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资产经营意识 深化外贸企业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改革论文,意识论文,资产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商品经营转变为资产经营是外经贸企业,特别是大型外贸企业经营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也可以说是一场经营革命,不仅关系到外经贸企业当前的生存,而且关系到今后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转变经营模式的重要性,通过深化改革,使企业各方面的工作适应资产经营的需要。
一、资产经营是外贸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几年来,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一些外贸专业总公司已经冲破了原来仅仅局限于商品经营的旧格局,开始涉足生产、金融、房地产、信息、服务等众多经营领域,逐步走上了多元化综合经营的道路。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外贸企业在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以商品经营为中心的旧体制的束缚,资产经营的意识和资产增值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在业务经营中往往用商品经营的观念和方式解决多元化综合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单一的向银行贷款的筹资方式也难以适应多元化综合经营对资金的需求;在商品经营条件下形成的重经营,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重投入,轻产出等经营思路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很明显,多元化综合经营的发展催发着外贸企业必须转向资产经营,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逼迫着外贸企业必须冲破商品经营的旧格局,在资产经营上寻找出路。因此,转换经营模式已成为外贸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客观要求。
二、转变经营模式必须首先转变经营观念
在当前外贸企业深化改革中,要使企业的经营从商品经营转变为资产经营,必须破除旧观念,建立新观念,以构建企业经营的新机制。在观念上要从以下三方面破旧立新:
第一,要破除以完成进出口任务为中心的旧观念,确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确保国有资产增值的新观念。不可否认,外贸企业对于维持和扩大国家进出口总规模,担负着重要责任,有些外贸总公司至今还承担着国家某些大宗重要商品指令性的经营任务,优异地完成这些任务是责无旁贷的。同时,一个大型外贸企业也必须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否则,不成其为大型企业。但是,外贸企业经营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必须转变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必须正确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以规模带效益,以效益促规模。切忌片面追求经营规模而不讲经济效益,任何企业都不能搞亏损经营、挂帐经营。很难设想,一个大量亏损挂帐,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站得住脚,这样的企业,在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过程中,不再可能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其经营难以为继。因此,外贸企业经营的中心和重点必须尽快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确保资产增值上来,找准规模与效益最佳的结合点,有效地进行综合运筹,达到既上规模,又增效益的目的。
第二,要破除“等、靠、要”消极被动的旧观念,确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既有压力,又充满活力的新观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有效地实现了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国家解除了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连带责任,也不再干预企业的具体经营,企业也必须摆脱对政府行政机构的依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也取消了对外贸企业的优惠政策。因此,企业必须彻底扭转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等国家给优惠政策。靠国家优惠政策,向国家要优惠政策的“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应该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以自力更生的精神,建立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催人奋进的竞争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经营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发奋图强,开拓进取,争做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的强者,把企业的经营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要破除“重经营,轻管理”的旧观念,确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科学管理新观念。近些年来,一些大型外贸企业经营领域迅速扩大,摊子铺得很大,但管理工作滞后,在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缺陷,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甚至造成严重的损失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建立起新的科学管理的制度。为了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施资产经营的需要,企业工作的重点必须切实转变到加强管理方面,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实施科学管理,深挖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在当前外贸经营面临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要通过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真正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多年形成的旧的经营观念和习惯势力是不会一下子改变的,在企来经营转轨的过程中还会有反复。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加强学习,不断破旧立新,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新的经营实践中确立新观念,把外贸经营体制的改革推向深入。
三、资产经营的目的是实现资产的增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标准,不是企业完成了多少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任务,也不是企业完成了多少税利指标,最根本的标志是要看企业的资产是不是实现了增值,企业所有者权益是不是有所扩大。一个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即使经营额很大并取得了一定的税前盈利,但在支付了银行贷款利息和各项费用,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后,如果没有体现资产的增值,这样的企业只能说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如给国家缴税,解决了一定的劳动就业等),但并没有给出资者带来利益,企业的经营实力也没有得到壮大,因此还不算是一个好企业。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壮大企业自身的经营实力。并给出资者带来利益,也就是说要使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发生以下变化;在总资产中扩大了净资产的比例;在资本结构中扩大了权益资本的比例。企业净资产的多少或者说所有者权益的大小,是衡量企业经营实力的标志。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粮总公司的经营实力是较强的。中粮总公司国内进出口经营额在全国最大的500家外贸企业中居第二位,应该说具有了相当的经营规模,给国家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我认为这还不是公司经营实力强的主要标志。中粮总公司经营实力较强主要是表现在公司的净资产有了较快的增长。1995年末,中粮总公司及所属全资子公司的净资产存量以1988年初财务脱钩时的净资产存量,大约增值了四十倍。因而在1995年10月公布的“中国的脊梁”国有企业500强排序中,按财政部发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十二项指标综合评选,并以净资产排序,中粮总公司被排列在第63位,居外经贸行业首位,这是中粮总公司经营实力较强的具体体现。由于有了这样的经营实力,因而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第一,多元化综合经营,改变了企业的形象,中粮总公司已不再是一个单纯在流通领域里经营贸易的企业,而是一个集贸易、实业、金融、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经营实体。第二,多元化综合经营,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1995年在国家停止粮食出口,使公司经营额大幅度下降以及在汇率、利率、出口、退税率对外贸出口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依靠多种经营,仍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国有资产总额仍比上年增值18%,充分显示了综合经营的优势。第三,多元化综合经营及较好的资产负债结构,在国际上盈得了信誉,为进入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奠定了基础,先后两次在美国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共1.5亿美元均取得了成功,以较低的成本为企业的发展筹集了资金,并同国际上众多有实力的大银行建立了业务关系。很明显,这些社会效应单靠商品经营是难以取得的。
