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联升:老字号的新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联论文,老字号论文,路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老字号企业数万家,经国家正式认证为“中华老字号”的有2000多家。由于老字号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老化、观念陈旧、产品科技含量低等特点,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创新焕发出青春活力,北京的著名老字号内联升就是品牌创新的探索者。
一、传承历史 重塑品牌
与新崛起的品牌不同,老字号有着天然的优势:老字号在历史长河中洗炼而出,它的存在和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号召力,一种商业旗帜;凝结着民族精神、商业文化和历史传统,它是一种独特的标识,是一笔价值连城的无形资产。所以,老字号的品牌创新不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重建,而是对企业厚重历史的振兴。内联升的品牌创新正是对老字号品牌的扬弃与升华。
内联升创建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创始人赵廷是天津武清县人。他早年在一家鞋作坊学得一手制鞋技术,又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后来,由京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千两白银入股,资助赵廷开办鞋店。当时,赵廷根据北京制鞋业的状况,认为北京制作朝靴的专业鞋店很少,于是决定办个朝靴店。打坐轿人的主意,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内联升”——“内”指大内即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本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创始人赵廷这种经营理念绝对值得现代人学习。当时他想开店的时候,并不是效仿其他鞋店摸爬滚打从头做起,而是专做朝靴,走高端,“打坐轿人的主意”。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封建王朝的结束,内联升走官靴这条财路也断了。内联升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款式。但定位依旧清晰,仍是盯着“坐轿人”。针对军阀政要和清朝遗老、富贾豪商等,制作出人字呢面和缎子面的千层底布鞋,还有小牛皮底圆口鞋。同时,扩大服务对象,专门为文化教育界人士、公务人员等穿长衫的群体设计制作出缎面小圆口千层底布鞋。内联升再一次成为时尚的选择。但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产业的发展都是断断续续的。内联升也是遭遇过一次又一次的洗劫和打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是内联升的客户。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每次出国演出,都要专门到内联升定制皮底圆口鞋,著名京剧演员袁世海、著名画家吴作人,更是长年穿用内联升的鞋。改革开放以来。内联升根据新的市场环境重新定位,扩大了经营对象范围。以中高档消费群体为主,同时服务于普通百姓,形成了全方位的产品结构。坚持对畸形或有特殊需要的予以定做,并可保留其鞋的尺寸及要求,满足顾客的特殊要求。
从经营形式上,2001年,内联升企业性质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自然人股占总股本的82%,社会法人股占总股本的18%,完全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经营运作。改制后的内联升十分重视经营观念的转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拓大众化市场,发展大众化经营。公司把“手工千层底布鞋及其制作技艺”作为核心竞争力,并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分店、加盟连锁店、专柜、经销网点400多个。在特许经营中,公司始终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第一条件。为此“内联升”制定了严格的规定:首先,严格审查加盟商的资质;其次,对所有加盟店的商品实行统一定价;第三,根据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分析,谨慎吸收加盟商;保证现有加盟商的收益。