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光明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在,农村的电力需求日益增大。因此,需要对原有的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农网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以提升农村电网的建设水平与服务民生的能力。我国配电网不断发展,配电网的建设引入各种新型技术,让电路网络结构不断合理化,用电线路的负载能力不断加强,但是自动化程度尚且不足,对于农网配电的安全运行,日常维护管理,供电能力产生限制。
关键词:电力工程;农网配电;自动化;技术
在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原有的农村电网由于设备陈旧、老化等种种原因,已经不能有效供应新时期农村对电力的所需,因此,需要对原有的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农网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以提升农村电网的建设水平与服务民生的能力。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县调、市调或地调、省调、国调和网调五级调度管理系统。在配网建设中,对自动化系统的使用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功能,还能实现对用电负荷的监控和管理功能,除此之外,还能实现自动抄表的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农网配电自动化改造的现状分析
1.1 供电能力不足
受农村经济以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农村电网普遍存在着电压等级低、站距离远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农网的供电能力。与此同时,随着农村条件的改善,用户家中家用电器的增加,加之农村较为集中的用电时农村停电跳闸的现象频频发生。虽然随着我国各个地区城乡一体化建不断推进,农网配电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农网配电化供电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欠缺,影响农村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
1.2 配网中供电设备管理不善
电力系统中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是近来电力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在力系统中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过程中,新旧设备的更新换代管理是难免豹.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新旧设备的更新管理不到新旧设备难以整合,时常有供电信息不对称、网络传输能力差的情况,从而影响了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实施和发展,所以在面对配网供电可靠和安全性问题时,一定要解决好新旧设备的整合问题,以保障电力系电的正常运行。
1.3 无法准确预测农网配电负荷
农村电网中配电负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电力弹性系数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预测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却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所得到的预测存在较大的误差。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仍然应用比较陈旧的农网配电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全面发展的步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农网配电自动化改造管理有着重要性
就目前来看,农村电网的管理水平是制约其进行自动化改造的主要之一,一方面是农村电网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对技术、设备以及人管理都存在一定问题;另一方面是农村电网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较缺乏工作热情,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农村电网自动化改造工程的停然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中配网供电的管理和设行中,必然离不开自动化的控制,如果不将自动化水平进行提高,仍用人员操作,那么配网供电的可靠性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2 农网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模式
配网故障指示监测模式、电流集中控制模式以及分布式就地控制模
式是现在我国主要采用的农网配电自动化处理故障模式。
2.1 配网故障指示检测模式
在安装了带有通信功能的故障采集终端或故障指示器之后,系统就可以向信息主站实时传递每次监测的开关电压、电流以及开关状态,主站根据得到的信息掌握线路的故障信息和运行状态,远程定位故障点,及时派遣电力工人进行隔离维修,尽快恢复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是配网故障指示监测模式,这种系统没有控制功能。
2.2 电流集中控制型模式
通过利用远程监控功能,配电自动化系统隔离线路故障点,并重新
构建网络,这就是电流集中控制方式。当故障出现时,FTU 会向配电的子站和主站发送信息,而后,子站和主站准确定位并隔离故障点,给正常区域继续供电。一个速度快且可靠的上级配电主站或子站和通信通道的建立对于电流集中方式处理模式是必须的。
这种模式依赖上级配电主站或子站、测控终端和通信系统的有效合作。它的好处有很多,比如说可以精确进行故障处理,将故障快速分层;对于每个一次网架结构都适用;减少开关次数;识别各种故障的类型。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为它必须配置大容量蓄电池和馈线自动化监控终端等投资高额的设备。
2.3 分布式就地控制模式
无远方信道方式也就是分布式就地控制方式,顾名思义,这种方式的特点就在于它不需要通信通道,而是通过线路上的自动分段器和变电站出线重合器或者断路器的整合,自动隔离配电系统故障,及时恢复供电。这种模式又有三种子模式:①过流脉冲技术型分段器就地控制模式。自动分段器由智能控制器和负荷开关组成,重合器应用在快线的头部部分。这种模式就地恢复供电和隔离故障的方法是通过记录电流故障次数来整定分段器的动作。②重合器型就地控制模式。这种模式下,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的方法是定时对重合器开关短路进行排序配合。③电压时间型就地控制模式。馈线分段器使用的是电压型开关,这种模式恢复供电和隔离故障的方法是定时对线路头部的开关重合器配合工作。
3 农网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以前使用的配电网是把电力输送到末端用户,采用的是单方向输送。而现在因为接入了分布式电源,不仅实现了配电网的用户和电网之间信息和电力的双轨道传送,而且这种高端的新兴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被视为国内外的重点研究发展对象。这种新兴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有别于传统系统,又基于传统系统的发展。以前,供电企业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注重的是自动控制配电电路的开关,目前研究的高端配电自动化模式是要实现完全自动化控制的目的,不只是开关,而且包括一切可以控制的设备和功能都要达到完全自动化水平。这种模式可以为信息和电力提供双方向通道,让供电企业更加可靠、经济、安全、快速的运行配电网。
和传统配电自动化作比较,高级配电自动化是由高级配电管理自动化和高级配电运行自动化两部分组成的。这种自动化模式有以下优点:协调控制柔性交流配电设备;有机地将配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结合;实现配电网对故障的监控,线路故障处的电流信息将反馈到分布式电源中;智能控制技术分层化;辅助决策和仿真分析工具实时运行,更加高效地为网络重构、潮流计算、电压无功优化等高端应用软件提供支持;优化系统单一闭塞现象;更加连贯的实现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合作,信息共享速度更快,更加深层次的实现各种功能的整合。
4 结束语
农网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既顺应了农电需求,也顺应了农村现代化发展大势。新型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能极大地提升农网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水平,更好地满足农网用户对电网运行安全、平稳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传统的配电自动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力需求的日益增加,而且要想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解决电力问题。可靠、安全、高质量、高速度的供电自动化系统是改善农村供电的关键,所以农网配电自动化的应用规模将会扩张到每一个角落,更好地为每一个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日后也将会更加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融入到配电系统中,高速实现供电信息互动共享,自动化程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周大伟. 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2]栗清枝,宋保明.农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分析[J].民营科技,2015(07):16.
[3]陶彪. 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工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王仙.农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J].电子制作,2014(08):163-164.
论文作者:周晓华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农网论文; 农村论文; 模式论文; 故障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河南电力》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