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一体化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亚论文,观光旅游论文,区域论文,策略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09.08.008
一、引言
近十几年来,在位于东北亚区域内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这六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并不断扩大。然而,有关各国之间的国际交流不能说是处于一种均衡的态势。单就从观光旅游的形态上来看,在这一区域内几乎没有像欧盟诸国(欧盟简称:EU)① 或者像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简称:ASEAN)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那样极受欢迎的周游数国的“三角形旅游”或者是“周游型旅行”的形态,而是大多数只单独访问一个国家或地区,即所谓的“单独目的地(Mono-Destination)观光旅游”。
笔者认为如果今后进一步促进中、日、韩等六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国际观光旅游交流,首先就有必要构筑国际观光旅游系统化的多国间合作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有步骤地采取振兴这一区域国际旅游的策略。尽管以前也曾经举办过各种各样和各种规模的有关振兴东北亚区域国际旅游圈的会议,然而,一旦付诸实施时便难以推进。这无非是由于东北亚区域内的六国和地区在思想意识形态的政治体制方面、在国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发展方面、在国民素质和治安的社会方面等存在着诸如欧盟和东盟等其它区域所没有的巨大差异性,这也就成为促进这一区域国际观光旅游合作的障碍和发展瓶颈。然而,正是由于这一区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因此,现在正是有关各方应该认真思考这一区域在国际观光旅游方面如何进行广泛合作的时机了。
二、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交流的现状和特征分析
据世界旅游组织(WTO)预测,从2000-2020年20年的时间里,在国际旅游总量中,亚太地区被认为是在世界发展最快的区域[1]。虽然在这项预测发表后不久的2001年就在美国发生了“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在亚太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非典(SARS)”疫情、2004年底在东南亚地区发生了海啸、2005年发生了禽流感,但世界旅游几乎是按照预测的那样平稳增长。尽管国家间的旅游交流在人口、经济、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这种交流并非单向交流而应该是相似人数的相互交流。那么,目前在东北亚区域的国际观光旅游交流呈现出哪样的特征呢?
首先,是一种“不均衡的国际交流”。其中较典型的就是中日两国之间。以2006年的数据为例,访问中国内地的日本人是374万人,而访日的中国内地居民则为81万人[2]。这一数据明显呈现出失衡的状态;同时,在日韩两国之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2003年至2004年间,由于韩国电视剧《冬天的恋歌》(WENTER'S LOVE SONG)在日本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男主角的扮演者裴勇俊(BAE YONG-JOON)成为家喻户晓的典型的“韩流”超级明星。还有其他一些韩国著名的艺人像李炳宪(LEE BYUNG-HUN)等“韩流”超级明星的效果也增加了访韩日本人的数字。因此,2005年访韩的日本游客为243万,而访日的韩国游客为则为174万[3]。但是,由于韩元的升值和“韩流”的相对回落,2006年访韩的日本人下降到了233万[4],而韩国的访日游客则攀升为211万[5],这是因为日本对韩国公民实施了短期免除签证的措施。总之,日韩两国的差距并不像中日两国那么大。
其次,“区域内相互依存度高”。从访问目的地来看,中国、韩国、蒙古在东北亚区域内之间诸国交流的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从客源国来看,到韩国的海外观光旅游者的一半以上在东北亚区域内[6]。其它国家从总体来看,入境游和出境游也呈现出区域内的很高的依存度。
此外,“季节波动大”也是特征之一。中日韩三国在年度接待方面较均衡,在旅游淡季所呈现出的季节波动只有旺季的60%左右,但是,蒙古的冬季只相当于其它季节的20%左右。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淡季的访客量。
三、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产业的现状和特征分析——与东盟诸国和大洋洲区域之比较
东北亚区域的国际观光旅游交流近年来发展的势头迅猛。为了把握这一区域的观光旅游交流的现状和特点,笔者对东北亚区域与东盟诸国、大洋洲等周边区域的旅游产业群作了比较与分析,并以此来论证和分析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产业的特性和现状以及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表1所示。
