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素萍[1]2001年在《蝴蝶兰、唐菖蒲组培快繁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蝴蝶兰花梗的顶芽和腋芽以及唐菖蒲休眠子球茎和切花唐菖蒲球茎芽为外植体,对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在蝴蝶兰花梗顶芽和腋芽的培养中,腋芽对培养的反应优于顶芽;2.蝴蝶兰花梗不同部位对营养芽的诱导不同,中间部位侧芽对营养芽的诱导率较高,尤以第二节花梗腋芽诱导率最高,而最上部腋芽诱导率最低;3.材料的幼嫩程度与污染有一定的关系,新生长的花梗接种污染率明显降低;4.培养基应选用MS培养基,腋芽初代培养基以MS+BA3.0mg/L+NAA1.0mg/L效果为好,继代培养中以MS+BA5.0mg/L+NAA1.0mg/L较好,生根培养则以MS+活性炭0.6g/L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5.唐菖蒲休眠子球茎和切花唐菖蒲球茎芽的培养效果优于不带芽的球茎切块;6.初代培养中,唐菖蒲子球茎去除种皮后能明显提高萌发率,减少污染的发生,而且以BA1.0mg/L+NAA1.0mg/L培养基的增殖效果最好,以BA2.0mg/L+NAA1.0mg/L的培养基产生的愈伤组织的量最高,诱导率为86%;7.在切花唐菖蒲球茎芽的初代培养中,培养基以MS+BA3.0mg/L为最好;8.唐菖蒲丛生芽继代培养基以MS+BA1.0mg/L较理想,生根培养基则以MS+NAA0.5mg/L较好。
单卓[2]2012年在《香石蒜的离体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文中认为香石蒜(Lycoris incarnata)是石蒜科石蒜属多年生草本鳞茎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本研究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以香石蒜鳞茎作为外植体建立了香石蒜组培再生体系。利用秋水仙素结合组培的方法对其进行多倍体诱导,为香石蒜的多倍体育种奠定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以香石蒜鳞茎为外植体建立了香石蒜的组培快繁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最佳灭菌处理是无菌条件下75%酒精浸泡2min,然后0.1%HgCl2浸泡15min,无菌水冲洗5~6次,污染率仅为15%,未污染外植体的存活率达20%。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NAA1mg/L+6-BA5mg/L,此时香石蒜外植体的诱导出芽率和成芽系数均达最大值且长势良好,分别为70%和4.2。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NAA0.5mg/L+6-BA5mg/L,此时香石蒜小植株的增殖系数达3.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mg/L,此时香石蒜小植株生长良好,平均每个小植株长有4.1条根。在小植株诱导过程中发现MS+NAA1mg/L+6-BA3mg/L和MS+NAA1mg/L+6-BA5mg/L均有愈伤组织长出,待30-40d后出现绿叶,但难以成苗。秋水仙素混培法得到的小植株生长缓慢,表现出叶片卷曲、叶色浓绿、叶片较宽。同时,秋水仙素混培法对小植株增殖也有影响。当秋水仙素浓度为15mg/L时,小植株增殖效果最好,平均增殖3.6个后代。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发现香石蒜在1mg/L.20mg/L和25mg/L均出现加倍现象。
参考文献:
[1]. 蝴蝶兰、唐菖蒲组培快繁相关技术研究[D]. 祁素萍. 山西农业大学. 2001
[2]. 香石蒜的离体培养与多倍体诱导研究[D]. 单卓. 浙江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