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定位、多元化发展与制度创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_普通高中论文

明确定位、多元化发展与制度创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_普通高中论文

明确定位、多样发展、体制创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高中论文,体制创新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18X(2013)04-0034-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高中教育发展作出了规划,意义重大。但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我国尚未将高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层面,缺乏对普通高中发展的方向、定位和方略等方面的宏观统筹和前瞻规划。近年来,高中教育实际上是在义务教育的“下推”和高等教育的“上拉”中得以被动式发展;加上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普通高中几乎成了教育改革的“弃儿”。与此相对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制定高中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战略:法国国民教育部先后发布了《在高中教什么知识》(1998年)、《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年)①以及《面向2010年的新高中》(2009年)等系列报告;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先后颁布了《14-19岁:扩充机会、提高标准》绿皮书(2002年)、《14-19岁:机会与卓越》白皮书(2003年)、《14-19岁改革工作组的终期报告》(2003年)以及《14-19岁:教育与技能》白皮书(2005年);②美国将2001年确定为高中学生年,发布《高中学生肩负的国家使命》报告。中国的普通高中教育究竟应如何发展?解答这一问题需要战略性的思考和政策规划。

一、充分认识普通高中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价值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力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2年,能否实现这一目标,高中教育至关重要。为此,相关部门亟须作出战略部署,进行前瞻性规划,科学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重新认识普通高中的枢纽地位

应该说,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高中教育发展的任务也更加紧迫,但高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并未得以确认。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③,普通高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延续,既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又是高等教育的准备阶段,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其上影响高等教育,下影响基础教育,横向上联系职业教育,又联系学习型社会建设,是教育分流的关键阶段,处于国民教育体系健康运转的“枢纽”地位,因此,对其必须高度重视并科学统筹。

(二)凸显普通高中培养“全人”的价值

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价值。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中教育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培养基本的公民素质和公民精神的大众教育,其功能已从过去简单的选拔甄别转变为以培养“全人”为目标。世界范围内普通高中“升学、就业、全人”的三维发展目标日益凸显。④例如,法国认为高中应该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团结的公民;德国强调要帮助学生发展成熟的、对社会负责任的人格;芬兰规定高中要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2001年美国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为高中学生发展确立的目标是:为今后继续的教育作准备,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培养具备完全人格的人。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于1991年4月发表的咨询报告《关于应对新时代的教育诸制度的改革》也明确指出:“今日的高级中学已经不是像从前那样只有一部分被选拔出来的人就学的中等教育机构,而是受完义务教育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就学的国民性教育机构”。在中国,2009年普通高中的毛入学率为79.2%,到2015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87%、90%,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随着普通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高中“升学”“筛选甄别”的功能定位将逐步淡化,兼顾“就业”并突出其“全人”价值是我国普通高中发展的必然走向。

(三)强化普通高中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源头,人才是关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尽管我国人才资源及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状况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匮乏,平均每万名居民中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数量在全世界仅列第43位,每千人中的研究生数量只有发达国家的1/10左右。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系统工程,责任决不只在高等教育阶段,高中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尽管高中并不直接培养科学家,但从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看,创新人才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高中阶段奠基。钱学森、李政道、杨振宁等科学大师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就与其高中阶段确立的兴趣与志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着力推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通高中发展的共同趋势。如,俄罗斯的高中就分为传统型学校、特科学校、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4类;意大利的高中阶段设有普通高中、师范高中、技术高中、艺术高中和职业高中5类学校;法国的普通高中内设有文学、科学、经济和社会科学3个方向;瑞士的大学预备班设文学、人文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经济学5个专业系列;英国早在1997年发布的《卓越学校》白皮书中就鼓励在数学与计算、科学、工程、艺术、体育、语言、商业与娱乐、技术、人文、音乐10个专业领域建立更多的特色或专门学校;保加利亚招收自然科学、数学、人文、语言、艺术、体育等多种领域的特长生进行培养。⑥我国高中教育长期存在比较严重的“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问题,学校类型单一、普职分明、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

(一)促进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相互融通

在OECD各成员国中,接受中职教育(包括学徒制培训)者的比例平均达53%,中职学生构成了发达国家高中阶段学生的主流,在双轨制国家(如澳大利亚、比利时、德国、荷兰和瑞士)以及捷克、匈牙利、意大利和波兰,约70%或更多的学生接受了职业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校企合一的教育)。⑦在瑞士,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只有1/3的学生会选择继续上高中、读大学。在美国,几乎每一位高中生(96.6%)在毕业前都会修习一些职业课程,45%的高中生平均修习至少3个学分的职业课程,大约一半的高中生和1/3的大学生将职业课程作为其学业的主要部分之一,约有4000万成人(每4个成人中就有一个)参加短期的中学后职业培训。⑧

近年来,经过对中等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我国出现了普通高中招生数量稳中有降,职业类学校招生数不断增加的势头,普职招生比由2001年的60∶40调整为2007年的51.7∶48.3,接近了“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但和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当然,我国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双轨运行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内改观,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实现普、职的相互融通,并逐步实现从校际分轨向校内分轨的过渡。在当前形势下,应当:(1)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开设职业课程,实现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由单一“升学”向培养“全人”转变;(2)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双向融通机制,实现校际间职业课程与学术性课程的互选与互认;(3)加强区域统筹,积极推进区域内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在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与共享。

