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乡镇建设述评_阎锡山论文

阎锡山乡镇建设述评_阎锡山论文

评阎锡山的村镇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镇论文,阎锡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九一七年九月三日,阎锡山以山西都督之职兼山西省长后,开始着手筹划治晋方略,村政建设是他关注的重点。他曾说:“民国六年,锡山兼绾民政,讨论施政之方,以为村者,人民聚集之所也,为政不达诸村,则政仍粉饰,自治不本于村,则治无根蒂。舍村而言政治,非终彻底之论也。”①之后,在他的著作与讲话中又多次重申了这一观点。他说:“乡村占整个社会的主要部分”,“为人民政治组织的最小单位,团体经济生活的基本组织,”是“社会最下层的社会基础。”②“村村治则县治,县县治则省治,省省治则国治矣,故治国在治村”。如果不进行乡村建设,那么“以此为基础的一切上层设施,将尽入空虚不着实际的状态。”③阎锡山认为:“乡村建设为全般建设的中心”,惟有乡村建设,才是贴合人民生活的真正建设”④。并进而把乡村建设与自强救国结合起来,“惟有贴合人民生活的真正建设、终能达到我们予企业的目的”“振起自强精神,发展造产能力,以完成救国的使命”⑤。

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阎锡山开始了乡村建设计划。村政建设大致分三个时期:从民国6年至11年,即所谓官办村政时期。这个时期,政治上主要是注重行政权力之普遍实施;经济上主要是以“六政三事”为纲领,产除积弊。从民国12年到民国17年,所谓自办村政时期,主要注重于行政力量推行,村民经济事业的发展,提倡村生产,发展仁化,以实现村村无讼,家家有余。从民国18年至抗战开始,即所谓村政建设时期,主要内容是由政治作用变为经济作用,倡导设立村营业,使村生产逐渐开展,以完成村单位的自足经济组织。

阎锡山的村政建设改革目标是:确立民主政治基础,造成工业化的农业,完成自足经济。为达此目的,阎锡山认为:第一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他说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如果没有组织,更如一盘散沙,绝不能形成若何强有力的集体”,“本人现在汲汲于编村治,意欲由先行使行政网不漏一村入手,一村不能漏,然后再论不漏一家,由一家而一人;网能密到此处,方有政治之可言,方能立国于今日之大地之上,不如是,断不足以自存也”⑥。第二是建设村经济设施,发展村造产事业,增进村民经济能力,使村输出超过村输入,村中入款多于出款。阎锡山倡导村生产物美价廉,以增加输出,并审计村民消费品,规定禁止输入,“以作经济发展的基础,用达村入款多于出款之目的”。⑦第三是推进建设本体事业,即政治方面“村民彼此关系由意善而情美”;经济方面“使村民生活由同足而优裕”。

为完成上述目标,阎锡山把他的村政建设内容确定为一是整顿村制;二是改进村政。整顿村制是针对当时山西乡村中户籍杂乱,人口不清等现状进行户口调查,“编行村制,划定村界”,实行编村制。具体办法是:将300户左右定为一编村,第一编村选一村长,超过300户的编村,则增选一村副,并设“村公所”,作为办事机构,每村下设若干闾,以25户为一闾,闾设闾长,后来闾下又设邻,以5家为邻,邻设邻长。这样,村就建成了“有组织,有机的活体”,就能做到“上下贯注,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⑧。通过加强施政基层组织,发挥行政网,严密控制人民,达到使乡村控制在阎锡山政权手中的目的。

改进村政主要内容包括一、整理村范,即把村民的言行,纳入规范“把村中坏人去掉了,把好人扶起来。”⑨所谓坏人,阎锡山指下列九种人:贩卖黄金丹洋烟者、吸食金丹洋烟者、窝娼者、窝赌及赌博者、盗窃者、平素好与人斗殴及持刀行凶者、壮年男子游手好闲者、家庭有残忍情形者、忤逆不孝者。而失学儿童附焉。其整理手段,首宣传,次调查,再次处分。对无故失学者,劝令其入学。

二、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会议是训练村民参政之场所,“欲使全民练习参政的能力,非实行村民会议不可”。村民会议如何开?阎锡山说要发扬晋省乡社公开商办之遗风⑩,制订村民会议章程,按章程行事,这样就能“使一村之权归一村之民,一村之民参予一村之政”(11)。

三、制定村禁约。村禁约即村中之宪法也。禁约之内容“仍按各村习惯,自行规定,大致将消极方面事项列举禁止,如子女不准缠足,树木不准毁坏之类。违约有罚,情顺理安”。阎锡山说村禁约与村范可相辅而行,以村范开其先,以禁约善其后,这样“既足补法官检察所不及,又可省警察渗设之繁费”,并能收到“坏人者畏社会制裁之力,日见其少”的效果。

