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1]2017年在《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相当的雄厚。所以,无论是从文化上来讲,还是从艺术上来论,中国的传统工笔人物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一进步主要是画家对于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进入新时代,新的社会制度与模式下,工笔人物画自然也在发生着变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西方油画等绘画思想不断的涌入中国,各种绘画思想不断的碰撞,在碰撞之中不断借鉴,包括对于新的创作理念、新的创作需求、绘画语言的运用方面等,在其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续学习与创新,传承工笔人物画的精髓所在。此外,中国文化鼓励传承,在创新方面的需求近年来也愈演愈烈。对于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承,首先是对优良方面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不断选择与淘汰,并且要尽量的保证工笔人物画文化的完整性。继承不单单是对原有绘画语言、理念与面貌的继承,更是对中国的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一种更为深刻的认识与解读,认清历史,解读中国工笔人物画文化的发展路径,收获的成果,通过此种认识,使现阶段的工笔人物画能够从根本上进行创新、丰富,体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人文性、时代性,从而保证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活力。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叁部分组成。绪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论文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进行介绍。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掌握学界关于对当代工笔人物画传承与创新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新见解与创新之处。正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工笔人物画的概况进行分析,从工笔人物画的萌芽发展,到概述魏晋南北朝、隋唐以及从宋代到明清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作为文章的主要部分,分析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对现状进行研究,从绘画语言、理念以及面貌叁个方面对工笔人物画的传承脉络进行详解,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期,并且与西方绘画的构图、造型、色彩进行比较,从而分类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其中包括现实主义绘画、农村题材绘画、现代都市与工业题材、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历史与神话题材绘画、新理想派工笔人物画六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对工笔人物画创新的分析,分为题材内容的创新、绘画语言的创新两个方面,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新进行了研究。论文的最后为结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当代工笔人物画正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这类文化遗产大多记录的是时代的历史故事,内容积极向上,不但提高人们的审美,同时推动着人们的思想文化进步。而创作是要走进生活深处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这样创作内容才有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薛文峰[2]2003年在《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文中指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理念和艺术精神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的时代,中西文化并存,各种美术思潮纷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应具有本民族的绘画风格和特色; 分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现状,以同时代的工笔画家、绘画作品及风格流派为评述对象,重点说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每一步发展都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联; 论述工笔画传统理法的伸延与借鉴,阐述工笔画的继承要有选择性,中华文化历有重视伸延和借鉴的传统,继承传统是对传统技法进行分析和认识,在充分理解工笔人物画的内涵和特征后,使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不断延续和完善,达到在传统理法上的创新; 拓展和创新是当代工笔人物画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条件,工笔画的创新是观念、意识和技巧等多方面的领悟和提高,创新需体现人文个性和时代特征; 在研究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和创新中,要始终把握工笔绘画作品的用线造型和设色技巧两个环节,并从工笔人物画创作的步骤和方法程序上展开谈创作心得体会。
苗娟[3]2010年在《浅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发展》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民族绘画史上最为成熟的画种之一,它经历过灿烂,也有过凋零。在新世纪之初的今天,在中西文化并存、各种艺术思潮纷呈的时代,中国工笔画必将会不断吸取各种营养转换成自己的能量,焕发出新的生机。可以肯定的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已经走出了历史的低谷,多元化、大众化的创作格局已经逐渐形成。特别是近二叁十年来,经过几代工笔人物画家的不懈努力,使其在技巧、手法、艺术表现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占据了中国画坛的主流地位。当代画家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有其正确的认识,他们把传统作为工笔人物画发展的根基,把姊妹文化和外来文化作为发展的有益补充。他们细心研究古典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不忘继承传统;同时不断挖掘工笔人物画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契合点,不拘于工笔人物画的勾线、渲染的技法,吸收中国水墨的没骨法、写意法等,融入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和绘画语言,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创造出了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中国工笔人物画。本文将通过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多元化形成的原因,从时代的开放性、经济全球化和创新这叁个方面来分析多元化形成的原因。