(一)对“旅游接待行业”方面的分析
首先,如表1所示,按照办理国际观光旅游的类型可以把旅游接待社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在组团社一方国家的旅游公司;另一类是在地接社一方国家的旅游公司。这两种类型均对该区域的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把东北亚区域各个国家的现行体制和其它另外两个观光旅游圈相比较的话,该区域在促进旅游合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和问题。也就是说,从现有的旅游公司的经营体制和运作方式来看,还并没有形成东北亚区域整体的联合体制,而且,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人才也缺乏。例如,在中国,搞“日本游”的专业人士,如果策划同样是东北亚区域的“韩国游”或者“蒙古游”时却没有相应的知识;同样,在日本,精通“中国游”的人则缺乏“蒙古游”或者“俄罗斯游”的经验。此外,由于政治方面等方面的原因,在中日韩蒙俄等国能够办理“朝鲜游”的旅游业者为数极少。笔者曾经在日本的旅游公司里工作了十几年,同时,作为私人观光旅游到过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从日本的旅游公司的业务情况来看,在经营属于东盟国家的新加坡旅游的公司同样也非常了解和熟悉东盟其它国家的情况并积极地组织跨国周游。还有,负责澳大利亚旅游的营业销售人员同时对新西兰和南太平洋诸国和地区的情况也熟知和了如指掌。
其次,再来分析一下地接社方面的情况。在过去几年里召开的有关国际旅游论坛中有些人曾经提出过作为东北亚区域旅游联盟的象征,有关各方面组成“中国—日本—韩国”;“日本—韩国—中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等方案。但遗憾的是这种观光旅游线路实施起来还要在每个地区通过各个地方的旅行社。这样一来,不但费用陡然猛增而且如果遇到团队日程和内容的数次变更或者临近出发日期的预订团,那么,以现实情况来看,地接社将难以应付而会给游客造成不必要的混乱,以致影响其服务质量,同时也有损这一区域的整体国际观光旅游形象。
另一方面,在中国、日本和韩国均受欢迎的“新马泰三国游”,客人只要委托一家旅行社,那么,这三个国家的有关情况就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包括机票、酒店、观光等项目很容易地被安排,这样大大地方便了游客。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中外合资或独资的酒店和餐饮业早就被许可经营了,然而,合资或独资的旅游公司直到最近几年才被许可而后相继成立。相信随着外国观光游客的进一步增加,可以期待着来华的观光旅游总量的进一步提高和业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二)对“酒店住宿行业”方面的分析
在我国各地兴建酒店特别是高级和豪华酒店的热潮持续不断,尤其是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更是加速了这股热潮的升温。由于酒店行业较之其它观光旅游行业率先向外资开放,所以,国际上知名的连锁大酒店诸如喜来登大酒店(SHERATON)、希尔顿大饭店(HILTON)、日航大酒店(NIKKO)等在我国已经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品牌;在日本的东京以及周边的首都圈地区,虽然世界一流的知名大酒店早已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并为访日的外围游客特别是欧美的客人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除了东京、大阪等国际知名城市以外的其它地方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7];韩国的情况和日本差不多,虽然在其首都首尔和第二大港口城市釜山间有许多国际著名连锁大酒店,但其它地方几乎没有;朝鲜能够接待外国游客的酒店基本上限定在平壤的高丽饭店和羊角岛饭店,而且都是国营的。作为还未完全对外开放的神秘国家,国际知名的连锁大酒店的投资建设恐怕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此外,由于在东北亚区域观光旅游的旺、淡季的季节波动大,像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样冬季极其寒冷的地方,对于酒店行业的投入必须也不得不考虑是否能够在一年四季招徕到住宿客人。因此,在这两个国家,国际知名的酒店并没有大规模地建设,但这也为低星级的酒店的遍地存在提供了一个生存条件。
(三)对“航空运输行业”方面的分析
东北亚区域的航空公司也顺应国际的潮流,积极地展开了再编、重组、合并、加入国际航空联盟间的竞争。然而,就其竞争程度来看,并非领先于其它区域,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处于落后的状态。单是从机票的价格来看,东北亚区域的许多国家在世界航空运输业处于滞后的状态。而且,在世界上知名度高而且广泛获得好评的航空公司仅有我国香港的国泰航空(CX)和韩国的大韩航空(KE)两家。我国大陆的国航(CA)、东航(MU)、南航(CZ)以及日本的日航(JL)、全日空(NH)并不在此列。朝蒙俄三国的航空公司的知名度则非常低。
