暂可表述为:人格是人的行为风格、行为模式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整合,并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引导人的外显和内隐的行为。它标志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殊性和共性。人格与人的气质相关,气质是人格形成、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内因,它使人格打上其印迹。气质是由生理的神经结构和机能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源,如行为的强度、反应的速度、神态的表现、活动的持久、情绪的稳定等特征,① 参见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75-477页。 构成人格的重要内涵。尽管古希腊以来,西方建构各种各样的人格理论,但是都没有达到中国三国曹魏时刘劭(生于汉灵帝初年公元168年,卒于曹魏正始年间约240年)对人格类别及其得失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而独到的分析。“强毅之人,狠刚不和”;“柔顺之人,缓心宽断”;“雄悍之人,气奋勇决”;“惧慎之人,畏患多忌”;“凌楷之人,秉意劲特”;“辨博之人,论理赡给”;“弘普之人,意爱周洽”;“狷介之人,砭清激浊”;“休动之人,志慕超越”;“沉静之人,道思回复”;“朴露之人,中疑其诚”;“韬谲之人,原度取容”。刘劭在指出人格类别和人格特征后,并指出其得与失,如第一类“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讦”;第二类“柔顺安恕,美在宽容,失在少决”② 刘劭:《人物志》,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年,第30-33页。 等。他超越了人格类型而接近人格分析理论。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为基础建构“人性—人格”的动态人格模型,刘劭以人格类别特征为基础,建构“人性和合—人格得失”动态分析模型。当今放眼天下,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域、各宗教人格错综复杂。由于世界观、价值观、认知观、政治观的差分,人们植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人格、气质亦有差异。各国研制的人化机器人,由于其人格、气质的差异,有可能和平相处,合作共赢,也有可能道不同不相为谋,相叛相悖。这就给人类制造了难题,这是为什么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产生恐惧的原因所在。唯有各国研制人工机器人的人,心向真善美,以中和的人格气质操作算法,以数据框定人化机器人,才有可能使人化机器人成为具有真善美的人格、气质的机器人。
三是物化人,人亦化物。任何人都具有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性。即作为动物的物性,或曰兽性;作为社会的人的人性,或曰道德性。在金融资本横流,利益集团与权力集团交互助推下,一些人和集团私欲泛滥,兽性膨胀,为了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采取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而危害人类。佛教在五位百法的心所有法中有根本烦恼,是指烦恼扰乱众生身心,使人迷惑,也使人苦恼。发生作用的烦恼称为“缠”,缠住人有六种:贪,贪欲、贪爱,非分而取,越分贪求;嗔,憎恨,仇恨逆境,损害他人的恶念;痴,愚痴,愚昧迷乱,事理颠倒;慢,傲慢,骄傲,有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慢等;疑,犹豫狐疑;不正见,知见不正,有身见(我见)、边见(有见、无有)、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一切烦恼都由此六种烦恼而生起。人被贪欲所迷、所嗔、所痴、所慢、所疑、所不正见,人就被物所牵累,而不能摆脱,被烦恼所纠缠,而丧失自我,人成非人,而为物人。当今人被人工智能所牵累,被人工智能手机所绑架,而有“低头族”、网络迷。每天被海量信息迷惑、迷乱,而产生边见、邪见,而淡化正见,没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空;被物见、物欲所执著,丧失人之为人的自我,而成物化人的人;物化的人,人的人格、气质、情绪、情感,随之我为物格、兽性、物情、禽感。这在历史上、现实中并非无此现象。
“人化物”亦有四维度。一是人化世界万物。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这种自我创造意识是由于人有自我意识。康德认为,他物意识所产生的各种经验知识之所以转化为我的经验知识,就是因为人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活动、思想、感情、愿望、需要以及区别于他物的性质、地位、作用的意识。它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内涵,是人从事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延续生命的需要,而改变天地万物。如女娲补天、燧人氏取火、神农尝百草等,都是为了改天换地。人类在改变物时,也改变了自己,使人性更加充实,人格更为完满,知识更为全面,道德更为提升。人化万物,也化自己。当今人化机器人,机器人也化人。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卓越算法、超强记忆能力,从而获得超过人类个体与集体某些方面的能力,甚至获得一些自我意识,这在围棋比赛中已经得以实现。机器人反过来促使人去深度思考,反思人的自尊意识、自信意识、自重意识、自立意识,以及自我协调、自我平衡、自我控制意识。