四、筹建息讼会。息讼会为村中之司法机关。阎锡山说,它是让人民“真能有主张公道之权柄,练习评断是非的本领”(12)。目的为“便民厚俗以救争讼之凶”,“公是公非日以发扬,而土棍劣绅无所肆其播弄”。其实行办法是村长兼任会长,另有村人公推公断四名或六名,凡两争执事件均愿请之断者,得以和解,其不愿公断者或不服公断者,仍听其自由起诉,并无强制人民之权,以杜流弊。

五、建立保卫团。保卫团,村中之武力也。每一编村为一村团,以一行政区为一区团,以一县为一总团,“凡各村男丁能有正业者,年18岁以上35岁以下,均于农暇入团练习……娴习武事”,“平时稽查窝藏清除盗贼,遇有溃兵土匪,庶不敢来犯”。

同时,阎锡山还认为推行村政,划定村界尤为重要,“尤应注意者为村界。村界不可轻视。材界定而人民定,地土定而收入定,以后事事皆定”(13)。这样“村政之根基,才能巩固”(14)。所以,阎锡山把划定村界也作为他改进村制的一个内容。

为了推行村政建设计划,阎在统治层里建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省公署内特设立村政处,作为他推行村政的领导机构,并委任了正副处长,其下分股,各设主任,具体负责督促考察之责。另外,全省划分为12个区,按区设置区主任,责职责是到所管区各县实地考察,督促知事、委员等办理村政。同时,每县还派有村范委员一人,经常驻县督导。各县又按村庄距离、远近、人口多寡、划分为若干小段,由区长、承政员、承审员、主计员、实业技士,视学页、宣讲员、警佐、巡官等分兼小段主任,直接管村、管闾、管邻,一直到户。并对从事村政工作的人员进行了分批的培训。还训练了一批专门视察员,以督促了解全省各地村政推行情况。

阎确定了推行村政的办法:搞试点,分批进行。闾锡山说:“惟兹事体大,初未敢果于自信,轻率成功,因先由阳曲、榆次、太原等三县及省城市区试办。试之而效焉,乃于6月间推行平定、寿阳、太谷、忻县、定襄等5县,再试之而效焉,仍定推行全省”(15)。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村政建设。他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集合城内官绅商学、男女老幼及各村小学教员讲演游行,造成声势;第二、动员社会各界群起协助,共策进行,使村中百姓户晓家喻;第三、散发印刷物,省署刊出有村政专书,并刊周报,以数十万册分散各村,广为流传,使村民予先明白村政各事。阎锡山认为这样做,他的村政就能得到顺利推行,即他所说的村中各项事业就会“办得好起来”(16)。

阎锡山的村政建设是在打着“民主”政治旗帜,倡导“民治”的口号下进行的,反复宣称他的村本政治是民主主义的村本政治,“就是人民自己主持村事的意思(17)。这种以“村里政治入手”的“自下而上”主义,是阎锡山企图以民权主义改造中国专制政治的一种心态反映,他说:“你们要知道我所抱定的政治主义,全在“民治”二字上立足。民治就是人民自己治理自己的意思。但欲自治,非从村事上下手不行,所以要从村里的政治着手”(18)。这不能不说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举措。当时全国许多地方兴起了乡村社会改革和建设运动,仅在中日战争前10年间,各地从事乡村建设活动的公私团体就达691个,开办乡村建设、农村改造、民众教育或自治实验等组织63所。

阎锡山的村政建设计划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可谓费尽心力,成效未著”。究其原因,从客观来说,当时阎锡山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没有给村政建设全面推行的机会。首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控制逐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主要矛盾,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已成为解决当时中国问题的关键,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的任何改革、建设的计划都是一纸空文。其次是国内军阀混乱不已。尽管阎锡山口头上实行“保境安民”的政策,但他一有机会就想乘机扩张势力,一再参加军阀混战,大量人力物力被运用到军事扩张上。三是村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然而事实上他的省库尽是各县交纳的纸币,致使“省城军政各费,无法应付”。村政建设中的各项开支、预算多是空头支票,所以一些村政建设的计划只好放弃。

注释:

①⑨⑩(15)(19)(20)阎锡山:《山西村政汇编》

②③④⑤⑦阎锡山:《乡村建设之理论与方法》《阎锡山先生言论辑要》第7册

⑥(11)转载中共中央党校编写组:《阎锡山评传》第101页、第119页。

⑧《阎锡山言论类编》卷三上

(12)《依然是盼望百姓作好人有饭吃》《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5册

(13)(14)《注意村界》《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5册

(16)《社会是一种共同组织,商人也应该管事》《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5册

(17)《整肃而和霭,朴实而光华与民主主义村本政治》《阎伯川先生论辑要》第5册

(18)《商人为社会之中坚》《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第5册。

标签:;  

阎锡山乡镇建设述评_阎锡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