近几年来,在东北亚以外的其它区域,售价低廉的航空公司机票吸引和赢得了东北亚本区域内的相当一部分旅客的青睐。正是这种危机感,才促使东北亚区域的航空公司不得不开始引入了折扣价机票。因此,笔者认为航空公司的意识和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及还利、让利于广大旅客,还有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大有必要的。此外,我国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日本的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和大阪关西国际机场、韩国的仁川国际机场均自称为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枢纽机场,但真正符合标准的目前还没有出现。因此,加强东北亚区域内主要国际机场之间的广泛合作可以说是当务之急。
(四)对“政府旅游组织”方面的分析
由于中国国家旅游局和韩国观光公社等有关政府观光旅游部门的积极促销,近几年来,到这两个国家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持续上升;在日本,由于从2003年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访问日本”(VISIT JAPAN)的宣传活动,到日本观光旅游的外国游客也处于上升的趋势;而韩国则借“韩流”之东风吸引了无数的“哈韩族”的到访;蒙古和俄罗斯的有关旅游部门也同样进行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朝鲜方面在2002年6-9月期间举办了主题为“阿里郎”的大型艺术团体操表演借以发扬其国威和主体思想,尽管也吸引了一些外国游客,然而,由于其社会体制问题,到访的外国游客依然是在被导游人员和国安局人员的严密监控下在规定的时间里参观其规定的内容而且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来进行这样一种极不自由的团体旅游。因此,就目前情况而言,外国观光游客在朝鲜进行“自助游”是完全没有可能性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东北亚区域内的各个国家和政府的有关旅游组织、行政部门在振兴意识和手法等层面上,应该摒弃散兵作战、故步自封的传统促销方式,学习和形成东盟以及欧盟各国那样的联合促销网,从大局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尽快建立东北亚区域观光旅游联合促销综合中心。
四、东北亚区域国际旅游观光一体化机制的策略和建议
综合前面阐述的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的现状和所面临的课题,下面将根据这些问题来进一步论述促进这一区域观光旅游国际化的方针和策略。
众所周知,关于东北亚区域旅游振兴的话题多数是停留在个别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开发与振兴上。然而,现在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尽快把重点转向如何推进东北亚区域整体的观光旅游合作也就是说有关国家共同来积极参与区域观光旅游的整体开发上来。除中、日、韩这三个国家以外,俄、蒙、朝三国之间也应该大力加强合作。这是因为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旅游交流是缺一国而不可的。还有,如果进行整个区域的促销活动和市场战略,每个成员国的旅游水平和标准应该处于同一条线上。然而,从目前的观光旅游发展现实情况来看,这六个国家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当务之急就是有必要和尽快地把六个国家的旅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到一个相对平均的水准上。此外,东北亚区域的国际观光旅游促销策略的制定还必须要考虑到广告宣传、人员推销、营销推广、公共关系、促销策略的组合和制定等一系列综合因素[8]。
(一)设立情报共享促销中心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内的某一个国家设立该中心,形态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使区域内所有的成员国能够积极地参与。作为该中心的所在地,按目前旅游活动比较发达的中国、日本及韩国的情况来看比较适合。在其它国家可以设立分部,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有效地利用达到资源和情报的共享。关于该中心的事业内容,首先要向区域内外大力宣传成员国的旅游振兴政策和相关情报信息,进行提高东北亚区域整体观光旅游知名度的促销活动。当然,首先要制定和实施的是旅游振兴的基本战略和基于旅游统计的旅游市场。在政策制定上,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旅游有关方面以“官”即国家和地方政府、“产”即航空运输业、旅游接待业、酒店住宿业和其它有关行业、“学”即大学或研究机构为主。其中,在制定旅游战略方面,官方色彩浓厚的中国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其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指导方针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甚至会左右全局。这也是大有必要的,因为这在其它区域的旅游战略的制定上也有过先例。作为振兴观光旅游事业的一个环节,如表2所示,尤其是在东北亚区域内的国家之间在签证限制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壁垒,使得目前难以自由地进行观光交流。