数据崇拜者,认为数据算法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即“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③ 《齐物论》,《庄子集释》卷1下,第66页。 视人性、人格、气质、情绪与动物性无别;另一种超级的数据算法,用以复制人性、人格、气质、情绪,而具有一定自我意识。随境随时有喜怒哀乐的情感、情绪能力,不忍人之心的四端情感、情绪能力,以及仁民爱物的情感、情绪能力,在“神经网络”未完善之前,是很难具有的,但是研制超级人工智能机器人者孜孜以求赋予机器人拟人的情绪、情感。假如这种人工智能模拟神经网络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的“思考”大步提升,毋需依人类预设程序和数据,就可运用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而通达设定的目标。再者,人类本身就具有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小冰”的诗集和IBM的“偶得”古诗,虽运用理性思维的方式,但诗具有一定规则、韵律和平仄,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的惯例,这种惯例结构、数据的算法就可以达到有情绪、有情感性的呈现。
二、心动情绪演百态
一是人本就是物之一种,原与动物无别,与其他动物一样,受天地自然的控制和主宰。“当此之时,万民猖狂,不知东西,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沈沈”,① 《俶真训》,《淮南鸿烈集解》卷2,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8-49页。 人作为物,与机器人这个物并无差分。告子说:“食色,性也。”② 《告子章句上》,《孟子集注》卷11,《朱子全书》第6册,第397页。 饿了要食,交媾为了延续物种。尽管机器人勿需进食,但超级智能机器人可以复制机器人。③ 剑桥大学已经可以制造出母体机器人,可造新机器人,并以不断优胜劣汰的方法提升自己。王俊http://www.jqr5.com/news/hynews/1194.html。
中国释情与西方稍异,它不具物理学和社会学上的流动、震动、扰动等意思的情绪。汉许慎《说文解字》认为:“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从心,青声。”徐灏注笺:“发于本心谓之情。”王充解释说:“情,接于物而然者也,形出于外,形外则谓之阳,不发者则谓之阴。”⑤ 《本性篇》,《论衡校释》,北京: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133页。 情犹阴阳之气的流动,或发动而形于外,为阳;不发动,不与物接触,为阴。就其发动而言,与西方以情绪描述动的过程,有相似处,不过中国用自己特有的阴阳话语释动,与西方异。绪,《说文》中解释:“绪,丝耑也。从糸,者声”;段玉裁注释:“抽丝者得绪,而可引”,为丝头之意。柳宗元说:“早缫而绪,早织二缕。”⑥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集》卷17,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474页。 缫为绎茧为丝,绪是抽丝时抓住丝头。自古以来情绪连用。从中国传统哲学理论思维以观人工智能的情绪、情感,以人工智能的情绪、情感反观中国传统的情绪、情感,就能获得新启迪、新思维、新方法。
物化人、人化物,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反反复复,并非稀奇。庄子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⑥ 《齐物论》,《庄子集注》卷1下,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12页。 究竟是庄周梦化蝴蝶?抑或蝴蝶梦化庄周,揭开了人化物、物化人的话题。“物化人”有个四维度。
情趣和情致。即人的一种志趣、志向、意趣,或人的一种兴趣,意味、意愿、欲望,风致所在。《后汉书》载:刘陶“为人居简,不修小节。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⑤ 《刘陶传》,《后汉书》卷57,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842页。 结交的朋友,都是志同道合者,志趣不同,即使是富贵的人,也不去结好。情趣相同,即使是贫贱的人,也不改变意向。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情趣。情致,颜之推引《诗》曰:“《诗》云:‘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毛《传》曰:‘言不喧哗也’。吾每叹此解有情致,籍诗生于此耳。”⑥ 《文章》,《颜氏家训集解》卷4,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73页。 王籍有才气,好学博涉,他在《入若耶溪》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句,其情致出于《诗》的风致。唐代张籍的《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之四:“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其情其致,志趣高雅。
