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论文_郭海忠

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论文_郭海忠

郭海忠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五小学 323903

摘 要:在“学为中心”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基于此背景,对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基于课前调查,准确把握学情;运用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施个性评价,促进健康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 差异教学 核心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必须要立足于全体学生,为其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保障积极有效的指导。然而就当前的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前者基本能够得以实现,而后者却存在明显的难度,因为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不管是天资兴趣,还是具体的生活环境以及文化背景,都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知情意行也远远不同。课堂教学的开展大都立足于班级的中间层次,针对高低两头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情况:高层次的学生会认为课堂教学过于简单、毫无生趣,低层次的学生会认为枯燥难懂,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源自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一、基于课前调查,准确把握学情

开始学习新课之前,很多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或者存在生活概念原型,然而这些原有基础大都存在显著不同。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考量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这一点极为重要。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运动与摩擦力》之前,对学生进行了以下课前调查:

问题1:什么样的叫做摩擦?学生们所做出的回答中,能够提及“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这一条件的占比高达95%,能够提及二者“碰撞/相撞/撞击”的占比为45%;能够涉及“移动/滑动/摩动/互擦”等的占比为34%。

问题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现象存在摩擦?学生中能够正确举例的占比高达79.7%,所举的实例更多的集中为穿衣、梳头时产生静电,也有洗手、洗衣以及刹车等现象。

通过上述的问题调查,可以发现,学习此方面知识之前,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做到正确举例,但是针对二者表面所发生的运动,却不能做出准确的描述,所以,仅仅通过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例子引出概念,仍然不可避免学生的错误认知,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认知仍停留在原点。

通过调查和统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除了常规的教学思路之外,还可引入碰撞、相撞、撞击等图片,这样就能够基于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准确辨析摩擦的概念。

二、运用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开展分层化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基于思维差异,设计导学问题。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设计,既要照顾优等生的探索需求,同时也不可忽视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既要紧抓两头,也不能放弃中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职业操守。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充分展现梯度的特点,立足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是对分层教学的充分落实,也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空间,这样既可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也能够促进每一个层次学生的积极发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设置具有悬念的问题是一种有效且重要的手段,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够就科学问题展开积极多元的探索并自主习得新知。

例如,在学习《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时,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画面为学生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针对这些植物,我们应当观察它们的哪些变化?如何进行观察?菊花、荷花分别开放在什么季节?针对狗尾草的观察,应当观察哪些内容?通过枫叶颜色的改变,你能够从中了解什么?在我们上学的路上,你还会看到哪些植物?是否观察到它们每天的改变吗?针对本课的学习,你还会产生哪些疑问?当学生看到这些问题之后,必然会积极地阅读课本,主动地展开探讨,就此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此时教师需要跟进辅导,疏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探讨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实际提问时,教师还可以赋予先回答的学生相应的自主选择权。

以上案例中,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提问,目的就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沿着一定的逻辑顺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探讨以及分析、对比等一系列活动,能够对植物的生命体形成更深刻的认知。为了充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由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回答,既落实了分层教学的原则,也能够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平等的学习和探讨的机会。

2.基于学情差异,进行分层备课。分层备课必须立足于学生差异,这样才能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立足于学情以及一类学生的特点,才能够恰当的处理教材、教法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保障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发展。

例如,在教学《运用与摩擦力》一课时,可以结合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能够对摩擦力大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基于前测我们发现:在小组实验中,不管是之前的实验设计,还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乃至数据的归纳和总结等,都是由小组内的极少数成员说了算,其他成员在活动中的角色如同摆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恰当的前测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外,还要基于具体的探究能力对学习小组进行重构,也可以结合“锦囊”的使用,充分考量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当遭遇思维困境时便可求助“锦囊”。

3.基于思维差异,引导分层探究。对于分层授课这一教学环节而言,具体的实施过程必须以生为本、以探究为主线,才能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顺利达成能力这一目标。所以对于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而言,必须充分考量学情,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乐于探究、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得以发展。

例如,在教学《磁铁》一课时,可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以下探究任务:任务一:掌握即使隔着不同材料磁铁也能够保持吸铁的性质;任务二:除目标之一之外,还应当了解所间隔的材料的厚度应当是有限的;任务三:利用磁铁的性质由学生自主制作一个玩具(磁铁应当被隐藏于其中)。

由此可见,对于差异化教学方式而言,应当是具有隐性特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而展开的类别以及水平相同的学习活动。具体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切不可使学生感受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三、实施个性评价,促进健康发展

1.基于不同内容,开展多元评价。所谓评价方式。实际上就是在评价过程中所选择的具体的方法和呈现方式,当前的科学课程学习评价,更多的集中于纸笔测验、现场观察以及表现记录、成长袋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价内容以及评价目的,选择合理灵活的实施手段。

针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会选择纸笔测试的方式,以分数或者等级的方式进行呈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具体的学习质量。纸笔测试的方式主要包括课时、单元以及学期测试等。

针对学生的探究技能,更多的以现场观察的方式进行评价。科学探究技能所涉及的内容既包括相关科学实验器材的使用,也包括对实验过程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操作等等,这些技能评价大都以现场观察为主、以等级的评价呈现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探究技能水平。现场观察既包括课堂即时观察,也包括专题考核观察等不同形式。

为了考核学生的学习表现,一般会采用记录记载以及语言评价等方式。所谓学习表现,既包括课堂前的学习准备,也包括课后作业的完成,还包括课堂表现以及科学观念等等,针对这部分内容的评价,需要结合记录次数、记载等级等等,实际评价过程中也应当结合充满激励性的语言,例如有道理、有创意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诊断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

针对活动效果的考核评价,一般会以作品的方式进行呈现,例如实验报告、小制作以及小论文等等,针对这部分内容的评价可选择表彰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评鉴学生的活动质量以及活动水平。

成长记录袋,一般用于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其中既包括书面测试卷,也包括实验考核成绩单,还包括具体的活动相片、活动作品等等,所展现的是科学课程完整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记录。根据成长记录袋中所收集的内容,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系统且全面的综合评价,目的就是为了判定本学期的学习质量水平。

2.基于不同学情,开展差异评价。不管是现代学习评价理论,还是评价实践,往往更关注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简单的说,就是能够对学生学习展开评价的主体不仅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学生自己以及家长。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活动场所,充分展现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具体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面包发霉了》时,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以及活动场所分别选择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互相评价等方式,还可以辅助家长评价。课内活动:观察发霉面包。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同时结合学生自评以及生生互评。意图:组织学生判定:自己所使用的观察方法是否合理,观察的态度是否认真,实际观察的事实是否真实,并就此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科学观察的良好习惯。课内活动:发霉的面包与哪些因素有关,完成实验设计之后,由小组互评。小组互评:(1)对于这一实验设计而言,是否存在不合理?(2)是否还有其他的想法和建议?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保障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课外活动:面包发霉条件以及发霉过程的实验记录,结合家长评价。

基于家长评价的方式能够有效督促学生,使学生按时认真的完成实验活动,完善实验记录,自主提炼出实验结论。

总之,对于小学课堂教学而言,具有灵活性和多元性,学习方法同样充满个性。作为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际,充分把握学情,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征,以落实分层教学设计。对于学生而言,个体差异在所难免,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更要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选择集体讲解为主,并辅助个别辅导,这样才能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多向度的教学引导,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洁 文湘君 试论小学科学“生命世界”的有效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1)。

[2]刘静波 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

[3]赵彦美 论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07)。

[4]苏强 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6,(07)。

[5]曾凤姣 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以《地球内部有什么》课程教学观摩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6)。

论文作者:郭海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3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论文_郭海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