其次,东北亚区域整体的一般性旅游情报信息的发布与欧盟各国、东盟各国、大洋洲各国等国际旅游圈相比极其少。同时,该区域一体化的观光旅游市场数据和统计资料几乎不存在,而且有关跨复数国的周游式旅行团的情报信息根本没有,处于一片空白。还有,在这一区域里影响旅游实施的类似安全危机管理的安全、治安、紧急医疗救助制度和保险补偿制度很不完备。此外,阻碍到国外观光旅行的最大因素也莫过于访问国当地的治安。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能以称之为东北亚区域内的旅游发达国家的中、日、韩三国为中心加强交流和合作,相互取长补短,那么,该区域整体的水平就无疑会得到较大的提高,从而带动其它三个国家和地区水平的提高。
(二)改革旅游企业机制和创造多样化旅游产品形态
1.旅游企业机制的改革。笔者在前面对观光旅游行业等进行了现状分析,但现实中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事业的障碍是社会体制的不同所造成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极大差异,这反映在观光旅游产业上则缺乏团结合作的有效机制。也就是说,目前缺乏能够充分应付整个东北亚区域的多目的地国际观光旅游的体制和条件。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创造在整个东北亚区域设立网络据点的高度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旅游产业。其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扩大区域内旅游公司的国际旅游业务的积极扩展与扩大。例如在东盟地区,欧美资本的旅游公司的设立大大地补充了该区域的弱点。当然,为了对应日益增加的国际旅游的回头客,也有必要进一步发展现有的专业旅游公司并使其更加国际化和多元化。
2.创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形态。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市场来策划旅游线路[9]。今后在东北亚区域内形成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国际旅游市场,在共同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有必要通过旅游资源的网络化来形成旅游商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作为观光旅游商品可以策划为多种主题型:“大都市逍遥型”、“历史探访·文化追寻·名胜古迹型”、“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型”、“海滩度假型”、“青少年修学型”、“东方列车之旅”、“浪漫海上游船”、“国境神秘之旅”,等等。
(2)作为旅游形态有必要从目前“单目的地旅游型和一国旅游型”到“多目的地旅游型和诸国周游型”转变。
(3)作为旅游产品的结构既要有“骨架型”,也要有“大型浪漫之旅型”,并不断开发和研究新的产品结构。
(4)作为旅游的参加者即包括“新手上路”、“回头老客”,也含有“散客(FIT)”、“自助游的背包一族”等各种。
今后,可望以上述各主题为标志来积极地展开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的联合促销宣传。关于观光旅游商品的策划,以目前在东北亚区域内最大的日本人旅游访华团为例,从“散客游”到“骨架型”等个人自助游的趋向日益增加,也就是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伴随着出境游的回头客的增加,与其参加比较受约束的团体旅游,那种更加尊重个人自由和爱好的“自助游”将会更受青壮年的青睐[10]。其它方面,比如,如果参加主题为“CJK36(CHINA·JAPAN·KOREA)三国六大都会逍遥豪华游(北京·上海·香港·东京·大阪·首尔)”这样的团体,即使费用比较昂贵的话,只要在吃住行游购上能够体现出每个国家和城市的特点与魅力,那么,富裕阶层的游客还是能够接受的。此外,比如“横穿欧亚大陆游”和“中俄朝三国国境探访游”等也将会受到欢迎。因此,随着各国国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多种形式和不同价位的东北亚区域内的观光旅游线路将会愈来愈博得人气。
其次,应该开发“三角形旅游”或者是“周游型旅游”的线路。这种形式对于东北亚区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旅游形态。从世界旅游市场来看,出现观光旅游目的地单一化和个性化的倾向[11]。那么,在东北亚区域就有必要以“三角形”和“周游型”或者是“自选现地参加型”的旅游线路来积极地推进周游复数国家的旅游形态。
还有,游客到达当地后,能够自由参加的另外付费的选择性观光旅游娱乐产品项目的开发也很重要。例如,笔者建议可以以较低廉的价格向访问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游客推荐跨国境的“中俄蒙三国边境(满洲里地区)一日游”和“中俄朝三国边境(珲春地区)一日游”;为到韩国访问的外国游客推荐韩朝军事分界线的“板门店一日游”⑥ 等等。如果近一步开发这类的旅游项目,那么,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的魅力将会大增,旅游者的人数也必将会大大地增加。当然,推广这类的观光旅游项目的前提必须是在有关各国的签证和出入境手续得到简化的情况下,否则将难以实施和推广。作为繁杂的签证手续缓和措施之一就是“互免签证”,但是除了日韩等极少数国家之间以外,以目前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状况等具体情况来看,似乎不太现实。因此,笔者认为各国之间可以在维护各自的国家独立主权、领土完整这一政治前提下,在有限制的条件下采取如下几种方法:
