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保障农民户有所居、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制度的过程中,农民退出宅基地后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了工作难点。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杭州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民安置房模式进行了简单探析,希望能够帮助相关人员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民安置房模式;探析
根据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容要求来看,在实际的农村宅基地改革过程中,实现以及鼓励农民有偿退出所在居所已经成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我国,农村宅基地具有一定的福利分配属性,农民可以长期的占有和使用,这对于维护农村长久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不仅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民对宅基地的要求,还要对农民进行一定补偿保障和补偿。所以,相关人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现存问题,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宅基地现状分析
第一,宅基地面积超标问题非常明显。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地六十二条规定可知,农村农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并且其宅基地不能超过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的标准和规定[1]。但是根据实际的调查显示,杭州市的大部分宅基地都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一百六十七到二百平方米的规定,使得宅基地的利用过于粗放,户均宅基地严重超标。此外,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一户多宅”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有法律规定实施之前形成的超面积房,也有建新不拆旧以及违法强占等形式的超占,还有一些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而产生的超占。
第二,宅基地闲置情况比较严重。现阶段,由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多农民都涌入到城镇中务工以及买房等,致使农村很多宅基地出现闲置的情况。此外,近年来,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房屋都进行了重新修建,从而导致原来住宅出现闲置的现象。根据调查的得知,对于一些靠旅游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区,其房屋闲置的想象较少,但是在南部平原地区,由于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使得宅基地闲置的情况非常严重。
第三,村镇建设缺乏一定的规划。根据杭州市的发展现状来看,农村地区的住宅建房管理仍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并且村庄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非常的混乱,从而导致村庄排水以及通行等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邻里关系出现恶化的情况,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杭州市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各个城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很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建房无序,没有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得土地节约集约的利用率大大降低,造成了严重的浪费,从而出现村民居住环境差等诸多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农民安置房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良好发展。
二、宅基地需求及退出意愿研究
(一)宅基地需求研究
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从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处了解得知,现阶段,根据调查显示,杭州市很多地区都明显存在着宅基地需求缺口的现象,通过对村民的调查可以看出,很多村民对于宅基地存在着刚性需求,如果按照整个县城来进行推算,那么需求的数量也会逐渐增多。但是从相关规划审批部门得知,由于县城的建设用地非常紧张,因此分解到实际村庄的情况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宅基地存在供给量不足的现象[2]。此外,在实际的调查期间,“四世同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对于部分资金比较充足的农民来说,其会选择乡镇或者县城购买住房,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农民来讲,现阶段的房价较高,让农民的生活面临了很大的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在退出宅基地基础上的购房意愿研究
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来看,一方面是老龄化严重。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到大城市工作谋生。另一方面是光棍现象非常明显。现阶段,由于农村宅基地资产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城镇的楼房已经逐渐成为年轻人择偶的条件。此外,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经济较为薄弱,很多公共设施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很多农民在对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和宅基地换房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很多顾虑和问题。比如:政府的安置房政策需要进行明确;农民担心宅基地退出补偿的标准较低;担心无法享受相关保障性的政策;传统的思想较为严重等[3]。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杭州政府应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更多的农民可以居住进小区,提升城市环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滨江区在浙江省率先推行农村多层住宅,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三、安置房模式的驱动优势及建议探析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自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意见》,抓住“破解农民建房难”的核心问题,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提出一系列政策新举措,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民的需求,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4]。通常情况下,“宅基地换房”主要是指在国家政策的框架之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耕地面积不减少,最大程度上达到人们的要求,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而农民安置房模式主要强调以安置为主,并不是交换,这种情况下,不仅会满足宅基地审批条件,还能够让农民申请。农民安置房模式,形式上是通过将平面的宅基地转变为立体的宅基地,同时以村集体组织成员等条件,让农民能够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房产,从而达到缓解宅基地需求压力的目的。除此之外,土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背景下,杭州市政府应该对农民安置房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推动农民安置房建设,通过采用高水平的设计和规划,能够有效化解农村宅基地现存的问题,不断促进农村的良好发展[5]。
第二,建立健全的以宅基地为主要核心的平衡机制。虽然,从表面上看土地用于不同用途,产生的利益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农业耕种或者是城市用地等,其具有一定的地方性以及区位性。但是,从杭州市的整体利益角度来看,杭州在加快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想以最快的速度突破用地紧张,保证农民安置房的问题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那么就应该在实施农民安置房模式的过程中,在地区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应该让退出宅基地的农民享受到一部分,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的未来发展。
结束语
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农民安置房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相关部门以及各地政府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杭州市相关部门应该合理的应用宅基地置换房模式,在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农民需求,保证宅基地制度改革能够顺利的推进,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晶晶,朱力.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安置房社区管理问题研究——以Y市X镇XF社区为例[J].东南学术,2015(3):42-49.
[2]褚国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研究——以浙江省嘉兴市“两分两换”模式为例[D].浙江工业大学,2015.
[3]杨俊,张晓云,汤斌.深化改革背景下农村房屋买卖路径探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6):67-74.
[4]赵尉舒.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以山东省肥城市某镇为例[D].烟台大学2015.
[5]于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研究综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6):37-38.
论文作者:王炜炜1,丁鑫火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宅基地论文; 农民论文; 农村论文; 杭州市论文; 模式论文; 制度改革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