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不断提高了对风景园林建设的重视程度,使得城市园林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导致需要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多,给设计师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对此,要求设计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将规划程序和方法与实际需求进行结合,以提高设计质量,从而满足风景园林建设中的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1 我国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不足
1.1 缺乏正确的规划设计理念
近几年来,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但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设计师受传统园林设计理念的影响较深,导致现代园林的功能性下降,只是单一注重美观性需求,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合。
1.2 缺少相应的规划设计体系
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因文化底蕴与文化特点不同,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因此,会大大增加设计师的工作量,每次设计工作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与分析,导致园林景观建设周期长、成本投入高,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1.3 设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
设计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是保障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质量的基础,但很多设计师的专业能力差,对一些植物的特性与习性不了解,不仅会影响整体景观的协调性,还会对园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在进行景观设计前需要对现场数据进行调查,包括地理位置、土壤条件、降水量、温差等,才能保证植物景观的综合价值。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专业能力,容易使调查数据失真,无法体现应有的设计效果,导致理论效果与实际效果存在较大的差距。
2 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2.1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
2.1.1 数据收集与分析
做好数据收集工作是保证规划质量的基础,可为后续的分析工作提供依据。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需要针对当地的气候特征、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同时,还需要对本土植物的种类和特点进行收集,便于进行规划。具体收集方法可以采用查询地方志、翻阅书籍、查找文献、网络收集数据等方式。然后再进行分析工作,从而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
2.1.2 规划设计理念
第一,空间规划。随着风景园林工程的发展,其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使得植物景观设计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通常可占总面积的70%~80%。在这种情况下,为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利用空间规划理念,不仅可以增加绿地覆盖面积,还能提高园林景区的整体效果。但在实际设计时,需要按照空间的疏密程度来合理分配树木,使得各林木之前存有一些缝隙,既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又可在缝隙中设计一些矮小的灌丛,能有效体现层次性变化,丰富园林景观。
第二,时间规划。每个植物的季相不同,在时间的变化下会呈现不同的效果。通常可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2种。其中,年变化主要以林木为主,以年为周期,使其出现繁盛和凋落等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日变化主要以花卉为主,由于花卉的品种不同,其花期有明显的变化,对其进行时间规划,能使游客在不同季节来获得审美享受。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对各个植物的季相进行统计,优化种植位置,有利于在不同时间展现不同的主题,从而不断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第三,特色规划。一般特色规划主要以当地的地质条件为主,可在比较特殊的地段种植相应的植物,有利于提高整体效果。比如,可在盐碱地造林,使用些乔木类树种,如刺槐、苦楝等有很强的耐盐性,能有效体现特色效果。同时,还可发展陡坡规划、石林规划等多种设计理念,有利于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以实现植物景观的规划效果。
第四,色彩规划。色彩是人们对植物的直观感受,不同的颜色搭配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例如,将花色为红色的植物配置在一起,能带人们喜庆、积极向上的感受,而厚重的颜色会带给人们沉重的感受。因此,在进行色彩规划时,应从风景园林的主题、作用、意义等入手合理规划色彩基调,从而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第五,群落规划。我国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不仅要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还要实现其生态功能、美学功能等多元化功能需求。目前,乔木与灌丛混合规划模式比较受欢迎,能有效体现景观设计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合理设计乔木、灌木、草类的结构层数,有利于整体提高布局效果,实现其综合效益。
2.2 规划方法
2.2.1 设计规划方案
在设计规划方案时,需要对风景园林的平面和立面进行设计,正确掌握中小尺度与大尺度之间的差异,以提高整体效果。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要对各类植物空间上的疏密关系进行设定,需要保证植物之间存有一定的透视和景深关系,使其形成良好的环境气氛。
2.2.2 优化施工图纸
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时,需要对工程信息进行标注,包括工程量、工程预算、工程验收、植物施工等各方面内容,有利于施工单位明确了解设计师的规划意图,避免出现施工误差。同时,在植物种植方面,需要明确规定植物的布局位置、株距、密度、数量等各项参数,并标明所种植物的名称和尺寸。另外,为了保障植物景观的整体效果,需要在施工图纸上加上附录,将植物的种植方法、养护方法、移植技术等表述出来,便于进行管理。
2.2.3 现场调整
施工现场具备一定的复杂性,难免会出现未考虑到的问题,会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当出现问题时,要求设计师尽快与施工单位进行现场对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调整施工方案,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避免影响设计效果。
3 结束语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其规划设计质量,对提高风景园林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很多设计师更加重视植物景观设计,以期通过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来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体验,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孟祥伟.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及其方法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07~208.
[2]廖雨豪.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现代园艺,2016(22):112.
论文作者:闫明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植物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景观论文; 效果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方法论文; 设计师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