检验资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主要是两项。一项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指标,这是一项硬指标,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应该落脚到国有资产的增值上。这项指标的计算是用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除以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乘100%而得出比率,如果达到了100%就是实现了保值;大于100%就是增值;达不到100%就是减值。如果出现减值就是企业经营发生了亏损,可以用以前年度的盈余公积金弥补,弥补不足的就等于吃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如果负债总额大于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出现负数,就是资不抵债。另一项指标是资产负债率,或称举债经营的比率,就是企业的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高低的指标。资产负债率高,说明企业资金来源中债务的比例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债权人的债务风险就大,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及其增值部分就小。因此,企业经营的成果应该表现在所有者权益的扩大,从而降低资产负债率。当然并不是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要扩大经营,光靠自己积累的钱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敢于用别人的钱进行负债经营。不会用别人的钱扩大经营,不是一个好的经营者。关键是企业必须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在此情况下,即使资产负债率高一些,也不至于陷入经营危机和债务危机。此外,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等指标将作为衡量资产经营效益的辅助性指标。如果企业的税后利润能够转为所有者权益,就增加了企业的净资产,就会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降低资产负债率,就达到了企业经营的目的。
四、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应转移到资产经营上来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外贸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原来以商品经营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模式已不适应多元化综合经营的需要,外贸企业财力管理的重心必须尽快转移到资产经营上来。
第一,转变理财思路。应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理财思路,既要会用自己的钱去发展业务,去赚钱,更要学会用别人的钱去发展业务,去赚钱,后者是真本事,是现代企业发展和跨国经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资金筹措上要改变以往单纯靠银行贷款输血换气的旧模式,拓宽筹资渠道,除向银行代款外,还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向股民集资;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或中长期债券向社会集资;通过大股控小股,用少量奖金实现较大规模经营;海外企业还可以适当利用银团贷款,解决经营资金需要。多种方式筹资,必将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活力,“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二,强化资产管理。外贸企业财务部门应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核心,加强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并据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模式。不仅要管理与核算商品经营的效益,还要管理与核算资产经营的综合效益。要为企业所有者和公司领导层提供真实可靠的体现经济效益的各项财会信息。要认真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的制定、检查、考核制度,通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要重点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综合费用水平等项指标,定期跟踪检查,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评价所属企业资产经营效益好坏和聘任与奖惩企业领导人的依据。财会部门还应对如何盘活企业资产存量,优化企业资产配置等进行研究,提出建议,当好企业领导的参谋。
第三,强化资金运营与管理。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要增强资金效益观念和经营意识。在资金管理上,必须由以往的“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已不仅仅是完成任务的手段,资金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属性已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因此,企业对资金的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资金收支的静态管理,而应该转变为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依托的经营性动态管理,要把资金经营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管好、用活企业的存量资金,使其产生效益,在企业内部通过资金的有偿使用和合理流动,帮助各经营单位解决资金问题。要增强资金效益观念、资金成本观念和资金风险观念,严格资金调度的审批制度,加强信用担保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防止资金流失,力争用少量的资金,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
第四,强化投资管理。在多元化综合经营中,实业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实业经营对企业的资金积累和长远发展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实业投资的经营管理应切实转变到以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要根据企业的财力,有效地控制投资总量,严格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审批制度。要重视投资资金的机会成本,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在众多投资项目中,选择最有利的项目,摊子铺得过多,资金平均使用,难以取得最好的效益。要从源头上控制好资金的合理投放,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首先应保证业务周转的需要,不能全部或大部用于投资;从银行取得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不能用于长期投资;对举债进行长线投资应持十分慎重的态度,举债投资不仅要支付大量的利息,增加企业的负担,兴办的项目万一达不到预期目的,极易陷入债务危机。对投资企业所取得的盈利,在缴税和提取必要的公积金、公益金后,应坚持分利,以实现资金的回流,形成投资资金的良性循环。要下大功夫加强对投资企业的管理,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一些效益不好的项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顿。
第五,强化财会人员的培训。企业的深化改革,无一不反映到财会工作上来,特别是资产经营的实施,对财会工作和财会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会工作面临着众多方面的具体改革,财会人员也面临着转变观念和知识更新,因此必须加强对财会人员再培养,再教育的力度,企业要为财会人员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使他们掌握现代化的财会知识和操作手段,要从政治上、业务上、职业道德上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财会人员队伍。
标签:资产经营论文; 企业经营规模论文; 规模效益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资产负债率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经营指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