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七中学 车枋樯 550003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微粒观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微粒观培养的策略,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教学模式和理念不断创新。教师如何将微粒物质的概念引入现代设施的课堂,仍然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微粒观;培养;策略
一、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许多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创新。初中化学教学中对物质粒子概念的探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如何让教师树立学生学习化学中的粒子观念,是学习化学的关键。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引导学生建立粒子观,通过粒子观来学习化学,让抽象知识更好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教化学,提高整个课堂化学教学的效率,这不仅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的途径之一。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微粒观培养的重要性
1.粒子概念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事实和现象。在化学中,宏观和微观是相互关联的。宏观变化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而微观结构的变化是由宏观现象表现出来的,宏观变化可以有效地描述在宏观世界中所学到的知识。这可以更科学地解释,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口容器中的水不断消失,温度与还原速度成正比。如果学生们有了粒子的观念,并且意识到水分子构成水,并且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那么他们就能理解温度影响水分子运动的速度。温度与运动速度成正比。又比如把氯化钡溶液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如果学生建立了粒子观念,就知道这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了硫酸钡的缘故。
2.微粒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符号。在化学学习中,化学符号非常重要。它们包括许多成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等。不同的化学符号在微观意义上也存在差异。比如H20是水的化学式,它表示水的组成成分有两种元素,一种是氢,另一种是氧,还确定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前者有两个,后者只有一个,这样在学习化学符号的过程中,其实就掌握了很多知识。我们在学习化学符号时,不能将其单纯作为一种技能,还应该找出化学符号背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对于化学符号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学生只有掌握了水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组成.才可以更加顺利和全面地理解H20这个符合所表示的意义。单纯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化学的。
3.微粒观的形成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微观知识的认识。与粒子知识相比,粒子观更有用。它概括和总结了他们所学的微观知识,这是一种有效的提升。学习微粒知识可以完善学生的微粒观,而形成微粒观,对于学生微粒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深化作用。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策略
1.整合教材,认识微粒观。学生微粒观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培养和学生不懈的努力才能看到结果。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整合教材,合理安排教材,把培养学生的微粒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现有的化学知识创新中,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如果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我们可以适当地进行分散教学,以化整为零的形式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用好教材,建立微粒观。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对初中生来说,化学学习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特别是《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要从原子的构成入手,让学生逐步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从微观到宏观,让学生掌握“微观-宏观-符号”间的关系,逐步建立微粒观,并能用微粒观来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化学问题。
3.应用模型,模拟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微粒观,教师通常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模型和模拟教学法。模型教学法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加直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一种化学物质与物质的实物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学生能够直接理解物质的不同。比如让学生观察水分子的模型,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模型;让学生观看中和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的模拟动画;让学生观看水分解的微观模拟动画,使学生发挥想象,建立起动态的微粒观。
4.结合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来形象化抽象的知识。特别是对于某些章节的教学内容,他们可以尽可能使用有色物质或颜色相关的变化实验,使学生能够理解视觉条件下物质的微观世界。对于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大多都包含着物质所构成的微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和探究。
比如探究氨气分子的运动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中和实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实验,都能使学生从颜色的变化上理解微粒间的反应。
在培养学生对微粒观的研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循序渐进,把对微粒观的建立及知识的学习有效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可通过以水为载体,从水的三态变化和水通电分解的教学内容,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分子原子的基本特性、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相关现象展现给学生观看,使得学习内容在学生意识中形成深刻印象。与教学相关的精心设计和实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了解微观粒子的相关属性,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和符号的角度尽可能地理解物质,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理解: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重要的是,掌握物质变化的微观主线,分阶段开展微粒观教学。
四、总结
通过对初中化学微粒观的探索,我们知道微粒观在化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微观思维方式。这样不仅能从微粒观的角度解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化学现象和问题,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布维帕提曼?阿布都热合曼.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J].赤子,2018,(11):247-248.
[2]黄丹娜.化学观念统领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人教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2):69-72.DOI:10.3969
论文作者:车枋樯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微粒论文; 化学论文; 微观论文; 学生论文; 物质论文; 知识论文; 粒子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