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经济在八年中经历了三次衰退_巴西经济论文

拉丁美洲经济在八年中经历了三次衰退_巴西经济论文

拉美经济在八年之中三次衰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拉美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8年内的第3次衰退

2001年,在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国际环境中,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也面临着严重的衰退,地区经济增长率由上年的4.1%降为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由上年的2.5%降为-1%。这是在短短的8年之内拉美地区经济第3次陷入危机。第1次是1994年年底墨西哥比索贬值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一些拉美国家金融动荡,资本外逃,国际融资面临困境。虽然受墨西哥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是阿根廷和乌拉圭,但其他拉美国家也不得不进行调整,导致经济普遍滑坡。1995年,地区经济增长率由上年的5.2%降为1.1%(墨西哥出现6.1%的负增长),人均GDP由上年的3.4%降为-0.6%。那次危机由于国际金融机构大量资金支持和当时有利的外贸形势而得到较快缓解,只延续了3个季度。第2次危机发生在1998~1999年,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巴西金融动荡,主要表现为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资本外逃,股市暴跌,国际商品市场基本产品价格普遍下跌,出口收入大减,国际融资条件明显恶化。1998~1999年,拉美地区经济连续下滑,1999年增长率仅为0.4%(其中9个国家为负增长),人均GDP增长为-1.1%。南美洲国家受这次危机的打击较重。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因其出口对美国市场依存度高,受危机的冲击较轻,因为当时美国经济正处于繁荣期。这一轮经济衰退于1999年第2季度到达谷底后开始缓慢回升。人们原先预计,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拉美经济会迎来一个新的扩张期。然而,这一次经济回升在2000年第1季度略微超过4%后就停顿下来,第3季度又重新开始下滑。所谓新的扩张期不过是昙花一现,继之而来的是2001年的再次衰退。

二 2001年的经济状况

2001年拉美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区各国的增长速度全面下滑。在现已掌握统计资料的20个国家中,除厄瓜多尔和巴拉圭两个小国比上年有所增长外,其余18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均程度不同的有所下降。其中阿根廷和乌拉圭已是连续3年负增长;近年来经济处于强劲增长势头的墨西哥和多米尼加,2001年成为降幅最大的国家,墨西哥由上年的7%降至轻微的负增长,多米尼加由上年的7.8%降至3.0%;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则由上年的4.5%降为1.8%;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和委内瑞拉4个中等规模的国家降幅也都不小,其中秘鲁由上年的3.0%降为负增长。如果说,在1998~1999年的地区危机中,还是“南方不亮北方亮”,即处于拉美北部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没有出现明显的衰退,那么,2001年这种局面已不复存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受美国经济衰退和“九一一”事件的冲击比南美洲国家更严重,可谓“南方北方都不亮”。

就部门而言,2001年受影响最严重的依次是建筑业、制造业、旅游业、农业和商业。投资和需求不振使建筑业出现萧条;制造业受冲击最大的有阿根廷等国的汽车制造业(上半年,阿根廷制造业的开工率仅为60%);巴西严重干旱引起的电力供应不足对制造业造成损失;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客户工业,特别是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的电子工业,都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打击。加勒比地区的旅游业是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后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中美洲国家和古巴等国的农业分别遭受严重干旱和飓风的破坏。商业部门面对普遍的需求疲软处于萧条之中,最明显的是阿根廷社会动乱引发的多次大规模哄抢商店,给阿根廷的商业部门造成巨大的损失。

通货膨胀稳中有降是2001年拉美经济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地区平均通胀率为7%,比上年降低1.7个百分点。在已掌握统计资料的22个国家中,2001年,17个国家的通胀率都有所下降,包括巴西、危地马拉在内的其余5国的通胀率则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也只在3~4个百分点之间。目前仍保持两位数通胀率的仅有3个国家,其中厄瓜多尔的通胀率近几年一直居拉美之首,但由于实行美元化,通胀率也由上年的91%降至2001年的25%。从地区范围看,通胀率的下降主要得益于下述几个因素:多数国家汇率保持稳定,国际石油价格下跌,普遍实施谨慎的货币政策,经济处于衰退状况。同时也应看到,阿根廷已出现通货紧缩,秘鲁、巴巴多斯、巴拿马等国也出现近似阿根廷的状况,这引起经济学界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地区的城市公开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2001年,全地区城市公开失业率为8.4%,与上年持平。在已提供统计资料的15个国家中,失业率高于2000年的有10国,其中阿根廷、哥伦比亚、秘鲁、多米尼加和乌拉圭5国均比上一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其余5国(委内瑞拉、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和萨尔瓦多)则略有下降。墨西哥客户工业的就业率出现了近15年来的首次大幅下降,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期间下降了14%。根据上述情况推断,目前拉美地区城市公开失业率正处于历史高峰期,近1/3的国家城市公开失业率达到两位数,其中阿根廷和哥伦比亚都在18%左右。在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寻找工作的妇女和青少年会显著增多,拉美国家的隐蔽性失业必将进一步增加。20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的工资增幅为年均1.5%~2%,2001年由于就业需求不振,除制造业部门工资有所增加(地区平均增加幅度约为2%)外,拉美各国的工资普遍没有增加或者有所下降。

