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讨论文_冯鹏旭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讨论文_冯鹏旭

摘要:近些年,国内水利工程发展十分迅猛。因水利工程范围较广、工程量较大,使得施工时在很大程度上受水文地质所影响,让地基处理出现了大量问题,加上软土地基处理的要求十分严格。基于此,本文将从当前软土地基的概况出发,阐述水利工程施工的地基处理注意事项,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处理地基。

关键词:处理技术;地基;工程施工;

1引言

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水利工程项目,而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占有重要的比重,尤其是软土地基。倘若地基施工质量不合格,会导致地基的承载力不够,容易发生坍塌等严重事故,使水利工程项目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地基处理技术,为水利工程的稳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在水利工中,地基种类有很多种,其中,软土地基是经常遇见的。首先,软土地基具有流塑性,抗剪切能力较弱,如果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很容易发生变形,导致地基沉降量过大,严重影响水工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和正常使用;其次,不同区域的软土的特性是不同的,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会使地基沉降出现不均衡情况;再次,软土的渗透性较差,不易透水,导致地基中的水浸入构筑物,造成结构破坏;最后,软土的压缩性较强,导致在大负荷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大程度的沉降现象。因此,在水利项目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尤为重要,必须要根据施工实际状况、外界因素、施工结构、地质等条件,应用合理、规范的地基处理技术,不断提升地基处理能力,为以后的施工提供质量保障。

3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基处理技术

3.1灌浆处理技术

这一技术在进行操作时,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要对施工位置的土层状况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之外,还要进行施工方案的预设,并准备好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器械等,尤其要重视对机器和材料的质量核查,确保施工中不会由于材料质量过低或者设备运行故障等情况影响施工的进行。其次,在施工中要注意有关操作的细节。比如,灌浆前的造孔,就要根据地基情况,对钻机的型号以及钻进方法进行具体化选择。再比如,灌浆前要进行压水实验,以确保钻孔环境适合灌浆的进行。灌浆操作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并选择合适的灌浆方法,进行有序的操作,灌浆各阶段施工完成后也要进行压水实验。最后,在灌浆完成后,要进行质检工作,并通过观察钻孔的胶结情况、分析施工资料数据等检查灌浆质量状况。灌处理技术的应用对整体的水利工程施工影响显著,因此,可先通过公式计算出初定数值,并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的实际条件进行尝试,最终确定灌浆压力,以确保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重点在于管桩的建设。在进行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时,重点需要关注的内容有以下几点:(1)施工前要对管桩建设的位置进行检查,保证其位置的科学合理性;(2)要关注成品桩的强度,保证产品符合建设的质量要求;(3)对施工时要用到的桩基与桩锤进行科学选择,保障其符合施工的具体要求,如要根据管桩的重量、水利工程地基建设位置的土层结构等因素,确定管桩需要入土多深等;(4)在进行整体全面化的施工时,要依据设计好的方案,在施工区域内进行放样测验,进一步核实工程方案的科学性;(5)在正式进行管桩建设施工时,必须确保管桩插入后的垂直度与标准相符合,要求施工人员在进行桩插入时,不断修正细小偏差,将垂直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碎石桩技术

这一技术的使用主要目的是对水利工程的地基进行加固。一般来说,在当前碎石桩技术的应用时,根据不同形式地基的长度需要,会加入一些其他的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等,使用这种混合的材料,来进行地基的加固,因此,这项技术也被叫作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技术。运用该项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地基结构长期的稳定性,有效减少地基受压出现变形的状况发生。但在实际的施工中,这种方法会增加工人的工作量,用以促进主体地基结构复合形态的形成,促进地基的承载力提升,从而实现对水利工程提供稳固性支撑的目标,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固性。这一技术的使用,同样需要注意现场工地的疏通、机械设备的选择和管理。进行打桩时,需要注意距离间隔,尤其注意成桩要采取拔管法,间隔性进行拔管振动操作。

3.4换填土技术

这一技术在水利地基工程的建设中较为常见,主要内容是根据建设地基强度的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和综合条件,进行换填土的操作,提高水利工程地基稳定性。这一技术主要是使用相关的机械,对不能满足地基建设需求的软土进行挖除,然后使用粗砂、鹅卵石等进行土层的填充,填入灰土等,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夯实工作,从而增加地基强度,促进地基性能满足水利建设需求。换填土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在水利地基的建设中使用的频率较高,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比如,如果施工范围过大,那么工作量就会大量增加,对于机械、人力等的资源消耗过大,施工成本过高,因此,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不高,不适用于大范围施工。

3.5强夯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地基形式多为黄土与砂土混合的软土地基,因此,建设时必须提高地基的强度。强夯技术在此时可起到显著效用。该技术主要是使用夯锤对土层进行夯实,促进地基的密实程度提升,以达成良好的夯实效果,有效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保障地基的稳固程度。在夯实技术的具体运用时,要根据具体水利项目建设处地基的具体结构以及土壤的详细构成成分,来进行操作方案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操作频率与质量,如成分主要为重砂和细砂土的软土地基,强夯时夯锤单次击打能力要保持约300kN,且需要连续进行夯实击打,并根据次数调整夯锤落地距离,实现最优的夯击效果。强夯技术通过物理性的击打操作,可以有效促进地基的稳定性,强化地基的密实程度,有效预防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地基下陷或者崩塌问题。

3.6高效排水固结法和化学固结法

由于建设环境的特殊性,水利地基的建设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水的影响,比如,出现地基的水侵蚀和水破坏情况,因此,就需要工程建设人员重视防水排水工作,及时将多余水分排出施工现场,从而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为施工程序的推进创设良好基础。排水固结法的使用,就是为了达成排水效果的目的而进行的操作。在实际运用时,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工程位置的地基含水量,有针对性设计相应的处理方案,使用有效的技术和操作达成排水的目的。化学固结法,顾名思义是采用化学方法对地基进行固结的方法,它一般适用于地基情况复杂的区域,因此,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频率不高。

4总结

在水利工程中,存在复杂的施工环境,自然程度、地质条件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而基础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极为重要,在工程质量、后期运行中占据着较高地位,若水利工程基层渗透性大或是砾石层,则水利工程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就会大大增加。因此,研究水利工程施工的地基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方明.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6):176-178.

[2]李薇.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293-294.

[3]张彩哲.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5):179.

论文作者:冯鹏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讨论文_冯鹏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