情志和情愿。情感、志愿、志趣和意趣,在心为志,都是人心理结构中向善向美的状态。《诗经》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孔颖达疏:“以琴瑟相和,似人情志,故以友言之。钟鼓铿宏,非情志可比,故以乐言之。”⑦ 《周南·关雎》,《毛诗正义》卷1-1,《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74页。 听祭祀的音乐,淑女的情志和谐。情动于心中,而发于声,声成文为音。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国情、民情的情感、志趣,如治世、乱世、亡国的声音则安以乐,怨以怒,哀以思,体现了其政和、政乖、民困的状况。若愿治世,则应早创大制,以便人各安其位。刘颂上疏说:“然人心系常,不累十年,好恶未改。情愿未移。臣之愚虑,以为宜早创大制,迟回众望,犹在十年之外,然后能令君臣各安其位,荣其所蒙,上下相持,用成藩辅。”⑧ 《刘颂传》,《晋书》卷46,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299页。 他认为要使王朝长治久安,需要建立侯国,使其上下一心,爱国如家,但今无成国的制度,没有安定的意志,若要改变人的志趣,转移人的情愿,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使上下相互维持,中央与诸侯国之间互为屏障。
情谊与情绪。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往往交情深厚,情意缠绵。韩愈说:“与足下情义,宁须言而后自明邪。所以言者,惧足下以为吾所与深者多,不置白黑于胸中耳。”⑨ 《与崔群书》,《韩昌黎集》卷17,《国学基本丛书》第4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69页。 韩愈认为崔群出群拔萃,与他深厚交情,不是不言自明,而是言而后明,互相诚信明白,不留疑惑于心中。唐韩偓的《香奁集·春闺》有言:“醒来情绪恶,帘外正黄昏。”情绪的好与恶,与外部环境、人情变迁而引起人的心理感情性的反映有密切关联,人在不同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人际、宗教等)下,都能激起强烈的不同的心理感情性的反应。
主墩的施工考虑了2种方案:搭架施工和翻模施工。由于搭架施工耗时、耗材,且施工现场条件受到1号墩与2号墩间的水域不能断航的影响,综合考虑选择了翻模施工。每节模板高度为3m,利用下部已浇筑墩身部分作为支撑,依次绑扎钢筋、翻模、浇筑混凝土,重复上述工序直至墩顶。翻模施工具体如下:
从相关系数看,指数函数拟合的品位—吨位模式明显优于直线方程拟合的品位—吨位模式,略优于幂函数拟合的品位—吨位模式, 故采用指数函数拟合矿区品位—吨位模式能更好的矿床的吨-品位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品位—吨位模式能够快速评价不同最低工业品位时矿床资源储量规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县食安办副主任白玛群宗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工作,为监管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支撑。2012年、2015年被评为“山南市驻村工作队先进个人”“县级食品药品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情理与情义。人情与事理、义理,事情的道理、义理,以及事物演变发展的规则。《吴书》曰:滕胤“每听辞讼,断罪法,察言观色,务尽情理。人有穷冤悲苦之言,对之流涕。”① 《滕胤传》,《三国志·吴书》卷64,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443页。 他少有节操,治身厉行,每断讼,能依法惩治,都符合情理,无有偏颇。对于穷冤悲苦的人,对之流泪,有强烈的同情心。《世说新语·赏誉下》“王刘听林公讲”注引《高逸沙门传》:支遁“正在高坐上,每举尘尾,常领数百言,而情理俱畅。预坐百余人,皆结舌注耳。”支遁讲佛理,情理明白,通畅透彻,言辞逻辑严密,听者专注而感人。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其义理的感染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曰:“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有违人情和义理,这种事情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也并非稀奇。
情实与情伪。真心实意,实事实情,而无弄虚作假。管子曰:“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② 《形势解》,《管子校注》卷20,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186页。 不是真心实意的相交往、交流,而是假心假意,虚伪欺诈,这种交往成为“乌集之交”,起初喜欢,后必叱怒,无善终。《史记》载:“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③ 《公孙弘传》,《史记》卷112,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第42页。 汲黯与公孙弘的相互诘难,以齐人多欺诈而无实情。但公孙弘为人外宽内深,意多有忌害之心,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膠西,都是公孙弘的力推。与他有却者,他表面与善,背地使祸,不是一个真心实意的人。《史记》载:“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后。’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④ 《吕不韦传》,《史记》卷85,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第65页。 获得真实情况,于是杀嫪毐及太后所生二子,迁太后于雍县咸阳宫。因吕不韦与太后使计谋,厚赐主腐阉者,拔其须眉,弄虚作假而为阉人。管子说:“人君泄则言实之士不进,言实之士不进,则国之情伪不竭于上。”⑤ 《七法》,《管子校注》卷2,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11页。 黎翔凤按:“知其非而迟疑不改,是为泄沓。”⑥ 《七法》,《管子校注》卷2,第113页。 重复迟疑不改不讲实情的人,那么隐实言虚国情的事就会不断发生。《周易》载:“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崔憬注:“伏羲仰观俯察,而立八卦之象,以尽其意。设卦,谓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之情伪,尽在其中矣。”⑦ 《系辞上传》,《周易集注纂疏》卷8,《丛书集成初编》,第414页。 立六十四卦卦象,以尽圣人的意思,书不尽言,系辞以尽言。其实后人已很难尽言了,因为时空的差距,后人只能言不尽意而已,已不能再现圣人制六十四卦的真假意思了。《春秋左传》载:晋侯在外逃亡已19年了,“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⑧ 《僖公二十八年》,《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456页。 老百姓真伪的情况晋侯重耳都知道,并亲身体验了。