第二部分,西方绘画因素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着重从构图、造型、色彩这叁个方面分析西方绘画因素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第叁部分,艺术家的个性张扬促使当代工笔人物画风格的多元发展。个性化的表现是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第四部分,当代工笔人物画的新突破。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题材的选择方面、材料和技法的运用方面都有所突破,并且不断地吸取各民族的传统元素,在彰显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当代工笔人物画具有更广泛的灵活性,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今多元化的环境中,中国工笔人物画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必将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正是多元化的发展,使工笔人物画在发展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允许多元化的存在与工笔人物画原有的民族性并不矛盾,坚持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结合,找到最佳的契合点,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实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复兴。
肖飒[4]2009年在《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不再单一化而是走向多样化。西方文化,日本绘画,以及其他美术学科如油画,设计,装饰,还有科技的提高各种颜料的丰富多样等等都对传统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产生了影响。当代文化语境的独特性必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符合当代人审美需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时代的需求。当代艺术家的文化价值取向、审美理想不再有单一的标准,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突破了传统审美模式,创作思维方式的更新和艺术语言的大胆创新都赋予了工笔人物画新的内涵。文章主要分为:一、产生当代工笔人物画多样性艺术语言的历史背景;二、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多样性的表现;叁、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风格的分类;四、艺术语言多样性在工笔人物画发展中的意义。四大部分,通过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对比论证,和各个时期的工笔人物画作品的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了展开论述,体现出当代工笔人物画在我国当代画坛已开始由边缘步入主流。形式、风格、流派多样并存的艺术格局的形成,既是工笔人物画作者的思想观念、创作意识、艺术语言多样化的结果,也是当代工笔画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是在继承传统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产物,使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语言不断延续和完善,达到了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上的大胆创新。多样性的艺术语言拓展和创新是当代工笔人物画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条件。
刘海旭[5]2018年在《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探究》文中提出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工笔和写意总是两个对举的概念。前者用笔精谨细致,力求逼真地再现绘画对象的肌理、风貌;而后者用笔洒脱,主张遗貌取神,直接抒发画家对于所绘对象精神气质的理解和感受。这两种类型的绘画围绕自身的审美理想和表现诉求,在长期历史发展总分别形成了完善的技法体系,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史上双峰对峙的两大阵营。然而,自从西洋绘画技法逐渐传入我国并与民族传统的绘画技法体系形成有机的融合以来,中国的工笔画尤其是工笔人物画却越来越呈现出了写意性。这在我国当代画家所创作的工笔人物画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表现出的写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将工笔、写意两种技法类型融为一体所造成的兼工带写,而是以中国传统工笔画的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为导向,对西洋绘画技法进行辩证、扬弃地取舍与利用之后,所形成的一种能够充分彰显画家内在精神气质及其艺术个性的创作价值取向。围绕这种写意的价值取向,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正在构建起全新的创作技法体系。因此,笔者选取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写意性作为研究对象,拟依托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案例的艺术特征分析,来深入探寻造成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原因,并展望未来中国工笔人物画写意性发展的前景。本课题的研究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是对选题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概括。第一章工笔与写意及其辩证关系,主要是对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工笔与写意的辩证关系的总结。第二章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走向及写意性的必要条件的分析,主要是从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初期和二十一世纪之后叁个时间段,展现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写意性在各阶段的时代背景、创作形态及发展历程。第叁章是对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原因探析,主要包括中西绘画的交融与工笔人物画、崇尚个性是艺术的时代思潮、大众对工笔人物创作多元风格的接受与欣赏这叁个方面。第四章是对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写意性研究,主要包括线条运用所体现出的写意性、色彩运用所展现出的写意性、图像画面所体现出的写意性这叁个方面。结论是对全文进行的总结。