(1)“东北亚区域国民旅游互访15日内免签制度(NEAPSTVF-15D)”即由组团社国家根据报名参加者所提供的必要证件等材料后严格审核参加者的身份并发给有成员国共同签发的“旅游卡(TOURISM CARD/NEAPTVF-15D)”。
(2)“东北亚区域国民旅游互访7日内过境免签制度(NEAPSTTVF-7D)。”即区域内成员国公民以过境的方式访问其它5国时无需签证。除了有互免签证协议的国家之外,从本国和目的国之间的单纯和直接的重复往返均不可。入境者除有效证件——普通护照外还必须持有7日内离境的、不可转签的有效机票和一定数额的旅行费用。
(3)“东北亚区域国民旅游互访10日内落地签证制度(NEAPSTA-10D)。”即到达目的地国的指点空、海港后在入境前办理落地签证并可滞留10日。对入境人的证件和机票及费用等其它要求可参照(2)的过境免签方式。
(4)可限年龄在65岁以上的年长者和15岁以下的少年给与“14日内免签制度(NEAPSYTVF-14D)”的免签待遇。
(5)可限定各国一部分高端人士,即根据参加人员的有效身份、社会地位、资产数额等发给“东北亚区域国民商务旅游互访21日内免签制度(NEAPHBSTVF-21D)。”为防止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必须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
(6)可限定对15人以上30人以下的团体游客在日本的冲绳县实施“7日内团队免签制度(NEAPGTVF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各国外交、出入境边防、海关、检疫部门等有关方面还可以开动脑筋群策群力。
作为另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就是如何提高淡季的客源数量。航空公司、酒店、旅游公司在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及时推出“东北亚区域周游冬季特别票价”、“冬季特别住宿优惠价”、“冬天之旅特别促销宣传项目”等,共同克服困难,不断推出更多、更广的新的观光旅游项目。
3.共同培养和造就观光旅游的专业人才和有识之士。在培养和造就国际观光旅游专业人才和有识之士方面,东北亚区域内的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各成员国之间应该摒弃由于目前现存的各自社会体制和政治思想以及意识形态领域所带来的相异与隔阂,为这一区域的旅游事业的发展而献计献策和共同出资出力。正如前面所论述的那样,目前在东北亚区域内缺乏真正的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和专家学者。因此,有必要培养出熟知和详知整个区域情况的全才而不是只熟悉一国或一地区情况的偏才。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做到,但重要的是要有发展的眼光和从长计议。笔者认为在开始启动的阶段可以考虑先由这一区域内旅游发达国家发挥骨干作用。此外,为了东北亚区域整体的国际旅游水平的提高,还应该积极和谦虚地向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和借鉴经验,并且聘请有关专家进行高水平的指导。
五、结语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的根本就在于如何提高其整体的知名度和扩大域内外到访的游客量。因此,每个国家的固有文化虽然可以成为其观光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武器,然而由其成员国(地区)所组成的象征着东北亚区域整体的国际观光旅游文化则更重要。这也就要求确立让区域内外游客能够享受东北亚固有文化的共存共荣体制。笔者认为有必要构筑以各个成员国地方大城市为中心的“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圈”。也就是各个成员国中成为东北亚观光旅游文化据点的各个城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点连线,以线织面,利用“圈型”波及效果的战略,构筑和打造出复数条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黄金线路。
从图1可以看出,以环渤海湾区域为中心呈放射状的“内圈500公里效果”涵盖了我国众多的观光旅游胜地和韩朝两国;而“中圈1000公里效果”则扩大到我国更为广域的观光旅游地和蒙古国;最外侧的“1500公里效果”包括了东北亚整个区域。过去,在东北亚地区主要是以中日韩三国的首都为中心,形成了“BE-TO-SE线路(北京BEIJING-东京TOKYO-首尔SEOUL)”,然而,这三个国家的首都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的同质性造成了和欧美大城市的差别化的缩小。因此,除了成员国的首都地区之外,还要发展诸如“SH-OS-PU(上海SHANGHAI-大阪OSAKA-釜山PUSAN)”等其它大中型城市的观光旅游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东北亚这一广域的空间范围用一种特质的观光旅游文化联系起来而呈现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图1 东北亚区域内国际观光旅游圈