情礼与情节。情谊而有礼节,有礼节而有节操品德。一个人无节操品德,也不会有情谊和礼节。《晋书》载:康帝司马岳下诏:“昔先朝政道休明,中夏隆盛,山、贾诸公皆释服从时,不获遂其情礼。况今日艰难百王之弊,尚书令礼已过祥练。岂得听不赴急疾而遂罔极之情乎。”⑨ 《顾和传》,《晋书》卷83,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165页。 时荐顾和为尚书令,但顾和以母忧居丧,表疏十上,遂不赴职,服丧毕,然后视职。中国古代对丧礼非常重视,官员必须辞职居丧,所以顾和居丧期间不接受官职是符合礼的,相反丁好忧而不服丧,要受到社会的普遍谴责,以示此人无节操品德。明代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三《将官到任宝鉴》载:“凡有大事,申报上司,于文书之外,仍附以揭帖,备言其事之始末情节,利害缘由。”上报事情的内容及其事的委曲情况和利害的原因,这是办事程序,亦是一种礼节和礼制。
情思与情欲。即思念、想念而不忘怀,也是一种欲念、欲望,如思念一个人或一件事,欲望与其见上一面,欲念一件事业能够成功等。《三国志》载:魏国大将钟会至汉城,与蒋斌书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蒋琬——引者注)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愿告其所在!”蒋斌答书曰:“知君西迈,乃欲屈驾修敬坟墓。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⑩ 《蒋斌传》,《三国志·蜀书》卷44,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1059页。 增加蒋斌思念其父蒋琬的悲伤之情感。韩愈赋诗曰:“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① 《游城南十六首·风折花枝》,《韩昌黎集》,《国学基本丛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3-39页。 春风刮来,花及花枝扑地难看,使韩愈转而兴起缕缕情思,拣花枝将赠君,欲望君好运。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有情欲、欲念,它是支配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力。《庄子》载:“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大小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② 《天下》,《庄子集释》卷10下,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084页。 欲望以禁止攻伐为利他,以欲念少浅为自利,外内两行,虽大小有异,精粗稍殊,而立趋维纲,不过适是而已。王充说:“草木之生何情欲,而春生秋死乎?夫草木无欲,寿不踰岁。人多情欲,寿至于百,此无情欲者反夭,有情欲者寿也。夫如是,老子之术,以恬淡无欲延寿度世者,复虚也。”③ 《道虚篇》,《论衡校释》卷7,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第328页。 批评老子道家倡导的恬淡无欲、养精爱气能长命不死的虚言,亦批判李少君学道成仙,踰百岁而不死的谎言,说明有情欲的人,能寿至百岁。
情绪的“绪”,与情相融合,体现人或物感情性反映过程,情绪的外在表现为表情,它是表达情感状态的具有独特的情绪语言和形式。
绪序与绪次。即次序、序列和整理编排有序。《庄子》载: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两国人以孔子为阳虎,起兵包围孔子及其弟子,七日不得食。大公任往吊孔子。“子近于死乎?”孔子说:是。“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成玄英疏:“夫进退处中,远害之至,饮啄随行,必依次叙。”陆德明释文:“绪,次绪也。”④ 《山木》,《庄子集释》卷7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680-681页。 随其次序。由于孔子等人谦柔,不与其竞,外人不能造次谋害孔子。《新唐书》载:郝处俊转为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初,显庆中,令狐德棻、刘胤之撰国史,其后许敬宗复加绪次。帝恨敬宗所纪失实,更命宰相刊正”。⑤ 《郝处俊传》,《新唐书》卷115,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216页。 唐高宗李治认为许敬宗整理编排失实。李治多疾病,欲逊位武后,郝处俊极谏。武后恨之,然郝处俊无玷,不能害。其孙郝象贤因事被武则天所害,并夷其祖郝处俊棺冢。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电切术和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发生率为40%~100%[7]。膀胱痉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术舒适度,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8]。