既保证了加盟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也进一步提高了“内联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老字号在传承和发扬品牌文化的基础上,应当努力求新图变,吸引新兴消费群体,保持品牌的生命力。内联升在前几年导入VI系统,对企业的识别系统进行重新调整。西单商场的形象店中店就是公司按照VI系统建立的,无论是店面设计还是员工服装,都是统一的。店面是以红、黄为主色系,融入现代简单、明快的气息,这样更容易吸引时尚的年轻人。而店内员工的工作服,则是以红色为主的民族服装。总店坐落在繁华的前门大栅栏商业街,营业面积一千七百多平米,外观具有清代的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均显民族特色,店堂宫灯悬挂,货架仿古逼真。为了让顾客亲眼目睹老字号的风采,在总店一层门口的左侧,内联升长期安排店内一位工人师傅,现场表演传统布鞋制作的过程。而旁边的柜台内,则陈列着内联升曾为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定做的鞋的历史照片。在三层,开辟了约200余平方米的店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这是北京首家常年免费对外开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让顾客在消费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从古到今鞋的文化。正是通过现代的形象识别系统,向消费者展示了内联升的厚重历史和时代风貌。
二、质量为本 继承传统
在品牌创新中,内联升唯一不变的是“以诚相待,童叟无欺”的信条。这与现代企业管理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是一致的。
内联升的鞋如此受人喜爱,归根到底,还是以品质作保证的。走高端定位路线,品质更要精益求精。千层底鞋从选料、纳鞋底到上鞋帮,步步要求都非常严格。从创业始内联升做鞋的面料礼服呢是进口的,缎面鞋的缎须是上等的贡缎;打袼襂用的布料必是八成以上新的白布。再说做工,更是让人赞叹。据记载,制作一双完整的千层底布鞋,大的工序有30多道,总工序要经过90余道才能完成。纳制鞋底工艺,达到每平方寸用麻绳纳制81针,且麻绳粗、针孔细,刹手紧,针码分布均匀。制作一双“一”字底布鞋至少纳制2000余针。其男鞋千层底的层数为34层。接着是锤底,将纳好的鞋底经热水浸泡及热闷后,用铁锤锤平,不能走样。这样的鞋底坚固耐用,柔软舒适、不起层、不变形,即便有汗脚毛病的人穿用,鞋底也不会湿。徜鞋的技术则更是细致严格,鞋模子造型美观、大方,徜鞋的针码更是间距齐整,鞋帮与鞋底严合饱满,吃帮均匀。这些严格的选料和工艺要求基本是在民国时期形成而固定下来,一直传承至今。
独特的传统手工工艺是“内联升”品牌的支撑点。以前制鞋的每一道工序全凭师傅的手艺,工艺流程无法标准化。做鞋的师傅凭的全是个人经验,相互之间缺乏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统一标准,这样就会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质量和销售。为此,“内联升”建立了一套质量标准:对于产品,对每只鞋从下料、缝制等一系列环节制定精确的标准。同时,制定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内联升”的成品、半成品质量检测都需要逐双检验,不但要求产品的合格率,更追求精品率。第一,通过计算机为每双鞋建立档案,任何一双鞋出问题,通过计算机可以立刻查出这双鞋从制作到销售各环节的经手人;第二,公司对每个岗位都制定详细的文字指导书,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在生产方面,内联升对质量的监控更为严格,仍延续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制鞋。现在他们打袼褙用的糨糊是比富强粉还贵的高筋粉,每平方寸81针更是执行得一针不多也不能少的国标,每只鞋底都由内联升的巡视员严格把关验收。而且几家鞋底厂只能专供内联升,保证知识产权、商业机密不外泄。回收后在工厂内由资深的师傅接着上面。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内联升从成本投入到最终销售产出已经完全实现计算机控制。通过计算机对产品实现单品管理,为每一双鞋建立档案,任何一个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在计算机内清晰可见,为日后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让手工工艺不断档,内联升主要通过加强员工培训,精炼品牌内功。在这方面,每年都要花大力气培养一批年轻的优秀技工,继承那些仅存在于老一辈师傅们手中的独特手工工艺,使这门手艺得以继承发展。内联升师训曰:“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此师训已传承150年,为历代内联升传承技师的行为准绳。