三 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1.出口商品需求疲软,价格下跌。从20世纪80年代起,拉美国家逐步转向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对出口部门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与前两次(1994~1995年和1998~1999年)由金融动荡造成的冲击不同,2001年全球经济衰退对拉美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商品和劳务出口方面。美国“九一一”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冲击。据统计,世界贸易量2000年增长12%以上,2001年则没有任何增长;2000年拉美地区的出口量增长约11%,2001年仅增长2%。国际市场上大部分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或者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持续下跌,或者在2000年有所回升之后,2001年再度下跌,例如,石油及其副产品价格比上年下跌20%,咖啡价格在连续4年下跌之后,又比2000年下跌30%;2001年头11个月,矿产品价格比上年下降9%,锌、锡、铝、银、铜和钢等金属产品的降价幅度均超过10%,纸浆降价将近30%。价格有所上升的是香蕉、小麦、牛肉、牛皮等。2001年,拉美出口总值为391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43亿美元(下降3.5%)。以出口石油、咖啡为主的国家,或者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美国的国家,其出口贸易受影响最大,如墨西哥、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而阿根廷和巴西2001年的出口收入则分别比上年增加5%和9%。

加勒比国家的旅游业是“九一一”事件后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据报道,前往加勒比地区的游客10月份减少了20%~60%;牙买加旅游业的就业率仅为11%;古巴关闭了1/3的旅馆客房;航空公司因预订的机座减少和航班被大量取消而遭受损失,票价因采取新的安全措施和保险费增加而上涨。

在对外商品与劳务输出整体受挫的情况下,以制成品交换为主的地区内相互贸易却呈现出某些亮点。2001年,安第斯共同体在总出口比上年下降8%的情况下,成员国间的相互贸易增长了11%;中美洲共同市场成员国间的相互贸易也有所上升,已占其外贸总额的27%。相反,南方共同市场受到阿根廷经济危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前3个季度成员国间相互贸易比上一年同期减少约10%。

由于拉美国家经济普遍衰退,尽管2001年进口商品价格也走低,但进口仍呈现萎缩。全地区商品与劳务进口总额为413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54亿美元(下降1.3%)。商品和劳务贸易赤字由上年的217亿美元增加到222亿美元。据拉美经委会报道,进出口贸易同时出现萎缩,这在拉美地区自1982年以来还是首次。

2.国际融资条件进一步恶化。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国际融资条件恶化的局面一直没有完全恢复。2001年拉美国家经济普遍衰退,投资风险加大,流入拉美地区的资金(包括投资和贷款)明显减少,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

外国直接投资是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吸收外部资金的主要形式。据初步统计,2001年进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为58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65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拉美国家国有资产私有化的过程已接近尾声。外国直接投资在拉美大国间的分布也出现重大变化,进入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的资本显著减少,阿根廷和委内瑞拉还因国内金融形势的恶化而出现大量资本外逃,墨西哥则由于利率水平明显高于美国以及国有银行私有化等原因而成为拉美最主要的资本吸收国。在股票投资方面,除墨西哥吸收的股票投资有所增加外,就整个地区而言是负增长,即股票投资纷纷撤离,其中以巴西和智利最为明显。

2001年,拉美国家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的数量相当大,估计在300亿美元以上,而债券融资的条件并不有利(平均期限在5年左右,平均年利率达16%),但为了偿还到期债务或减轻随后两年到期债务的压力,拉美国家只好作此选择。阿根廷和巴西这两个债务大国除了发行债券之外,2001年还使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补偿贷款160多亿美元。由于“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全部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拉美地区2001年年底的外债余额比上年减少了140亿美元,但一些重债国的债务负担基本上没有变化,例如,玻利维亚、巴西和秘鲁3国外债与出口之比仍保持在350%的水平,阿根廷外债与出口之比由上年的500%降至450%,尼加拉瓜的这一比重仍高达700%。

