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论文_于雷

探讨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论文_于雷

于雷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154600

[摘要] 目的 探讨并研究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结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内侧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住院号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保守治疗,实验组给予临床手术治疗,比对治疗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93.3%)、病死率(3.3%)和对照组(好转率73.3%、病死率2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减少再出血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提高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关键词] 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临床手术;临床结果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60 cases of medial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June 2017 were selecte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linical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inical oper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Result。 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improvement rate (93.3%), the mortality rate (3.3%) and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ment rate 73.3%, mortality 2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to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ebleeding,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nerve and improve the rate of improve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is worthy of use.

[Keywords]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operation; clinical outcome

 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病,占脑出血总数的60.0%左右。目前,临床针对出血量相对较少患者多给予保守性治疗,针对出血量大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为降低颅内压,消除血肿,恢复神经功能[1]。然由于手术治疗期间未掌握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此,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内侧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分别给予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比两者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内侧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根据住院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包括:1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位于50~78岁阶段内,平均(56.6±2.6)岁;病程处于2~10年阶段内,平均(4.6±0.6)年;对照组患者30例,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位于52~80岁阶段内,平均(57.9±2.9)岁;病程位于3~12年阶段内,平均(4.8±0.8)岁。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

①所以入组患者均符合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疾病诊断;②排除有脑疝、脏器功能损伤、偏瘫的患者;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性的临床保守治疗,如:纠正失衡的水电解质、稳定血压指标、降低颅内压、吸氧、预防临床并发症等;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临床手术实施局部麻醉,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一般为平卧位,给予患者CT基础扫描后准确标注血肿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患者前额作为穿刺点,进针6~8 cm后将针芯拔出,若期间出现暗红色液体,说明已达到血肿部位,可借助注射器将血肿部位血液抽出,此抽血期间应缓慢抽取,且抽出血液总量不可超过出血量的1/3,每次抽吸需间隔2~3 min,随后注入温盐水冲洗血肿部位,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设置引流管,连接引流瓶,固定于患者床边。对于未彻底清除血肿患者来说,可将尿激酶注入引流管内,尿激酶剂量为5万U,夹住引流管,4 h后再开放该管,3次/d,这样可加快血肿排出进度。待CT检查结果显示血肿残留液体在5.0 mL以下后拔管。

1.4 评价标准

①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标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90.0%,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50.0%~90.0%,临床症状改善为好转;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50.0%,临床症状无改变为无效;②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借助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判定其意识、言语、上肢肌力、下肢肌力等指标,分数越高说明缺损越严重;③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再出血率、病死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双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实验组好转率为93.3%,对照组好转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病死率和再出血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存在病死和再出血现象,实验组病死率和再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血压疾病病发率持续上涨,而因高血压所引发的脑出血疾病病发率也呈现出上涨趋势,患者出血部位基底节最为常见,病死率高。临床资料显示:一旦脑出血时间超过30 min后,即可形成血肿,压迫脑部组织,影响神经功能。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将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加重脑部损伤度,且缺血半暗区还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坏死,危机生命。因此,需在早期尽快进行手术治疗[2]。

一般情况下,若疾病病发6 h内抽吸患者血肿,需要求操作人员工作经验丰富,否则将加大出血量。为有效防止手术期间再次出血,应将患者手术时间控制在病发6~7 h范围内,该时间内血肿较为稳定,血肿周围已形成水肿带,行血肿清除术期间可减少脑部组织损伤,降低再出血发生率[3-8]。该组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好证实该报告;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说明:手术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加快神经组织恢复进度,符合陈春伦等[9]成就。此外,向跃学等[10]报告提示:临床手术治疗时,需确保患者具备手术适应症,在条件允许下手术,可确保脑组织实质性损伤在未达到不可逆状态前,彻底清除血肿,进而时间最终的减少脑组织损伤,减少临床病死率的临床目的。

综上,给予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提高好转率,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对患者康复很有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于葵.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32):169-172.

[2] 何卫春,朱敏,郭春华.基底节内侧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4(24):24-25.

[3] 黄效东.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外科治疗时机的回顾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33):3539-3540.

[4] 彭渊.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13(9):71.

[5] Song Guangfu, Yang Hongwei. Journal of Gerontology patients different operation time of the treatment of medial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J]. 2014,36 (19): 5590-5591.

[6] 李庆中.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22(2):190-191.

[7] 马更平,康全利,陈善文.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3):52-54.

[8] 曹毅峰,吴海兴,李优文.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最佳手术入路及其治疗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26):56-58.

[9] 陈春伦,沈建国.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85例临床治疗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14(4):496-497.

[10] 向跃学,周建阳,邱必钧,等.不同手术方式在58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手术治疗效果[J].现代养生,2014,18(22):49-50.

论文作者:于雷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探讨基底节内侧型脑出血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论文_于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