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纪是个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良好的保障,精神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但是,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却在无形地退化。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深入幼儿园发放问卷,进一步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意识、采用科学的生活自理方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家园共育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成长关键期 自理能力 劳动习惯
一、抓住关键敏感期
什么是敏感期呢?它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对于成人来说,尤其是父母和老师要加强对敏感期的认识,意识到敏感期的存在是与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密切相关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逾越甚至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阶段。抓住幼儿的敏感期培养自理能力,一定会事半功倍的。当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出现时,这就是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机,如:晚上睡觉前只有完成洗脸、刷牙、洗脚等才能入睡,家长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养成这样的好习惯,还可以在饭后请孩子自己收拾碗筷,慢慢地他们就会觉得这件事情应该是自己来做,而不是成人替代,抓住了孩子的成长敏感期,就会对孩子的养成规则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游戏中培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创设他们喜欢的游戏情境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两岁左右的孩子已有自己穿脱衣服的独立意识,虽然费时很长,也穿不好,但还是要不厌其烦地鼓励孩子慢慢实践,将正确的穿脱衣服方法编成拟人化的小儿歌,把穿脱衣服当成一种游戏来实践就变得简单多了,如:午睡后孩子们边听着小儿歌边跟着儿歌穿衣服,就非常有效地促使主动性。在家庭中收拾玩具是家长最头疼的一件事情,运用游戏的方法家长就可以省心了,如:和孩子一起把玩具分类摆放,让孩子给玩具们“找家”,让孩子知道玩具各有各的“家”,每次玩好后都要送回“家”,要让孩子意识到收拾玩具是自己的事,父母只是帮忙而已。尽可能地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孩子参与收拾整理,并坚持不懈不断强化,最后形成习惯,将游戏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后,游戏就能发挥特有的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兴趣,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便于孩子掌握自理能力的技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及时的肯定行为
肯定幼儿行为,是给幼儿最好的表扬与鼓励。对于越小的孩子来说,家长的肯定与鼓励是他们行动的动力,家长们现在也存在这样的误区,如果不能盲目地表扬“你真棒”,那该说点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表扬孩子的行为,如:看到孩子在整理积木,可以说“你能够把玩具收好,你真棒”或者说“你学会了整理玩具,真是一个小帮手”等。作为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对孩子们做出的努力也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尤其是那些勇于克服困难、坚持独立做事的孩子,通过及时的肯定与鼓励,不仅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四、形成家园合力
当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家园配合就应该是双方的合作,而不是一方听从另一方,家长和老师之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形成合力,帮助幼儿良好地发展。作为家长,应当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学会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在家里也适当放手,凡事让孩子大胆尝试,不要总认为“孩子现在太小,等其长大了再学也来得及”。作为老师,也应当向家长宣传一些便于家长在家里执行的小儿歌、好办法,形成家园合力。当然,孩子的生活技能是需要在成人的耐心帮助指导下不断学习,慢慢地巩固提高的,在此过程中,还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不作横向比较。
五、关注个体差异
世上并无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之间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如何做到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呢?第一,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幼儿的经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而积累的,作为成人不能急于求成地拔苗助长,更不能做没有意义的横向比较,用等待的心态鼓励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每个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之前都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老师要给予尊重和理解。如果孩子的生活习惯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可以和家长一起用温和、理解的方式,帮助孩子改变这些习惯。第二,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和孩子学习生活技能的过程一定要保持愉快、温馨,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较好的情绪参与学习之中。
总言而之,成人只有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在游戏中学习和练习生活的基本能力,慢慢地就能培养孩子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的意识和能力,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与行动的独立性,也为孩子今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娟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12期。
[2]王丽萍 论游戏在幼儿生活自理知识方面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年01期。
[3]庄军红 论学前期儿童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论文作者:孙淑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孩子论文; 幼儿论文; 能力论文; 家长论文; 自己的论文; 习惯论文; 敏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2期论文;