资料来源:根据笔者博士学位论文整理绘制[12]。
为了达到和实现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的协同作战,笔者在对相关学者和机构的研究成果[13-15]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协同机制策略以实现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1.有关成员国的政府和民间组织应共同编制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的总体规划,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的布局与开发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设计,实现最佳的旅游资源配置,因为这样做既可有利于发挥成员国的旅游资源优势,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建设各自的特色旅游产品,从而完成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规划一体化的设想。
2.有关成员国的政府和民间组织要自觉地运用市场机制,加快推动区域内旅游要素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包括统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精品观光旅游线路的组合。合理地设置数条东北亚国际观光旅游线路,从而达到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要素配置一体化的目的。
3.有关成员国的政府和民间组织应统一进行整个区域的旅游网络建设,把区域内的旅游产品联结成统一的旅游产品网络。同时,各成员国之间也要建立和完善旅游产品的促销手段,创造出内容新颖、形式丰富的旅游产品献给各国游客,从而形成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市场网络促销一体化的手段。
4.有关成员国的政府和民间组织应包括建立畅通的旅游交通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费用结算手段,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的结算方式,争取一卡在手,即在区域内方便旅游。加强落后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要适应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协作的需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旅游接待、服务设计、旅游交通、风景区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等,从而提高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服务设施一体化整体水平。
5.有关成员国的政府和民间组织应严格按照旅游行业标准,设立统一的服务规则和监督机制,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应考虑参照世界旅游组织(WTO)的一些建议和标准,制定相关行业的东北亚区域标准。例如在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饭店星级统一标准、汉日韩(朝)蒙俄语五种翻译导游规程、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标准、旅游购物退税制度及其程序、旅游投诉处理程序等,从而完善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服务标准一体化的内容。
6.有关成员国的政府和民间应组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此建立一个安全、文明、诚信、优质的区域市场运行机制,共同打造一个健康、稳定的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市场。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一体化的实施,将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共同规划旅游产品,构建便于旅游的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共同的旅游目的地,提高总体吸引力和竞争力;东北亚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实施,将有利于增强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集中力量进行联合促销。这样不仅有利于整体形象的形成和整体优势的发挥,而且同样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各成员国的观光旅游业都能受益;东北亚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实施,将使区域内互为市场、互为目的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地域优势越来越突出,区域内的旅游活动会变得更加便捷,相对于区域外可以树立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市场机制一体化的形象。
