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特征、问题与对策——第二代农民工特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民工论文,特征论文,新生代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背景
在我们讨论浩浩荡荡的民工潮的时候,可以看到,30年来,在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农民工队伍的结构特征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性的群体,从性别年龄结构到受教育水平,从流动时间到流动距离,从就业领域到社会保障需求,农民工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分化。
在这些变化中,一个新生的群体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那就是第二代农民工。近年来,研究者对第二代农民工越来越重视,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更好地解决他们的问题、更好地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展服务,无疑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采用的资料不同(特别是已有研究所采用的资料大多数是规模很小的调查资料因而在代表性上存在一定局限),不同研究得到的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诸多基本信息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要准确认识第二代农民工,必须对这个群体的各项基本特征有清楚的了解。基于此,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原始数据对我国第二代农民工的人口、社会、经济和流动等各方面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希望,本文分析得到的结果,不仅能够有助于本次论坛的相关讨论,同时还能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对第二代农民工的认识和了解。
2 概念界定
参考已有研究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同时根据本文所依据之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本身的特点,我们将第二代农民工定义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仍然保留农村户籍而不具有城市户口;第二,大部分时间已脱离农业生产,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以赚取工资性收入。具体到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对“第二代农民工”的界定步骤如下:首先,在被调查者的户口登记状况(调查项目R6)中,选取具有第二款或第三款特征的人,即通常意义上的流动人口;其次,利用被调查者的户口性质(调查项目R11),从上述流动人口中筛选出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人;再次,在前述基础上,根据被调查者的迁移流动原因(调查项目R9)挑选出流动原因为“务工经商”者。最后,进行年龄筛选,即挑选那些在1980年以后出生者。
为了比较的方便,在下文中,我们将1980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称为第一代农民工。
3 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第二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全体农民工总数的34.6%。当前,城市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仍在持续增加,农民工的总规模将继续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规模增长速度将更快,他们在全部农民工中所占份额将越来越高。这是我们在认识和看待整个农民工群体以及第二代农民工时首先要关注的一个基本点。第二代农民工的各项主要特征如下:
(1)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较高;在女性农民工中,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
数据显示,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女性所占比例为54.7%,男性为45.3%,女性比男性高9.4个百分点(见表1)。而在第一代农民工中,女性的比例仅为39.8%,比男性低20.4个百分点,大大低于男性农民工比例。
而在女性农民工内部,第二代女性农民工所占比例大大高于第一代女性农民工,前者所占比例比后者高出34.3个百分点。农民工分性别年龄结构数据显示,女性农民工数量在十八、九岁达到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
农民工的上述性别结构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城市发展对年轻女性劳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基本特点。农村女孩接受教育的层次较低,更多的农村女孩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就停止了学业,这时,她们并没有务农经验,也没有家庭负担,在农村中难以发挥她们的作用,因此,农村年轻女性劳动力供给较多。在城市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双重力量作用下,第二代女性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她们逐渐进入婚育年龄,又逐渐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
(2)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已婚比例低
第二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之间婚姻状况差异显著,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处于未婚状态。第二代农民工中未婚的比例高达79.5%,已婚者只占20%;而在第一代农民工中,未婚的比例只有6.9%,绝大部分都已经结婚。
由于婚姻家庭状况的显著不同,两代农民工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差异很大。
(3)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明显得到提升(见表2)。第二代农民工的受教育层次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37年,比第一代农民工高1.12年。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将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分为7类: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在第二代农民工中,没上过学的所占比例仅为0.6%,比第一代农民工的对应比例低4.1个百分点;在小学文化程度上,第一代农民工的比例为27.4%,但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小学文化程度者仅为8.1%,比例明显低于前者。
第二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的主体都是初中文化程度,但是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初中毕业生所占比例比第一代明显更高,高出17.6个百分点。在高中文化程度上,第二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高5.2个百分点。两相对照,第二代农民工的受教育层次有了明显提升。
在大学及以上学历中,第二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均较少,他们之间的差别也很小。
根据我们的界定,第二代农民工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教育主要在80年代后半程及以后,他们所处的教育条件比第一代农民工大大改善,教育机会也比较多。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比第一代上升了一个层次,第二代的主要受教育层次为初中和高中,两项加起来占到了第二代农民工总数的89.2%,成为绝对主体;第一代主要受教育层次为小学和初中,两项相加占到总数的81.9%。