吴一凡[6]2017年在《论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工笔人物画的革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传统工笔画形式在经历多个朝代的变革和上千年的发展之后,仍然矗立在当代绘画艺术之林。从早期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开始,歌颂和描绘王公贵族的肖像画层出不穷,人物形象的表现形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也各具特色。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首当其冲成为被要求改良变革的对象,后出现徐悲鸿等有志青年艺术家出国学习西方文化和艺术,试图探求中国传统人物画革新的可行途径。归国之后的徐悲鸿投身美术教育工作,提出以西画素描方式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为近代中国画坛注入新的血液。文化艺术上倡导“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思想也为当时艺术家开辟新的道路。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笔人物画仍然保持着它无可撼动的地位,并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国较为工致的人物画起于魏晋时期,之后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蓬勃发展,至唐代工笔人物画达到一个高峰,出现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等家喻户晓的名家,其作品也流传千古。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工笔画作品形式和内容涵盖广泛,其画面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社会各个阶层人物个性和形象更是极其重要,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在画面中完全的体现是绘画作品成功的标志。当代各阶层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古代那样受到封建统治束缚的生活方式,而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也不再是宣传政治精神而拿来摆设的道具。新时代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每个群体和个人都有独自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当代的现实主义题材类作品形式和内容上几乎涵盖所有,要做到对主流和非主流内容形式的吸收、融合多种创新相互借鉴,是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工笔画继续发展和传承的关键。现实主义题材是现实生活中常见题材综合的统称,自封建社会开始至各个时代的绘画所表现的题材大都涵盖其中。时代特征决定绘画内容和形式的风貌,是社会中人们的精神体现和社会种种现象相交融的结果,包含了艺术自身规律制约和外在世事变革的影响。现实主义题材类的作品作为独立的绘画作品形式的被当代很多艺术家、学者青睐,同时开设了各种课题和研讨会针对此类作品进行探讨研究,七十年代之前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新艺术史”运动让七十年代之后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研究转向艺术史研究的重要部分。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在绘画艺术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和功能也是其他种类绘画形式不能相比的,这也带动更多的艺术家和学者去探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并且扩大了它在艺术史发展和创新方面的研究范围和深度。
申超[7]2017年在《西方绘画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工笔人物画拥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广泛的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古代艺术家的研究实践中形成了特殊的审美体系,例如以线造型,以意取象,勾线染色,随类赋彩等等,从而形成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绘画特点。元明清时期,中国工笔人物画曾一度走向衰弱。直到明朝,东西方绘画接触以来,工笔人物画吸纳了西方绘画在造型上的科学理念,对体积、光影、透视、自然再现等因素进行研究和大胆的尝试。同时,历代画家也对传统工笔人物画做了系统地学习。后来,西方的透视学、色彩学、构图学不断地传入,冲击了传统的绘画观念和审美趋向。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几代工笔人物画家的不断努力,工笔人物画才逐渐走向了复兴发展的道路,逐渐恢复了唐宋的风采。进入当代,工笔人物画不仅具有了较高的绘画表现技巧还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尤其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对西方绘画构图、色彩、造型、光影的借鉴,促使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力绚丽多彩。目前为止,在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领域里耕耘,收获,汲取传统的养分又融合西方绘画理念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有曾鲸、焦秉贞、徐悲鸿、何家英、唐勇力、张见、郑庆余等。我们在品读他们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时会发现,他们的工笔人物画作品人物造型严谨,勾线遵循古法又有自己的变化,绘画作品在题材上紧扣时代的主题,创作出许许多多画面气息浓厚具有中西韵味的中国工笔人物画作品。
崔艳[8]2014年在《当代画家王美芳工笔人物画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物画在我国历史悠久的长河中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中,工笔人物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中国当代女画家王美芳的工笔人物画对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有了更好的传承与创新。王美芳用她独特的艺术风格诠释了她对艺术的挚爱与不懈追求,运用别样的艺术元素为我们展现了一部全新的中国仕女画艺术形式,同时,也开创了新时期工笔人物画的新面貌。一幅好的作品,它的审美价值可以说是取决于画家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但这独特的表现形式的基本前提在于要有基本的要素。比如:技法、构图、设色、造型、这些元素在画面中所形成的协调作用,这些元素都是自然界的物象在绘画语言中的外化。在作画时其实所绘对象并不是绝对重要,重要的是自己选择的动机,这些都是画家在观察对象的同时,引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感受。这种特殊的审美感情同时也是艺术家自身素养、气质的显露。本文针对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研究展开讨论,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论文的绪论;第二部分论述了当代着名工笔人物女画家——王美芳;第叁部分是本论文的重要章节,阐述了王美芳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风格;第四部分描述了王美芳个案给我们的启示。
