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镇坪县高级中学 725600
长期以来,地理学科这一基础学科,由于中考地理所占比重较小,老师、家长、学生把地理划分到“豆芽科”。正是这种尴尬的学科地位,使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初中地理,到高中仍然认为是副科,思想上还不重视。而高中地理难度变大,所以学生感觉困难。再者,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文理知识交叉,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可我们的学生数、理、化基础又比较薄弱,所以很多同学对地理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对这门学科采取回避的态度,地理就成为大多数文科学生高考拖后腿的科目。
探究这里面的问题应该是多方面的,作为老师,我们能够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持续引导学生重视地理学科思想;明了自然与人文环境教育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让学生们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知。
鉴于此,通过反复探究发现: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通过课堂内外实践探究活动,提升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因此,我们结合学科组力量,开展了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归纳起来的主题词是“调查”、“测量”和“考察”三个词。
一、“调查”——调查当地环境对民俗民风的影响
镇坪,位于陕西省东南部(陕西的最南端),大巴山北麓。地处东经109°11′-109°38′,北纬31°42′-32°13′。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南与重庆市巫溪县、城口县毗邻,西北与本省平利县连界。有“鸡鸣一声听三省”、“一脚踏三省”之称,鸡心岭为陕、渝、鄂交界点,也是中国版图的“自然国心”,故享有“国心之县”的美誉。这里山清水秀,地理环境优美,是一个秦巴文化融合的地方,因此这里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通过腊肉的熏制、五句子歌、民间舞蹈、民间乐器、民间工艺美术等地域文化的调查研究,使学生在调查、采访寻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对民俗文化了解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学生能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
二、“测量”——对当地的经纬度的测定
这里选取测量地点是学校的操场,学生需提前准备1-2米杆、绳子、钟表(北京时间)、尺子。测量时间为12月21日和22日两天。最后,利用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测算当地纬度,利用北京时间和当地时间测算当地经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实地测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地经纬度的测量不仅回顾了有关太阳高度、时差的计算,还增强了学生对其他地理知识的思考,如:太阳的视运动等。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地理学科与数学的联系:数学计算、立体空间想象等。让学生明白学科之间的关联,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考察”——对当地著名景区“化龙山”、“飞渡峡-黄安坝”的考察实践
这里我们重点选取了化龙山和飞渡峡-黄安坝两个考察点,其中化龙山又名“小神农架”,是大巴山第二主峰,主峰海拔高2917米,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抬升,植物带谱垂直显现,反映了由暖温带到亚热带的过渡特点。带领学生从化龙山山脚出发,沿着207省道至化龙山顶,观察自然带变化,采集相关图片信息,通过实地拍照、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发现化龙山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以下变化:常绿落叶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亚高山草地。
我校地理选修的旅游地理,以前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我们选择飞渡峡黄安坝景区进行教学实践。飞渡峡黄安坝由飞渡峡山水自然游览区与黄安坝高山牧场度假区两大各具旅游形态景区组成。景区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区,垂直差异大。高山区和低山区的季度转换相差70天以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2.1℃,年平均无霜期250天,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显著特点。通过实地踏查,让学生以飞渡峡景区为例,分析现代旅游的六要素,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分析,旅游资源的欣赏方法,最终让学生做一名合格的旅游者。
本次教学方法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放松心情、愉悦情操、启迪智慧,引导学法创新。同学们高质量地完成了事先布置的地理作业(其中《旅游地理》四道题、自然地理五个思考和观察对象、一篇周记)。由此证明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和新颖性特点。对今后地理课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新的思路。达成了最初的教育、教学、教研预期。启发了我们的教学、启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思考,给我们科任老师,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改革都留下了很多的参考。当然,在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资料整理存在困难。具体表现为:材料的获取,活动的组织难度较大。主要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调查得来的数据不完整,档案资料不详实。
2.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迫于升学的压力,对实践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具体表现为: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多学生依然过分依赖视觉和听觉,触觉和动觉作用显得不够,动手操作能力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差等。
所有这些尝试,都值得我们去总结,也激发着我们去探索。我们将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努力做一名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者。
论文作者:陈方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龙山论文; 学科论文; 景区论文; 测量论文; 大巴山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