据拉美经委会提供的数字,2001年拉美地区所谓“自主资本”的流入额仅为327亿美元,不及上年(670亿美元)的一半。与此同时,地区经常账户赤字为528亿美元,即自主资本流入额与经常账户赤字相抵还有201亿美元的差额,这个差额是靠官方贷款来抵消的。因此,从资金转移的角度看,尽管2001年流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接近600亿美元,但拉美地区的净资金流入实际等于零。这种局面在拉美地区已经是连续第3年了。

3.普遍实行紧缩政策。2001年,拉美各国的财政收入受到出口不振和国内税收减少的双重影响。如前所述,出口收入受影响较大的国家主要是石油及其他矿产品出口国,以及对旅游业依赖很大的加勒比国家。因经济衰退而税收减少则是拉美各国的普遍现象。此外,大部分拉美国家的国有资产私有化过程已接近尾声,少数国家的私有化计划在2001年也进展甚微,像90年代那样拉美地区每年数百亿美元的私有化资金收入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与此同时,财政开支却难以压缩。虽然造成各国财政开支压力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存在一些共同的因素:一是各国内外债务过多,每年债务利息支付成为支出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二是大多数国家正处于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过程之中,政府在养老金方面的支出逐年加大;三是许多国家都存在急需政府扶持的部门和地区,如咖啡价格连年大幅下跌,咖啡生产部门已处于严重困境,某些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后的恢复与重建等。因此,2001年拉美国家的公共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由上年占GDP的2.7%增加到3.1%,其中乌拉圭超过4%,洪都拉斯超过5%,巴西和尼加拉瓜均在8%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拉美国家除了靠举借外债弥补部分财政缺口外,只能采取缩减开支、主要是压缩投资的财政政策。

在汇率政策方面,90年代由于外资大量流入等原因,大部分拉美国家的货币处于逐步升值的状态。面对这种情况,少数国家一度采取了限制资本流入的措施,但大多数国家采取压缩货币供应的办法,力图限制汇率变动对出口竞争力的不利影响,结果是国内利率越来越高,进一步刺激了资本的流入。2001年拉美国家在汇率政策上同样处在两难境地。一方面,面对出口形势的恶化,普遍希望通过调整汇率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面对大量公共债务与私人合同的美元化,货币贬值不仅将加重债务负担,而且会对国内物价带来负面影响。实际上,2001年只有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乌拉圭等几个国家货币有所贬值,贬值幅度较大的是巴西(17%)和智利(9%);其余大部分国家的货币继续程度不同地升值。

在货币政策方面,2001年年初,拉美国家基于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乐观的估计,曾一度放宽货币供应,以支持经济回升。但客观形势的发展很快就否定了上述乐观的预测,特别是阿根廷经济形势的急剧恶化对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的兑换市场形成巨大压力,促使拉美国家的货币政策再度走向收缩。一方面信贷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经济衰退日渐加深,内外需求下降,企业开工不足,负债能力削弱,因此,信贷市场呈现出普遍萎缩,即使那些利率有所下调的国家也不例外。

4.阿根廷危机的影响。有关阿根廷的经济危机,这次研讨会上将有学者专门就此问题作论述,因此,笔者就不再多花笔墨了。

阿根廷危机对拉美经济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继1998~1999年危机之后再次打击了外部投资者对拉美地区的投资信心。第二,从金融方面对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一度造成冲击,引起这些国家兑换市场的动荡。不过,据拉美经委会估计,到2001年第4季度,这种金融渠道的“传染效应”已基本消失。第三,由于阿根廷提高了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间的贸易摩擦加剧,相互贸易减少。第四,邻国在阿根廷投资的企业受到诸多经济措施的不利影响,经营情况急剧恶化。

四 2002年经济形势仍不乐观

即使世界经济在2002年第三四季度开始复苏,全球经济增长率仍将处在低水平。拉美国家的出口形势也不会有明显改善。尽管国际利率下降,没有迹象表明流入拉美地区的外资会立即出现回升,继续减少的可能性更大。更为重要的是,多数拉美国家的财政、金融、货币体系继续处于脆弱状态,调整会有不小的难度。拉美经委会在2001年拉美、加勒比经济的年度总结报告中指出,最近4年来,拉美国家连续的巨额财政赤字都是靠借债来平衡的,使得公共债务迅速增长。这种办法的可持续性很值得怀疑。其中,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厄瓜多尔等国公共部门积欠的债务,有的已相当于其GDP,有的占到GDP的一半以上。因此,拉美经委会认为,拉美国家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减轻外部的脆弱性,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和社会开支能力,缓解经济周期的上下波动。据拉美经委会初步估计,拉美地区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约为1.1%。

标签:;  ;  ;  ;  ;  ;  ;  ;  

拉丁美洲经济在八年中经历了三次衰退_巴西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