(4)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层次仍然较低,但在行业上更加向制造业集中
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领域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低准入门槛行业。他们分布的前6位行业是,制造业(占61.6%)、批发和零售业(10.7%)、住宿和餐饮业(7.7%)、农林牧渔业(5.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4.8%)、建筑业(3.2%)(见表3)。
第一代农民工就业集中的前6位行业分别是,制造业(38.5%)、批发和零售业(17.8%)、农林牧渔业(10.9%)、建筑业(10.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5.4%)、住宿和餐饮业(5.3%)。
两代农民工就业最集中的行业相同,都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但是第二代农民工更集中于制造业,比第一代农民工上升了23.1个百分点。从事批发零售业的第二代农民工比第一代低7.1个百分点。第二代农民工中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比例居于第三位但在第一代农民工中这一行业比例居于第六位。在第一代农民工中从事较多的农林牧渔业和建筑业在第二代农民工中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以上两代农民工最集中的就业行业变化显示,第二代农民工更加向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集中,从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脱离。
(5)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为主
第二代农民工的职业主要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这一比例达到了62.8%,比第一代农民工上升了12.5个百分点,成为第二代农民工的主要职业。排在第二位的是商业服务业人员,但这一比例比第一代农民工低了6.3个百分点。能够跻身“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第二代农民工的比例仅为2.1%,比第一代农民工有所提高,但依然有限(见表4)。
(6)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尚短
第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较短,在城市务工的经验较少。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半年至一年的第二代农民工为31.4%,是第二代农民工中比例最大的部分,一年至两年的为27.1%,两年至三年的为16.5%,三项合计占到了第二代农民工总数的75%。这反映出第二代农民工务工时间主要为半年到三年之间。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在三年以内的各时间长度内均低于第二代农民工,但是务工时间达到三年及以上时,第一代农民工比第二代农民工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务工时间在三至四年时第一代农民工比第二代农民工高出0.3个百分点,务工时间在四至五年时第一代农民工比第二代农民工高出1.7个百分点,务工时间在五至六年时第一代农民工比第二代农民工高出2.5个百分点,在六年以上,第一代农民工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一,第二代农民工却仅为6.4%(见表5)。从数据分析看出,第二代农民工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多为初中和高中毕业,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无疑推迟了他们外出的时间。另外,第二代农民工的年龄尚轻,主要集中在18~24岁之间,这也使他们外出务工的时间自然较短。
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第二代农民工的成长成熟,第二代农民工外出的时间将会越来越长。同时,由于第二代农民工潜在的市民化倾向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强,因此推进第二代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是各级政府必须重视的问题。
(7)第二代农民工更多地跨省流动
从流动距离上看,无论第一代农民工还是第二代农民工,都是跨省流动为主,在省内流动的比例较低。但第二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虽然两代农民工跨省流动的比例都在一半以上,但其中第二代农民工跨省流动的比例高达66.1%,第一代农民工为55.6%,前者比后者高出了10.5个百分点。同时在本省内跨乡镇街道流动就业的第一代农民工还是有相当比例的,为17.4%,比第二代农民工高出9.1个百分点(见表6)。这说明第二代农民工就业地点离自己的家乡比第一代要远得多。在本省内跨县流动就业的两代农民工比例差别不大,分别为第二代农民工25.6%,第一代农民工27.0%。
(8)近八成跨省流动的二代农民工流入东部地区,其中半数流入广东省
从流入省份看,第二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但第二代农民工的流入省份更加集中。数据表明,在跨省流动的第二代农民工,流入省份最多的6个省市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北京,上述6个省市吸收的第二代农民工占全部第二代跨省农民工的75.7%。第一代农民工流入省份最多的6个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北京。两代农民工主要流入省份是一致。
但是,广东省吸收的第一代跨省农民工在全部跨省第一代农民工中所占比例仅为32.6%,而在第二代农民工中的该比例则大幅度提高到48.7%,上升了16.1个百分点。虽然第二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在跨省流动的方向上没有改变,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但是,第二代农民工更加集中在广东一带(见表7)。
(9)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仍然很低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更趋近于市民,他们出生和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对城市生活更加适应,各种生活习惯与城市中的同龄人也具有更大的相似性。他们希望留在城市,但工作技能低和户籍身份的限制并没有改变。因此,第二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更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更需要劳动权益的保护。当前第二代农民工的社保问题已成为与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紧密相连的重要议题之一。但是第二代农民工中,参与社会保险的程度明显偏低的现实反映出他们的权益保护还远远没有落实到实处。
从第二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来看,在失业保险方面,全国范围内第二代农民工参保率只有7%,93%的第二代农民工没有参加失业保险(见表8)。虽然参保比例比第一代农民工提高了2.5个百分点,但失业保险参保率仍然是极低的。第二代农民工在失业后多半是靠自己以前的积蓄生活,或是靠向亲友借钱生活。他们中的相当部分人即使失业了也不愿意回家乡去,生活很快就会陷入困境,这样就会造成很多潜在的不良社会后果。
在养老保险方面,第二代农民工有86.6%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这一比例与第一代农民工中90.2%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变化不大。由于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四方在养老方面机制还没有成型,可以预见在短期内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状况很难改变。
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上,第二代农民工达到了19.6%,是三类保险参保率最高的,同时也比第一代农民工高出了4.9个百分点。即便如此,绝大部分第二代农民工仍然没有被基本医疗保险所覆盖。
标签:新生代农民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