传统的护理方法多重视病情观察以及注意事项的告知,对膀胱痉挛的预防不够。近年来,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法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已经成为研究的特点。蔡丽娟等[9]采用综合性护理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膀胱痉挛发现效果满意,其能明显缓解膀胱痉挛的程度,缩短膀胱痉挛的时间。农小珍的研究显示[3],综合性护理不仅能够减轻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的膀胱痉挛程度,而且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绪言与绪端。即发端的话,开端的话语。《庄子》载:“曩者先生有绪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谓,窃待于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陆德明释文:“绪言,犹先言也。”⑥ 《渔父》,《庄子集释》卷10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026页。 从前先生有先言论。犹如现在著作中的绪言、绪论,概述全书大旨,说明作者的意图或致思的经过等。孔子以为自己不敏慧,未能领悟其所由,助我不逮。《晋书》载:陶侃勤于吏职,恭而近于礼,爱好人伦。“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⑦ 《陶侃传》,《晋书》卷66,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1773-1774页。 门外多事,千头万绪,事情的开端,头绪很多,但没有遗漏的。治病亦一样,由于五气交合,盈虚更作,疾病复杂。“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⑧ 《素问·至真要大论》,《黄帝内经》卷22,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89页。 治病的医生,必须明白六气所同的气化和五味,五味产生与五脏所适宜,然后才能对气化的太过、不及和疾病发生的关系有了头绪。
绪业与绪功。即事业、世业、遗业,在创业中有功绩。《尔雅·释诂上》有言:“绪,事也。”《广雅·释诂》有言:“绪,业也。”绪为事业。《史记》载:“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⑨ 《周本纪》,《史记》卷4,《国学基本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第2-4页。 继承文王未完成的事业。司马迁受刑后,他认为耻辱莫大于宫刑。“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⑩ 《司马迁传》,《汉书》卷62,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727页。 他依赖先人的遗业,而能侍从天子的车舆20余年。他之所以不死,是因为他著《史记》“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⑪ 《司马迁传》,《汉书》卷62,第2735页。 绪功,《诗经》载:“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毛亨注:“绪,业也。”郑玄笺:“秬,黑黍也。绪,事也。尧时洪水为灾,民不粒食。天神多予后稷以五谷。禹平水土,乃教民播种之,于是天下大有,故云继禹之事也。……缵,子管反,继也。”① 《鲁颂·宫》,《毛诗正义》卷20-2,《十三经注疏》,第614页。 大禹治水灾,后稷种谷,两者有利于民,继承禹的事业,亦是其功绩。中国历代功绩相仍。《徐霞客游记》载:“木家院南峰,迥峙雄关于巽位,众大之中,以小者为主,所以黄峰为木氏开千代之绪业。”② 《滇游日记七》,《徐霞客游记》第3册,上海:大中书局,1932年,第230页。 黄峰俗称天生寨,木氏居此二千载,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官姓为木,民姓为和,更无别姓。木家开千代的业绩,事业成功,生生不息。
行为记录的追踪分析在商业领域已经获得充分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淘宝策划的“双十一”活动就是在对海量用户访问、购买行为记录的分析基础上策划了一次十分成功的营销活动。在这一点上,党校图书馆的信息整合建设也可以吸取经验。例如,党校图书馆可以以中央党校为核心,以各省市党校为分支,以地级市党校为末梢,对我国党校读者的行为记录进行采集、分布式计算以及非结构化的数据挖掘与分析,统计分析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的阅读倾向、知识结构、关心要点、知识漏洞,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挖掘、分析能够让党校图书馆更好地进行信息整合建设,为我国党校的教学科研更好地提供服务。[4]
情与绪的内涵丰厚,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被引申到各个层面,其价值和意义不断得到彰显。人的一生或高兴、快乐,或痛苦、悲伤,或喜悦、幸福,或忧郁、焦虑,人生的酸甜苦辣,如影随形。所谓情绪是指以主体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是个体与各种各类环境、意义、事情之间关系的观照、维持或改变,是多成分、多维量、多种类、多水平的心理与生理、本能与习得、自然与社会因素的融突和合。情绪和情感同属感情性的心理活动形式的两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③ 参见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第387-390页。
三、允执厥中不偏倚