宋晓霞[9]2008年在《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有关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问题,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画是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转型这一蕴含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时代课题,近年来已有一些论者从艺术和社会关系的角度加以讨论,却还鲜有研究者从中国画价值本体的角度给予回应。中国传统绘画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这个在数千年里代代相承、不断演变的体系就肇始于以线勾勒、设色渲染的绘画样式,它奠定了中国绘画语言的特质和中国绘画造型观念的基础,是中国画独特的认识方式和观察方法形成的起点。元以前的中国画史,数风流画体还看工笔:工笔画不仅代表着中国绘画本体的发展,体现中国绘画的价值品味,也涵盖了院体画、画工画和文人画不同的审美诉求。元明以来,虽有赵孟俯之倡“古意”、陈洪绶之冀“大成”、恽南田之崇“静深”,工笔画在画史上的地位却日趋边缘。随着纸本水墨画的风行,笔墨皴法渐渐取代了勾勒积染,成为推动中国绘画本体发展的主力。中国绘画的价值趣味也从绘画性转向了书法性的表达,并建构起以笔墨韵致为中心的理论框架。20世纪的“现代”语境和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为工笔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科学的写实主义”力矫明清以来的空疏萎靡之风和文人画澹远超世之旨趣,引进西方写实主义并复兴宋画“精于体物”的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主流,百年来中国画家的实践也大多是在重建入世精神方向上的努力。工笔画的现代之变,是20世纪中国画变革中的一道风景。五六十年代,作为古代经典的工笔重彩画,与代表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之价值理想的民间绘画传统,融会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树立文艺为人民服务方向的年画、连环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工笔画的古法与“西学东渐”的西法亦多有融合。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工笔画现代复兴之路,承载着现实与历史的碰撞、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矛盾,呈现出中国画的文化品格和图式形态向现代转型的多种可能性及其不同的价值意义。纵观百年间的历史,工笔画在不同的时代和场合、不同的文化层次上,有着不同的意味,不同的主体,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却是同一个寻求奠定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过程。20世纪工笔画的现代发展,既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碰撞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在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发展中化育创造的。在这个历史变化过程中,是哪些西学东渐的力量如何参与了工笔画的现代重构过程?中国画价值本体中的哪些价值和形式的因子,在工笔画的现代之变中发挥了文化的创造力?本文以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为切入点,以花鸟、山水、人物分论,具体研究工笔画在中国画学体系里历数千年积累形成的艺术传统,试图从中国画价值本体探讨传统中国画向现代转型的问题,尝试以中国文明的历史视野去看世界,在中国艺术的连续发展中认识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与一般论述工笔画发展的研究不同,本文的研究重点不是构成画史的一个个人,也不是一件件作品,而是内在于画史的人与作品、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在延续至今的历史性演进中分析这个不断嬗变着的关系。本文以重新认识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内在连续性,重新认识整个传统中国的历史文明对现代中国文化的奠基性为内在理路,力求拉长时间和历史的维度来强化中国现代文化的厚度和深度。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从工笔画的历史问题和现实境遇出发,提出自觉地从中国历史文明中发掘文明的潜力和文化创造力的问题。
沈静[10]2017年在《当代女性工笔画家罗寒蕾的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罗寒蕾的工笔画创作大多以表现当代生活人物为题材,延续中国传统工笔画细腻精致的绘画风格,同时她接受专业院校的绘画训练,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她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倾听当今社会的声音,通过对画面的营造与刻画,反映出一种平凡、朴素、自然、真实的美。本文将分为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结合罗寒蕾的绘画作品具体阐述其工笔画的创作视角,同时分析其作为一名女性画家与男性视角的差异;第二章从社会环境、家庭求学经历、情感表达等角度分析其绘画个性形成的原因;第叁章对当代富有代表性的女性画家作品语言风格进行简单概述,总结罗寒蕾工笔画创作语言风格的探索与创新;第四章阐述罗寒蕾工笔画创作理念及引发的思考与展望。对一个还在发展中的画家进行分析与研究,在传统的观念中可能被认为为时过早,但作为当代女性工笔画家,我认为罗寒蕾的创作是能够作为一个典型,富有当代年轻画家勇于探索的精神,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她忠于本心,创作出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作品。同时,罗寒蕾作为当代女性工笔画家,以其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创作,笔下的人物形象与其创作理念均具有宁静婉约的气质,在观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D]. 王君. 吉林大学. 2017
[2]. 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创新[D]. 薛文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3
[3]. 浅论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发展[D]. 苗娟. 河南大学. 2010
[4]. 论当代工笔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多样性[D]. 肖飒. 新疆师范大学. 2009
[5].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写意性探究[D]. 刘海旭. 河北师范大学. 2018
[6]. 论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工笔人物画的革新[D]. 吴一凡. 东北师范大学. 2017
[7]. 西方绘画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研究[D]. 申超. 新疆师范大学. 2017
[8]. 当代画家王美芳工笔人物画创作研究[D]. 崔艳.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9]. 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 宋晓霞. 中央美术学院. 2008
[10]. 当代女性工笔画家罗寒蕾的创作研究[D]. 沈静. 江南大学. 2017
标签: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论文; 工笔画论文; 当代艺术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 工笔人物论文; 艺术论文; 美术论文; 罗寒蕾论文; 国画论文; 王美芳论文; 画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