本论文以促进东北亚区域国际观光旅游合作为主题,从强调培养职业化和专业化人才入手,论证了实施这一区域各种国际旅游振兴战略的可能性,从而初步形成一个没有旅游淡季的“常青东北亚国际观光旅游区域”。此外,通过东北亚区域内日益活跃的国际观光旅游的振兴,必定将会对这个区域的整体经济增长和获取大量外汇收入以及创造就业机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东北亚区域的国际观光旅游交流与合作对保持各自的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以及共同维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更进一步地来说,笔者最最期待的莫过于通过国际观光旅游促销活动和在与其它国家观光游客的实际接触和交流中,进而加强东北亚区域内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以及国际的协调发展。而且,通过东北亚区域内各国民之间的观光旅游交流和对对方国家文化理解的不断深化,从而达到跨文化交流和巩固国际和平环境之目的。
注释:
① 比如持有一个“申根签证”〈SCHENGEN VISA〉就可以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冰岛、芬兰、瑞典、挪威、丹麦等15个国家畅游。另外,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波兰、马耳他、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9个欧洲国家在2008年初正式加入了《申根协定》。这样一来,从2008年1月起,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如果去欧洲观光旅行的话,只要事先取得一张申根签证,就能畅游多数欧盟国家,从而实现欧洲全景游的梦想。笔者侨居日本期间曾4次持该“申根签证”到过西欧的大部分国家观光旅游,非常方便。此外,有些国家虽然没有加入欧元区,但是许多地方则是等值的两种标价。
② 目前,在中国的外商独资旅行社有日航国际旅行社〈中国〉有限公司、全日空国际旅行社〈中国〉有限公司、丽星邮轮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佳天美”、格里菲〈GTA〉旅行社〈中国〉有限公司等几家。
③ 所谓骨架型旅游(SKELETON)就是按照游客要求只包含往返机票和当地住宿酒店的“自由行”的一种。它虽然属于包价旅行的一种,但当地导游只负责机场和住宿酒店间的接送以及仅仅几个小时的简单的观光导游,其它时间均由客人自己自由活动。即使延长住宿天数、价格也较低廉,因此,这是一种相对于游客来说自由度非常高的自由观光旅行。其它还有诸如团体包价(PACKAGE TOUR)、散客自助游(FIT)等几种观光旅游形态。根据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历和亲身的观光旅游体会建议年长者和未成年人或是初次到国外观光旅游不适合“骨架型旅游”或者“散客自助游”而最好参加团体包价(资料来源:笔者根据http://www.jekai.org/entries/aa/00/np/aa00np15.htm(Web,November 2000)和本人自身经历整理)。
④ 由于目前日本和朝鲜两国之间没有外交关系,所以访朝的日本人基本上是通过在日本的在日朝鲜人总联合会或者其所属的旅行社来办理手续。而访问日本的居住在朝鲜本国的公民除了个别公务以外没有到日本观光旅游的游客。
⑤ 韩国的仁川国际机场曾于2004年和2005年连续被国际航空评议会(ACI)评为世界最佳的国际机场。它更是在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在全球发行6万册的、具有权威性的提供世界性有关航空情报信息的美国的世界性旅游专业杂志——《Global Travller》以1万6千名读者为对象,根据机场、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这4个部门的调查结果评为世界最佳国际机场。韩国的韩亚航空也于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获得该旅游杂志评选的“机舱服务最高奖”。此外,该航空公司于2004年获得世界航空服务品质调查机构——英国SKYTRAX社评选的乘务员服务领域最高殊荣“全球最佳乘务员奖”第一名。笔者本人也无数次到过韩国的仁川国际机场。通过本人的亲身感受和与其它国家的国际机场之比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资料来源:http://travel.163.com/06/0216/11/2A31JS9300061DPJ.html2006.2.16;http://www.hongkongnavi.com/n_hotnews.html2007.3.12;http://world.kbs.co.kr/japanese/news/news_detail.html2008.1.17).
⑥ 虽然这个项目在十几年前早已展开,但建议在韩国一侧进行参加“板门店一日游”的游客还可以到朝鲜一侧的建筑物——“板门阁”内参观;同时,在朝鲜一侧进行参加“板门店1日游”的游客同样也可以到韩国一侧的建筑物内——“和平之家”和“自由之家”参观。笔者曾分别于1996年12月和2001年12月作为观光游客从韩国方面和朝鲜方面参观了板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