以中国哲学理论思维的智慧考量情绪和情感,主张以中和为尚。中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如允执厥中的中正、得当、恰当、合格、媒介、内心、里面、中央等;和为和平、和顺、和睦、和谐、和解、和合、和附、和应、和洽等。因而《中庸》以中和为天下的大本达道,是最大的根本、根源、根据,以及最普遍的道理,四通八达的价值等,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华,也体现时代价值。因为它是位育天地万物的根本之道。
中国与中华。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是居天下之中,所以称中国,把周围的地区称为四方,后以中国为我国的尊称。《诗经》载:“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毛亨传:“汔,危也。中国,京师也。四方,诸夏也。”郑玄笺:“汔,几也。康绥皆安也。惠,爱也,今周民罢劳矣”。④ 《大雅·民劳》,《毛诗正义》卷17-4,《十三经注疏》,第548页。 人民劳动后可以得到休息,可以发泄,讲出自己的忧愁,周王爱民,使民小康和安定,则天下邦国之君亦不会残酷。中国为京师,实包括诸邦国。韩非说:“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⑤ 《孤愤》,《韩子浅解》,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84页。 中原的国家都知道越国的富强无益于己,这是基于战国的形势而作出的判断。《中庸》载:“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⑥ 《中庸》,《礼记正义》卷53,《十三经注疏》,第1634页。 大圣人的智慧像天那样周遍广阔,像深渊那样深远无穷。百姓没有不尊敬、不信服、不喜欢的,因此,他的出现、言语、行事名扬中国,施于四方异族。《汉书》载:“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贾赐佗印为南越王。贾至,尉佗魋结箕踞见贾。贾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尉佗问:“我孰与皇帝贤?”陆贾曰: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⑦ 《陆贾传》,《汉书》卷43,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112页。 从《诗经》至《汉书》,中国之称谓屡见不断,虽所指范围有所差分,但都为中国。中华之称稍后,内涵与中国同。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及长江一带,现发现,东西南北中等地都为中华的发源地。《三国志·蜀书》载: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南朝宋裴松之注:“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于余哉!”① 《诸葛亮传》,《三国志·蜀书》卷35,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911-912页。 虽中华之称亦较早,但中国之称屡见于各典籍。② 《汉书·匈奴传》载:“至周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汉书》卷94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3744页。
中智与中材。即平常的人,中等才智和中等才能的人,《谷梁传》载:“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范宁集解:“知音智。”杨士勋疏:“释曰:《论语》云: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今虞君中知以下,则近愚,故不能远虑也。”③ 《僖公二年》,《春秋谷梁传注疏》卷7,《十三经注疏》,第2392页。 晋献公欲伐虢国,借道虞国。献公说,虞有宫之奇。晋大夫苟息说:宫之奇达心而懦,懦则不能强谏,且虞君为中等智慧以下的人,竟不听宫之奇的劝谏。宫之奇说:“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④ 《僖公二年》,《春秋谷梁传注疏》卷7,《十三经注疏》,第2392页。 虢国亡,僖公五年,虞亡。《后汉书》载:吴汉命令辩士说陈康,“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⑤ 《吴汉传》,《后汉书》卷18,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677-678页。 陈康为更始尚书令谢躬的大将,吴汉派辩士游说陈康。陈归属吴汉,谢躬败归邺,被吴汉所杀。中等智慧的人,其才能也为中等。司马迁说:“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喋血乘胜,日有闻矣。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⑥ 《魏豹、彭越传论》,《史记》卷90,《国学基本丛书》第4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第18页。 魏豹为魏国诸公子,反秦、叛汉而被杀。吕后令彭越舍人告彭越复谋反,被杀。司马迁认为此两人均为中等才能的人。司马迁说:“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慷慨之士乎!”⑦ 《司马迁传》,《汉书》卷62,第2727页。 他自认为是刑余之人,上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之力;次之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外之不能备行伍,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取尊官厚禄,为宗族光宠。四者无一能做到,以此为中材之人。
