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_牟洪进

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_牟洪进

◇ 牟洪进

(四川省渠县三汇镇第二小学 渠县 635200)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朗读又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教师范读领路,引导学生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教师范读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水平很高的教师执教的《月光曲》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

二、抓住学生心理,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教学中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激发其朗读兴趣。例如,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校设立了红领巾广播站,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小播音员。每每看到优秀学生那神气的样子,我班的学生就又羡慕又忌妒,恨不得站在台上的就是自己。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我引导学生说:“如果你们好好练,朗读水平高了,到三年级时就可以去竞聘小播音员了,那时出现在台上的就可能是你们中的一员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我们先来评选咱们班的小播音员,让他每天早上领大家读古诗。”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朗读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学生有无朗读兴趣,不只在于活动形式是否多样化,内容是否好玩有趣,还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朗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给学生以成功感。例如,我经常在班里开展一些朗读活动,如“课文朗读大比拼”“诗歌朗诵会”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受读书的快乐。

三、变换词句内容,领会文本情感

情感与认知相互制约的规律告诉我们: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促进的。有些同学之所以未能在朗读中很好地表情达意,是因为他们对课文词句的理解还未达到一定的阶段。这时,朗读俨然成了检验学生认知水平的标尺。重新设计词句内容,能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乃至妙处。具体方法主要有删、换、添、调、补充等。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一句“迸射出仇恨的火花”换成“发出仇恨的火花”,在对比朗读中学生对英雄的感情心领神会;《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删成“人们常常看到周总理”,在对比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总理的敬爱之情。另外,补充类似情境的内容进行比较朗读,可使学生获得暗示。如教学《将相和》时学生对蔺相如竟要与璧同归于尽大惑不解,教师可出示一则材料:“爸爸给弟弟买了一双新鞋,但弟弟哭着马上就要穿上,这时爸爸伸手把鞋扔了,弟弟的哭声戛然而止。”凭着生活经验,学生对蔺相如的举动恍然大悟,再读课文时,学生已经把握了文中人物的感情脉络。

费尔马哈指出:“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了解。”在比较过程中,学生逐渐地进入角色,在朗读中传达出感情,从而训练了表象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培养了语感。这种效果是传统教学的繁琐分析所不能达到的。

四、教给朗读技能,树立朗自信。

一是语气语调要恰当。语气是指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及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的气息状态。句子的语气和语调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就可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和感情。所谓语调,就是根据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声调。如朗读《狼牙山五壮士》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就必须以高亢的声音、短暂的气息读出豪迈之情。

二是语速快慢要合适。朗读的速度是指在读的过程中音节频率的快慢。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应根据课文的意思进行朗读,一般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读得快一些,庄严、沉痛、平静、悲伤的内容要读得慢一些。在一篇课文中,速度也是有变化的。如若把握不好朗读的速度,一篇好的文章听起来都会变得很难听。

三是轻重停顿要准确。在朗读中轻重、停顿都是非常重要的。重音是指在课文中需要突出强调的词或词组。句子的精华所在应进行强调,再配以准确、合理的轻读、停顿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如《笋芽儿》一文中:“笋芽儿脱下一件件的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健壮”应读重音,读出笋芽儿从土中顽强地钻出来的那种自豪感。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力,提高学习兴趣。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水平提高了,语文学起来自然会轻松许多,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论文作者:牟洪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30

标签:;  ;  ;  ;  ;  ;  ;  ;  

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论文_牟洪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