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诊断胸腺囊肿的CT影像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以来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囊肿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CT影像中囊肿的位置、大小直径、形状、病变密度、边界情况、单房或者多房、强化后特点。结果:CT影像下观察囊肿内部特征,前纵隔囊肿40例,直径平均在(3.45±1.15)cm,形状圆形、类圆形,囊壁CT下菲薄;中纵隔囊肿7例,直径平均为(3.01±1.02)cm,形状条形、类椭圆形,囊壁在CT下显示壁薄或不可见。40例前纵隔囊肿中,边界清晰,CT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密度处于低密度且均匀;7例中纵隔囊肿中,边界均清晰,CT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密度处于等密度均匀状态。结论:CT是胸腺囊肿的重要检查方法,CT的影像可以很好的显示囊肿的大小直径、形状、单房或者多房、密度等特点,对胸腺囊肿的确诊和术前的检查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胸腺囊肿;CT;影像学表现
胸腺囊肿主要是由柱状、立方状、扁平状的上皮囊壁组成的单房或者多房的囊性肿块,且囊壁内可见非肿瘤性胸腺组织。是少见的胸腺良性病变。其发病率较低,发病过程缓慢,典型部位的胸腺囊肿根据大小、形状等特点容易诊断,但是不典型部位的囊肿或者囊中密度出现异常的较容易出现误诊,临床上多采用X光线、CT等检查方式进行诊断[1]。因此,本文采取影像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分析诊断胸腺囊肿的CT影像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以来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囊肿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23-52)岁,平均(37.49±5.77)岁;病程(6d-2)年,平均(1.05±0.42)年;体质量指数(20-25)kg/m2,平均(23.12±0.74)kg/m2,其中12例有明显症状,咳嗽3例,胸闷6例,胸痛3例,其余35例无症状,均为体检中发现。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胸腺囊肿;(2)均经过患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入院资料和影像资料不全者;(2)其他方面的囊肿。
1.3 方法
47例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其中2 例仅CT平扫,采用GE64 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120kV,300mA,层厚7.5mm,层距7.5mm,重建层厚1.25mm、层距1.25mm;另45例采用GE64排螺旋CT扫描机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参数120kV,300mA,层厚5mm,层距6mm,重建层厚1.25mm、层距1.25mm,均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比乐,总量85ml,于肘静脉团注后30s进行扫描。
1.4 观察指标
根据CT影像学资料分析囊肿的位置、大小直径、形状、病变密度、边界情况、强化后特点。
2结果
2.1 囊肿内部特征
CT影像下观察囊肿内部特征,前纵隔囊肿40例,直径平均在(3.45±1.15)cm,形状圆形、类圆形,囊壁CT下稍厚;中纵隔囊肿7例,直径平均为(3.01±1.02)cm,形状条形、类椭圆形,囊壁在CT下显示壁薄或不可见,见表1,图1A、1B、1C。
2.2 病灶周边情况
40例前纵隔囊肿中,边界清晰,CT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密度处于低密度且均匀;7例中纵隔囊肿中,边界均清晰,CT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密度处于等密度均匀状态,见表2,图2A、2B、2C。
注示:图2,胸腺囊肿,CT扫描示左前上纵隔单房囊性结节,边界清,壁菲薄,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
3 讨论
胸腺囊肿是人体纵隔肿瘤的一部分,也是纵隔肿瘤的一个类型。胸腺囊肿不常见,它仅占纵隔肿瘤的1%,可发生于胚胎、胸腺形成途径的任何部位,包括纵隔和颈部的侧方[2]。胸腺囊肿可分为先天性、炎症性和肿瘤性,大多数胸腺囊肿为先天性[3]。先天性胸腺囊肿多是由于胸腺导管、咽导管没有完全闭合导致上皮出现渗液或出血,扩张而成,多为单房薄壁囊肿。胸腺囊肿多为良性疾病,大部分病情会较稳定,但是也会存在感染、破裂、增大甚至转恶的危险。其早期在临床上未见明显症状,如果囊肿体积过大,会对附近器官组织造成压迫,导致出现胸闷、呼吸艰难、胸痛等压迫性症状[4]。临床上多采用X光,CT,超声、磁共振等先进技术进行检查,作为临床的诊断依据。本研究中收集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囊肿病例CT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分析,CT影像下观察囊肿内部特征,前纵隔囊肿40例,直径平均在(3.45±1.15)cm,形状圆形、类圆形,囊壁CT下稍厚;中纵隔囊肿7例,直径平均为(3.01±1.02)cm,形状条形、类椭圆形,囊壁在CT下显示壁薄或不可见。说明CT影像可以清晰的看到胸腺囊肿的大小、形状和囊肿壁的情况,给临床的诊断提供了有效的诊断依据。40例前纵隔囊肿中,边界清晰,CT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密度处于低密度且均匀;7例中纵隔囊肿中,边界均清晰,CT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密度处于等密度均匀状态,说明CT影像除了可以看清囊肿内部特征外,还可以清晰看到边界、病变密度、强化后的特点等外围状态,减少了误诊的发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CT是胸腺囊肿的重要检查方法,CT的影像可以很好的显示囊肿的大小直径、形状、单房或者多房、密度等特点,对胸腺囊肿的确诊和术前的检查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迅, 夏奥, 李晓,等. 胸腺囊肿的诊断及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附72例报告[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 17(5):407-410.
[2]张正平, 屈玉玲, 侯晓婧, et al. 胸腺囊肿CT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8(6):858-860.
[3]刘洪博, 刘树荣, 张晓娟,等. 甲状腺异位胸腺囊肿一例[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 51(9):706-707.
[4]包敏伟, 谢冬, 谢惠康,等. 116例胸腺囊肿的外科治疗[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6, 32(1):14-17.
论文作者:蔡玮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囊肿论文; 胸腺论文; 纵隔论文; 密度论文; 影像论文; 形状论文; 边界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