中试与中意。合乎标准,合格才被看准,合乎心意。《荀子》载:“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梁启雄按:“中试,即今语试验合格。又按:《汉书·刑法志》注:‘复,谓免其赋税也。利田宅者,给其便利之处也。’”⑧ 《议兵》,《荀子简释》,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194页。 半天快步行走百里,选拔武卒合乎标准,即合格,免除他家赋税,不收他家的田宅税,数年之后,人虽衰老了,其所享受的权利不可剥夺。《汉书》载:“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颜师古注:“中,当也。”⑨ 《江充传》,《汉书》卷45,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2177页。 江充的忠心正直,奉法公正不偏私,很合皇帝的心意。当时贵戚近臣多奢僭,江充都举劾,贵戚等捐钱赎罪,钱入攻击匈奴的北军,作为军费之用。
中节与中声。即符合礼节规范,其声音和谐与礼仪相应和。《中庸》以不同情绪发出来声音合乎节度的为和。韩愈说:“足下行天下,得此人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⑩ 《答吕翌山人书》,《韩昌黎集》卷18,《国学基本丛书》第4册,第8页。 吕医山人批评韩愈不像魏公子信陵君执辔敬重侯赢那样待他。韩愈认为,吕的议论虽然不符合中节,但不曲意阿谀人是很明白的。《国语》载:“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钟,百官轨仪。”韦昭注:“神瞽,古乐正,知天道者也。死以为乐祖,祭于瞽宗,谓之神瞽。考,合也,谓合中和之声而量度之,以制乐者。”⑪ 《周语下》,《国语集解》卷3,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13页。 神瞽知天道,所以祭祀他,死为乐祖,他能考合中和之声以制乐,度律吕之长短,平其钟,和其声,以立百事的道法。古纪声合乎乐,以舞天神、地祇、人鬼,使人神达到和的境界。这一切活动都符合古代礼仪与礼节规范。
中坚与中极。即军队中的骨干力量、要害的力量、主力军,如此必须在练兵时使其成为中极力量。《汉书》载,翟方进死后,其少子翟义为南阳都尉,东郡太守。平帝死后,王莽居摄,择宗室中幼稚者为孺子,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必代汉家,其渐可见。翟义举兵,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莽闻之,大惧。乃拜其党亲轻车将军成武侯孙建为奋武将军……中少府建威侯王昌为中坚将军。”后义兵败,翟义母练、兄翟宣及亲属24人被杀。班彪曰:“义不量力,怀忠愤发,以陨其宗,悲夫!”① 《翟方进传》,《汉书》卷84,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王莽闻立刘圣公为天子,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将兵百万,甲士42万。“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寻邑陈乱,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执,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李贤注曰:“凡军事,中军将最尊,居中以坚锐自辅,故曰中坚也。”② 《光武帝纪第一上》,《后汉书》卷1上,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8-9页。 中军将为主将,有擒贼先擒王的意义,王寻被杀,王莽军崩溃。这就是攻其要害,全军瓦解。孙膑说:“交和而舍,敌既众以强,延阵以衡,我阵而待之,人少不能,击之奈何?击此者,必将三分我兵,练我死士,二者延阵张翼,一者材士练兵,期其中极。此杀将击衡之道也。”③ 《十问》,《孙膑兵法》下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第90页。 两军相对,敌众且强大,军队横着摆开,我军人少不能,怎么攻击?孙膑认为,攻击敌人,必须三分我兵,锻炼勇敢不怕死的士兵,把军队延长张开两翼,精选有才力的士兵,务期攻敌的要害,这是杀其将,攻其横着摆开阵势的方法。
中庸与中道。不偏为中,不易为庸,中为天下的正道,庸为天下的定理,无过无不及为中道。《中庸》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朱熹将《礼记》中另一篇《大学》和《中庸》一起加以章句,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至,极也。鲜,少也。言民少此德,今已久矣。”④ 《雍也》,《论语集注》卷3,《朱子全书》第6册,第117页。 荀子说:“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⑤ 《王制》,《荀子简释》,第99页。 如何治国理政?有德才兼备的人要破格任用,不要论资排辈,无德无能的人要立刻罢免,首恶分子不需要教育就应立即处死,平常的人不待用刑赏就应使他们得到教化。中道,中庸之道。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⑥ 《尽心下》,《孟子集注》卷14,《朱子全书》第6册,第456页。 孔子说过不得不偏不倚与其相交往,那只能是狂放的人和狷介的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知耻自好。孔子难道不想与一切符合仁义道德的人打交道吗?不可必得,所以只想其次了。
〔中图分类号〕 B21;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9)05-0007-11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日本朱子学文献编纂与研究”(17ZDA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长(北京,100871)。
责任编辑: 罗 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