三、产品创新 与时俱进
为达官贵人做朝靴起家的内联升,自然在发展初期将目标客户群锁定为男性,而除了朝靴外,黑布鞋就成为其主要产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内联升要立足市场就必须依靠产品的创新和工艺的改进。内联升目前已经创造出了全新的经营特色和产品特色。
内联升的拳头产品是千层底,在品牌创新中,重点研发传统工艺产品的升级换代,并配以现代工艺的产品创新,现已形成手工布鞋、时尚布鞋、休闲布鞋、精品皮鞋等系列。在产品延伸的同时,不影响主打产品。为了适合更多的消费者需求,新一代的设计师开始尝试将一些时尚流行的颜色、布料以及制作工艺糅合进传统的布鞋制作工艺,打破了过去传统老款式“黑老虎”一统天下的格局。虽然传统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变化,但也是这种束缚让时尚别具一格。新的产品创新团队开发了“福履”礼盒套装、手工缝绱皮鞋等高档系列产品,涉及传统布鞋、时装布鞋、皮鞋三大系列,涵盖男布鞋、女布鞋、童鞋、拖鞋、手工皮鞋等多个品种,花色品种保有量达到3000余种。
在制作工艺上,新布挂浆替代打袼褙,并研制了自主研发合布机,让制作“千层底”主要用料——袼褙,采用了新的工艺和生产技术。此方法首次应用到制鞋行业,开创袼褙制作新工艺。千层底用料、工艺改造项目,荣获中国商联会颁发的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履中备载 谱写新篇
内联升的《履中备载》成为中国最早的“客户关系管理档案”,已被编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课程案例库。如今,内联升的服务对象变成了普通百姓,但“以诚相待、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却保持至今。
内联升在营业初期,先祖挖空心思,通过各种关系,专门收集王公贵族和知名的京官、外官、显官的靴鞋尺寸、样式及其特殊喜好,汇编成册,名曰《履中备载》。如当年袁世凯等人的靴鞋尺寸都有详细记载。由于有了《履中备载》,不仅能使这些“高贵”的主顾免去了往返选购的麻烦,同时又为那时官场中“拍马钻营者”提供了晋见上司的“敲门砖”。在进献的各种礼物中,如果有一双款式讲究、穿着舒适的靴鞋,为显贵要员解决“足下之需”,实为“善体上情”,将会得到上司的青睐、赏识,为自己升官晋级、飞黄腾达疏通道路。而且这种“献礼”较之其他“进贡品”物美价廉,更能显示出其“用心良苦”。以上种种措施,使内联升开业不久就声名大振,京都、外省都有老主顾,可以说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如何利用先进的IT技术,继承老字号的传统是品牌创新的新课题。2008年初,内联升总经理程来祥提出,在原有MIS(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VIP功能,将老祖宗传下来的《履中备载》续写下去。事实上,早在2000年,内联升就开始投入数十万元开发门店销售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2004年上线了生产系统,与分销系统实现无缝连接,2006年将业务模式在系统中固化,IT建设之先在老字号企业中可谓首屈一指。
此后,内联升又引进了ERP系统。因为内联升主打商品手工制作,相比一般商品的款号、尺码、颜色3个属性还要增加“等级”属性。不仅成品鞋出厂后分等级,加工出来的半成品也要分成若干等级,然后再进入接下来不同的等级渠道和环节,品质有瑕疵的商品无法返工,而只能作为处理品,转入其他销售环节。事实上,手工制品其本身就难以标准化生产,其质检也只能依靠人工检验,因此依靠IT加强流程控制,对内联升来说尤其重要。新系统上线后,内联升在业务流程发生变化的同时,商品编码规则也作出了重大调整。新系统的上线,在提高了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零售数据的实时收取。以前每天营业结束之后要将数据传输至总部服务器,第二天才能看到各个门店的数据。如今内联升所有店面的销售数据都可以实时获取,每天闭店后短信平台自动发送当日销售情况到各高管的手机上。以前在MIS系统中出库、发货两个环节,现在变成出库、锁定、发货3个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占货、退货的问题。与此同时,封堵了人工控制退货可能存在的漏洞,规范了业务流程,有效地将人为因素降到最小。ERP系统应用半年时间,这个现代版的《履中备载》中已经有了1000多名会员的信息,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鞋码也都收录在新《履中备载》中。系统可以根据数据分析顾客的消费习惯、类型等等。虽然内联升ERP的商业智能还处在初级阶段,因为目前所拥有的数据规模并不大,当前的分析功能基于进销存率分析产品的销售数据,但随着系统的不断优化和升级,许多后续功能将会在未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