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社会化”教育方法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启示论文,政治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翻开美国历史,我们不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一词,然而美国国家精神、民族意识以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培养却是通过许多实际上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育和活动来完成的。美国学者称之为“政治社会化”或“公民教育”,以培养合乎本国意识形态的掌握参与政治、社会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合格公民为目标,其方法灵活多样、成效显著。本文选取其中的几种典型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利用历史和文学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史料、传说、故事、传记等等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美国已经得到了许多教育学家和学者的一致赞同。在美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动人的故事,甚至每一个节日都与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相联系,它们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美国精神最突出和最激动人心的乐章。它们不仅表示了美利坚民族的追求和顽强的斗志,而且表现了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强大的凝结力。在教师和家长绘声绘色的讲述过程中,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深深地留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因此,教育家们认为把文学作品与故事传说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来讲授,足以向青少年一代昭示国家精神和民族意识的深意所在,所起到的效果是一般教育形式和内容所不能比拟的。
美国前教育部长贝尔特曾强调说,要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的道德鉴别能力,完全没有必要再增加新的课程,因为德育的许多内容和素材就包含在历史和古典文学作品里。比如培养儿童的诚实,教师无须大喊大叫“要诚实,要诚实”,他们只要把林肯是怎样步行三里路退还六分钱的故事和《伊索寓言》中“狼来了”的故事讲述给青少年听就可以了;而《独立宣言》、马丁路德·金的《伯明翰狱中来信》,可以使青少年懂得如何面对逆境。诸如此类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历史意义和民族精神是非常浓郁的,所蕴涵的道德价值也充满说服和引导的力量。它们生动、形象、朴实,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情感,也有助于青少年了解美国的文化、历史、民族传统以及积淀在民族文化深层的精神意识。
正是由于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小学讲历史故事、伟人轶事;中学讲140多学时的系统历史课,侧重于学习历史事实和过程;大学里每个学生也要必修一门美国历史课,侧重对历史的理论分析。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注重以专门的思想品德课向学生灌输理想的价值观念,对于通过历史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重视不够。实际上,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拥有比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各国都要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我国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善良、勤奋、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从古代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到近代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勇担历史使命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更不用说像岳飞、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在抵御外辱、捍卫国家主权方面给我们的激励。所有的这些都是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在向广大青少年讲解历史典故、传说和史料的同时,要尤其注重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中国革命史是近代中国屈辱和抗争的历史,它不仅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心、有为之情,而且通过它还可以了解近代爱国志士为国奉献的精神,使青少年明确历史赋予他们的巨大责任;通过它更能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客观真理,能使广大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我们相信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优势,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
二、通过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重视各种社会参与和实际活动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方法。在美国,许多学者认为道德伦理规范的灌输无济于学生道德水准的提高,真正的教育途径就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为此,美国的高校不仅允许学生依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组织学术、文化、宗教、政治等社团,锻炼能力,而且支持学生有组织地走向社会,承担一定的社会服务项目。如为伤残人员服务,为移民子女提供外语训练,为监禁青年指导等。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同,不仅所服务的对象愿意接受和配合这种教育活动,而且政府也采取措施积极支持和推进这种教育活动。有的州专门通过法案支持甚至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参加这类活动才能毕业;有的州拨出专款支持这类计划,同时还建立一些大学或跨地区的全国联盟以指导、协调本校或全国的社会服务活动。正因为如此,美国大学生愿意参加社会服务的情形是比较普遍的,大学生中约有一半以上实际参与了各种各样帮助别人的服务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培养其意志力、探索性及自主、自重、公平竞争和爱校爱国精神,树立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平衡人际的协作态度。这些实践活动也不断地将道德原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信念,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现在的美国青年把解决社会问题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他们参与控制枪支泛滥、美化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改善医疗服务、打击犯罪等一系列活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明显提高。
我国自1993年“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实施以来,“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青年达数百万人次,组成了数十万个志愿者服务队。从北京大学率先成立的“爱心社”,发起“文明修身”工程,到一支支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旗帜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充分表明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参与意识大大增强。面对社会问题,广大青年不再冲动,不再以呼吁、呐喊的方式参与社会,而是扎扎实实地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有效行动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机遇,借鉴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青年参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实现道德意识的内化,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财政支持和规范管理,使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走上经常化、健康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三、通过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注重整体性、一致性。如肯特在《青春期的政治性格》一书中就指出:如果社会或社会中某一特定的机构想要有意识地来塑造其年轻公民,建立各社会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的促进因素。因此,为了配合正式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美国政府尤其重视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建设。
美国政府每年都要花几十甚至百亿美元的巨资投到《美国之音》等一些传媒事业和出版事业上。它们在宣扬传播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文化观,美国是世界领导者的观念等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公共环境,美国政府更是不惜血本来进行文化设施建设。在全美各地有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光华盛顿一地就有美国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馆、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堂、国会图书馆、航空航天博物馆这样一些耗资不计其数、规模宏大的场所十几所,各种参观点一百多处。这些场馆集中表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时无刻不在宣扬着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是美国向其国民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虽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一致性,但在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等软环境方面的措施却相对成效较小。美国社会像吸毒、暴力、种族歧视等丑恶现象非常普遍。美国虽然立法、执法都很严格,但犯罪率却逐年上升。实际上这正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所宣扬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现,道德的沦丧是资产阶级道德教育所无法解决的固有矛盾。
然而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的方法和原则却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舆论、公共设施、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等因素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目标的一致性,能强化受教育者对该目标的认同、接受和内化。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上对教育整体性已经有了相当重视。许多学者纷纷撰文要求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然而在实践中,对环境建设的措施力度却相当有限。如由于我国社会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使一些地区对公共环境设施建设投资不足,管理也不科学;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大众传媒仍有许多内容与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相冲突;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加大,许多不良社会风气仍大量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多地表现为与教育内容的不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政府应加大综合治理社会环境的力度,努力消除各种腐败现象,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具体的操作中要特别注意舆论导向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向人们解释说明各种不良风气、丑恶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鼓励、支持和引导人们为营建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同各种不良行为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