(二)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

综合高中是当前世界高中教育发展的主流:美国综合高中大约占高中学校总数的95%;英国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的综合高中分别占其高中总数的85%、99%、99%,我国台湾地区综合高中数占所有高中的比例基本在30%左右。⑨发展综合高中也是解决我国当前普通高中千校一面、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机械分流、高中陷入“应试教育”怪圈等一系列问题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尤其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充分认识并重新定位综合高中的地位。目前我国综合高中的探索主要限于在职业高中开设“普高班”或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增加一些职业内容,而综合高中的根本在于“在同一屋檐下”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升学教育的“三维一体”与有机协调。(2)加强对综合高中的专门化、针对性管理。目前,普通高中归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管理,而职业高中归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管理,这种状况影响着综合高中的推进,因此必须加强对综合高中在业务上的归口管理。(3)综合高中课程不是普高课程与职高课程的简单相加,需要专门考虑、专门开发,建议教育部抓紧组织专家调研,开发综合高中国家课程及教材。

(三)引导普通高中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高考“指挥棒”的不恰当引领,导致普通高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学校无特色、学生无个性。建设一大批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培养发展全面、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是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向。笔者建议:(1)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通过政策、规划等方式加强高中形态、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对高中特色发展进行分类指导,使得各种类型和各个层次的高中教育在区域的大棋局下找准坐标。对不同地域来说,尤其要做好办学规模、服务半径、布局方位的规划。(2)扩大和落实普通高中办学自主权。对那些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水平较高、办学行为规范的普通高中,给予其在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招生录取、人员聘任、学制改革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其办出特色。(3)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创办科技高中、艺术高中、外语高中、人文高中、数理高中、体育高中或其他以技术见长的特色高中,形成“百花齐放”的高中发展格局。

(四)大力发展民办普通高中

我国民办普通高中近年虽有所发展,但其在校生仅占高中生总数的8.5%,而世界范围内私立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私立学校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比较极端的是荷兰(76%)和比利时(66%),其他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学私立学校在校生所占比例都保持在15%~25%之间。⑩我国民办高中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我国应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通高中;大力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组织接收委托管理普通高中学校。调动全社会参与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三、创新体制,确保普通高中科学、规范、有序发展

(一)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招生制度

考试招生制度一直是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瓶颈,普通高中教育要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必须从根本上对现有考试招生制度进行调整与完善,考试招生制度的多样化是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当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点是:(1)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强化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高考录取中的作用;(2)积极推进和规范高中自主招生,对特长显著、符合培养要求的学生,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3)努力探索社会化考试、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

(二)形成相互衔接、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中学与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人才培养体制。(1)促进普通高中与大学的有机衔接。美国允许高中学生注册学习大学或社区学院课程,一些州甚至将中学直接建在大学校园内并称之为“学院中的中学”;英国主要通过设立专门衔接教育阶段即第六学级(Sixth Form)实现中学与大学的衔接。我国应鼓励高等学校对普通高中的课程下移和学分认可;鼓励高校到相应的特色高中建立教学、招生与指导基地;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免费向高中生开放。(2)加强普通高中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和社会资源参与高中建设,形成高层次专家、企事业单位、劳动力市场机构等各种社会资源与高中学校之间的制度化联系机制;加强高中与社区的联系,让高中学校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社区成为高中的教育基地。

(三)完善类别多样、特色鲜明、充分自由的课程选择制度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与地区以设置选修课、特长课、特色课等方式,提高课程编制灵活性,扩大学生选择自由度,实现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芬兰在1994年颁发的《高中学校课程框架》中规定: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由原来占总课时的80%~84%降为60%~65%;日本1999年修订版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规定:高中毕业时需要的总学分压缩为74学分,而最低必修学科学分则压缩到31学分,允许各个学校开设规定以外的校本课程;(11)加拿大高中选修科目的比例为30%~64%;美国11个州20个学区(学校)的高中选修课可占到45%。(12)我国高中选修课的比例目前仅为19.4%(根据最低毕业要求推算)。2004年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等方面有较大突破,但当前尤其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开设好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2)制定普通高中选修课建设规划,系统开发选修课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逐步提高学校课程设置比例;(3)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实行学分管理。鼓励学生选修更多的模块,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

注释:

①姜美玲.《国际普通高中基础学科解析》展示世界最新课程发展动向[N].中国教育报,2003-11-20.

②李薇.21世纪英国14-19岁青少年教育发展战略解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5).

③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EB/OL].http://www.china.com.cn/zyjy/2009-07/09/content

_18102820.htm.

④卢立涛.全球视野下高中教育的性质、定位和功能[J].外国教育研究,2007,(4).

⑤刘川生.教育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N].光明日报,2009-06-03.

⑥(11)刘世清.普通高中发展的世界趋势[J].上海教育,2010,(23).

⑦郭扬.高中阶段“普职比”的国际比较[J].职教论坛,2003,(1).

⑧李其龙、张德伟.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

⑨袁桂林.对促进高中学校类型多样的思考:高中横向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2-05-22.

⑩王宇星.北京市民办普通高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5,(4).

(12)中国中学生选修课比例不足,不能练脑不练手[N].城市快报,2007-11-02.

标签:;  ;  

明确定位、多元化发展与制度创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